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構圖能將攝影作品“一劈兩半”?

柳侍墨


“劈”照片學攝影 | 教你3類照片“劈”出新感覺

樓主這個“一劈兩半”的想法,大概是希望將一張照片“裁成”兩個畫面後看著不“殘缺”,無論從構圖還是整體的感覺上依然很美。

不管是中間一分為二,還是一張照片裁成兩張畫面,最終都需要“被劈”後的兩張畫面是單獨的“存在",也就是“主體”突出,看上去不缺少任何元素。

就像下面這張手機拍“黃山”風景,被“一劈兩半”後的兩張(左半,右半)畫面,依然是獨立的山水風景照。

▼ 原圖

▼ 裁切後“左半邊”:

▼ 裁切後“右半邊”:

除了類似上面的“手機全景”畫面外,還有哪些畫面可以“劈成兩半”,依然主題明確,整體感覺是獨立的一張照片?

小月分別挑了3類畫面,一起試著“劈劈”看。

一、對稱構圖|橫豎都能“劈”

第一類“對稱構圖”畫面,最常見的就是—— 鏡像和倒影畫面。無論是左右還是上下對稱的構圖,這兩種畫面,都可以嘗試“一劈兩半”,且依然是獨立的畫面。

1-比如“倒影”畫面:

就像這張小月在“宏村”手機拍攝的“月沼湖”夜景畫面。因為平靜的水面將夜晚的燈光完美反射,上下對稱構圖,不仔細看都分不清實景和倒影。

如果我們從中間“一劈兩半”(見下圖),依然是兩張獨立的畫面,只是“倒影”畫面有點水面藍色,其它一模一樣。

2-鏡像畫面:

比較常見的“鏡像”畫面,就是利用“鏡子”拍的照片。接近左右對稱的構圖,也能從中間“劈開”。

▼ 比如:這張“鏡像貓咪”照片

▼ 我們將其分成“左右兩張”畫面,看著也不彆扭,感覺還是一隻小貓在偷瞄你,只是在不同角度拍攝。

對稱構圖的畫面變成兩張後,可能一模一樣,沒有任何區別;也可能與一張畫面時的感覺不同。

不管怎樣,我們並非只為了能“劈成”兩張照片,而是希望通過這種“拆分”照片的方法,引導大家看出同一畫面可能存在的不同之處,這樣在今後拍攝時,不至於侷限於一種拍法,尋找更多的拍攝視角。

就像遇到類似“倒影”的環境時,並不一定只有拍虛實對稱的“倒影”畫面才是最佳選擇,大家都這麼拍,反而容易沒新鮮感,不妨換個視角。

▼ 比如:只拍倒影,反而有了另一種感覺

二、透視構圖|“劈”出新感覺

透視構圖,最常見的就是拍“各種路”的場景時用到,能讓畫面有種無限延伸,看不到盡頭的感覺。

▼ 而這類畫面,我們同樣可以“劈”成兩張甚至是三張,變成“一組畫面”。就拿上面這張雪景畫面,小月通過後期裁切,變成“三張”(見下圖)。

被“劈”開的三張畫面,就像同一場景分別拍攝的一組畫面。看上去都是透視構圖,但感覺拍攝的位置不同。

而之所以能“劈”出一組畫面,其中的裁切技巧就是——找焦點

仔細看,這三張畫面其實小月就是以路盡頭的“匯聚點”為參照,分別放在了畫面的右側,居中,以及左側位置,將一張透視圖,變成了三張不同角度的“透視畫面”。

通過“劈”開一張透視照片,可以讓我們瞭解,想拍好一張“透視”畫面,除了保證地平線的平行外,透視匯聚點的位置決定了畫面的整體感覺——

◆ 匯聚點“居中”,左右對稱,畫面整體感覺平穩,透視感更強。

◆ 匯聚點“偏左或偏右”,不對稱的構圖,讓畫面更有動感,不死板。

三、找“差異”|“劈”出新感覺

這裡所說的“差異”化,是指在一張照片中尋找不同的“兩種元素”,無論是色彩,還是造型,或者其它任何你覺得不同的地方,嘗試將其分開,沒準就能得到兩種不同畫面。

▼ 比如:小月這張自拍照

雖然只是一張普通的正面自拍,但照片的“差異化”就在於衣服的兩種顏色(灰、粉),而恰好兩種色彩是左右對稱。

所以,小月嘗試將這兩張色彩分開,將照片“劈”成兩張,看看有何變化?

被“劈”成兩張的自拍照,是不是感覺就像換了件衣服,分別拍的?

這就是嘗試將照片“差異化元素”分離後的效果,看到了前後的不同變化,我們今後在拍攝同一主體時,就可以通過“找差異”來拍出多種不同感覺。

以上小月列舉了3類畫面,都可以“一劈兩半”,依然不影響畫面表達。除去對原圖本身內容或構圖的要求外,想“劈”的自然,還有兩個“硬性”因素:

1-原圖儘量選“橫版或豎板畫面”,保證切開的畫面看著舒服(不至於過長或過扁)。

2-原圖的像素要適合,圖片不能太小,否則裁切後基本沒法看。

以上內容如有幫助,歡迎點贊,留言,轉發,是對小月最大鼓勵。想了解更多手機攝影技巧,創意後期,馬上關注吧!


手機黨拍


拍攝水中的倒影利用黃金分割的叫(一劈兩半)其它均不提昌此方法。





陽光136699081


要做到一劈兩半的效果有很多條件和時機的。

一個要考驗攝影師的能力,例如說,對拍攝角度的選取,濾鏡調節。還有就是看天給不給機會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