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8年的叫魂案,一個小小的謠言為何會動搖諾大的大清國?

地主最愛星空


1768年1月,石匠吳東明為維修浙江德清縣護城河橋,回鄉採購石材,就在他事情辦妥準備回縣城時,莊稼漢沈士良鬼鬼祟祟交給他一張寫著兩個侄兒名字的符條,希望他能把這個符條貼在木樁上,釘到地下。

原來,膝下無子的沈士良,經常受到兩個侄子的虐待,因此懷恨在心。在得知“叫魂”的傳說後,便按其法,將名字寫在符上,希望詛咒成功,使兩個侄兒生病或死亡。

吳東明害怕惹出麻煩,於是把沈士良扭送到縣衙。

(被扭送到縣衙的沈士良,圖取其意)

吳東明之所以這樣做,也是不得已。

原來吳東明所修的護城河橋附近兩座廟:觀音殿和慈相寺。

有意思的是觀音殿的香火非常旺,可是慈相寺卻門可羅雀,很少有人拈香禮佛。

慈相寺的和尚,眼紅觀音殿的香火,便四處造謠,說石匠吳東明串通觀音殿的和尚做法“叫魂”,偷盜那些到觀音殿的善男信女的魂魄,並驅使這些魂魄,替吳東明修橋。

謠言在添油加醋的基礎上,插翅而飛。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竟找到吳東明,交給他寫著名字的符紙,希望能通過妖功,讓仇人倒黴。

儘管吳東明再三解釋,但由於百姓大多沒有受過教育,仍對謠言深信不疑。無奈之下,他為了不惹麻煩,只得把找他“施法”的人送到縣衙。

縣令在得知事情的來龍去脈後,也認為不過是鄉野的愚昧無知,所以把沈士良打了一頓,就把他釋放了。

由於謠言沒有得到遏制,很快就從浙江往周邊的城市蔓延。一時之間,大半個中國的老百姓都陷入驚恐之中,大家聽說只要把寫著名字的符條壓在橋下,那人便會生重病至死;或者被人悄悄剪去辮子再進行“叫魂”的操作,被剪去辮子的人精氣就會被吸乾……總之,千奇百怪的謠言讓人們非常害怕,因此百姓不僅不讓小孩出門,還對外來流民和僧侶非常敵視,甚至在毆打他們後,把他們扭送官府。

官府為了應付百姓,作勢四處抓“妖”,以安撫百姓。當然也抓不出個什麼名堂,可是這樣一來,反而助長了謠言的勢頭,引發了百姓更大的恐慌。

(乾隆劇照 )

隨著謠言愈演愈烈,乾隆也依稀聽到了消息。

就在此時,山東巡撫富尼漢給乾隆上了一道奏疏,不僅詳細地描述了地方百姓對“叫魂”的恐懼,還斷言此事一定是一場有組織的陰謀,而陰謀者不光為了謀財,還很有可能謀反。

富尼漢的奏疏,讓乾隆立刻提高了警惕。他馬上想到了清初為強迫人剃髮,引發的諸多血案。現在發生剪辮子的事件,無疑是再次讓漢人想到曾經的痛苦,並掀起他們對當朝政府的仇恨,以達到造反的目的。

乾隆於是下達了最高指示,要求地方官員徹查“叫魂”案。

於是,一邊是以富尼漢為首的官員,他們積極執行乾隆的指示,四處捕抓流民、僧侶和乞丐。百姓也藉機栽贓陷害,將平素不睦的人報之官府。為了製造政績,他們在審問時嚴刑拷打,最終屈打成招,簽字畫押。於是,他們將案件層層上報,藉機想得到乾隆的重視和重用。

然而,有的官員認為這不過是一場鬧劇,不願參與其中,所以對“叫魂”案消極怠工,根本不予理睬。結果,乾隆就對這些官員有了猜疑,認為他們是不是與此案的幕後黑手有勾結……

(傅恆劇照 )

被送到京城的案犯,在軍機大臣審問時,卻又破綻百出,最後經過說查,才發現都是屈打成招。

軍機大臣劉統勳和傅恆,為了讓乾隆停止追查這樁無頭案,便把所審理的案宗都交給乾隆過目,並把那些冤假錯案一併放在案宗中,希望乾隆能停止這場風波。

乾隆當然明白劉統勳和傅恆的用意,也知道此案不過是些捕風捉影。不過乾隆絕不會承認自己錯了,所以他把鍋甩給所涉官員。那些積極如富尼漢的官員,自然因冤假錯案,受到了嚴厲的懲罰。那些對政令敷衍的官員,同樣不容姑息。如此一來,前前後後竟處理了195名官員。

乾隆這樣一番折騰,不僅清理了朝堂上讓他不喜歡的官員,還對在職的官員進行了敲打,從而再次樹立了皇權統治的權威性。

只是可憐那些在“叫魂”案中屈死的百姓和裡外不是人的官員們,成了這樁案子的犧牲品。

(參考史料:《叫魂》)


張生全精彩歷史


因為叫魂案牽動著無數人的小心思,牽扯的人多了,自然就引發震動了。

叫魂,其實就是古代百姓相信人有魂魄,而人一旦遭受到驚嚇等情況,就會丟失魂魄,所以要叫魂,把魂魄喊回來。我小時候在農村,還經常能聽到有人借叫魂來治病。

而叫魂案本質上不是叫魂,而是詛咒,類似於扎小紙人的把戲。

說這件事小,是因為起因就是1月末浙江德清鄉下修石橋,有一個沈姓農夫,想要石匠把一個寫著人名的符紙貼到橋柱上,然後用錘子敲打,來達到詛咒別人以洩私憤的目的。

大概沈姓農夫沒準備石匠的紅包,石匠不僅不幹,反手就把沈姓農夫告了。結果沈姓農夫被縣衙以涉嫌尋釁滋事、擾亂社會治安逮捕。

這就是清朝官方史料記載的第一起“叫魂案”。

從一月到11月,叫魂案規模不斷擴大,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態勢,從浙江地區蔓延全國。作案的人主要以流民為主,作案方式則千奇百怪。由於發生次數太多,最後震動了朝廷。

這裡先說第一點,為何叫魂案會這麼多?又為何作案的人以流民為主?

這就得從原因分析了,叫魂案本質上就是自住民對流民發起的一場反擊保衛戰。雖然經過康熙雍正王朝,乾隆時期國力到達頂峰,但是百姓的貧富差距也在不斷擴大。

江浙地區,算是國家溫飽線之上的地區了,而其他很多地區卻仍在貧困線以下徘徊。有很多人,就因為在老家混不下去,跑到其他地方混飯吃,當了流民。

這些流民中就有很多不務正業或者不勞動的和尚乞丐,這些人不勞動或者沒勞動能力,就會做一些下九流的行當,也有人會靠“妖術”坑蒙拐騙來混吃混喝。

而自住民大多都得靠辛勤勞作才能保證生活,一旦有個天災人禍立刻就會被打回原形,所以對於這些流民的到來自然非常牴觸。

所以說“叫魂案”如此頻繁出現,其實是自住民對流民發動的反擊保衛戰,目的就是驅逐不勞而獲的流民,保證自身富足。所以,叫魂案的主角會是流民。

而“叫魂案”的擴大,也得益於乾隆的重視和官僚的推波助瀾。

那第二個問題就是為何乾隆會如此重視這麼一個謠言呢?

這是因為乾隆居安思危,雖處康乾盛世,但乾隆一是擔心漢人不服管,二是怕官員欺騙自己。所以當叫魂案中出現於“剪頭髮”有關的事以後,乾隆就高度緊張了。

而最初出現剪頭髮的發生江浙地區,那裡是反清復明的根據地,所以乾隆害怕有人操控“叫魂案”,為的就是點燃漢人對滿人的仇恨。

乾隆如此重視,手下的百官為了迎合上級,自然不留餘力的大肆製造冤假錯案,以便邀功。

其實,叫魂案就像題主問的一樣,就是一個小小的謠言,可是由於大家各懷鬼胎,在底層百姓,中層官員,頂層皇帝的三個相對作用影響下,愈演愈烈,最後形成了大規模的歷史大案。


幾葦渡當年


1786年,也就是清朝弘曆(乾隆帝)年間,江南德清地區有一位叫計兆美的人在杭州行乞,卻在某個深夜裡,因為口音不同引起了當地人的注意,先被一大幫人團圍住,毆打一頓後,押到衙門,又要拷打。計兆美屈打成招,只好說自己就是來“叫魂”的,他用兩張咒紙符死了兩個小孩——小孩的名字是他胡編的。結果,新的一輪拷問開始了,縣官要求他供出是哪裡得了這些符咒,又是誰在指使他“叫魂”的……

<strong>


一環接一環,不斷咬出新的謀劃者。最終,釀成了一樁由皇帝親自過問,全國各省嚴加查辦、擼下了多位省府大員的驚天大案。美國學者孔飛力教授的《叫魂:1768年中國妖術大恐慌》一書寫了這個故事,多年來一直是研究中國古代政治、文學結構的絕佳歷史學術書。


原因的開始,是當時,浙江地區的妖術恐慌已持繼了一段時間。剪人髮辮、控制他人的“妖術”恐慌,也流傳很廣。雖然各種各樣的“妖術”幾乎都沒有能確鑿地審訊出來的,但最終,案情彙總到了皇帝弘曆那裡,引起了統治者對那些遊離在統治秩序之外的人的恐慌:擔心他們剪人髮辮的“妖術”,會破壞“國家制度”(滿清的剃髮制度),更擔心會引起謀亂;於是,朝廷把“妖術”作為一項重點來追查。

實際上,不管中西方,在非文明時代裡,常會有某些罪名,非常好用,只要抬出這種罪名,不需證據可以打倒對方;它是懸在所有人頭頂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是公眾的恐懼之源。而這種恐慌,並不是你們以為的由愚昧的民眾自發形成、擴散開來的;其實,它是上層社會根據政治目的,自上而下發起的:它想讓你看到什麼信息,你就相信什麼信息。

比如在十七世紀的歐洲,宗教改革的社會背景下,“女巫”就是一個非常便利的罪名,他們可以用敦促女性“供認”出審訊者想聽到的最變態的性刺激行為,捉巫事業讓律師、法官、牧師和審訊者沒有失業之虞,德 朗克爾1609年一年中就把八十個女巫送上火刑架,雷米十五年之內處決了九百個女巫,三百年間,至少有六萬多人被以行巫術的名義處決——惟一的困難是如何儘量多地找到和殺掉女巫。(埃克 伯科威茨《性審判史》P179)

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既有十一世紀時,歐洲基督教會會炮製或散播諸如猶太人用基督徒進行血祭的誹謗、猶太人指使別人投毒的謠傳;也有十九世紀中後期,中國指斥洋人教堂拐騙小孩、並且用小孩的內臟器官制造藥物、吃小孩的心肝等傳言。


(今天還殘留在民間的“叫魂”習俗。)


其實,各個社會層面的目的是不一樣的。我們的弘曆皇帝追查“妖術”,是想通過事件來加強對官僚體系的控制,並清查民間的“異見”;各級官員對“妖術”調查的積極配合,是想瞞上欺下求得自保或獲利;民間對“妖術”的恐懼,則是信息掌握不全之下的盲目。出發點不同,卻殊途同歸。“妖術”恐慌,從來都不是民間自發的。


現在早已是一個科技已發達到可上天、可入地、可改變生物基因的時代,不過,民間仍然有相當強大的力量,相信陰謀,相信非自然的力量。只是,現代的這種“神奇力量”不再以妖術為名,而以資本,或者別的什麼為名號。

(紀實攝影作品《佤族大叫魂》。)


近年來,從“貨幣戰爭”中的羅斯柴爾德家族,到共濟會中的某中國明星,都被渲染成一場資本操控一切、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驚天陰謀和國家危機,一時之間妖氛滿天。不要覺得荒誕,這種理論的迷信者之眾,既可以從幾千萬冊正版盜版的圖書銷量和數不勝數的跟風書中觀察到,也可以從鋪天蓋地真誠而憤怒的網絡評論中有所覺察,非常有市場。

《叫魂》說得好:“在這樣一個世界裡,妖術既是一種權力的幻覺,又是對每個人的一種潛在的權力補償。”


侯虹斌


近年來,一些西方史學家的著作被譯成中文後,幾乎獲得了一致性的追捧。在我讀大學時,諸如《叫魂》《屠貓記》《王氏之死》等書籍可謂是風靡一時,甚至有青年教師在課堂上特意介紹講解這些著作的內容。可以說,西學東漸的浪潮至今仍未退去。

中國傳統的治史方法與理念,同西方史學家有著巨大詫異。這一點,並非需要也不能做到評出個高地上下。客觀公允的講,憑著幾件二手檔案(轉引他人成果中的史料)便能寫出一部可讀性很強且具有影響力的著作,或許國內沒有幾個人能作到。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講,置身於汗牛充棟的史學典籍,網羅出涉及一人、一事或一地的資料,再辨偽存真、旁徵博引,無限接近歷史的本原,則是我們的專長。國人讀久了紀傳體和編年體史書,不願再將精力集中於傳統史學的作品,因而很容易接受以至於追捧類似《叫魂》這樣的書籍。

只是,自從瞭解這部書的名字——《叫魂:1768年中國妖術大恐慌》的那一刻,心中便莫名地有種牴觸情緒。如果說《王氏之死》是從一個小人物的不幸遭遇來揭示特定時代下的女性悲劇和倫理觀念,那麼《叫魂》則更像是對幾件檔案的再加工,其中摻雜了太多的誇大和猜想,並讀者情不自禁地將作者的描述信以為真。

“叫魂案”誠然是發生過的,但將其上升到所謂的“妖術大恐慌”的程度,打死我都不信。孔飛力的學術造詣和文字功底都是不容置疑的,也是難得的史學家。不過,熟悉漢文史料和了解中國歷史,並代表他讀懂了中國。

西方的漢學家們,總在有意無意地嘗試解讀政權的運作機制,或者說,他們想弄清楚統治者是如何維繫統治的以及百姓是如何被統治的。在這樣的學術理念和研究習慣下,《叫魂》便應運而生了。

孔飛力找到的切入點,就是1768年的一樁“叫魂案”。當時,有個叫沈士良的農夫,為了報復自己的兩個侄子,找到了石匠吳東明,想讓他用叫魂術來害人。所謂的“叫魂”,便是將寫有人名字的紙條放在木樁上用鐵錘敲打,以耗盡其精力。

但是,這僅僅是謠傳,吳東明並不知曉,為了避免惹禍上身,他將沈士良告發。結果,沈士良被官府審理、用刑,而“叫魂”妖術的傳言也就在當地傳開了。

按照孔飛力的敘述,此事流傳開後,人們又紛紛加工演繹,編造出了不少可以嚇咒的妖術,其中便有蒐集頭髮的說法。由於清軍入關後,要求漢人剃髮易服,所以有人說清朝統治能夠蒐集頭髮來嚇咒。由此一來,就轟動了全國上下,甚至乾隆都下令過問。

事實上,孔飛力筆下所謂的“大恐慌”,多少有些暴露出了他對中國百姓與中國官場的“似懂非懂”,同時自己又陶醉其中。儘管孔氏飽受讚譽,其書也獲得了幾乎一致的好評,但以我個人的感覺,他此書的前半部分更像是歷史小說,而後半部分則是他對乾隆朝社會、文化、政治以及百姓生計等方面的解讀。

總的來說,其書雖具可讀性,甚至可以用引人入勝來形容,但孔飛力終究還是沒有真正讀懂中國,他的這部《叫魂》,在題材、角度和書寫技巧上都很出色,可惜,其中體現的卻不一定就是真實的歷史。


參考資料:《叫魂:1768年中國妖術大恐慌》


史海爛柯人


故事始於1768年春天,江南各地流傳有奇人能通過活人衣服、毛髮、指甲等一切帶有人類DNA甚至是味道的東西,盜取人們的靈魂為自己服務,被盜取靈魂者精神渙散沒過幾日便會死去。這本來是一個十分荒誕的謠言,像極了恐怖小說裡的橋段。


夏天的時候便廣為流傳,許多人尤其是外地人都十分恐慌。本來,當地人都不以為然,但是乾隆皇帝急命當地官員徹查此案,找出靈魂盜取者。相關人員都十分的無奈,只能陪乾隆皇帝玩這個無聊的遊戲。

其實,這個謠言來源於反清復明,和當初對抗清朝剃髮易服的義士之後。一時間,和尚、道士、乞丐、無業遊民等高流動人口成了被懷疑的首要對象。許多人被誣陷,屈打成招,押送京城。一直到秋末冬初的時候,也沒有發生過因為被叫魂而死去的人,這個鬧劇也終於沒頭沒尾結束了。而這場鬧劇的記錄者,卻是美國人,當時難道就沒有中國文人記錄此事?那麼他們又都去了哪裡呢。


歷史密探


叫魂,就是通過做法,讓人的魂離開身體。古代人相信迷信,認為人有魂,如果有人施行妖術使人的魂靈離開人的身體,就可以控制別人的靈魂,而被奪取魂的人,不久或就會死去,古代稱這種為“叫魂”。

1990年,美國哈佛大學東亞研究中心主任、著名學者孔飛力教授出版了一本書,書名是《叫魂--1768年中國妖術大恐慌》,這本書一出版,就在當年獲得“李文森中國研究最佳著作獎”,在國際學術界引起巨大反響,在中國,也是一版再版。那麼,這本書到底講了什麼呢?

如果認為《叫魂》一書就是為了研究中國民間宗教,那就大錯特錯了。“叫魂”只是一個楔子,作者孔飛力要通過發生在1768年叫魂的這件事,來研究滿清王朝在中國的統治情況。叫魂事件發生後,恐慌迅速在民間蔓延開來,隨著案情不斷擴大,最後驚動了乾隆皇帝,種種跡象扯動了乾隆那根敏感的神經--反清復明。在乾隆的嚴厲問責下,清朝的各級官員行動起來,投入到抓捕所謂的“叫魂”妖人行動中去,最終,有一樁小小的民間案件,發酵成動搖整個大清國的大動亂。

一、“叫魂”案是怎麼發生的,又是怎麼蔓延的?

乾隆年間, 浙江省德清縣有兩座寺廟,一座叫慈相寺,另一座叫觀音殿。 慈相寺的和尚認為香火鼎盛的觀音殿搶走了本屬於他們的香客,所以心生嫉恨。1768 年初,慈相寺的和尚通過一個姓徐的人在德清縣中散佈謠言:本縣有石匠在觀音殿附近“作法埋喪”,進香者若去進香非但難得庇護,反而會遭到毒害。當時,德清縣確實有一夥石匠在修築水門,領頭的石匠姓吳。這個謠言一散佈後,很快像長了翅膀一樣傳得飛快,至於慈相寺的和尚是否通過這個謠言搞垮了他們的競爭對手觀音殿,這已經不得而知了,不過,這已經不重要了。 這個謠言本身所包含的迷信內容,卻激起了德清縣的民眾對“妖術”、“妖法”的恐懼心理,如同一隻蝴蝶的翅膀第一下輕輕的揮動,短短數月之內,在大清國造成了一場大動亂。

3 月 26 日 ,因為發現糧米不足 , 吳石匠趕回三十里外自己的家鄉買米。 一個名叫沈士良的農夫因長期受到兩個侄子的暴力虐待,不堪忍受。也許是受這則謠言的啟發,沈士良將侄子們的名字寫在紙片上,請求吳石匠將紙片貼在木樁頂上,據說這樣會給被寫上名字的人帶來厄運。但是,政府是明令禁止這樣的活動的,生性膽小的吳石匠對此害怕至極,將沈士良扭送給德清縣盤問,阮知縣下令將沈士良打了二十五大板後釋放。

4 月 3 日,杭州,一個名叫計兆美的年輕德清人,因為多喝了幾杯,害怕被叔叔責罰逃出德清來到杭州乞討。 當天三更時分,他的德清口音引起了當地民眾的疑心。當地人想起了德清縣那個謠言,於是將計兆美團團圍住,喝問他是否來自德清縣,是否為“叫魂”而來,並不由分說,就將他暴打一頓。在暴打之下,計兆美只得承認他是來“叫魂”的。隨後,他被民眾扭送至錢塘縣衙。

在縣衙裡,計兆美編造的“叫魂”謊言也很快在審訊中變得漏洞百出、不攻自破,進一步用刑後,計兆美終於承認先前的說辭全部出於信口胡謅。

4 月 8 日,蕭山縣 ,四個遊方僧人在茶館聚集,決定第二天去杭州化緣,這四個人分別叫巨成、淨心、正一、超凡。 他們分為兩撥:巨成、淨心在各村化緣,正一、超凡則將各人的行李帶到蕭山西門外的關帝廟去。 巨成和淨心在村子裡化緣時遇到了一個識字的孩子,不由多說了兩句話,並且完全出於無心地問孩子的名字,然而在他們離開那個孩子繼續前行不遠之後,孩子的父母就怒氣衝衝而來,責問他們打聽孩子的名字是否為了“叫魂”,兩個和尚百般解釋,小孩的父母卻不相信。很快就被扭送到蕭山縣衙,而他們的另外兩個夥伴正一、超凡在關帝廟也遇到了類似的麻煩: 一個蔡姓捕役因搜查中沒有得到賄賂, 而將他們倆作為可疑人員扭送, 這四個和尚也真是夠倒黴。這個案子在經過杭州巡撫衙門調查後得以真相大白, 舞弊栽贓的蔡捕役被打了一頓, 又被戴枷示眾,而和尚們則被開釋,每人還得到三千二百錢作為補償。

從上面這幾個案子看來,所謂的“叫魂”一事其實完全不存在,都是以訛傳訛。案件的當事人經過官府調查審訊後,也都證明是清白的。然而,“叫魂”的流言如插翅一般

,迅速地向全國蔓延,很快就衝出了浙江省界,江蘇、山東、河南、山西、北京等各個省份各個地區,都先後發現了的“叫魂”的蹤跡,這引起了大清國最高統治者乾隆帝的極大關注, 他在 7 月 25日下達諭旨:“著傳諭各該督撫飭屬, 密行體察, 如果有此等情事, 即行嚴拏, 重治其罪,否則將倡播之人查拏一二, 嚴加懲治, 以儆其餘。 ”

二、這種民間案件為什麼會引起乾隆帝的關注,他在害怕什麼?

“叫魂”案件發生後,雖然蔓延的地區很大,但是總的來說都是屬於民間的案件,得地巡撫、總督並沒有將案件上報給乾隆,他們認為這種小事不值得驚動皇帝。但是乾隆得到消息後,顯然反應過激,馬上飭令各地封疆大史嚴查此事,緝拿妖人。

那麼,乾隆帝為什麼會有這麼大反應,他在害怕什麼?

在很多的“叫魂”案件中,都出現了“剪辮子”這一情況,“妖人”們為了讓某人的魂離體,會把這個人的辮子剪了,拿回去做法。但是乾隆不這麼認為,在滿清入關時,為了奴役漢人,強行推行了“留有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政策,辮子的存在,是大清順民的標誌。乾隆將“叫魂”案中剪辮子與剃髮聯繫起來,將偷剪別人辮子的“妖人”視為謀反,使得對“妖人”的清剿進一步升溫。

此外,在這些叫魂案中,被指控的對象一般都是雲遊的和尚,乞丐,四處奔波的手藝人,而這人更加觸碰到了乾隆的敏感神經。在清軍入關時,很多前朝的抵抗分子就是化作和尚而逃避追捕。現在,這些事件突然集中大爆發,使得乾隆不難聯想到,在民間是不是有組織的在進行謀反活動。

三、借“叫魂”一案,整頓官場,樹立威嚴,也是乾隆的目的之一

在叫魂案發生時,乾隆已經當了32年皇帝,帝王之術運用的得心應手。乾隆深知,官場一旦穩固了,各種關係就會盤根錯節,官員之間出於利益相關的考慮,就會相互包庇,隱瞞,把皇帝變成瞎子、聾子。這些躲在陰暗面的勾當,乾隆當然知道的清清楚楚。利用“叫魂”一案,給官場來一場大地震,清除那些盤根錯節的關係,維護自己的皇權,也是乾隆的目的之一。

一旦“叫魂案”被當作“政治罪”,皇帝就可以拋開按部就班的常規,直接以自己的意願施加在官吏身上。於是,大清國的各級官吏被髮動起來,去尋找那個根本不存在的“妖首”,結果當然找不到,為了交差,只能胡亂抓人,然後在屈打成招,製造了無數的“無辜者”。一時間,民間百姓人人自危。當然,也沒有找到那個並不存在的“妖首”。

11 月 3 日,乾隆帝在劉統勳、傅恆等軍機大臣的委婉勸諫下,降旨停止了對叫魂案的進一步審訊。 出於對自己的天子威嚴的考慮,乾隆帝並不承認叫魂案本身的難以成立,相反,他堅持認為“首惡正犯確實存在,而他們的逍遙法外則是由於各省的失職”。

作為皇帝開脫罪責的替罪羊,一批封疆大吏受到了懲罰,其中包括兩江總督高晉、江蘇巡撫彰寶、安徽巡撫馮鈐、浙江巡撫熊學鵬、前江蘇巡撫明德和山西巡撫素爾德。

四、1768年的“叫魂”案,戳穿了乾隆朝盛世的謊言

“1768 年,中國悲劇性近代的前夜”,這是作者孔飛力在這本書中開篇的一句話。在我們的印象中,康乾盛世是中國古代的最後一個盛世。但是,這個所謂的盛世,其實早早就有了衰敗的跡象。在“叫魂”中,各地無一例外的發現了大量的和尚、乞丐、工匠手藝人,其實,這些都是在盛世中失去土地的破產者。這個時期,中國的人口迎來了大爆發,到乾隆後期,人口已經增長到3.5億,即使是引入了玉米、馬鈴薯這些高產農作物,耕地依然有限,老百姓的日子然不好過。而本地人對和尚、乞丐、工匠等這些外來者,又充滿了仇視的態度。在這種壓抑的環境下,底層老百姓突然發現他們有了隨意將一個人打倒的權力後,頓時局勢就變得不可控制了。在書中是這樣寫道:

“一旦官府對妖術的清剿正式發動,人們就有了很好的機會來清算宿怨或謀取私利。 這是扔在大街上已經上了膛的武器,每個人,無論強梁或懦弱 ,都可取而用之。

毫無疑問,這將會使得案情進一步升級。

結語

發生在1768年的這場“叫魂”事件,不僅僅是一場迷信事件那麼簡單,事情從一個小小的誣陷開始,然後迅速蔓延成一個全國性的大動亂。在這場“叫魂”事件中,皇帝的猜疑,官僚的惰政,民眾的瘋狂,都在一起看似荒唐的案件中爆發出來,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乾隆盛世”。


一卷青史


1768年,乾隆33年,是大清帝國國力最為強盛的時期,在富庶的江南地區開始出現了一個讓百姓們人心惶惶的傳言,隨即迅速向江北蔓延,讓整個國家的百姓都陷入了恐懼之中。這就是非常著名的“叫魂案”的起源。

在浙江德清縣有一個傳聞,石匠有一種叫魂的本事,如果把活人的名字寫在紙片之上,然後墊在木樁的底部,隨著錘子的敲打,這個人的精氣也就耗盡了。彼時,這個縣城正好有個叫做吳東明的在修觀音廟前的石橋,有人找他幫忙謀害他人性命被他告到縣衙,這人最終被官府抓了起來。

而後因為一個老和尚嫉妒其他寺廟香火繁盛,散播謠言,就拿吳石匠的修的橋說事兒。因為這座橋必須通往觀音廟,所以老和尚就說其他石匠因為嫉妒吳石匠,在橋下叫魂,所以香客們都不敢走了,觀音廟香火自然受影響。

石匠叫魂的謠言就這樣越傳越遠。不久之後,會叫魂的人除了石匠,又被編造成了乞丐和和尚。而叫魂的手段也從寫紙條到剪辮子、剪衣角。沒有受過教育的百姓都比較愚昧迷信,很快就被這種謠言影響,以訛傳訛,一時間遍佈全國各地。

吳石匠的事情起於4月份,等到了乾隆的耳中已經到了9月份。對於民間這種謠言,乾隆自然不會相信,但是他還是懷疑有人將滿族的剃髮和剪辮子叫魂聯繫在一起。我們都知道在滿清入關之後,強制漢人剃頭,並且將這種剃頭當做漢人臣服的象徵。

漢人講究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剛開始為了抵抗剃頭,就有不少文人誓死抵抗,實為慘烈。如果現在這種剃髮叫魂的謠言傳播開來,那麼必定會被有心人利用,造成輿論上的混亂,從抵抗剃頭到抵抗清政府的統治。

乾隆不屑這些謠言,但是非常看重人心的穩定。他立刻下旨嚴查此事,一時間各地都在審問妖黨。這種口口相傳的事情自然沒有實際證據,只能靠人指認,各地官員也跟風捉人,冤假錯案頻出,枉死了許多人。

查到最後,乾隆最終相信這只是百姓的迷信謠傳,此事不了了之,乾隆將黑鍋推給了臣子,說他們辦事不力。作為封建王朝的帝王,有這樣的疑慮是正常的。即便這不是造反分子故意設下的謠言,卻也可能被有心人利用,如果不及時止住,可能會帶來嚴重的後果。

以上


木劍溫不勝


題主說的叫魂案,是清朝乾隆年間的一件荒誕怪異的事件,從浙江開始到大半個中國都在瘋傳,用一縷頭髮加上人的名字,就可詛咒人至死,或獲取此人財產。



於是,社會上出現很多偷剪別人辮子的人。此事傳到宮裡,驚動了乾隆皇帝和他那敏感的小神經,乾隆下令各地官府全國搜捕“叫魂黨”。在這場席捲大半個中國的運動中,不少人被冤死。

而讓人啼笑皆非的是,此事的起因僅僅是一個老漢與一個包工頭小石匠開的小“玩笑”:浙江德清縣的一個小石匠在修護城河橋時,剛從工地回家一個老頭找到他,交給他兩張寫著名字的小紙條,讓他回去把紙條貼到木樁上釘入地下,這樣紙條上的人就可以被詛咒至生病或死亡。



原來老頭無子女,由兩個侄子照顧,但兩個侄子對他不好。老頭聽說這個辦法可以詛咒人,才找到小石匠幫忙。小石匠沒幫忙,而是報警把老頭送交官府,老頭被打了一頓板子放了。誰也沒想到,此事很快被編成了各種“叫魂”的版本流傳,一開始是在當地,不久就傳遍浙江。於是有了這次“叫魂”的鬧劇。

別看古代沒有互聯網,此事傳播速度確實極快,四五個月的時間從南方傳到北方,穿到了皇帝耳朵裡。搞得人心惶惶,看到陌生人就以為是叫魂黨,在杭州有倆和尚僅僅因為看有個小孩可愛,問了句小朋友叫什麼名字,就被人圍起來差點打死。



之所以會這樣,一方面由於信息閉塞,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官服尤其是皇帝的添油加醋。有了皇帝做背書,謠言傳播起來尤其恐怖。不要說古代,即便在現在互聯網時代,很多謠言照樣堂而皇之大行其道,甚至登上媒體新聞。


南京老張


對於這個問題我將從案件的起源和政治方面進行解說。

一、叫魂案的起因

1768年初的時候,浙江德清縣東面城牆坍塌。縣令叫石匠吳東明帶領他的群對進行修繕。開工之後發現大米不夠,作為工頭的吳東明就回家購買大米。他剛回家就有一個叫做沈士良的人來找他幫忙。

沈士良的2個侄子對他不好經常虐待他,但是他沒有辦法。他聽說如果石匠在幹活的時候將別人的名字寫在紙條上然後貼在木樁頂部,然後鐵錘擊打木樁會有神秘的力量詛咒被寫下名字的人,被詛咒的人不是死去就是生病,這種做法民間叫做“叫魂”。

沈士良想請吳東明幫他詛咒他的兩個侄子。吳東明聽了後大驚失色,雖然他不會這種法術,但是他聽說過這個法術,但是如果自己和這樣的法術扯上關係到時自己跳進黃河都洗不清了。所以他將沈士良交給的官府。

雖然最後吳東明和叫魂沒有關係,但是他最不希望的事情還是發生了。百姓紛紛傳言說德清縣修橋的石匠有人從事叫魂勾當。而且各種叫魂版本開始流傳。謠言的流傳嚴重到什麼地步呢?

當時有一位德清縣的人離開家鄉去杭州發展,就因為他的戶籍就被認為他是從事叫魂的,被人送到了保正家裡,後來嚴刑拷打屈打成招說自己是叫魂的。還被逼編造自己害死了2個孩子,後來被移交縣衙審理的時候才發現他的供詞前後不搭,後來縣官給他洗清嫌疑。之後吳東明的副手以及一些人不斷的被捲入叫魂事件,後來雖然被證實了這些都是捕風捉影的事。但是從中可以看出大眾的恐慌心理,百姓的社會安全感幾乎殆盡了。

通過不斷的演化,故事開始變得有獨立性,叫魂的方法越來越詳細,好像說的真的似的。叫魂的作用演化成可以利用叫魂謀取利益報復自己的仇人。而叫魂要用到對方的實物,提到最多的就是被叫魂者的辮子。

叫魂的事件越來越變得不可控,而且在這事件中辮子是反覆被提及的東西,辮子這東西引起乾隆皇帝的注意,他那根敏感的政治神經被勾動了。

二、辮子引起政治敏感

當叫魂的謠言開始不斷傳播的時候整個社會開始不安起來,因為叫魂直接可以取走人命。社會的不安引起了乾隆的注意,更讓乾隆放心不下是害怕這謠言之後是否有主謀想利用這一事件進行造反,特別是辮子的事情。

因為滿人剛入侵中原之時,為了強制漢人在政治上的歸順。當時頒發了有關削髮、衣冠與女子禁止纏足等相關法令,尤其是削髮最被統治者看重。他們要求漢人像滿人一樣前額剃光,後面蓄髮。這是漢人臣服的標誌。

削髮令剛開始的時候引起了漢人的強烈的反抗。辮子的問題成為了漢人誓死抵抗的有力的民族武器,為此滿人付出了慘重的代價。這段回憶距離乾隆時代已經是很久了,但是乾隆很害怕有人想借用叫魂中辮子的問題勾起那段悲慘的回憶。

但是這樣的想法又不能名正言順地公開講,所以一開始辮子的問題官府和乾隆也只是當做一般的案件進行審理,但是隨著剪辮子的案件在全國開始蔓延的時候。乾隆再也按捺不住了。

山東有很多從事剪辮子的案犯,其中有2個乞丐的供詞讓官府已經開始害怕了。2個乞丐交代他們用迷藥灑在被害人的臉上,趁他們昏迷的時候剪掉他們的辮子。目的是供做法之用。

聽說精通法術的人可以利用辮子直接去人性命和錢財,浙江和安徽就各有一名僧人會這樣的法術,而且已經開始招收徒弟,勢力越來越大了。

富尼漢像乾隆報告說妖術的源頭雖然一個在浙江一個在安徽但是很可能是同一根源,他們手下去各個地方剪辮子可能並不是單單為了錢財,肯定還有其他目的。乾隆很贊同富尼漢的說法,於是下令各地官府立刻捉拿妖術主犯。

命令一發各地都抓了很多犯人,但是大術士仍舊逍遙法外。審理之後乾隆很失望這些人要麼被官府屈打成招要麼就是遭人陷害,要麼就是愚昧無知才從事剪辮活動。真正的和謀反相關的主謀一個都沒有。

到了10月底,歷時三個月的除妖行動已經讓所有官員疲憊,乾隆也是一樣。雖然乾隆勒令各地不允許懈怠但是大家心理都很懷疑是否可以抓到主犯。看出皇帝心思的軍機大臣建議停止這場鬧劇,但是為給皇帝一個臺階下就把沒有抓到主犯的原因歸結到各地官員翫忽職守上。到了11月初,朝廷叫停了除妖運動但是仍舊要求各省官員保持高度警惕。

到此為止整個叫魂事件告一段落,其實這場鬧劇是謠言引起社會騷動,但是有人利用騷動做一些不法之事謀取利益,但是大眾的不安心理和乾隆的政治敏感引起了蝴蝶效應才引發了這個社會的動盪。


非說不凡


這件事發生在1768年,這時正是康乾盛世的時代。最初的“叫魂案”起源於富庶的江南,然後迅速蔓延過長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區,此案席捲大半個中國,震動了清廷,乾隆下旨各地官員必須嚴懲兇手。

那麼,這到底是一件什麼案子,居然驚動了皇帝?事情是這樣的:江西德清縣,一夜之間,風傳有人把仇家的姓名八字寫在紙上,然後踩在鞋裡,經過九九八十一後,埋在地下,仇人必死無疑。



更有甚者,讓手巧的縫製一個布偶,然後寫上仇人的名字,把布偶釘在牆上,用64根大鋼針,紮在布偶身上。

還有的說,一些流浪漢偷剪別人的髮梢或衣角,然後藏在家裡,燒香拜佛,天天詛咒。

這些傳言,引起了鄉民的恐慌,於是,人們相互揭發和猜忌,紛紛把懷疑對象或被扭送官府、或被毆打至死。

叫魂的恐慌,像石頭一樣壓在人們心頭,好比你不知道敵人從哪個方向殺過來,就彷彿有人用槍瞄準了你的腦袋,隨時要你的命。

叫魂之勢像燎原之火驚動了乾隆皇帝,他一口咬定妖術背後存在政治風險,從上到下掀起了一股全國性的除妖運動。

乾隆對叫魂案的重視,無疑來自他的猜疑,因為大清得到的江山就不是正大光明來的,外族奪了漢人的江山。

大清本來對漢人就有一種天生的警覺,始終對漢人是既用又防。乾隆也知道,剃髮易服這些政治高壓,無疑是對漢人的侮辱和傷害。加之民間反清復明的活動此起彼伏,這更加使乾隆懷疑背後一定有黑手操縱。

皇帝打個噴嚏,下邊的官吏都要感冒。3個月來,上至軍機大臣,下到七品芝麻官的縣令,都迅速行動起來了。

當這些官員折騰的精疲力盡的時候,該抓的也抓了,該打的也打了。可以說不折不扣的對妖術進行了清剿。

當這些人盤點下成績時,沮喪地發現,最後只剩下一些稀裡糊塗的的偽證,沒有頭緒的瑣屑細節,以及許多不明不白斃命的囚犯。

官員們開始懷疑妖黨是否存在,最後,朝廷刑部終於弄明白了,叫魂案不過是潛藏在百姓心內的幽靈和恐懼。是對朝廷長期政治高壓下的幻覺,是人人自危的具體表現。

當這震動朝廷的叫魂案真相大白的時候,乾隆皇帝如釋重負,長長出了一口氣,終於叫停了這一切。

(撰文:秉燭讀春秋,歡迎點評加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