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所谓的“真相”可能并非全部真相


很多人所谓的“真相”可能并非全部真相

《魔鬼经济学》一书中,讲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生活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美国人,常常因为见诸报道的犯罪而忧虑重重。

几十年来,美国各个城市的犯罪率均呈直线上升态势:故意或过失杀人案司空见惯,抢劫、贩毒、强奸也屡见不鲜。人们时常陷入暴力犯罪的阴影当中,甚至连专家都发出“情况会继续恶化”的警告。

1995年,犯罪学家詹姆斯·艾伦·福克斯在报告中指出:青少年杀人案将急剧上升,预计10年内至少会上升15%;相比而言,今年将是今后十年内犯罪率最好的一年。

其他犯罪学家、政治学家及各类专家也做出同样的预测,甚至连克林顿总统也表达了同等忧虑:“我们要在6年内扭转局势,治理青少年犯罪。”

很多人所谓的“真相”可能并非全部真相

整个美国陷入应对犯罪危机的恐慌中,灾难似乎无可避免。

然而接下来,犯罪率并未如预期一样大幅上升,反而呈现下降趋势,而且是持续式下降。至2000年时,美国的总体凶杀案案发率已经降至35年来最低,其他各类犯罪案件也同样如此。

这令全美国人大大出乎意料,尤其是那些做出悲观预测的各类专家。

面对现实打脸,这些专家又纷纷以“事后诸葛亮”的身份,为这种现状找寻理论依据。

他们找到的证据似乎确凿:一说因为90年代经济形势大好;一说因为《枪支管制法》的普及;一说因为纽约市施行的新型治安策略。

总之,犯罪率的降低得益于这些具体且短期的人为措施。

而这一结论,不仅让民众拍手称快,也似乎使专家因自己的发现为沾沾自喜:这一发现既化解了自己的尴尬,也为今后预防犯罪提供了实操经验。

随后,专家的理论通过媒体传播,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作为吃瓜群众,到此,我们似乎也可以各自散去了。

然而“真相”其实远未浮出水面,而专家的各种理论和解释,也并不正确。

这时,一名名叫诺尔马·麦克维的年轻女子浮出水面。

她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她跟政府打官司这一事件,最终促使全美堕胎合法化。

而这就是著名的“罗诉韦德案”。

很多人所谓的“真相”可能并非全部真相

这一事件带来的直接影响,便是数百万穷困潦倒、未婚先孕的不幸妈妈选择“杀死”自己腹中的孩子,从而消除了他们将来可能走上犯罪道路的隐患。

20多年前的这一事件,为全美犯罪率的飙升消除了巨大隐患,导致潜在罪犯数目大幅降低,这才导致21世纪初美国犯罪率的断崖式下跌。

显然,很多专家忽略了这一重要决定性因素。

而所谓的“归因谬误”,大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很多人对知名企业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分析,往往也存在“归因谬误”。

阿里为什么成功?因为马云看到了互联网的未来,因为有软银集团的投资;

腾讯为什么成功?因为抓住了人群红利,因为开启了免费模式的先河;

苹果为什么成功?因为乔布斯的偏执和特立独行;因为创新和极简主义;

柯达为什么破产?因为舍不得胶卷业务这个现金牛,因为不坚持创新;

诺基亚手机业务为什么倒闭?因为操作系统不行,又不投靠安卓或苹果;

……

面对一个个现象,我们天生就有寻根究底的本能,必须要找出合理的解释,才肯罢休。

而很多解释,看似合情合理,然而多数也不过是“幸存者偏见”。

很多人所谓的“真相”可能并非全部真相

真实的世界往往盘根错节、复杂多变,一个人、一个企业的成功或失败,往往也是多个因素交叉、媾和,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不是某一个或某几个因素的影响。

因此,很多名人、企业家往往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为“运气好”。

听到这个解释,相信很多人都不满意。

但事实上,一个人或一家企业能不能成功,运气成分确实占了很大比重。

中国谚语有云:“发大财靠运气,发小财靠勤奋。”

许多名人、企业家也表达过类似的观点——

雷军:在成功的创业者中,绝对有不低于85%的运气成分。

马云:阿里巴巴的成功是靠运气,并非勤奋。

扎克伯格:像我这样的成功,需要运气。

比尔·盖茨:我在年轻时拥有别人没有的优越条件能够接触软件开发,这是一系列令人难以置信的幸运事件的结果。

沃伦·巴菲特:我没有从父母那里继承财产,但是我在恰当的时间出生在一个好地方,我抽中了“卵巢彩票”。

以上例子并不是为了向你说明,成功的原因多数是靠运气(尽管可能确实如此),而是要提醒你:在解释一个现象的时候,不要凭借过往的经验,过早的下判断;也不要盲目听从专家的意见,相信专家说的就是对的。

在挖掘事物背后真相的时候,我们要多问自己一些“这确实是真相吗?”“这些就足够了吗?”诸如此类的问题,才不至于陷入“幸存者偏见”中,而忽视了背后错综复杂的“真相”。

很多人所谓的“真相”可能并非全部真相

本次疫情过后,可能有一些企业倒闭或破产,如果我们因此便认定,这次疫情是企业倒闭或破产的原因,也有一定道理,但这原非真相。

事实上企业的隐患早已埋下,只是他们没注意到罢了。

也许,《魔鬼经济学》最后找到的犯罪率降低的“决定性因素”,也并非唯一答案,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谁说专家提到的几点解释,不是犯罪率降低的重要原因呢。

《魔鬼经济学》作者:(美)史蒂芬·列维特、史蒂芬·都伯纳

《解码商业成功中的“运气动力学”》作者:凤凰文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