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郭德綱這麼受大家的歡迎呢?德雲社到底好在哪裡呢?

雨緣竹讀書


郭德綱老師秉承相聲的傳統,把傳統文化發揚光大,做到了雅俗共賞,創造了許多老百姓喜聞樂見的作品,也在摸爬滾打中成長了起來,新人不斷湧現,值得信賴和肯定。





歐陽紅樹


郭德綱,大家又戲稱“流氓大師”

  • 至於他為什麼這麼受歡迎?我先說說我吧

  • 我是從2007年才知道郭德綱的,當時沒有智能手機,只有mp3,mp4什麼的,我當時跟其他人一樣,裡面下的都是流行歌曲。有一次去外地在大巴上,p3剛好沒電了,我就向朋友借了只耳機打發時間,他裡面下的就是郭德綱的相聲。之前他就推薦我聽聽郭德綱相聲,我說相聲有什麼好聽的,就很不屑的,一直沒聽,直到那天,我記得第一次聽的是老郭的《西征夢》坐在車上聽,我笑的肚子都疼了,那種把流氓當的清新脫俗的樣子,讓我深深折服。頭一次覺得旅途可以這麼愉快,然後我的mp3裡考滿了郭德綱相聲,從此便開始對這門已經被遺忘的民間藝術感興趣了……我想像我這樣的人,不計其數吧?這就是老郭的功勞,他救了相聲。讓年輕人愛上了聽相聲,甚至去說相聲,我的一個初中同學,就是受郭德綱影響,也學相聲了,現在在市裡和幾個夥伴開了一家相聲館。
  • 至於德雲社,也是郭德綱的心血了,郭德綱那一批人挽救了中國相聲。有的朋友說德雲社相聲低俗,試問?誰不是俗人?所以德雲社13家劇場往往一票難求!

一級小叫獸


我可能觀點和大家有點不一樣了。

我一開始不是怎麼關注郭德綱郭老師,只是到他是說相聲的,突然,有一天,我從一個綜藝節目裡,《天天向上》裡他和汪涵之間高手過招了以後,我突然覺得他怎麼這麼厲害呢,不露聲色,也維護自己和對方的臉面,給了我很深的印象。後來,他的兒子,郭麒麟,我忘記是什麼節目了,突然眼前一亮,我覺得一個人的修養和見識真的是由內而外的,他和娛樂圈裡的很多明星不太一樣,他學習了很多的東西,有很多的才藝,學習成績也很好,說得一手好相聲,會唱京劇,懂禮貌,他一點也不像20幾歲的樣子。我覺得郭麒麟就是德雲社最好的作品,能培養出這麼好的孩子,那麼德雲社也極具自己的內涵。郭麒麟的那句撒嬌,爸爸,爸爸。我到現在都記憶猶新。你仔細想想,德雲社出來的那些名人,大部分都是經過好幾年的訓練的,並且他們還繼續著他們的傳承,對那些古文化,那些衚衕文化,對那些禮儀都銘刻在心。我想這也是它最吸引我們大家的地方吧。








小木子醬


郭德綱是天津人,作為老鄉理所當然要為郭德綱搖旗吶喊,站腳助威。加油啊,老郭!

郭德綱又是北京人,因為他打拼、成名、落腳在北京。北漂是現在中國最艱難的創業之路,北漂人是現在中國最堅強的奮鬥群體。可謂是,陌路人如鐵,成事郭德綱。

但是郭德綱是真正的中國人,他為相聲事業發展和傳承所做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以己之力力抗山兮,壯哉啊,老郭。

可能這是冥冥之中老天的安排,也是老天不絕相聲。天上掉下個郭德綱,不高稍胖說相聲,他是說也好,他是唱也好,反正給大家帶來了歡笑,也給相聲帶來了希望。之所以受大家歡迎是水到渠成,是眾望所歸。至於德雲社好在哪裡,我想應該是愛屋及烏吧。具體講有這麼幾點。

文化底蘊深厚——有品位

我不知道別人怎麼看,反正我看郭德綱相聲是鍾靈毓秀,笑相樂聲的。說學逗唱中透露著深厚的文化底蘊,用字講究,用詞精彩,語言如同匹練飛空,段子就像暮鼓晨鐘。既有提神醒腦芳香開竅之功效,又有去煩解憂愉悅心情的作用。沒有譁眾取寵的貧嘴,全是有品位的樂子。讓人感受到了郭德綱相聲語言藝術的妙趣橫生和如古涵今。

相聲不是簡簡單單的耍嘴皮子,而是真真正正的拼文化底蘊。我記得郭德綱在一個相聲比賽秀節目當評委時對選手說,沒有文化底蘊是說不了相聲的。所以別看郭德綱在臺上一副輕鬆自如信手拈來的作派,背後的刻苦讀書努力學習只有他自己知道,但我們從臺上已經領略並窺見一斑了。

多才多藝於身——博眾長

郭德綱在說相聲時,時不時的秀一秀他的才藝,其中有兩個拿手中的拿手,一個是太平歌詞,一個是京劇《四郎探母·坐宮》的叫小番。

其實郭德綱會的才藝有很多,這與他生長在天津有很大關係,因為天津是北方曲藝戲劇之鄉。除了天津快板,天津時調外,其它的曲種戲種都不起源於天津,但又都盛行於天津。所以受其影響,郭德綱在傳統曲藝戲劇方面的才藝尤為見長,也為他的相聲增色添彩不少。例如河北梆子的調門如過山車忽高忽低很難把握,郭德綱學唱的調準腔圓,激昂高亢,閉著眼聽以為是專業的。可見其為了全面說好相聲,在才藝特別是學唱上也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機敏睿智相伴——共益彰

郭德綱主業是相聲,但他也演過電影、電視劇、當過主持人。我尤其喜歡看他主持的節目,詼諧幽默,大智不愚。我怎麼看怎麼感覺他的相聲像主持,他的主持似相聲,只不過搭檔換了。在相聲的舞臺上他說學逗唱,無所不能,集千百雙眼睛於一身,合千百雙耳朵於一音,緊緊抓住你的心,添加快樂,刪除煩惱。在主持的舞臺上,他妙語連珠,巧言風趣,把一臺嚴肅的主持節目,非得搞得笑場不可。

他不論是說相聲還是當主持,從不做作,自然而然,所以大家歡迎,所以大家喜歡。

至於德雲社好在了班主是郭德綱。


趙伯文41762883


#張雲雷 好好愛他#

他以誠待人,大度能容,

很多時候看得很明白很清楚,只是不願意多說。心裡敞亮,給人體面,不會隨意讓人下不來臺。 他心懷感恩,知禮懂事,永遠把德雲社放在第一位,歸屬感很強。 說不清哪裡好,但就是誰都替代不了。柔情滿懷,深愛雋永,只有靠得最近的你才知道他的好。






有夢想不能實現的girl


郭德綱和德雲社這麼受大家歡迎,最主要原因他們的作品太接地氣,並深受相聲聽眾喜歡。他們的作品切入民間,將段子貼近聽眾,還經常推陳出新,大膽創作,雖然郭德綱和德雲社學員文化不高,但他們有不懼權威和勇於突破精神,自己殺出了一條血路,另闢蹊徑,形成了"郭氏相聲"的風格,並深受廣大群眾喜愛,經常座無虛席,一票難求,在當今曲藝界風光無限,成就了一段相聲界不朽的神話和傳奇!最後用《浮士德》一句話作結束語:誰都是過來人,卻很少有人領會。


張文禪


郭德綱受不少觀眾歡迎,粉絲追捧的主要原因,一是他確實多才多藝,不僅會說相聲,而且娛樂主持方面也很出色,二是他成名後還比較注重自已的形象,很少參加社交活動,醜聞,緋聞更是很少,三是他隨時隨地敢於講真話,喜歡就是喜歡,不喜歡就是不喜歡,愛憎分明,不隱瞞自已的思想觀點,四是十分注重培養推薦新人,目前活躍在相聲舞臺上的名角,德雲社的佔了不少,五是能將德雲社的商演始終穩定在紅火的程度,而且連續十年久盛不衰,確實體現了郭德綱的非凡才能,所以受到大家的喜愛。德雲社好就好在不斷地湧現出相聲新人,好就好在有郭德綱的正確領導和名人效應,好就好在成為了相聲人才的發源地,聚集地,相聲陣地的高峰地。德雲社最好的優點是上下齊心,集體榮譽感強,學習相聲業務的份圍濃,都想成名成角的上進心激勵下認真學習鑽研相聲業務的風氣較濃,將會為培養出更多更好的相聲人才。


渝龍陽


德雲社可以說是最火的民間 相聲團體,為什麼多人會喜歡德雲社呢?一是因為個人喜歡,也就是把雅俗這個量把握的非常好,讓很多觀眾聽著非常舒服。相聲本身就是一門傳統手藝,德雲社有懂得改進,所謂於時代俱進,才能共同發展嘛。不拘泥於老的傳統,懂得將相聲和現在的社會結合,能加入新東西,這就是為什麼大家都喜歡聽的原因。德雲社在郭德剛的領導下,克服種種輿論和困難,腳踏實地發展至今,推出了很多讓人熟知的相聲段子。

大家都知道郭德綱是德雲社的班主,還是劇場相聲的推動者。但是事實上,郭德綱其實已經很少在德雲社劇場演出。但是即便郭德綱和于謙不下凡,德雲社的相聲還是那麼火。你想當天買票,連想都不要想;網上買票,等到開閘時間一到,座位在極短時間內就被搶光,瞬間上演著名的“德雲灰”。

昨天晚上,上海東方衛視的喜劇人舞臺,郭德綱主持,他的弟子張鶴倫和郎鶴焱參加了比賽。最終結果是張鶴倫和郎鶴焱獲得了第二名,賽後張鶴倫發表了個人感想,郎鶴焱也在微博發表自己的想法。事後郭德綱還於徒弟進行了互動。從網上,筆者查看了很多德雲社有關人員的訪談內容和現場發佈的視頻資料,從談話內容和視頻資料看。不管是德雲社成員,還是郭德綱本人,內容都非常真實,而且三觀很正。

德雲社越來越火了,以後的小劇場會越開越多,現在只有8個演出隊在演出,經常出現演員不夠用的情況,往往需要一個隊在不同的小劇場演出,郭德綱每年都招生,就是為德雲社的演出隊儲備後續人才。雖然每年德雲社招生的時候報名人數有幾千人,但是最終留下來的都不到一百人,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培訓之後,能夠留在德雲社並且可以上臺演出的人還不到十人,能成角兒的人更少,所以相聲界的成材率是非常低的,只有不停的招生培訓,大浪淘沙後留在德雲社的才是精英。

德雲社的大火更是離不開同行的襯托,可以說德雲社已經快要壟斷相聲市場,聽了德雲社的相聲再去聽別人的相聲就很難再笑的起來,相聲再也不是傳統的捧和逗,包袱需要接軌當下的熱門,得融合現代人感興趣的話題,更是和觀眾的互動和臨時的接梗。有人這麼說過,郭德綱是一個沒有文憑但有文化的人,這一篇是郭德綱在郭麒麟18歲的時候為他寫的信,我也細讀了幾遍,有些道理有些話也是感同身受,深感欣慰。







天龍博客


德雲社已經成為國內最大的相聲團隊,幾乎場場爆滿,經常是一票難求,人們喜歡它的藝術形式、喜歡某幾位相聲藝術家、喜歡德雲社人的樸實無華等等,更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德雲社能夠帶給我們無窮歡樂!下面讓我們細數一下德雲社走到今天並被大眾深深喜愛的原因。

首先,德雲社在培養學員方面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入學之後先由德雲社的總教習高峰教學相聲基本功,所謂“說學逗唱”包括太平歌詞、報菜名、繞口令、定場詩、慣口和各種戲曲小調。等待這些科目學習熟練經過考核之後才由郭德綱親自教學,慢慢的才能走到臺上為觀眾表演相聲。

其次,郭德綱善於挖掘學員的潛力,也可以說造星能力很強。郭德綱為他的學員都找到了適合他們各自的演繹方向,比如岳雲鵬擅長“賤兮兮”的方式,所以《五環之歌》紅遍全國,《送情郎》也成為每場演出的必唱曲目;張雲雷擅長各種小曲小調,所以《探清水河》等小曲把相聲專場開成了演唱會;張鶴倫則擅長改編各種歌曲,因此好多流行音樂被他帶“歪”。。。。既有傳統相聲表演,又有新派藝術形式,因此德雲社相聲可以滿足各種口味的觀眾。

所有去過現場聽相聲的人都統一評價,德雲社人勤懇,他們做到了觀眾至上。無論大小角兒,和觀眾都有十足的互動,每一次返場都很久,最多一次演出甚至返場20多次,這是其他相聲團體未曾做到的。

眾所周知,德雲社的“家規”很嚴,不僅臺上無大小,臺下立規矩。每次演出都會收到很多觀眾和粉絲的禮物,除了一些觀眾原創的有意義字畫等留作紀念,其餘不論價值幾何均送去搞慈善。正所謂做事先做人,我想這也是德雲社成功的關鍵吧。

當代人的生活壓力無比巨大,空閒間隙能夠好好的開口一笑,忘卻很多煩惱,實在是難得。這麼多年一路走來,創始人郭德綱承受過很多,如今的成果離不開他和他的夥伴們的努力與堅持,祝願德雲社相聲越來越好。


小糖呀哈


郭德綱跟他的德雲社近年來深受大家喜歡,而相聲作為中華傳統文化被傳揚至今。而之所以深受歡迎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內容豐富有趣,相聲一開始年輕群體其實並不是太感冒,隨著這幾年相聲行業的興起,相聲一行受眾面群體更加廣泛,而許多年輕群體也都開始喜愛相聲。

2.底蘊深厚,相聲作為中華傳統文化一直傳揚至今,本就有許多人喜歡相聲,而德雲社將相聲的精華傳承的很好。

3.細節決定成敗,許多相聲表演都是穿的西裝,而在德雲社的相聲演員都是穿的是手工製作的大褂,給人們一種視覺上的衝擊以及對相聲一定的態度跟嚴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