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高考你拼得過富二代嗎”,你覺得白巖鬆的這句話有道理嗎?

竹籬茆舍墨客


猛的一聽覺得挺有道理,仔細一想完全沒有邏輯啊。

1、老白的意思是高考是完全公平的,是可能憑自己拼過富二代的唯一機會。那沒有高考的年代,富二代的父母是怎麼成為富一代的?靠的是超乎尋常努力,他們拼命的時候,普通人的父母在幹嘛,打麻將、曬太陽。不單是高考,社會的任何事都是公平的。上一輩不努力,只能自己多付出。自己的努力不也是為了孩子能夠活的更好?

2、總感覺老白在炫耀自己的優越感(一下觀點只是自我感覺,沒有經過考證),老白肯定不是富二代,目前活的應該不錯,算是成功人士了,我估計他應該參加過高考,起碼上過好的大學,然後經過努力獲得了現在的成功。成功人士出來裝逼一下,炫耀一下自己,無可厚非,我等屌絲只能羨慕,嫉妒,恨。

3、特別想反問一下老白,你覺得你的孩子算不算富二代的範疇。。。。


lw146281882


沒有高考我拼不過富二代,有了高考我也拼不過富二代,這是一個事實。

但是,這並不能抹殺高考給中國每年幾百萬學子通過讀書改變命運的功勞。高考,未必是一種絕對公平的方式,但一定是相對公平的。

我們的社會階級不斷的固化,相較於富二代、官二代、星二代、拆二代而言,這裡我只是說更多的普通人。讀書不能改變我們的階級,但是至少可以讓我們往平均的生活水平靠近。

我是一個四川人,93年出生在川東的一個農村家庭。父親10歲的時候,爺爺奶奶都去世了。父親唸完小學,家裡沒錢就沒有上初中,當年10塊錢的學費都負擔不起了。父親成績很好,班級都是第一,聽親戚講,父親小的時候吃飯都在腿上指指畫畫,說是在學習。

輟學後,父親就成了泥瓦匠,索性也趕上了房地產蓬勃發展的紅利,家裡由最初的泥土房,變成了青磚平房,再到後面兩層樓的大房子。父親吃了很多苦,做一行的時間長了,建築行業灰塵重,烙下了病根—矽肺,手上也都是老繭。工地上居住環境也很糟糕,父母才40多,都已經是滿頭白髮了。

雖然父母長年都在外務工,但是父親非常重視我的學習。他常常對我講,一定要上大學,做一個體面的工作。後來,我也爭氣,從鄉村小學再到中學,然後去縣裡念高中,高中之後來到廣州唸了一所985高校,畢業後也有一份穩定的工作。

我不覺得我的命運、我的階級有了多大的改變,但終究是不一樣了。兒時的好多玩伴,沒有上大學,早早的出去工作,有的去跑線路、有的做了木工、有的做了廚師、有的做了司機。我不認為和他們有多大的不一樣,但是我有了更多的選擇機會。

階級的跨越,一定是幾代人的努力。我父親努力過了,將來我也會努力,也許奇蹟就在我的下一代發生了,而這個奇蹟就是中國的高考帶來的。也許我們國家的教育存在很多問題,但未來一定會變得更好!


書痴舊夢


這就是典型的偷換概念。你跟他說只喝一碗米湯撐不到中午,他跟你說沒有米湯你就餓死了…要知道,我們這個國家就是從富二代手上拼回來的,那時候並沒有高考。現在人民不滿意只能靠高考來拼富二代的時候,居然還有人拿沒有高考就拼不過富二代來嚇唬人…


成都茂大叔


白巖松的話,狠多我都不看好,但是,唯獨這句話,我認為對於普通人家孩子來說,就是真理,絕不僅僅是雞湯,即使是雞湯也是營養豐富的雞湯!

現在,還有多少公平的渠道可以讓寒門子弟去拼?也就是剩下高考了。雖然現在高考也不是一個同一起跑線的平臺,但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還是一個公平的平臺。

確實,富二代們不通過高考還可以出國留學,但是,國外的名校並不會錄取不優秀的富二代,只有優秀的人,才會被名校錄取。野雞大學國內外都有,但誰又會去上呢?

所以,作為普通人家的子弟,你沒有其他資源跟人家比拼,人脈的資源、物質的資源,顯性的資源,隱性的資源,都無法跟富二代及“官二代”、“星二代”比,能比的,只有用自己的智力,跟這些二代們拼高考了。

有些人總是抱怨客觀條件不如人,但是從來不反思自己努力的程度如不如人。那些成功的二代們,其實並非你想象的容易,他們的努力程度遠遠超過普通人家的子弟,這才有他們的成功。

在二代們當中,不成功的人,把一手好牌打爛的人,大有人在,比例遠遠超過成功的二代們。這是為何?努力不夠,資源再多也白搭。

寒門子弟,只要努力,是可以獲得成功的,前提是比別人更努力更辛苦。以前是這樣,現在還是一樣,並沒有多大改變。雲南貧困山村貧困戶家的孩子林萬東,並人民日報點贊為自強不息的典範,他以優異的成績考上清華大學。他家的資源是多麼匱乏,但通過努力,讓自己走上了清華這樣的平臺。

與其抱怨,不如拼搏,在高考這個平臺上,公平還在,公正還在,值得一拼。沒有這個平臺,普通人家子弟真的就沒有什麼好拼的了。珍惜吧!


當代師說


有那麼一點道理,但總的來說還是一句比較接近於心靈雞湯式的激勵性的話語而已。

回顧歷史不難發現,在78年恢復高考之後,真正能夠通過高考徹底改變人生的,也就差不多大約15年左右的時間。到了90年代中期以後,這個效果基本上就不存在了。

原因在於,78年到90年代初,這一時期的高考難度是很大的。大部分省份的高考錄取率在10%以下,少部分省份甚至於在5%以下。所以當時能夠考上大學的,確實是很不容易的。普通中學一個班一般只有1~2個人能考上,全軍覆沒的情況,也不是沒有出現過。而這個時期又恰逢中國對於人才的需求最大的階段,所以這一時期的大學生是一種特殊資源,由政府統一分配。所以當時的大學生是沒有找工作的需求的,畢業以後直接按照政府的指令前往指定單位報到就可以了。既然是國家分配,分配的單位不外乎政府機構,事業單位,軍隊和國有企業4類。由於大學生稀缺,所以當時大學生到這些單位一般都有幹部身份。

90年代以後,開始出現民辦高等教育。除了完全由民間自辦的,還有一些是以掛靠在公辦大學下面的所謂民辦二級學院。分數較低的某些學生可以通過支付更高的學費的方式獲得大學教育的機會。與此同時,大學生數量也在這一階段迅速增長。某些省份先於中央政府在地方高校層面展開了擴招。到了90年代末以後,隨著中央政府的指令,全國高校開始普遍擴招。這一時期大學生的數量迅速增長。因此當時就開始有部分院校,只為少部分學生安排就業。幾年以後政府不再安排就業,完全通過人才市場進行調節。應該說在自主就業的初期階段,找工作的難度還不是很大,很多學生通過校內招聘就可以找到心儀的單位。不過進入21世紀以後,就業難度越來越大。出現了大量畢業後還未能正常就業的大學生。考研熱,實際上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興起的。而這本質上也是對本科就業市場競爭相對激烈的一種必然反應。

說完大學還要說一下高中的情況,因為這密切關係到高考。在七八十年代的時候,高中的生源普遍以本地為主。像現在很多地方的著名高中那樣,在全省範圍內招生掐尖的情況是極為罕見的。所以當時的一個特點就是,縣城高中的成績實際上和地市高中乃至於省城高中的水平差不了太多。很多縣城中學在那個年代,運氣好的話,是能夠出一兩個清華北大的學生的。

90年代以後,隨著大城市人口效應的強化,出現了一大批的超級中學。這些中學大部分集中在省會城市,只有少部分地區的中學因為特殊原因,在這個競爭當中勝過了省會城市,比如河北的衡水中學。但無論如何,超級中學的出現使得絕大部分縣級中學迅速萎縮。優質生源快速向超級中學集中的必然結果就使得縣級中學現在幾乎不可能再出現清華北大的學生了,而與此同時,相對落後的經濟環境也必然使得優質教師迅速向超級中學集中,縣級中學的教學水準實際上比80年代的時候還有了顯著的下降。

回顧這30多年的歷史過程,不難發現到90年代初以前,一個農村出身的大學生,如果運氣好的話被安排到一個後來發展非常不錯的政府機構,在經過多年的拼搏之後,能夠做到一箇中層領導的級別。這也就是所謂的社會階層提升了。而到了90年代以後,這種概率就越來越小了。一方面,農村地區的學生由於受到經濟實力的限制,一般是沒有辦法前往超級中學讀書的。小部分因為中考成績突出而被掐尖,且獲得獎學金扶持的學生畢竟是少數。在縣城中學讀書並考入優質院校的可能性,現在是越來越低了。這實際上就是現在某些地方農村的輟學率反而增高的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縣城中學雖然收費便宜,但是從其回報來看反而不如以前高了,因此就讀的積極性自然就下來了。

另外一方面,在90年代初以前,不管讀什麼樣的學校,出來都是有比較好的保障的。但現在不光要讀好學校,還要讀好專業。實際上現在的高考難度反而增加了。否則的話,出來的就業難度是極其巨大的,農村學生在社會資源方面普遍匱乏,得不到家庭方面的幫助,進入優質單位工作的可能性是比較低的。至於公務員事業單位這樣的崗位,現在又普遍採用招考制度,競爭的難度是非常之大的。而進入國有企業工作,往往需要社會關係做保障,對於他們來說可能性也不大。

反過來看富二代的情況。其實如果真的非常有錢的話,基本上也就不會在國內就讀了。比如潘石屹的孩子就已經在哈佛就讀了。這樣的情況在富人階層當中非常普遍。所以其實高考的主要競爭對手還真的不是富二代。說到底,高考的主要競爭對手都是跟自己差不多的人,也就是從社會層次上來講處於中低階層的人。而對於富二代本身來說,學歷其實並不重要,之所以讀大學說到底不過就是要有一個完整的人生經歷,並且藉此機會,通過高校同學建立起一個社會關係網絡。憑藉著父輩的資源加持,他們在踏入社會的時候也將比其他普通人更早的能夠觸碰到成功的機會。

從長遠來看,高考對於一個人的影響確實是越來越小了。一方面,這使得高考不再那麼殘酷,能夠讓更多的人以平常心對待這樣一場考試。另外一方面,非高考的因素對一個人的未來影響越來越大,對於個人來看也未必是一件真正值得慶幸的事情。


用戶4325101516


沒有高考我拼不拼得過富二代我不知道,考上大學拼不過富二代是普遍旳。

白巖松高考旳時代還好,一年才收五六十萬大學生,考上大學畢業了怎麼都能分配一份工作,好好努力一番,也能有所建樹。

那個年代正是改革開放的初始年代,是製造富人的時代,社會上富人還比較少,富二代更少,富人也富不到哪兒去,而大量的富二代正在孕育中。

而大學生是天之嬌子,欲與天公試比高,更有糞土當年萬戶侯的氣概,幾個富人及其後代怎能入他們的眼,所以大學生不肖跟富人拼。

三十多年過去後,到了現在,當年孕育的富二代都已經長大成人,現在的富人已經不是八十年代的小富,而是動輒幾億,幾百、幾千億資產的也不少見。而現在一年畢業的大學生也上八百萬人了,一部分學生出了校門也難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就是找上一份理想的工作,一年賺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又怎麼能跟手握億萬的富翁比呢,更別說那些一年只賺幾萬塊錢餬口的年輕人呢。而且富二代比普通人家旳孩子受到更加良好的教育。

沒有什麼可拼的,我們該上大學上大學,該找工作找工作,該養家養家,該貢獻社會貢獻社會,用不著跟誰去拼,富二代也不會跟我們拼的。活好我們自己,讓自己踏實就行。



平淡的光陰ZYP2019718


…通俗普句,

無多奧秘,

稀少地棲,

老奢哲理,

今年5月被包裝的什麼沈大師,一出來我就覺得以髒詬作基,古傳炫酷,給人視覺落塵,死不舒服,,

連起碼的乾淨和美的道理都沒弄明的人,邋遢論左傳,豈不是咖啡裡拌蒜,人兒騷竄…

就這樣,大媒體還去專訪…並嘆出…(有錢難買喜歡)…燒幾日後熄火,真讓憨實莊稼人為之捂臉,,

其實同樣的詩句,不同的人念來味差千丈,,

記得同樣去北大禮堂說詞,為何敬一丹,周星馳受寵,掌聲呱呱…同去的巖松遭哄,還有後來的于丹在崑曲專場來大談,崑曲之古道,照被北大學子哄得不要不要的…羞羞噠死個人,,

嘛原因呢?明一個理兒即可,,

宏壯哲句,可別正經師語,

柔曲巧奏,妙趣詩意…

(什麼“沒有高考你拼得過富二代嗎?”…

高考是論學業之道,艱辛之浩煙…而富二代專是富和錢的用意,並無多少為國築瓦繕屋之美,略偏褒意太缺…

因此,以上論調,朦朧搏眼球,起鬨混理曲,敗筆,,就此


不笑牙疼


高考是一條出路,但不是必經之路。況且,不屑與富二代拼的人多了去了。為什麼要拼誰錢多呢?這個價值觀真的正嗎?

1、富二代只是表明他的身份是富人的孩子,並不代表一個階層,如果把富二代當作一種階層,未免有些搞笑

2、富二代中有不少敗家子,如果跟敗家子拼,我們中的大多數都比得上

3、富二代如有學識涵養值得尊敬,但光有錢,那就另說

4、如果沒有富一代,哪來富二代?富一代中有許多人是沒有經歷過高考的

5、高考確實改變能改變人的命運,這個得承認

6、但把高考這個來衡量我們知識儲備的工具,當作是拼得過富二代的籌碼,未免可笑

7、錢財是不定的,來去不是誰說了算,其中自有運和命


暖遇親子學習社區


不止是富二代,是所有特權階級吧。在某些大人物來看,高考應該就是一個所謂給底層人向上爬的希望的方法,所謂平息民怨的階級矛盾出口,即使在他們看來就像一個笑話。那些難進的大學在某些人來看不就是一句話就能進的,別說不是,是知道你能怎麼樣呢,人家所擁有的資源不是靠你讀個書就可以比肩的,這就是階級固化不可說的事實。在現實點,跟人家比肩考試,最後贏了還是出來給這些人打工,真有多少馬雲這類人,時代變了。


花樣小貓男


有道理,雖然教學資源分佈不均,但是高考仍是貧寒子弟與富二代進行競爭的機會。雖然很難,但是如果沒有高考,拼的機會都沒有。

一 教育資源的巨大差距,導致競爭的結果早已註定

清華大學2019年新學期的3800名新生中,來自於北上廣深的學子數量約等於一半,而來自整個西部地區的學生總量卻只有26.3%,農村、城鎮比例為:農村學子佔比19%,城鎮學子佔比81%。



不難看出,教育資源在農村和一線城市有巨大差別的,城市孩子也有更大的機會去更高的平臺。作為農村孩子,接受的教育水平有限,真正能考出來的也是鳳毛麟角。教育的傾斜在全世界都是普遍現象,出生在什麼城市、什麼家庭,這些原因就已經大概率註定了高考的結果。

英國有部紀錄片《人生七年》,片中記錄的是12個來自不同階層的7歲小孩,每七年回訪一次,一直到他們50多歲。 結果發現:富人的孩子還是富人,窮人的孩子還是窮人。但是唯獨有一個名為尼克的孩子,出身貧窮,卻靠自己的努力,成為了一名知名大學教授。



二 富二代並不都是精英人才,通過高考超越中國富二代還是有機會的

中國很多的富一代是在改革開放的初期開始慢慢積累下的財富,那時候物質貧乏,商業活動基本上都是倒買倒賣或者開工廠。文化程度自然不高,因為受過很多的苦,所以有很多對孩子教育上比較嬌慣。教育觀念的落後使得自己的孩子比較難有學業、事業上的作為。

還是有些中國富一代沒有培養好下一代的意識。一方面貧寒子弟仍然有一些機會通過高考趕上富二代,進入最高的平臺。另一方面部分富二代強大的消費能力也在社會中重新分配了父母的財產,使之一部分流向底層人群。


但是這樣的情形肯定會隨著人們教育觀念的提高而越來越少,更多的富二代會穩固、壯大自己的家庭勢力,到時候作為貧寒子弟就很難超越了。



結語

高考早已不是公平的化身,是城市、學校、家庭甚至關係的競爭。但是如果沒有高考,作為貧寒子弟連與富二代競爭的機會都沒有。對於貧寒子弟,高考是改變自己命運包括家庭命運的所有希望。如果沒有高考,窮人永遠只能是窮人。



解讀教育現象,獲取更多資訊請關注小山藝,您的關注與轉發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