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些家長陪讀對孩子有好處嗎?

西部慈善公益網創始人


“家長陪讀”可視為傳統家庭教育的延伸,有其侷限性,但不可否定也有積極意義!可以緩解孩子在陌生環境的劇烈“應激反應”!

為什麼孩子在小學到高中階段,學業能一直穩定發揮,但是進入跨區、跨國環境中,突然會產生極度壓力導致“應激反應”?我認為我們的教育體系,在觀念上還少了一個“過渡體系、過渡觀念”,才加劇了這一現象發生!

倘若在張榜公佈分配名單後,對跨地區、跨國學子提供一個“模擬環境”供其適應,是否還會有那麼多不和諧、不適應現象發生?學校間短期交流互動、就是很好的實踐形式!提升了學子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家長陪讀現象體現的是團隊促進教育的意義,家長在陪讀過程中,有的甚至達到了回爐鍛造、脫胎換骨的質的提升!是傳統的“書僮”身份,在當代與時俱進的現實體現!

國家及教育機構,應該以積極的眼光審視“家長陪讀”、提供全方位後勤保障的促學意義,但是也應該正視和扭轉、“傳統書僮”對現代學生、獨立意識和能力、產生的抑制的辨正關係,揚長避短、而不是一概否定!

動物、植物育種育苗結束,在移植前,都會有定植前“煉苗”階段或移植前“組織培養”。增強它環境適應力、生命力!我們的學子,在接到升學錄取通知書後,為什麼只是“解放了、大脫逃”似的旅遊?放鬆了居安思危意識?

學校或教育方為什麼不能嘗試組織——“以環境適應力為主”的夏令營?或半個月、一個月的軍訓?針對性提升團隊生活、獨立生活自理能力、提高受挫適應能力,仿國外社團學習環境之類的模擬訓練呢?那樣還會出現諸如:高分低能、綜合素質較低現象嗎?還會有那麼多、那麼嚴重的學習、工作抑鬱嗎?

難道這些真的只是學生、家長、學校單方面問題嗎?難道不能用“團隊合力思維”來思考並完美解決嗎?傳統文化思想的整體、系統、辨正觀不能丟,它是我們民族文化的寶貴遺產和旺盛生命力的具體體現!


好奇貓Cat


現在有些家長陪讀對孩子有好處嗎?這個問題我認為是有好處的,但是對於陪讀這個詞我要解釋一下,我認為的陪讀並不是陪伴著讀書,而是陪伴孩子成長。

我女兒從小學到初中,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中招考試的時候考入了市第一重點高中,因為當時缺乏條件,沒有辦法再陪伴孩子。孩子因為住校,對學校的住宿環境不能適應,影響了學習成績,導致成績直線下滑。到高二結束的時候,成績才400多分,雖然高三經過一年的努力,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如果在高中時,我能給她陪伴,給她更多的關愛,她還能更好,這是我一生的遺憾。

陪伴孩子的好處有兩個方面:

第一,陪伴孩子可以照顧孩子的生活。

高中的學習是非常緊張的,孩子的時間也很緊迫,沒有多餘的精力。如果孩子住校的話,洗個衣服也要排隊,接水也要排隊,洗臉刷牙也要排隊,要浪費很多的時間。如果家長能給予陪伴,孩子在生活上就不用浪費太多的精力,就能增加學習的時間,減輕她的生活負擔,做孩子堅強的後盾。

當時女兒剛上高中時,考試成績一次比一次差。我和她的班主任聯繫,說我女兒成績一直都很好,為什麼到了高中成績一再下降呢?有沒有什麼問題?她的班主任第一句話問的就是:“你的女兒是從私立中學升上來的嗎?”我說不是。她的班主任說:“高中以後成績明顯退步的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從私立中學升上來的孩子,一種是住校的孩子,如果你有條件的話,儘量不讓孩子住校。”但是那個時候我們確實沒有條件租個房子陪著孩子讀書,因為我們還要上班,還有一個小孩子在上小學,所以只能讓女兒住校。說實話我的女兒生活能力是有點差,不能適應學校的生活,導致成績直線下滑。雖然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需要鍛鍊,但是在高中的時候鍛鍊她的生活能力不是時候,因為高中學習太緊張了,孩子一分心就會影響學習 。現在女兒上了大學了,大學相對還是比較輕鬆一點,她的生活上也沒有什麼問題,可以慢慢鍛鍊。

第二,陪伴孩子成長,可以隨時瞭解孩子的心理狀況和學習情況。

上高中的孩子學習上一般家長是很難輔導的,家長要做的陪伴,就是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遇到挫折的時候,給孩子多鼓勵,給他們信心,幫助他們解決眼前的困難。青春期的孩子,心理上很容易發生波動,而這個時候家長陪伴在身邊,可以在孩子心理出現問題的時候,及時的給孩子疏導。

所以我認為陪伴孩子是有好處的,在家長有可能的情況下儘量陪伴孩子一起成長。


寒梅落雪


說說個人看法,“陪讀”這個詞我也記不清是從哪一年流行起來的。但我所看到的陪讀,都是家長和孩子在一起,對他們的生活起居進行照顧,讓他們在學習的時候,可以吃得飽,穿的暖,下完晚自習還可以吃點“夜宵”補補身體。這種情況,一般出現在學校離家太遠,家長不願意孩子住校,就在外面租個房子,照顧孩子的飲食起居,直到他們高考結束為止。(復讀另算)

其實在我看來,家長這麼做,對孩子有利有弊。好處就是,孩子除了學習,其他的什麼都不用操心,可以花更多的時間去學習。那麼弊端也很明顯,這樣的孩子,一般缺少自理能力。比如說,不能合理的安排時間、不能對事物進行合理的調配,不能對生活的飲食起居有很好的自理,等等!雖然不能說絕對,但我相信會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影響。

說說身邊的真實事情,高三室友(他是復讀生跟我一起在外面租房子),所有換下來的衣物都放到方便袋裡,哪怕是臭襪子,六天整整六雙,從來不洗,都是週六放假帶回家給他爸媽洗,也不打掃衛生。跟他住一起的我第一次掃地的時候,他用奇怪的眼神看我,問我“你居然打掃衛生?”,我說“掃個地怎麼了,你不掃嗎?”,他說他在家裡除了學習什麼也不用他幹。高考後不知道他去了哪裡,可以想像他這樣,以後生活如何自理?

再說說另一件真實事情,高中政治老師的一個女學生,家庭條件還算優越,從小到大她什麼都不用愁,需要的一切,家人都幫她買好,也就是說從小到大都不需要自己去花錢買東西。結果上了大學,衣服不會洗,拿著錢出去不會花,不要覺得誇張,事實一點不誇張,後來沒辦法,她的母親在大學在租個房子照顧她的飲食起居。可以想像一下,以後她能會什麼?如何自理?

這兩件事情,雖然不是什麼陪讀,但是跟陪讀的性質差不多,雖然增長了學習、考試的能力,卻很有可能斷送了孩子生存的能力!

所以個人覺得,陪讀未必是好事!僅發表個人觀點!


阿國丨娛樂


一,究竟如何定義陪讀?

一般來說,孩子在小學階段是就近入學,孩子放學回家,家是孩子溫馨的港灣,父母照應孩子的生活學習很方便。

到了初中和高中,大多孩子只能選擇離家較遠的好學校,回家太遠,孩子又不願意住校,就只能在學校附近租房陪伴孩子上學,這就是陪讀。

陪讀形式有多種,有些是父母或其一方全日制陪讀。

有的家長因為工作,只能早出晚歸,早上孩子吃過早飯上學,家長同時離開租房去工作單位,晚上孩子晚自習結束前回到租房,孩子白天只能在學校食堂吃飯,當然也有的家長上午離家前把飯做好,孩子回來自己熱一下吃,這是候鳥式陪讀。

極少數孩子正常都在學校食堂吃飯,家長週末來一次,陪孩子度週末。

這就是很多學校,住宿生很少,但食堂就餐的學生不少的原因。

二,其實,陪讀,不過是換了個地方的家庭生活。

獨立生活能力強,自控能力強的孩子喜歡住校,同樣能學好文化。

但是,孩子過早離開父母的副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其中之一是讓孩子過早遠離親情,孩子多多少少有孤獨的心理。

家長也不能隨時幫助孩子分析學情,此其二。

孩子與老師交流不便,此其三。

孩子容易失控,自由散漫,在宿舍裡玩遊戲看不健康小說等,此其四。

這種情況下就需要一個好的生活管理員,好的管理員同時也是好的代家長,會引導孩子適應環境,生活自理,專心學校。

三,陪讀,會克服住校生的一些問題。

但是有個前提:必須有一個稱職的陪讀人。

陪讀人,必須為人正直,與人友善,民主溫和,又不失威嚴。

最怕的陪讀人是一些溺愛孩子、又為老不尊的爺爺奶奶之類,即隔代人。

隔代人最大的問題是寵愛孩子,縱容孩子,既不注意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又不重視培養孩子的剛強意志,對孩子的壞習慣是縱容,對孩子金錢的要求是無限制地滿足。

最可怕的是當父母責詢孩子時,隔代人會幫孩子撒謊!

四,不稱職的陪讀人,與其說是陪讀,不如說是給自己玩樂找機會。

我所在的學校在城市,大多數孩子來自農村,陪讀人在陪同孩子讀書的三年裡,沾染上了不良習氣,帶壞了孩子。

我見到有的陪讀人,孩子上學後,上午做飯,下午迫不及待地集中在一起打麻將,晚上一群群地跳廣場舞。

更罕見的是,還有的陪讀人居然找了個“搭頭”,在外偷情。

所以就出現了這樣的情形,孩子畢業後,極少數陪讀人居然依依不捨,不願意回到農村。

陪讀的好處多多,想必很多回答中已經講了,我要闡述的是,陪同其實就是換了地方的家庭,陪讀能否有利於孩子的學習與健康成長,根本上還是取決於孩子有什麼樣的陪讀人!






文史夜貓


"現在有些家長陪讀對孩子有好處嗎"?

對於這個問題我個人認為:特別是近幾年來孩子在上小學階段,家長陪讀的現象已是屢見不鮮。家長陪讀在孩子身邊,(殘疾智障的孩子除外〉不能說對孩子一點好處沒有。好處在於對孩子的飲食吃居和對他的學習及行為有所發現和進行較為全面的跟蹤監督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和效果。而從另一個方面來看,家長的陪讀致使孩子不能形成一種獨力學習和獨立生活的良好習慣,曾而對家長產生並形成了過多的依賴性。現在上小學的孩子不但要家長陪讀,而且學校老師一再要求家長對自己的孩子充當第二任家庭教師,幫助孩子複習和批改作業,甚至有些家長的文化水平並教不了孩子,甚感力不從心。儘管如此還要通過互聯網向老師彙報和反饋孩子的作業情況及學習信息。這種現象和行為嚴重的牽扯到家長過多的精力和時間,同時也影響了家長的工作,學習,休息和生活。

面對現在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和創新及學校老師對家長的致約,作為孩子的家長更是苦不堪言和非常無奈。期待教育部門能出臺一個好的政策,正確的理順和規範對孩子的陪讀現象和讓家長分擔老師對孩子的職責和義務。讓辛苦的家長活得輕鬆一點!


春之嬌子


家長望子成龍,都想孩子考出好成績,學有所成,因此,陪讀成了一種很時貌的事情了。

陪讀有好處嗎?我認為:

1,孩子獨立能力強,學習基礎好,能獨當一面,這樣,是不需要去陪讀的。反之,還會對孩子帶來負面影響,不利於孩子的學習。

2,孩子獨立能力差,依懶性強,學習基礎差,習慣也差,這種情況,去陪讀是很有必要的。因為:

一來可以督促孩子學習。

二來給他做飯洗衣,減輕其壓力也是可以的。

三來陪著孩子使他心裡安穩踏實,學習穩心,也是有很好的作用的!


城鄉一體鋒炫哥


陪讀大約有如下幾種方式:

1、孩子放學回家寫作業,家長在一旁陪著。實際上於事無補,孩子寫的對與錯?是不是走神了?一般情況下,家長是看不出來的,而且還讓孩子有一種被監視的感覺。

2、被學校安排家長和孩子一起上課,實際上帶走懲罰的性質,孩子可能產生自卑心理,這個不足取。

3、孩子不在本城市求學,家長也來到學校所在地照顧孩子的生活,這個就是可憐天下父母心了,於家長的角度,想讓孩子安心讀書,不被生活瑣事所累;於孩子也失去了獨立鍛鍊的機會。

因此,陪讀不論是自願還是被動的,對孩子的成長是弊大於利的。


老衲虛空


陪讀我一直不認為是一種好的教育管理模式,我們看到所有的陪讀的孩子自立自強的、適應社會的能力都是欠缺的,陪讀的形式會繼續讓孩子不能融入他應該在的大環境,不利於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我們以前沒有培養孩子成為一個有獨立生存能力的人,如果繼續陪讀,實際上還是在繼續不讓孩子學習成長提高改變,還是在繼續剝奪孩子的適應社會環境這個能力的養成。


羅桂田心理諮詢


你好: 陪讀當然是好的,其實應該是高質量的陪伴。

陪伴孩子的自我管理意識。而不是家長做他的保姆。從小就告訴他什麼是他應該做的,不做有什麼後果,激發一些他學習的主動性。

陪伴不是嘮叨吼叫壓制。跟孩子朋友一樣相處,什麼事情商量著來,不用長輩的身份壓制孩子。遇到問題,問清楚原因,經過和結果,之後再做決定。如果真是孩子錯了,批評一下,然後教會他一些道理。這樣才能陪伴孩子真正的成長。

陪伴孩子一起進步。一起讀書,而不是讓孩子讀書,自己看手機。陪伴孩子父母要做榜樣。

孩子成長過程中會出現很多問題,家長陪伴是責任。在發現孩子犯懶的時候提醒他,遇到挫折的時候鼓勵他,在孩子實在找不到解決方法的時候跟他一起尋找方法。


閒暇閱讀123


有所得必有所失!有好處自然也存在壞處!老天很公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