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將領著大衣為何不穿袖子?

ee-超Lz


必須明確兩個問題,首先是不能什麼黑鍋都得由蔣介石來背,如果認真觀察歷史上蔣介石的戎裝照片,應該會發現他有三款外用裝束,第一是北伐時期所穿的“軍大衣”;第二是南京政府建立以後到抗戰爆發之前的“黑斗篷”;第三才是抗戰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的“軍用斗篷”;其次是提問的暇疵,既然稱為“軍大衣”那就一定有領有袖,否則就是軍用斗篷了。



“斗篷”分為普通和軍用兩種,網傳蔣介石很早喜歡上斗篷是因為如夫人陳潔如,我們不去考證它的真偽,只須注意那種黑色的斗篷(或稱大氅)上面是沒有軍銜的,所以並非軍隊專用,它只能算作高級將領的自用或專用服裝,用以防寒和耍酷。

斗篷的歷史雖然可以追溯到我國明代,但我國古代是叫“披風”的,而歐洲早在十一世紀便有如此穿戴,應該可以確認單單就“斗篷”而言是舶來品,因為歐洲尤其是英倫地區很早就將斗篷用作正裝,喜讀福爾摩斯小說的肯定明瞭。



(北伐時期蔣的軍大衣)

軍用斗篷發明於歐洲,很不幸的是,近代東方最早用為制式軍品的則是日本,因為小日本的軍制軍服早期都學自歐洲,在“昭五式軍裝”定型和列裝的1930年,日本軍隊已經給軍官設計製作了軍用斗篷。而在同一時期,蔣介石剛剛完成北伐正在跟馮閻李進行中原大戰,國民黨軍隊還騰不出手來進行軍裝和備品的制式化,更別提用途比較特殊的斗篷了。

直到1936年1月20日,國民政府頒佈《陸軍服制條例》之後,才將所有軍服的制式明文統一,如此,孰先孰後一目瞭然。 日本鬼子的軍用斗篷有士兵和軍官兩種,高銜級軍官的斗篷一般是細毛呢所制,懸垂性能好,比較輕便和挺括,如圖中土肥原賢二就任第14師團長時的照片,就是身著日軍軍官斗篷。

(土肥原)

同時日軍還列裝了軍大衣(官兵兩種)、風衣和雨衣,這些服裝尤其是軍大衣與斗篷是不能混為一談的,關東軍軍官的暱子大衣、士兵的棉大衣真實客觀存在過,斗篷只是少數高級軍官穿用,因為在作戰時非常不便。

因此,蔣介石身上的斗篷要分為兩個時期,之前是個人喜好的黑色大氅,可以禦寒、扮酷和防彈(裡面帶夾層,據說墨索里尼還專門贈送過),但並非軍用,明顯的區別在於領子上並沒有軍銜,尤其是西安事變逃跑不慎扭傷了腰以後,柺杖和斗篷成為他離不開的兩樣東西。



(近代歐洲斗篷)

國民黨部隊的軍用斗篷大體出現在1935到1936年間,很明顯模仿自日本軍隊,包括什麼“總隊附、團附”的官職也是學自東洋,這是需要承認的事實。 抗戰爆發以後,蔣介石外出會見客人或檢閱部隊時,所穿的已經是綠色的軍用斗篷,衣領上有明顯的三星上將標誌,同時在斗篷前襟開出兩個口子,方便握手等等。

所謂斗篷,準確釋義為披在肩上沒有袖子的外衣,形如鬥故稱斗篷,又稱“一口鐘”或“一裹圓”,其短者稱帔,長者才稱為斗篷。縱觀歷史圖片,其實國民黨軍隊中高級將領身著斗篷的少之又少,其一是模仿蔣介石是要倒黴的;其二前面講過了,在作戰中行動極不方便,就是個防風禦寒的樣子貨,大多數時間,這些將領們還是穿的軍大衣。



至於我們在一些影視劇中所看見國軍將領大肆穿戴斗篷的鏡頭,則無需當成真實歷史看待,到1944年前後,大批美式呢子軍大衣裝備軍隊,高級軍官根本沒有用斗篷的必要。斗篷得以成為軍用的重要原因是騎兵的出現,二戰時期蘇軍騎兵每人一件,而隨著騎兵成為夕陽軍種,它已不再流行。

那麼斗篷和“披風”的區別又是什麼呢?嚴格來說就一句話,斗篷無袖而古代披風有袖,但實際上近代以來經常稱謂的披風都是“斗篷”,比如英國國王加冕典禮上和大學博士服的禮儀披風等,都已經不是我國古代所定義的“披風”了,不妨說,到近現代時期兩者已經混為一談了。


度度狼gg


軍大衣,小的時候見過,真的是特別厚啊。

自己爺爺曾經是國民黨的一名軍官,後來48年的時候跟隨部隊起義了,加入了我黨幹革命,家裡還有爺爺以前在國軍時候的照片。

那件軍大衣真是特別厚實,不過是建國以後發的,我記得以前爺爺偶爾出去會披一下,確實不用套袖子,因為它又長又厚,這樣披著足夠保暖了。還有一點就是軍大衣版型特別規整,袖子就是直挺挺的垂下來,那麼厚的衣服如果穿袖子,雙臂下垂的時候無所謂,一旦抬個胳膊彎下雙肘啥的,袖子肘關節部位就會緊繃,十分難受。而且那衣服在家裡肯定是脫下來的,太厚重穿上穿下不方便。

今天看到題目,想起自己爺爺披大衣的情景,以前只覺得披大衣方便,現在這麼一想或許還真有可能是以前遺留的習慣呢。現在影視作品裡好多國民黨將領披大衣,印象最深的就是著名的帥哥將領張靈甫,大衣一披,說不出的英明神武。看看李幼斌老師飾演的張靈甫。

至於為什麼那麼多國民黨將領喜歡披大衣,我覺得主要還是蔣介石起的頭。蔣介石出身算不上多麼好,但是對於穿衣什麼的特別講究,他的夫人宋美齡是大名媛還留過洋,蔣介石在穿衣打扮上自然不能隨便。除了正式的服裝之外,蔣介石似乎特別鍾愛斗篷,確實,一件斗篷可以讓人平添幾絲飄逸瀟灑之態。而且實際上,張學良也會經常以斗篷形象示人。

既然老大鐘愛的東西,下面的人當然要效仿,不過一般的軍官將領由於工作職位關係,平日裡穿好衣服再加個斗篷肯定不方便,想象一下各個軍官都穿斗篷呼來呼去的場景。但是斗篷不穿,軍大衣脫去袖子再穿,照樣可以穿出斗篷的瀟灑飄逸。於是乎,一般軍官將領之間也就流行披大衣了。這種景象,其實很正常,今天開會報告什麼的,好多人也不再西裝革履了,而是特別喜歡穿個夾克,原因不言而喻。


一覽眾河小


經常看影視作品的話,就會發現不少影視作品當中的國民黨將領們都是喜歡披著一件大衣,沒幾個國民黨將領喜歡把袖子套上,尤其是獨處或者在一幫小弟面前的時候。為什麼會這樣?主要原因其實是一句話,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什麼意思呢?原來國民黨裡面的總裁蔣介石自己就很喜歡這種穿搭方式,在蔣介石看來,這種穿搭方式很有型,顯得自己英氣逼人,事實上這種穿搭方式確實比較凸顯造型,蔣介石手下的將軍們於是紛紛有樣學樣,畢竟做將軍的男人們,總是對自己的威儀比較注重的 ,這也是很多年的老傳統了——正如古裝劇當中,古代的將軍們總會對披上披風沒有抵抗能力。

蔣介石的這種穿搭方式確確實實影響到了不少國民黨中的要員,除了扮酷耍帥的原因之外,當然還和蔣介石的特殊身份有關,在國民黨裡面,一個國民黨將軍要想出頭是很不容易的,大多數時候國民黨的將軍們會由於出身等問題被打上諸如“嫡系”、“雜牌”的特殊標識,這個時候那些出身比較好的將軍們,就會為了與那些雜牌將軍區分開來。

在當時的國民黨軍隊當中,比較常見的嫡系軍隊長官都是清一色的黃埔出身,他們被稱之為“天子門生”,出於尊敬或是諂媚的目的,這些個天子門生一個個的都會對蔣介石稱之為“校長”,通過這樣的稱呼可以有效拉近與蔣介石的關係,增加好感。那麼,這幫天子門生對校長的穿搭風格進行模仿那也是同樣的目的,還是為了玩致敬或諂媚以達到拉近感情、區分嫡系旁系的作用。當然了,不得不說,後來一些旁系的長官也開始這麼穿搭,原因那很可能就是單純覺得這麼穿很有派頭的原因。


戴老師講歷史


國民黨將領著大衣不穿袖子,主要原因有:

1.方便,軍大衣過於厚重,將領軍務繁忙,一會兒開會,一會兒視察陣地......頻繁的穿梭於室內室外,這樣的話,來回穿脫大衣就會很不方便,所幸只好披著了

2.顯示身份,既然是將領,那就不同於一般的士兵,大衣披著穿比套進去穿更有氣場,也更能體現出將領的威嚴。而且將領後面一般都跟著秘書的,披上大衣和拿下大衣基本上不用自己動手,放在今天說,這就叫“範兒”

其實不光將領,放到今天,披著大衣也會顯得很有氣場,因為我本身就是從事西裝大衣等正裝定製的,所以找一張正裝披大衣的圖你看看是不是很有“範兒”

有氣場吧

3.效仿作用,蔣介石就是十分喜歡這麼穿,不過他那就不是大衣了,而應該稱作披風或是大氅。傳聞蔣介石在香港時,被督查布瑞南先生身披一件全身無袖深色呢質大氅所吸引,蔣介石顯然是被這件別具風味的大氅給迷住了。隨後,他悄然向陳潔如提了兩次,誇讚這種大氅別緻、神氣,披在身上有一種獨特的氣質和風度。而後就是我們在電視上常見的披著黑色呢質披風的蔣介石形象了。領導這樣穿,那下屬們將領們自然要效仿,雖然軍大衣代替披風,但是披著穿的將領範兒還是有的。


CotteYolan


在觀看影視劇時,有心的朋友們總會發現,國民黨將領們時常會披著一件軍大衣,看起來威風凌凌,氣度不凡,構成了那個年代鮮明獨特的時尚標籤。其實,國民黨軍官的這種時髦風潮源起於他們的委員長蔣介石的著裝喜好。

(蔣介石著大衣)

當年,蔣介石還是國民黨黃埔軍校的校長,他和第三任妻子陳潔如一起去香港遊玩,受到了香港督察的熱烈歡迎。當時,督察身上披了一件黑色的披風,看起來氣宇軒昂,帥氣的著裝深深地吸引了蔣介石的注意,席間,他不時將瞥向這件披風。雖然蔣介石咩說什麼,但妻子陳潔如將這一切看在了眼裡。離港之時,她將蔣介石的身形尺寸告知了督察,拜託他幫忙為丈夫定做一件披風。

(蔣介石陳潔如)

後來,蔣介石收到這件披風,簡直愛不釋手,每每有重要場合,他都會著這件披風出席,看起來精神抖擻、威嚴有加,甚至跟陳潔如離婚之後,他都一直收藏著這件披風。

古語云,上有所好,下必投之,這句話非常有道理。看到蔣委員長身著的披風,國民黨內部的軍官們紛紛效仿,一是投其所好,可以無形中增進自己與蔣介石之間的關係,為自己晉升創造機會;二是蔣介石這個人對儀表非常重視,穿一身披風,既顯得威風、嚴肅,又不失幹練整潔,可以提升自己在蔣介石心中的印象;三是披風的確很帥,而且自帶身份象徵,追逐時尚潮流是大部分人的本能。

(張靈甫披風:符合經典的傳播學現象)

後來,為了與蔣委員長區別身份,加上披風比較單薄,因而為了禦寒,同時又保證風度不打折,披軍大衣就成了國民黨內部軍官們的最佳選擇。因此,我們常常看到國民黨將領著大衣而不穿袖子。其實,這種時尚潮流很經典,到我們現在都不過時。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嚴格來說這不叫大衣,而是披風。披風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最開始是古代勞動者用於遮雨的蓑衣,慢慢的才發展成為用於保暖、美觀的披風。披風流行於明代,在清代前期也被很多達官顯貴所喜愛。

披風一般是直領對襟,頸部繫帶,根據厚薄不同,春、夏、秋都能穿著。三十歲的成熟男士一般穿深色,以顯示穩重端莊。對於熟知歷史的蔣介石喜歡穿披風,當然不僅僅是披風能保暖那麼簡單。

一、蔣介石出身青幫,但一直以文人領袖自居,穿上一件披風能顯示他儒雅的氣派和風度。

二、披風是權力和地位的象徵。你何時看見過小兵穿著披風的打仗的。能穿披風的一般都是領袖或者高級將領,在室外的時候,風度翩翩,能讓人一眼就看出的身份和地位,迅速聚焦人們的眼光。在室內,能隨時脫下披風,便於辦事處理公務。

三、偽裝,這一點很實用。將領經常穿著披風出現,讓人們潛意識的認為穿著披風的就是領袖本人。這樣一旦出現危險,可以讓與領袖身材相仿的人也穿上披風,來混淆敵人的視線。

披風有這麼多好處,又得蔣介石喜愛,上行下仿之下,民國很多高級將領也都紛紛穿起了披風。


千戶熠


這叫時尚!

這和當時流行穿中山裝是一樣情況。請看下圖:

看見面前那兩個口了麼,一般手是從那裡伸出來,這是披風斗篷設計。

當時的國民黨將領穿的衣服都是沒袖子,主要是因為蔣介石。當時蔣介石特別喜歡穿披風,而且直接影響到了他的下級。當時還不是蔣委員長的蔣介石在一次機緣巧合之下看中了別人穿著的披風,十分喜歡,當時他的妻子陳潔如看見了蔣介石喜歡披風,所以就做了一件披風給丈夫。

自從有了披風之後,蔣介石都會穿著披風參加一些重要會議場合,因為他覺得披風穿起來很帥,看起來精神抖擻,嚴肅威風。所以當時就因為蔣介石掛起了一陣披風潮流。開始是披風,那冬天呢?冬天就成了披大衣,當時就沒有將領會選擇把手放袖子裡面,走路帶風就是披風的感覺。披風就是擋風的作用,但是因為蔣介石喜歡所以性質在當時就變了。因為蔣介石參觀軍隊,或者是在巡視時發現其將領穿的是披風時就印象好許多。所以當時的將領紛紛瞭解了,所以全軍將領都穿上了披風。

在我們平時看的抗日劇,或者有關國民時期題材的電影時,往往都能看到一隻手插口袋,一隻手露在外面比劃著的畫面。確實,穿上披風看起來十分的帥氣。而且蔣介石跟其妻子陳潔如離婚後,那件披風還一直保留著。


四十五度歷史


在影視作品中,我們確實可以看到很多國民黨將領把大衣披在身後,不穿袖子。這種姿勢其實並非國民黨專享,印象中毛主席、林彪也這麼披過大衣。只不過,國民黨將領這樣造型確實多一些。

(電影大決戰中林彪披大衣)

至於原因,其實就是把大衣當斗篷穿。

在古代,“斗篷”是將帥常見的一種配備,冷時能當風雪,暖和時拉風瀟灑。紅樓夢中的賈寶玉就在雪天穿過斗篷。所以,中國將領們有斗篷情節很正常。比如蔣介石委員長,他就很喜歡穿斗篷,看上去確實也是威風凜凜。

國民黨將軍們向委員長看齊,對這種帝王範兒也欣賞。但是,他們又不能人手一個斗篷(畢竟不是國軍制服標配)。要是專門自己定做一個斗篷,怕被人嘲笑。於是靈機一動,就披著大衣來當斗篷,也算過一過癮。

值得一提的是,這種批大衣或者斗篷,屬於比較瀟灑的造型,一般是“首腦”人物的特權。如果幾個國軍將領走在一起,一般默認只有職位最高的可以批。要是司令穿的整整齊齊的,參謀卻披著大衣,那是很不像話的。

比如下面這張圖。蔣委員長披著正規的斗篷,張副總司令披著大衣,其他人必須整整齊齊穿著。

披著大衣除了裝酷之外,還有以下好處。

首先是比不披大衣要暖和。可以遮風擋雨。這個很正常。

其次,如果在風雨天,大衣被弄髒弄溼了,只需要換一件大衣就可以了,比換衣服要省事。換下來的大衣可以讓勤務兵拿去烘乾刷淨。兩件輪換著就可以保持名將風采。

其三,披著大衣,把兩手從大衣前面伸出來寫字什麼的,比胳膊穿在大衣袖子裡更靈便。

最後,披著大衣,如果進到屋裡,肩膀一聳就能讓副官把大衣取下來。如果袖子穿進去了,要脫下來更麻煩。

當然,披著大衣單純從保暖效果上是不如穿進大衣袖子的。所以,如果是在冰天雪地、寒冷刺骨的環境下,他們不會披著大衣,而會乖乖穿著大衣。不然為扮酷凍出毛病,那就得不償失了。


巴山夜雨涮鍋


國民黨將領所穿並不是大衣,而是黃棕色斜紋呢斗篷,這是當時國民黨德式師高級軍官特別裝備的軍裝。1935年前德國國防軍總司令漢斯·馮·塞克特將軍作為蔣介石的第四任軍事顧問來到中國,幫助蔣介石訓練整編了20個師,被稱為德式師,這20個師算的上近代中國最現代化的陸軍了。

德式師的武器裝備全部按照德國的最新裝備配置,軍服等方面也作出了新的設計。其中軍官配發呢軍裝和呢大衣,而高級軍官還特配斗篷以此凸顯身份。而這種斗篷是蔣介石的最愛,在北伐期間蔣介石就時常身著外黑裡紅斗篷檢閱軍隊、巡視戰場。蔣介石之所以喜歡斗篷,一來是因為在戰場上可以避風擋雨,二來是能展現出軍人的威武幹練的精神,所以大力在軍中推廣。這種斗篷其實在作戰中並不實用,軍官只是在非戰時(如閱兵、參會等情況)才會穿著,以彰顯身份。

當時德式師的軍服分為三種:春秋季畏黃綠色駝絨夾衣,夏季為草綠色卡其布衫褲,冬季為棉軍服。樣式仍然是中山裝式。士兵穿黑麵膠底鞋,普通軍官長褲穿黑皮鞋,只有高級軍官才會配發高筒皮靴。


老照片


“我的意中人是位蓋世英雄,有一天他會身披金甲聖衣、腳踏七色祥雲來娶我。可是我猜中了這開頭,卻猜不到這結局。”

阿鳳姐被心上人改名為“潔如”後,1921年底,15歲的她終於和34歲的他在上海永安大樓舉辦了婚禮,婚禮上,他情深款款的對她發出了永愛不休的誓言:“今後,你將是我唯一的合法妻子。”

此時的他,受粵系軍閥排擠,總是蟄居上海,倒是有大把時光陪她,陳潔如知道他絕對不是一個自甘平凡的人,知道他一定能成為一個蓋世英雄,會披上真的金甲聖衣、腳踩七色祥雲出現在普羅大眾面前,她知道他只是欠缺一個機會。

1923年,陳潔如陪著夫君去香港遊玩,夫君在這裡見到了他的老朋友李時敏,並下榻在他家中,自港返穂經過香港邊檢時隊伍很長,又沒有資格進入VIP通道,李時敏給自己的一個香港朋友——督察布瑞南打電話求助,布瑞南當即來到了現場,托熟人走了免檢通道,一行人連忙致謝。

陳潔如細心的觀察到一個細節,她的夫君一直盯著布瑞南的英式深色呢制黑大氅,甚至是有點失態,滿臉都是豔羨之色。陳潔如與李時敏臨別前悄悄囑託了一句,託他在香港為夫君裁製一件布瑞南式樣的黑色大氅。

“我的意中人是位蓋世英雄,我想為他披上我為他做的黑色大氅。”

1928年8月,夫君被孫中山先生派遣去蘇聯談判考察,臨行前幾天,陳潔如接到了香港寄來的郵包,陳潔如把這件製作考究的黑色呢子大氅放在他的眼前時,他的眼前一亮,像個小孩子得了寶貝一樣趕緊穿在身上,並在鏡子前擺了各種造型,走來走去的照個不停。陳潔如自己都覺得奇怪,這與以往的夫君並不一樣,他之前對衣服的式樣質地毫無感覺,也漠不關心,天知道這件黑色大氅哪兒來的神奇魔力,竟會讓他如此失態。看著夫君臉上都泛起了紅潤的光彩,眼中都閃爍著喜悅的光芒,陳潔如也覺得很興奮。

“我的意中人是位蓋世英雄,他早晚會披著我為他做的黑色大氅踩上七色祥雲。”

他的上升通道很快被打開,從蘇聯回國之後,尤其是開辦黃埔軍校之後,他慢慢成為了強勁的實力派,隨著廖仲愷遇刺,北伐軍北上,到了1927年,甚至扶搖直上,成為了南京國民政府的實際控制人。

他穿著黑色大氅頻繁的出現在各種公眾場合,這件無袖大氅如此深入人心,以至於竟獲得了很多追隨者的效仿,黨內、軍內同儕紛紛也製作了同款大氅。

“我的意中人是位蓋世英雄,他穿著我做的大氅,一轉身,娶了別人。我猜中了開頭,卻沒有猜到這個結局。”

1927年8月1日清晨,他站在了陳潔如的面前:“潔如,你必須去美國呆上5年,這是我答應她們的條件,是我和她們的交易。等我5年,5年很快就會過去,等我!”

1927年8月,陳潔如赴美。

1927年12月1日,蔣、宋聯姻。

1971年,等待了44年的陳潔如亡故於香港,享年65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