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貓吃飽了不逮耗子”,這是真的嗎?有哪些科學依據?

楊智卷


唉,看它興趣了,普遍是吃飽可就睡覺去了,如果它還有精力的話肯定會去抓的,並不一定吃,但是一定回去捉,貓總是看不慣小的毛茸茸的或者愛躲躲藏藏的東西,比如你的手,我把手放兜裡它總是要給掏出來.


小橋流水


在探討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得先弄清問題,貓捉老鼠跟貓的生活狀態有很大關係,以前養貓的少,也吃不飽,就得自己想辦法,而貓的牙齒存在缺陷,消化道不夠長,,老鼠又小又軟能量還可滿足

貓的眼睛具有也是功能,這需要牛磺酸來提高貓的夜視能力,貓的體內不能合成牛磺酸,正好老鼠體內有這個物質,所以貓要不斷的捕食老鼠補充牛磺酸,為了更好的生存下去。

而貓在捕捉老鼠的時候不光是為了補充營養,還有捕鼠行為對貓也是個有趣和鍛鍊的行為,我在養殖廠上班時候給貓捉老鼠放出來看它怎樣做,它們都是小爪子上去扒拉來扒拉去,玩兒累了然後再開始享用自己的戰果。

而現在人們養的貓不捉老鼠,更有甚者貓和老鼠同食,成為好朋友,這樣看貓捉老鼠並不是寫在基因裡的東西,因為人們現在把貓狗都當寵物,當自己孩子一樣的養,各種舒適享受,高檔貓糧含牛磺酸食品,還有逗貓棒,貓爬架等供貓娛樂的產品,過去貓多捉老鼠還可以在主人面前炫耀,主人高興就給點好吃的,現在呢?貓咪不用再賣力討好主人就有優厚的待遇,吃好的,喝好的。這換了我們自己,有人這樣給我們好的待遇,你還願意去碰那些髒兮兮的東西嗎?現在很多時候寵物貓看到老鼠會發呆,只是好奇的看著,並無行動,甚至沒見過這東西,碰見膽大的老鼠逗貓一下,貓反而被嚇跑了。

所以我認為貓吃飽了捕捉老鼠或者貓咪不捉老鼠完全是人們養貓的方法和貓生存環境的提高而造成的,是人們飼養的方式讓貓失去了野性,變成懶貓了,一代不如一代。換了誰吃飽了條件好了都懶得動,因為得到了,所以沒必要。


夢想家劉佳


你還別說,真的有這麼一個科學研究。

核心意思就是,貓咪不是最佳的老鼠捕獵者。研究人員在紐約市區的一處老鼠聚集區進行了跟蹤拍攝,在長達79天的時間內,貓咪只有3次嘗試去襲擊老鼠,而只有2次成功地抓到了老鼠。但是,在貓咪出現的時候,老鼠的確更多地躲了起來,這可能導致了人們覺得貓咪很會抓老鼠的錯覺。

貓咪是會抓老鼠的,但是相比體型比較大的老鼠,它們更喜歡捕捉更小、更安全的獵物,比如小鳥。貓咪的出現會改變老鼠出來覓食的習慣、生活的作息以及活動空間。而人們放出貓咪後,發現老鼠的數量減少了,其實並不是被貓咪吃了,而更可能只是因為老鼠躲起來的時間更多的。

但是並沒有證據證明貓咪的出現會影響體型比較大(比如體重>300g)的老鼠。這也許是為什麼網上可以看到那麼多老鼠在貓咪眼皮底下囂張地跑來跑去的視頻的原因吧。


雅奇擼貓博士


現在貓狗都成了寵物,又當兒子,又當孫子,都成了貴族了,還抓老鼠嗎?


9781444891745徐莫爭


現在社會真奇怪,不敬老人把狗愛,貓不逮老鼠別見怪,狼和羊都能談戀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