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訪南昌“抗疫”指揮部

夜訪南昌“抗疫”指揮部

“弱陽性還要複查”“這種情況需要居家隔離”……

18點50分,南昌市疾控中心主任陳海嬰夾著文件和幾位專家匆匆走進會商室,一路上,電話一個接著一個,他耐心解答著電話那頭的種種疑問。

夜访南昌“抗疫”指挥部

在南昌“抗疫”指揮部,工作人員正在加班加點工作,桌上的盒飯還沒有打開。新華社記者 彭昭之 攝

夜幕之下,南昌市政府大樓燈火通明,南昌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就設在這裡,辦公樓12間會議室被臨時改造為“戰時”辦公場所,分配給12個工作組。鍵盤敲擊聲夾雜著電話鈴聲從各個辦公室裡傳出,會議桌上擠滿了電腦、電話、打印機,牆角碼著打印紙、方便麵、礦泉水和摺疊床,在一個工位上,一份只吃了一兩口的盒飯已經變涼。

不一會兒,分管醫療衛生的副市長龍國英走了進來。

“預防聚集性疫情還有哪些難點?”“如何防止留觀點內的二次傳播?”

一個小時裡,龍國英不斷拋出問題,陳海嬰如數解答。

“一百多個確診病例的情況,我們都瞭然於胸。”陳海嬰說,為了摸清楚一個縣7個確診患者之間的傳播鏈,白天他一直忙著調度市縣疾控部門工作人員。

“與疫情賽跑讓人高度緊張和亢奮,就像公安民警破案。”他說。

夜访南昌“抗疫”指挥部

在南昌“抗疫”指揮部,工作人員正在開會佈置具體防疫工作,分析研判疫情防控最新形勢。新華社記者 彭昭之 攝

20點,龍國英帶著專家會商結果,前往指揮部調度會議室。在調度會上,12個小組負責人輪流向南昌市代市長黃喜忠彙報當天重點工作。

“距離復工開學只有幾天,我們要把疫情發展的勢頭壓下去!”在聽完彙報後,黃喜忠說,“基層力量很緊張,各單位要調配黨員幹部力量,充實到一線!”

調度會持續三個小時。醫療衛生組副組長、南昌市衛健委主任沈傑回到辦公室時,全市的實時疫情仍在不斷向這裡彙集更新。作為疫情聯防聯控牽頭單位,南昌市衛健委抽調了七十多名工作人員,分佈在12個小組協調工作。

“根據指揮部要求,我們要梳理研究留觀點管控的特殊情況,現在大家用40分鐘把掌握的留觀點管控難點列出來……”沈傑說,全市還有7000多名醫務工作者奮戰在一線,“疫情不等人,後方不能有絲毫懈怠。”

在辦公樓的另一側,信息比對組辦公室也是燈火通明,綜合大屏上閃動著交通卡口、社區、衛生防疫等部門的信息。這個由市大數據局、市公安局、三大電信運營商技術專家組成的工作組24小時不停工,一晚上能排查1.3萬人,然後將信息分發給社區排查組,由社區工作人員入戶上門進行排查。

夜访南昌“抗疫”指挥部

在南昌“抗疫”指揮部,工作人員正在加班加點工作。新華社記者 彭昭之 攝

“在重大公共突發衛生事件中成立大數據信息比對組前所未有。”南昌市大數據局局長李鑫說,疫情發生以來,南昌市利用大數據排查預警人員中已確診的有58名,貢獻率達到50.4%,他們計劃把發熱人員也列入數據排查。

一個不漏排查登記,一個不差核對數據,一個不少檢測防控,疫情防控監測網越織越密。

應急保障組副組長、南昌市工信局局長何琦心繫著幾十公里外的昌北機場。

深夜,一批來自德國的防護物資將抵達昌北機場,這是南昌市從境外採購的第一批防護物資。“這批物資解了我們的燃眉之急。”他說,為了順利將物資運到南昌,指揮部派出了一個工作組到上海對接,“貨到了才能安心去睡覺。”

疫情防控戰是一場醫療物資消耗戰。

從大年初三開始,工信局的58名幹部分赴28家企業進行復工督查。如今,其中26家企業產能恢復到50%以上,有的復工率達到80%。“現在的重點是督促企業開足馬力生產,趕在復工返學的高峰來臨前向市場投放更多的防護物品。”

南昌市衛生學校紀委書記盧濤第一次作為人文關懷組副組長參加了調度會。

夜访南昌“抗疫”指挥部

在南昌“抗疫”指揮部,南昌市疫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陳海嬰正在會上分析目前的疫情。新華社記者 彭昭之 攝

第十二工作組“麾下”有400餘名心理援助人員。此前,他們已經作為心理諮詢協會的志願者,參與到疫情防控心理危機干預工作。為了更好地調配心理援助力量,加強危機干預處理能力,指揮部決定成立這個小組。

這位專業的心理諮詢師認為,在災難應對中及時引入心理危機干預,體現了政府施策的“溫度”。

“不同的人群對疫情有不同的反映,我們要針對不同的人群給予不同心理指導。”盧濤說,她每天都會接聽醫務人員心理諮詢熱線,“他們也是普通人,會擔心和害怕,但他們依然堅守一線,我們要幫助他們。”

綜合工作組、宣傳工作組、交通工作組、市場環境組、社會安保組、社區工作組、“黨建+”聯防聯控工作組、督查問責組……在指揮部指揮下,12個工作組調動南昌市超過14萬人參與疫情防控工作。

“我們堅持把防疫工作作為當前頭等大事,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堅決落實防疫工作各項舉措,眾志成城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江西省委常委、南昌市委書記殷美根說。

深夜24時,市政府旁秋水廣場上的彩燈早已熄滅,但十二間會議室明亮依舊。

新華社記者吳鍾昊 陳毓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