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辦法,可以拍攝出背景暗主體亮的攝影作品?

柳侍墨


學會用光是攝影師必具備的素質。沒有光就沒有攝影之說。當然科技的發展到今天,拍攝就變得越來越方便快捷容易多了,可以用全自動去拍攝都可以拍出去正常範圍的曝光。但想更深入去搞創意拍攝,就要多瞭解一下光線的問題。

光線有室內燈光和室外自然光或兩者混合式,既可以在自然光中通過人為去佈置燈光光源或反光板作反射補光,也可以在室內用人工光源布燈。

用什麼方法可以拍出背景暗,主體亮?

一、要看錶現的對象。如花一些鮮花這類,也可以在背後用一些暗的背景布檔板去拍,加光與否就要看特定環境來定。總體來說主體光要亮過背景光,背景才會壓暗下來,因為主體要曝光準確,必然背景會暗壓來。

二、可以用逆光來拍攝。逆光可以用朝陽或夕陽光來拍,再用反光板或燈光作補光。可以拍出人物、物體中比較好看的輪廓光線,一方可以壓暗背景,突出主體的藝術效果。

三、在拍攝大自然中和其它光線複雜的情況下,要學會手動曝光,在逆光下,自動曝光容易不準確,不靠譜的。如在拍攝高大的樹上生長的花和飛來的鳥,不可能用黑背景布去遮擋。為了更突出主體,壓暗繁雜的背景,就要學會用逆光或逆光去拍攝。正面打光客易平,沒有立體層次。所以要學會用燈和適當用一些PS特效強化一下色彩、燈光效果。以下是我用側逆拍的一些花朵僅供參考。











繪畫與攝影


參考題主的問題所搭配的照片,理解題主是希望得到類似的,主體和背景明亮分隔區別很大的照片,下面從兩個方向來闡述這個類型照片怎樣獲得:

【第一種:使用自然光線的情況】

如果不借助後期,僅僅是希望通過拍攝得到舉例的照片,這樣的照片對拍攝環境有一定的要求。以下會從幾種類型的拍攝主體去分析:

A.人像:

所在環境需要有光線對比,但光線不能太強烈,例如樹影下,如圖所示人站在能讓光線照射到身上的地方(拍攝於夏日5點左右的夕陽光線):

也可以利用建築的明暗面,如圖所示人站在陽光照射到的亮面,後面背景為建築陰影(拍攝於夏日上午11點左右的光線下):

以上是白天環境,如果是夜晚的環境就更容易了,用打光或者利用建築光路燈光等即可得到效果,如圖所示,人在露臺的光線中,背景是已經天黑的環境(拍攝於夏日晚上7點左右):


B.動物

自然界動物拍攝沒有人物這麼自由,想得到題主所示照片,自然光環境下只能等機遇和找角度,例如下圖所示等貓趴在光線下:

又如下圖等馴鹿走到光線下:

C.植物:

植物拍攝想要得到明暗分明的效果主要靠找角度,拍攝時候找一個背景比前景的顏色更深的角度,如下圖背景為河面倒影,比主體顏色更深:

或是下圖這種近景花卉,對比效果更明顯:

或者找一個顏色對比強烈的角度,如下圖花朵的黃色(暖色系)和草地的綠色(偏冷色系)對比下主體就很突出:

D.建築

白天的情況下,建築只能使用自然環境光獲得主體和背景的差異,如果背景是天空,需要在剛日出或者即將日落的時間,才可以得到題主想要照片。例如下圖夕陽照亮建築,而背景天空因為日落顏色漸深:

而夜晚的情況要容易許多,只需要找出有光源部分即可,如下圖:


【第二種:後期修圖情況】

如果藉助後期修圖去調節畫面的明暗,那對環境的要求就小很多,可以通過ps把前景提亮,把背景加深即可得到,因為題主著重說的是“拍出”即拍攝所得,所以後期修圖只作為一種可以獲得此類照片的方式提及,就不詳細描述了。


希望以上答案對題主有所幫助。


羊小羴


主體明亮而背景暗,這樣的照片,確實很有視覺吸引力,是很多人都喜歡拍攝的。根據我多年的經驗,我來談談具體的一些拍攝技巧:


一、選取合適的角度,找到一個較暗的景物作為背景

這個是選角度的事情了,要有耐心,要有眼力。

當然,你也可以直接使用一個黑色的東西做為背景,比如說黑色反光板,黑色衣服,黑色天鵝絨,黑色衣服,黑色塑料袋,等。


二、使用長焦鏡頭,更容易獲得一個暗背景

如果使用廣角鏡頭,就比較難了。比如說手機攝影,對於單攝手機來說就很困難,但是對於雙攝手機來說,切換到兩倍變焦鏡頭,就比較容易獲得一個乾淨的暗背景了。

對於單反或者微單來說,建議使用55-250mm,70-200mm,70-300mm這樣的長焦鏡頭。

長焦鏡頭,確實是非常有用的,對於簡化構圖來說。


三、使用曝光補償功能

為了防止曝光過度,一般都要酌情減少1-2擋曝光補償。


四、直接切換到M擋全手動曝光模式

因為,有時候你減少曝光補償也沒什麼明顯的效果,所以,只有使出最後的殺手鐧了。

沒錯,殺手鐧就是M擋全手動曝光模式。


M擋全手動曝光模式,這個是解決複雜疑難曝光問題的終極法寶,比什麼點測聯動實用多了


不要問我點測光,點測聯動等問題了,我的答案,就是用好曝光補償,曝光補償都不行,就粗暴一點,直接動用核武器----M擋全手動曝光模式。


五、適當而且必要的後期處理

比如說,你以黑色塑料袋作為背景拍攝花卉,其實直接拍出來的效果,背景還不會很純淨的黑了。因此,你需要使用photoshop軟件予以處理,使得塑料袋變成全黑的。


而且,即便背景不黑,甚至是白的,我們一樣可以在ps中把背景弄成黑色的。

嗯,對了,手機上面的snapseed軟件也可以輕鬆做到這一點哦。


光線攝影學院


這個問題實際上是光線運用的問題。

第一、順光或散光的時候,拍攝主體與背景同樣受光,背景的亮度與主體差別就不大,背景也顯得雜亂。

第二、側光和逆光的時候,就比較容易找到暗一點的背景,因為此時候的背景因為光線的方向問題,就可能拍背景暗主體亮的照片。這時候如果是平均測光的模式,一定要減2檔左右的曝光,否則會造成主體曝光過度。

這個是逆光的例子。在暗背景的襯托下,被攝物的輪廓會顯得很漂亮。

這個是側光的例子,只有一部分受光,所以背景也是暗的。側光更有利於表現被攝物的質感。所以,背景的明與暗主要取決於背景的受光程度,取決於背景與主體的光比,主體與背景光比越大,就越容易拍出低調的照片。

第三、有的背景本身就是黑的,比如,在被攝物後面放一塊黑布,或者在黑夜用人工照明打亮被攝的主題,都可以拍出黑背景的照片。

側光,加上偏振鏡頭,藍天也成了暗背景。

也可以這樣去理解,拍低調的照片,就用逆光,去找暗色的純淨背景,拍攝中間調的照片,就用順側光,去找亮度稍高的背景,拍攝高調的照片,最好是散射光,尋找亮一些的背景,如果雪地和沙灘。

一點個人的小經驗,僅供參考。喜歡的可以關注哦。


愜意攝影


明暗的反差,能幫助我們有效的突出主體,從而減少背景帶來的干擾。這個主要就是測光和光線的運用。


首先我們要學會測光,明確被攝的主體反射出來的光強度,來決定我們用多大的光圈,快門速度。可以先適當的瞭解下不同的測光模式適用的範疇。



在拍攝的時候,先觀察清楚拍攝主體所處的大環境。比如被攝主體處於光照的情況下,那麼我們就可以選取一個沒有被光線直射相對暗淡些的背景。同時對於主體和背景分別測光。比較常用到的,比如點測光等。



其次就是對於光線的運動。不同的光線情況下,側光或者逆光進行拍攝就比較容易得到這樣的效果。由於光線方向的原因,容易找到相對暗的背景





在戶外的拍攝也可以使用壓光技巧。調低ISO,先測背景並且降低曝光,這個時候背景就會變暗。同時我們結合閃光燈明亮主體即可。如果我們進一步的加強壓光的話,可以讓背景更暗直至黑掉,當然要注意閃光燈要同步快門的速度。這裡還要提一下的是,機頂閃可能效果並不太好,光線也太硬,可以配合柔光燈。主要視你的大環境選擇



當然還有棚拍也是很容易達到這樣的效果。只需利用黑色或暗色的背景板/紙,再加上閃光燈或是攝影棚內照明燈把主體打亮就行了。小物件的拍攝,某寶也有專門的攝影箱。




以上是個人的一些建議,希望對大家有用。

更多照片歡迎關注我的微博 海盜王基德


海盜王基德


攝影有的時候很有趣,當你拍出作品出來,你會發現你拍出來的作品,有的會很亮,我們俗稱的過曝,有的會很暗,我們俗稱的欠曝,無論怎麼拍,你會出來,還真是有不同的味道喏。

平衡畫面中的光比

光比這個是很多攝影師,很多新手在進行相機拍攝的時候需要注意和知道的。畫面中會存在哪些光源,各個光源之間的哪些會讓畫面變亮,哪些會讓畫面變暗,都是要在拍攝時候考慮和規避的。

拍攝主體亮,背景暗的照片

剛說了光比,這裡衍生一下,拍攝前肉眼光看拍攝物體,是否有受光面,而背景的話,是不是正好是背光面,如果這樣,是直接可以拍攝出,主體亮,背景暗的照片。 測光模式,很多人不注意到這一點,測光模式很重要。點測光,矩陣加權測光,中央重點測光。



不同測光模式,拍出照片來,對於正常曝光的選擇也不同。如果要拍出明暗對比大的,點測光優勢比較大,測光範圍小,可以更好的去拍攝主體。


曝光參數,這裡如果你m檔拍攝,背景過亮那就欠曝拍攝,背景過暗,那就正常拍攝,總之以被攝物體,正常曝光為準。如果是A檔光圈優先檔位,你可以考慮使用曝光補償,來做一個主體曝光的增減。

一般我們拍攝,基本就是我說的幾個方法,這幾個方法做好了,你自然也會融會貫通,拍攝出主體亮,背景暗的照片了。


光影的光陰社


想拍出背景暗主體亮的攝影作品,首先得有個暗的背景和亮的主體才行,剩下才是怎麼拍出。

暗背景和亮主體,明顯就是一個大光比的問題,這個大光比的主要體現就是,背景暗而主體亮。這不是句廢話,因為還有主體暗而背景亮的大光比。

場景的選擇

場景的選擇,主要體現在背景上。暗背景就不能是天空、就不能是水面,總之是沒有明顯光源的背景。如樹木、大山、深色的建築、幽深的小巷等,都可以作為暗背景來考慮。而主體正好相反,必須有明顯的光線照射或色彩上的明顯差異,如若不然,主體無法從暗背景裡“脫穎而出”。

遠處是青山,近處是幾根茅草。其實在人的眼睛裡,光比並沒有這麼大,但對相機就不行了,再好的相機的寬容度是有限的,近處的茅草曝光合適了,遠處的青山必定會很暗。

這也是公園裡樹木下的幾棵草,背景其實就是樹木。但由於夕陽照到了小草上,在小草的襯托下,背景才會那麼暗。

說到底,這是一個對比關係。

拍攝

說到底,這是一個對比關係。

這是一個大光比關係,所以,場景的選擇很容易,拍攝反而需要些技巧。

這種照片拍攝,抓住一個關鍵點就OK了:採用點測光,以主體亮處為準測光並拍攝,搞定!

上圖以荷花花瓣為準測光。

上圖必須以月亮為準點測光。不然不只看不到環形山,會成了大白餅。

拍攝類似照片,用M檔、點測光,不用考慮曝光補償;用自動檔、曝光補償,你得試幾回才會準?哈。


南方之南


從技術上不難解決這個問題。

首先,主體和背景要有一點亮度差。例如,在逆光狀態下,光線照射到一朵小花上,而背景是建築物的陰面。本身就存在亮度差,我們只要使用一點小小的技巧,就能獲得主體亮、背景暗的效果了。

一定要學會測光,也就是測量被攝物體反射出來的光線強度,以此來決定使用多大的光圈和什麼樣的快門速度。可以用點測光對著主體測量,測量的方法是半按快門,看一下顯示屏上顯示出來的光圈、快門分別是什麼值,然後在M檔裡輸入這兩個值,重新構圖、對焦,就可以了。

當然,也可以不使用點測光,但這必須要依靠豐富的經驗。如果背景是一面牆,主體是一朵花,從大小比例上看,花佔比太少,背景的暗部佔比太大。這就需要大幅度降低曝光補償(EV值)。一般來說,背景越暗、所佔的面積越大,曝光補償的值就要越低。至於低到多少合適,這個沒有統一的標準,可以多拍幾張試一下。這種方法不如點測光精確,但比較方便。

如果主體和背景的亮度差不明顯,也有辦法來解決的,

第一種方法,人工設置背景,拍攝花卉的時候,可以使用一塊黑色背景板,再用上面的方法進行測光。

第二種方法,使用閃光燈或者其他類型的人工光,照亮主體,同時避免照射到背景,也可以拍攝出主體亮、背景暗的效果。

下面舉兩個例子。

下面這張照片是我在客廳的餐桌上拍的,用了一盞常亮燈,加常規燈罩,關閉客廳全部燈光,用常亮燈從頂部垂直打光。為了避免照射到背景,我降低了燈架的高度,令其靠近香水瓶,這樣光線會更加集中。如果有豬嘴照或者束光筒,效果會更好。

下面這張照片使用了閃光燈,但我們知道,閃光燈的擴散性還是比較強了,為了讓光線更加集中,我使用了蜂巢罩,手持閃光燈,配合照相機的延時模式進行離機閃光,光線是也是從頂部打下來的。

攝影需要不停地琢磨,反覆地試驗,任何題材,只要你拍過了,下一次一定能拍得更好。


鷹眼小組


在室外利用自然光拍攝,要想拍出主體亮而背景暗的畫面,在用光上大概有兩種方式:逆光暗背景和順光暗背景。尤其是逆光暗背景,經常被廣泛使用在風光攝影和人像攝影之中。順光暗背景使用的較少,主要集中在風光攝影和建築攝影之中。(圖為:一張拍在高原的逆光暗背景的照片。當時正處在陽光西斜之時,這種光只能維持幾分鐘的時間。攝影:劉晗峰)

逆光暗背景的使用:只要是晴朗的天氣,陽光屬於直射光線,都可以出現逆光暗背景的光型,尤其是一早一晚、陽光西斜之時更容易出現這種高級的光影效果,早晚都會各有兩個小時左右的拍攝時間可以把握。利用逆光暗背景拍攝自然景觀,能夠很好的突出主體。拍攝這種光型時,由於有大面積的暗部,可能會導致曝光過度,要注意曝光的準確性,適當減少曝光量。利用這種光線拍攝人像也非常好看,人物的頭髮和衣服周圍會出現輪廓線。拍攝時要注意對人物的背光面做曝光補償,使用閃光燈對人物進行照明和使用反光板補光都是很好的方法。有人可能習慣用增加曝光量的方法使人物變亮,但是這種做法也是所有暗部都變亮了,我覺得此種做法不可取。

順光暗背景的使用:這種光線往往一年當中出現不了幾次,幾乎都是在雨後的一早一晚才會出現。例如,傍晚時分,西邊的天空露出縫隙,陽光直射向東面,但是這時候的東邊天空滿布烏雲,由西邊向東邊順光拍攝,這時主體就是亮的,背景就是暗的。順光暗背景不易出現,出現的時間很短並且不容易被判斷出來。(圖為:一張普通的順光暗背景的照片)


攝影講習所


一、可以在主體後面放置一塊深色布,或是衣服,這樣,背景自然就暗了,後期可以用snapseed稍加處理即可。下面這個葫蘆,就是我在葫蘆後面放置了一塊深紅色的絨布,未加處理的原圖。



二、拍攝主體時,選擇角度,讓主處於光源較好的位置,這個我說的其實有點牽強,希望攝影高手幫我糾正、補充。我下面這幾副照片就是這麼拍的,如果覺得背景還不夠暗,可以用snapseed降低局部亮度來達到效果,這幾副圖分別是我處理前,和用snapseed處理後的照片。






再來兩張白天在院子裡拍的蝸牛,原圖被我刪了,不好意思。



三、可以採用夜間拍攝,主體用燈光或者閃光燈照亮,背景自然就是暗的。後期也可以通過調整對比度或者snapseed,來達到效果。我這兩張只調整了對比度。

這些是我用手機攝影的感觸,應該都是一些皮毛,還望頭條裡的攝影大師們多多指正,多多補充,在這先謝謝了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