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態度》---融合了思想和經驗的父愛

作為吳軍老師的死忠粉,我幾乎買了吳軍老師所有初版的圖書。他不僅眼界寬廣、思想深入、邏輯清晰,文筆還優美生動、深入淺出,讓人讀他的書時如沐春風、還收穫良多。

趁著1月在家躺著為社會安定做貢獻的機會,我讀了他的《態度》。《態度》這本書相比《浪潮之巔》和《文明之光》少了講述歷史的大氣磅礴,但是細讀下來卻能深深地感受到吳軍老師真實的另一面——父親。

《態度》---融合了思想和經驗的父愛

在本書中,吳軍老師的眾多身份中“父親”這個角色是佔絕對主角的,而其他諸如科學家、工程師、投資人、作家只是在其中提供技術支持。這本書是包含了吳軍老師寫給他正在讀高中和初中的兩個女兒的40封家書。每一封信讀起來,都充滿了濃濃的父愛,彷彿吳軍老師正用慈祥的眼光看著你,然後給你講述他的思考、他的理解、他的經驗、他的建議。希望你能夠從中得到一些感悟,走出一條更加美好的人生道路。

《態度》---融合了思想和經驗的父愛

表面看,這本書最適合的讀者是初中生和高中生,正如吳軍老師兩個女兒的年齡,他們遇到的許多問題都能在裡面找到答案。其實剛踏入職場的畢業生也適合用這本書來答疑解惑,指導自己的人生。但是,他其實也適合經歷過風霜的人。因為對於那些小孩,恰恰因為他們的年輕,許多道理反而不那麼容易引起他們的共鳴,不那麼容易讓他們接受。許多感悟也許只能在多年以後,自己摔倒爬起,自己痛過悔過的時候才能真正體會得到。其中的第5封信就是我在讀過以後印象最為深刻的地方。

第5封信.最好是更好的敵人。我一直都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做事情總想一步到位,總想做全面的整體規劃和整體配套,以達到最理想的效果。對於一些範圍較小、難度較低、協作較窄的工作,這麼做沒有太大問題,而且效率較高。但是隨著職位的提升,所負責業務的擴大,和事情難度的加深,我發現這種一步到位的思路經常會變成業務推進的障礙。部分工作因為目標設置太高,與現狀差距太大,而使團隊缺少達成的思路和信息,最後擔當人消極對待,工作卻毫無進展,團隊士氣低落。當我痛定思痛,發現,從長遠看我設定的目標和方向是沒錯的,但是因為我只追求“最好”,造成執行層面的困難難以解決,整件事情成了一地雞毛。後來調整方式,基於現狀,日拱一卒,反而獲得了更好的結果。吳軍老師稱他“信奉保守主義哲學,因為它讓我們能夠從小事、身邊的事、容易做的事開始,一步一步改善我們的環境和設備,最終達到進化的目的。” 想想“摸著石頭過河”的中國改革開放,和宋神宗年間整體配套的“王安石變法”;再想想從小長大、不斷迭代的谷歌,和高舉高打的“人民搜索”。我想我們應該放棄“最好”,而追求每天都更好一點。

除此之外,本書遍地金句,值得我們好好思考和回味。例如:快樂和財富多少的關係並不大,它更多的是一種生活態度。只要我們對世界有一些正向影響,就會由衷地感到幸福。(與《被討厭的勇氣》不謀而合)。從每一件小事開始,慢慢形成習慣,習慣塑造了性格,性格決定了命運。 如果你做事情總是能夠關注每一個細節,付出你期望的結果三倍的努力,好運氣就會到你這一邊。領導力,第一是組織和工作能力,一件事交給你,你能否將它分解,組織大家完成。第二是團結大多數人,讓每個人各盡其才,發揮作用。 與人有效溝通,重點不在於證明自己正確,而在於達到溝通的目的。在工業界,通常沒有時間研究新方法,而應儘可能使用現有方法,部分地解決問題,甚至設法繞過問題。……

這是一本充滿了父愛的真誠、篩選了成功者的經驗、凝練了思想者的思考的書。值得一讀,不同年齡不同經歷的人會有不同的收穫。尤其是初中、高中的小朋友們一定要看一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