經歷了一場“生死”之後,餘生我會這樣過下去

每一個大事件發生之後,人們的心態都會隨之發生改變,之後,當生活再次恢復到了往常的模樣,當一切又步入正軌,當所有的隨著時間與記憶漸漸淡忘,再重頭來過之時,人的心態與看待世事的方式卻已悄然發生了變化。

該如何生活?

怎樣度過餘生?

選擇哪樣的生活方式?

我現在的生活究竟有什麼意義?

我想要怎樣的人生?

現在的一切都是我心甘情願的嗎?

夢想還沒有實現,我是否會後悔當初的自己不夠勇敢?

……

所有的這些問題,在以前忙碌的時間裡不曾想過,也不願去想,只知道每天日復一日的過,可是,這一次,現實卻逼得我們開始暫停下所有的腳步,開始思考人生,思考生活的意義,思考一切我們從來沒有深入想過的問題。

似乎未來該如何走下去,都是現實逼著我們去反思,去暫停,去深度思考,給了我們重新活一次的機會,重新認識自己的內心,重新認識這個我們來過的世界。

我們到底該如何走下去……

經歷了一場“生死”之後,餘生我會這樣過下去

在歷經磨難之後活出的精神高度

人生的磨難是很多的,所以我們不可對於每一件輕微的傷害都過於敏感。在生活磨難面前,精神上的堅強是我們抵抗罪惡和人生意外的最好武器。——洛克

有人說,生命中在高速發展的時刻突然遇到了一次“災難”,就像是踩了一次急剎車,是壞事,同樣也是好事。

這讓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夠直視內心,重審在這條發展的路上的得失、重心、價值,缺失的、擁有的,一切都像回看一般在眼前重映。

老祖宗早就說過“禍福相依”的話,可是,卻有太多的人在飛速向前奔跑的路上忘記了這條天規:福裡藏著禍,當居安思危,未雨綢繆;禍裡透著福,當自省自勵,有畏無懼。

當困難發生以後,我們要做的絕不是逃避,責怪,怨天尤人,恐慌,而是應該選擇積極“應戰”,找到通往光明的路,去尋求一切可能的方法,在黑暗中撥開雲霧見朝陽。

精神上的站立與堅強在任何時候都是關鍵的,起決定性作用的。

人只有擁有精神上的高度與強度,才足以讓一個人的生命更加頑強,在敬畏中不懼困難,才能夠支撐起一個民族的靈魂,一個個積極向上的笑臉。

縱使周圍都是黑暗,也能夠在眾志成誠下,在一切積極的方法下,守得雲開見月明。

經歷了一場“生死”之後,餘生我會這樣過下去

劫後餘生,才知生命之卑微;大難不死,方懂生命之敬畏!

只有經歷才足以讓一個人,一個民族快速的成長,也只有閱歷才是最寶貴的財富,讓人明白世間萬事萬物皆有陰晴圓缺,冷暖沉浮,高低快慢。

唯有民族的精神高貴,靈魂的乾淨直立,才能夠抵禦外界的骯髒,世事的流言蜚語,無常到來以後的陰霾與無助。

一個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們才有希望。——黑格爾

經歷了一場“生死”之後,餘生我會這樣過下去

深思下的餘生安好

要冷靜耐心,你儘量讓壞事發生好了。你不要躲避。相反,你要認真觀看,你要用主動的理解代替被動的接受刺激。這樣你就會應付這些事情。人只有經歷自己的渺小,才能到達高尚。——卡夫卡

當人的生命當中發生一些無常的變化時,人們大多數的想法都是逃避、消沉、恐懼,然後不知所措,消極的等待命運的救世主到來。

少有人會利用這段時間去沉思,去回顧過往種種,再規劃未來,積極的調整生命的重心與心態。

當生命被迫按下了暫停鍵以後,該如何面對這樣的一段看似灰暗的時光呢,有人找到了方向,有人卻變得更加迷茫,有人甚至對未來不再抱有任何希望。

怎樣的人生歲月才值得我們好好走下去,如何讓我們僅有的餘生安好,不負韶華,不負活了這一場?

1、選擇用積極的心態面對一切世事無常。

人生是一場不歸路,如何活,活成什麼樣,卻幾乎少有人會去想,只是按照生命既定的行程向前走,盲目不自知的向前走,當中途遇到了“無常”的出現時,打破了原有的計劃,然後變得不知所措,因為這部分人的頭腦裡從來沒有輸入過這樣的生命哲學。

人們只知道向前走,何時停,怎麼停,停下來該怎麼辦,能做些什麼?對於這一系列的問題,沒有人告訴過他們答案。

後來好像是運氣不好一般,被他們遇上了,先是責怪自己這一生怎麼如此倒黴,然後開始沉淪,最後不是變得瘋狂,讓心魔戰勝了自己,就是讓自己的精神站立起來,重新審視一切,重新輸入了新的血液,重新再活了一次。

我們遠比我們自己想象中的堅強,也遠比我們想象中的脆弱,關鍵在於人的“精神”是否有勇氣去“戰鬥”,去“傲視”,去“自省”。

肉體是脆弱的,唯有精神是永恆的,強大的。

經歷了一場“生死”之後,餘生我會這樣過下去

2、快中有靜,忙中有心。

人有時候在一個軌道上習慣了一個步調以後,就很難再改變節奏,只有當外界的作用下強制性的暫停,從而來改變當下的步調以後,才方知以前的方式並非就是最好的。

不管是怎樣的方式讓其停下來,我們當在這背後看到更多實質性的意義,而非僅僅是停下來,無所作為。

停下來,意味著更深刻的思考,進一步的反思才能在啟程後走得更遠,在更適合這個社會的發展規律下去調整好自己的節奏,從而在餘生走得更穩,走得更遠。

以前的快與忙之間,或許從來不曾思考過其它的事情,就是一味的快,一味的忙起來,但是生命中卻有太多的顧不上,顧不上回家吃飯,顧不上陪家人,顧不上生病了去看醫生,顧不上陪朋友說知心話,顧不上親情,友情,愛情,顧不上……

我們在一切顧不上的同時帶著虛偽的面具 ,偽善的做人,在這個紛繁的江湖中身不由己,早已忘了自己的真心與活著的價值。

一味的逐利,追名,在光環下麻木的活著,也僅僅是活著而已。

直到關鍵時刻,在強力作用下的暫停、重啟,方知生命的所有價值與意義。

生命給了我們一次重生的機會,讓我們餘生裡的後悔少一點,遺憾短一點。

餘生,願在快節奏中有一方歲月靜好,忙碌中不忘真心,缺憾中彌補過往的忽略。

人生沒有完美,只願少一點遺憾,多一點真心。

經歷了一場“生死”之後,餘生我會這樣過下去

3、珍惜擁有的,看淡得失,以感恩之心伴餘生。

人們似乎最擅長的便是抱怨與不知珍惜當下所擁有的一切。

上班的會抱怨工作的負累,老闆的苛刻,時間的流逝,總覺得當下的一切都是如此麻煩,想要逃離,想要放棄,可是,當我們不曾擁有這一切以後,當我們回到了自己以為的寧靜,舒適圈以後,卻又開始懷念上班的忙碌與人際交往的種種,再後悔自己當初的不知足與斤斤計較。

閒著的會抱怨家庭的瑣事與煩人的糾纏,期待可以出去拼殺一場,逃離現在的歲月靜好,在波瀾不驚裡去尋求一番轟轟烈烈。孰不知在一切發生改變以後,卻又無比期待以前的平靜歲月,家長裡短。

有名的羨慕有利的,有利的羨慕得名的;成家的羨慕單身的,單身的羨慕身邊有噓寒問暖的;寂寞的羨慕熱鬧的,熱鬧的又羨慕獨處的……

似乎一切都不曾自我滿足過,總是在羨慕自己不曾擁有的,卻又對自己已經擁有的視而不見。

少有人會對當下心存感恩,珍惜擁有的,不必去斤斤計較今天所得,明天所失。

人的生命是平衡的,就好比人們常說:上帝對你關上一扇門的同時會為你打開一扇窗。

世間的萬事萬物都會有著一個平衡點,過之則溢,少之則憾。

當我們經歷了世事的無常以後,方知生命的可貴,該珍惜的,該善待的,該捨棄的,該慢下來的,一切都重新有了答案,有了再次行進的方向。

經歷了一場“生死”之後,餘生我會這樣過下去

不負韶華,在“生”中求“安”

人生的幸福,一半要爭,一半要隨。爭,不是與他人,而是與困苦。沒有唾手可得的幸福,發憤圖強,主動爭取才能一步步接近幸福。隨,不是隨波逐流,而是知止而後安。能力與條件的限制,很多人事只能隨遇而安,隨緣而止。爭,人生少遺憾;隨,知足者常樂。

人們在大災大難之後,總是會對自己的生命有了或多或少的審視,似乎以前不曾想過的當下會想了,以前從來沒有在意過的當下在意了,以前嫌棄的當下明瞭珍惜了……

可見,在苦難面前對於生命的思考也並非壞事。它使人清醒,使人不再盲目,使人更加懂得生命的真諦與活著的意義。

苦難是生活的一面“照妖鏡”,照出了人心裡的貪嗔痴,照出了生活的善與惡,再反饋到了人心,逐漸學會了感恩與珍惜,學會了怎樣去生活,它使人變得強大,同時也使人更加看清自己的真心,在來日方長裡,懂得了幸福的滋味。

此生有遺憾的,想做的,那就勇敢一點,去追求自己內心的詩與遠方;

以前沒有善待的,後悔的,那就儘量從此刻開始去彌補一切過錯;

從前不知珍惜錯過的,遺忘的,那就做好當下好好陪伴,溫柔以待;

那些失落的、懺悔的、負疚的,還沒有來得及去做的,終究會在生命給予我們重啟的機會里看清一切,再不負韶華,以“生”求“安”。

“生”不僅僅是活著,而是要活得有心,活得有骨氣,活得有良心,活得正直,活得心安,活得內心坦然,活得讓遺憾少一點,再少一點。

經歷了一場“生死”之後,餘生我會這樣過下去

人們在面對一次次“災難”面前應該慶幸的是,它給了我們思考的時間與重啟的能力,在每一次之後都必將比以往更加強大,更加理性,更加穩中有序的向前發展。

每一個人的生命是短暫的,但生命本身卻是生生不息的,我們想到的,關心的,付出的不僅僅是為了自己,更應該看到的是我們的世世代代,這個我們熱愛的祖國,這個賴以生存的星球,這個浩瀚無窮的宇宙。

最後我只想借用一句話:莫問前程兇急 ,但求落幕無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