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農村田地會大量丟荒?應該怎麼辦?

新大風歌


這個題目有問題。先說很多土地接下又全部土地拋荒了,一句話裡很多和全部同時出現,是否有點亂?拋荒的主要原因是扣除成本後收八太少,不如打工賺錢,不如不種。也有的青壯年打工去了,家中無勞力無能力再種田了。還有的家裡成員老弱病殘,有心無力種撂荒了。真正的有的地方大淹大旱無法耕居天災的也有。調查一下,看還有其它原因嗎?


用戶4496893089807


其根本原因是,現在糧食價格低,(去年,我們湖北的稻穀才1塊零幾),而種田的成本卻相當高。化肥丶農藥丶種子年年往上漲,插秧丶收割、人工費也在不斷上漲。我回湖北老家,與農民朋友們交談,跟他們一塊算了筆帳,一畝田所收的糧食,拋掉所有的開銷,每畝純收入約在500多塊錢。所以,農村的年輕人是不會在家種田的,他們到城裡打工,每年每人還能弄個4萬5萬的。農村現在在家種田的人,都是老年人,殘疾人。他們在家能種多少就種多少,剩餘部分的田自然就荒了,有很多良田都長上了野草,看了,心裡覺得很可惜的。但是,現在無論是城裡人,還是農村人,一切都向錢看,沒有了錢,什麼都搞不成。所以,農村人誰還願意呆在家裡,守著那一畝三分地呢?如果糧食賣2塊錢1斤,你看還有沒有荒田。


5507332309674


對於農村田地,其實對於我這個農村人來說還是有很深的感情的,雖然我也是一名八零後。特別是去年我們家的田地被徵用以後,我才真正的認識到我和我的下代已經永遠的失去田地了。所以今年我去還沒被徵用的人家租了幾塊地來種點菜,因為我還對土地還有一份感情!回到正題:現在農村很多田地拋荒的原因不外乎就是近年來所有商品物價都上漲較快,但農產品的價格卻普遍較低,根本就和國家經濟發展的速度不成正比。(可能有的朋友會說去市場買農產品的價格還是很高的,但你想下中間有多少環節?其實在農村農產品的價格是很低的。)就拿我們這個川南地區來說,如果你單純種植糧食作物你是不可能養活一家人的,所以很多家裡少勞動力的不如拋荒而去找其他工作掙錢划算!就拿我們現在工地上的普通工人來說,小工都是二百元一天,而現在的糧食(稻穀才收120元/斤),一家人的地全種上能收多少糧食啊?認認真真在外做一年所掙到的錢要買到多少農產品啊?所以說現在的農村有這種現象,種地的一般都是老人或婦女、要麼就是全部拋荒。這就是中國農村農民的現狀!以上只是個人看法,歡迎評論關注。謝謝


剛哥農村生活記




鄉村蛋糕小芹


本人農村人,自己有近七畝地,從前年起,被大戶轉租了,一畝地一年500元租金,和大戶合作愉快。

說到田地拋荒,我的田地沒被大戶轉租前,也拋過荒。

我們當地一年兩季莊稼,主要是水稻和冬小麥,油菜。一年四季田地都可以種莊稼,田地不會閒著。

我說的拋荒其實是冬季作物沒有種植,水稻收割完,將田地耕一遍,田地經過冬季凍結,土質變的酥鬆,輪休半季後,第二年種水稻,水稻產量明顯有增高。

為什麼有的地方會出現田地大面積拋荒,我認為有以下因素造成的。

一、首先最主要的因素是糧食價格低,農民依靠種幾畝承包地,溫飽肯定能解決,但是想餘錢卻很難,更承擔不起當前社會的消費水平,若想靠種承包地進城買房,那是天方夜譚。好在現在到處搞基礎建設,城市改造,咱農民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基建第一線缺少工人,農村的青壯勞力正好用的上,於是就有了農民工。現在的農民工,在外幹一年,六七萬收入妥妥的。在家種地,全家所有承包地能有20畝就算多的了,一畝地每年淨利潤1000元,絕對是種地能手,加上風調雨順,糧食大豐收,才能達到的收入。那麼一個農民工每年的收入,抵得上近百畝地的收入,即使是一個六七十歲的農民,只要乾的動,在工地上打小工,一年也能掙上三四萬,與種地一比較,誰還會種地?由此出現了空心村,田地荒蕪,也是無奈的事,如果種地收入高,誰會願意背井離鄉在外拼命呢……

二、大片拋荒的地方,當地缺少種田大戶,缺少有規模種植精神的帶頭人承包人。

三、正是種植之時,天氣乾旱,或者洪澇,乾旱需要水源,水路,水需要化錢買,算算賬,光水費就很驚人,乾脆就不種了。洪澇多雨天氣,田間不但積水,而且土質軟爛,根本無法耕作,結果錯過季節,也不得不拋荒。

四、現在秸稈禁燒,不能焚燒的秸稈散落在田間,磚家們說秸稈還田,深埋可當有機肥,可事實證明,秸稈埋在土下短時間根本腐爛不了,不但不能當作有機肥,還會因為秸稈中含有害蟲,過後會出來禍害莊稼。秸稈埋在土壤下,造成土壤中空,莊稼根鬚沒有著力,也難以吸收土壤中養份造成莊稼過早倒伏,大量減產。其次秸稈在土壤下腐爛,短期內產生大量的鹼性物質,造成莊稼枯黃,發病,最終還是減產。若將秸稈清理出田地,首先要耗費大量人力,秸稈然後堆在什麼地方,幾年下來,農田間的過水溝好多已被往年秸稈淤塞,田埂上都是積壓的秸稈,給農忙時帶來嚴重不便,光秸稈禁燒,就給農民拋荒增加不少變數。

五、種田是門細活,莊稼要勤於管理,蟲害病害草害,旱了上水,澇了排水,多付出就多收穫,少付出就少收穫,你想邊打工邊種地,那對不起,你種地能保本就不錯了,賬人人會算,自然就拋荒不種了。

以上五條,是本人作為一個農民的經驗之談,供大家參考。

此題就此作答,有不同意見者,請下方留言討論~




淨土TC


以我家鄉為例,被扔掉的農田主要是一些旱地、灌溉不方便,且離家比較遠的農田,好的農田基本沒人疏棄。

鄉村的旱地

曩昔由於人均犁地少,糧食產值低,收穫後的一部分糧食還要上交國家和集體,再加上家庭人口多,農人吃不飽,只能去開墾山林,變山為田,用來種紅薯、豆子、花生等。

像我家就有好幾處旱地,在曩昔旱地都是寶,大家爭搶著種,由於旱地土地質量差,雜草眾生,灌溉方式全靠下雨,所以想有好的產值就看人工投入的多少,而現在鄉村大部分人都出去打工了,他們所屬的一些旱地即使免費也承攬不出去,除了疏棄還能幹嘛?這也算是退耕還林吧。

即使我們爸媽沒出去打工,那幾處旱地也被疏棄了,主要是四周都是疏棄的土地,路都被堵死了,再加上產值低,栽培成本高,因而不得不扔掉。

灌溉不方便,且離家比較遠的農田

鄉村很多人員外出打工,家園少部分人承攬很多的土地耕種,像我爸媽,他們每年都承攬十多畝農田,平常農活特別多。

在曩昔由於可承攬的農田少,即使是一些距離遠且灌溉不方便的農田也很受歡迎,後來村裡可承攬的土地變多了,這些田看在廉價的份上繼續承攬著,由於灌溉不方便,最後用來種紅薯,然而家裡人都不吃紅薯,挖紅薯也挺累人的,最後直到拋棄承攬,農田的主人轉讓不出去,只能選擇疏棄。

總而言之,這也算是經濟發展造成的現象,一切尋求一個“利”字,差的土地容易賠本,被疏棄是應該的,好的農田隨意種都能掙錢,即使出國種田的也有,想疏棄也難。


僧哥帶你逛東北


我是農民,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我們這是山區,以種玉米為例,給大家算一筆帳。耕地100元/畝,化肥300元/畝(底肥1袋,追肥1袋,每袋按復混肥150元),種子50元/畝,除草劑100元/畝,(乙草胺2瓶20元,玉米田間除草劑每畝按3噴壺,每壺30元),澆地100元/畝(只按一次/年算),除蟲農藥20元/畝,玉米收割脫粒100元/畝……綜上所述,這就花掉了700多元,農民務工從種到收每畝管理出工至少也要10天,每天按農民工工資80一100元/天算,至少也要800到一千元。

下面再來算一下收入:山區玉米每畝最多收入800一1000斤,按0、8元/斤來算,最多收入800元,那麼800元(收入)一[700元(投資)十800元(務工)]=?

這地還能種嗎?


東南虎7


答:農村土地拋荒不是普遍現象,我們這裡有,只是及少數個別現象,主要是個別青年人在外打工,沒能及時流轉除理這些土地,所以,土地拋荒很少,農村土地拋荒不是普遍現象。





老頭156934080


土地承包期無數次延長,人口遷出多的家庭承受不了太多的土地,人口增加多的家庭種不起出租的土地。荒——很正常!


桂林全州文橋


樓主所提的問題是一種普通遍現象,40年前一直是農民的命根子,惜地如惜命,如今為何到處拋荒,我們瞭解一個村的情況找答案,我所在村叫蔣山村,自然條件很好,有山有水,40年確實好地方,最起碼溫飽不是問題,人們惜土如金,那怕只帽子大的塊地也要開墾栽上莊稼,當年2000多號人依靠這塊土地維持生計,那麼把土地當成命根子就不難理解了。今天的蔣山村全村3197人比過去增加近千人,總耕地2579畝,比過去少了15畝,關鍵介塊就業只有過去的五分之一,也就是這塊土地過能維持2千多人生計,現在只能維五六百人生計,據調查,40歲以下的年輕人無人在這塊士地上就業,家裡這塊大地大多給老年人在養殖毛蟹,而且還有中年在外承包2千畝水面從事養殖。不僅士地不是命根,看到就業的嚴竣性,當然土拋荒還有如下原因,1,一般拋荒嚴重的都是欠發達地區,自然條件欠隹,沒有開發價值,又不便機械化操作。2,土地資源少,有的年輕人全家只有一二畝地無法耕種,只能外出務工,田沒人要,選擇拋荒。3,從事農業收入與務工收入不成正比,加之農付產品價格上不去,農資價格上漲,家裡的田沒人要就拋荒。4,土地價值太低,一畝田3萬餘元,有手藝的農民一年賺10萬就有3畝多田,他對士地無所謂,選擇拋荒,只要不找麻煩就行了。5,農田基本建設沒跟上,有些零星分散士地不適應現代農業耕種。

總之這些問題的出現是國家發展與進步在前進的道路出現的新問題,應該多想出智慧來如何解,並非擴大化,更不用幹著急,車到山前必有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