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明朝三才子之首,半輩子流放滇南,一首詞牌名卻流傳至今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是的,這就是我們熟知的三國演義開頭主題曲,每次伴隨著歌聲一傳到耳朵裡,就令人蕩氣迴腸,仔細一聽讓人對人生有無限的感慨,對世間的一切不要太執著,應該看破和放下。總之文字和內容都太過生沉,也讓人百讀不厭,這到底是哪位大才寫的呢?他就是明朝的楊慎。

此人是明朝三才子之首,半輩子流放滇南,一首詞牌名卻流傳至今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楊慎出生於明朝弘治元年,祖籍四川。他的父親是明朝的權傾朝野的三朝老臣楊廷和,用現在的話說是位官二代。他自幼聰明好學,十幾歲就會作詩,正德六年,24歲,參加殿試,第一名考中狀元。當時很多人對他的狀元頭銜都有些懷疑,由於他的父親楊廷和當時是首輔大臣,感覺他是不是靠他父親走了點關係或者潛規則之類的,不過這問題單看他寫的詞牌名,才高八斗是不容易置疑的。他狀元及第之後就開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在翰林院做了個修撰。

此人是明朝三才子之首,半輩子流放滇南,一首詞牌名卻流傳至今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楊慎這個人其實在政治生涯中還是很坎坷的,不夠圓滑,這主要和他的性格有關,他為人比較正直,敢於說真話,管對方官大官小,哪怕對方是皇上他也敢罵,根本不怕得罪人。正德年間,我們都知道,正德皇帝在明朝二百七十六年的歷史上是最能折騰的,愛玩,不理朝政,也幹出了很多常人無法理解的荒唐事。楊慎敢於犯顏直諫,指責朱厚照的不是,勸說他停止那些荒唐的行為並專心於朝政之上。好就好在朱厚照這個人雖說荒唐,但還是明事理的,心胸比較寬大,沒把他罵人的話當回事,也沒有去處罰他,依舊是我行我素。楊慎勸說無果的情況下,目睹朝政荒廢,百姓生活疾苦,一怒之下辭官不幹了。朱厚照在正德十六年駕崩了,嘉靖皇帝繼位,恢復了楊慎翰林修撰,並經筵講官。

此人是明朝三才子之首,半輩子流放滇南,一首詞牌名卻流傳至今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嘉靖二年,少年皇上嘉靖利用張璁的“大禮儀”事件,打壓楊廷和,楊廷和被迫辭官回了老家。楊慎為父鳴不平,在大明的左順門拉上一批年輕官員在那鬧事,徹底激怒了嘉靖,被集體廷仗,楊慎被永久充軍滇南。在發配滇南的途中,順利的躲過了幾次埋伏仇殺,最終順利的到達永昌。

此人是明朝三才子之首,半輩子流放滇南,一首詞牌名卻流傳至今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楊慎被充軍流放滇南三十年,不像現在社會這樣,人來人往有很多旅遊勝地。當時的滇南是一片蠻荒之地,由於地處邊陲土匪盜賊橫行,自然條件惡劣,但楊慎並沒有自暴自棄,他博覽群書,對詩詞曲賦都廣有涉獵,留下詞曲四百餘首,在今天的文學詩上有著崇高的地位!更為難能可貴的是,他還關心民生疾苦,為民伸張正義。當時雲南昆明一帶地主豪強以治理水患為名,勾結地方官吏強佔民田,坑害百姓,他寫了《後海門行》公然噴擊惡勢力,還專門寫信給當時的雲南巡撫,要求停止修建水力工程,以免被他人利用做出傷害百姓的事。他雖然是個被貶流放的官員,由於他父親楊廷和的緣故,在朝廷還是有些人脈的,經常有人幫他說好話,所以一般的地方官吏是不敢惹他的在永昌時還帶領著家僕平定過地方反叛。

悽悽慘慘的晚年:由於嘉靖皇帝對楊廷和楊慎父子的怨恨很深,縱觀嘉靖皇帝在位四十多年,曾經六次大赦天下,楊慎一次不得赦。大明律對流放官員年滿六十歲就可以贖身返鄉,但楊慎的這種案件無人敢受理

此人是明朝三才子之首,半輩子流放滇南,一首詞牌名卻流傳至今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年七旬時曾偷著返回老家瀘州居住過一段時間,但又被當地巡撫派上幾個指揮人員又押回滇南!72歲那年最終病逝於滇南。總之,他的一生政治之路坎坷,但在中國的文學史上的地位極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