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路”逆行 衝鋒一線

<table> “疫路”逆行 衝鋒一線

河唇鎮蘇州垌村支委羅有章宣傳疫情防控知識。

/<table><table> “疫路”逆行 衝鋒一線

汕湛高速安鋪東出口檢疫站,工作人員堅持不漏一車一人。

/<table><table> “疫路”逆行 衝鋒一線

鄉醫李德謝上門為橫山鎮譚福村村民測量體溫。

/<table><table>
“疫路”逆行 衝鋒一線

吉水鎮黨員服務隊及時勸導沒有佩戴口罩的群眾,並教其正確佩戴方法。

/<table>

“這個春節,我們一家三口分隔三地,我和妻子通過電話相互加油鼓勁,孩子也會打電話給我問候。我和妻子同是醫務人員,雖然不在一起過年,但我們是光榮的,也是幸福的!”作為湛、廉兩級抗疫專家組成員,廉江市人民醫院感染內科主任黃平從1月21日接診首例從武漢回廉發熱可疑患者後,就全身心投入到抗疫一線,沒有離開過醫院。

疫情就是命令,連日來,廉江的醫務工作者、各鎮(街道)黨(工)委、村(社區)黨組織等多個單位的黨員們衝鋒在第一線,做抗擊疫情的“逆行者”。黃平只是他們其中的一位。這些黨員以黨支部為堡壘,以黨群服務中心為平臺,全力迎戰這沒有硝煙的戰爭。目前,廉江已經成立20餘個臨時黨支部,依託基層黨建構築前線“橋頭堡”,400多個黨群服務中心成為宣傳發動的“前沿站”、凝聚資源的“物資庫”、網格防控的“指揮部”。

連日抗擊疫情中,湧現出了一批批英勇的黨員先鋒,廉江把抗擊疫情納入評星定級體系,以正面激勵為導向樹立典型,按照一星至五星五個等次設置,發揮黨員的示範引領作用,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打贏防控疫情阻擊戰。

群防群控

發揮400多個黨群服務中心作用

“謝謝呀,你們真是好人,有黨和政府在,我們群眾就是覺得安全。”居民李阿姨拿到愛心涼茶後感動地說。在廉江羅州街道黃村社區黨委的組織下,從除夕起,每天都有黨員志願者在社區開展熬製涼茶免費派發活動。他們分工合作,有的負責秤藥材,有的負責找柴,有的起火……志願者們把熬製好的涼茶裝入保溫桶內放置到供應點,免費發放給群眾。

疫情來勢洶洶,如何做到群防群治?該社區黨委充分發揮區域化黨建平臺作用,積極聯繫轄區黨組織召開聯席會議,整合各黨組織黨建資源,組建防控疫情黨員志願者服務隊,把工作業務和隸屬關係互不關聯的8個黨組織、670名黨員緊密聯繫在一起,組建了一支衝鋒在前線的隊伍。

這是廉江著力構建“網格有支部、戶戶配黨員,支部帶黨員、黨員帶群眾”格局的一個縮影。全市以現有的21個鎮(街道)黨群服務中心、391個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加上一批農貿市場黨群服務中心和行業黨群服務中心為平臺形成合力,做到黨群防控一條心。

處在疫情防控最前線的各村(社區),依靠村民小組、村民理事會等群眾自治組織的領導,發揮黨群服務中心的作用,使其成為宣傳發動的“前沿站”。通過微信群、大喇叭、流動宣傳車等載體,及時傳達上級有關精神和通知要求,做通群眾工作,取消大型聚會,提升群防群控的質量和水平。

在這次疫情防控中,各領域黨群服務中心還是網格防控的“指揮部”,其中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作為一個大網格,最大限度招募志願者,組建“疫情防控黨員突擊隊”,開展“入網入格入家庭”網格化排查,第一時間摸清轄區的疫情防控底數。與此同時,黨群服務中心充分發動黨員群眾,大力收集醫用口罩、防護服等緊缺物資,成為凝聚資源的“物資庫”。

隨著各企業陸續復工,防疫工作出現了新的壓力。廉江引導非公企業黨組織切實擔當起責任,主動與企業溝通,嚴格落實延遲企業復工精神和要求,切實做好企業復工的應對準備;要求切實發揮企業黨員員工的模範帶頭作用,把員工組織起來、凝聚起來,保障員工合法權益。社會組織黨組織要嚴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切實加強與屬地黨委政府的配合與聯動,主動作為,助力疫情防控。“兩新”組織黨工委要在市疫情防控指揮部統一指揮和市委組織部的指導下,抓好非公企業疫情防控工作,建立定期排查反饋機制,並抓好本系統本單位幹部職工防疫工作。

評星定級

樹立抗疫典型先鋒激勵後進

廉江市人民醫院副院長常進勇老家遠在貴州,已經多年沒有回去過年的他,準備今年一家好好過個團圓年。老父老母盼星星、盼月亮,終於把兒子盼了回來,可常進勇千里迢迢回到貴州剛進家門,就接到醫院疫情防控工作急召的通知。作為黨員和院領導,疫情就是命令,他立即取消休假,來不及吃上一頓老母親親手做的熱飯,便匆匆與父母話別返程。

面對疫情,廉江市人民醫院醫務人員迎難而上,湧現出了一批像常進勇這樣的先鋒鬥士。臨床各科室醫生32人、護士48人,組成了14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救治梯隊以及2支特殊應急梯隊。

為凸顯黨員模範帶頭作用,強化正向激勵,廉江開展“黨員評星定級”活動,以先進帶後進,樹立更多的抗疫典型先鋒。

廉江市委組織部建立健全各級黨組織在疫情防控中的表現紀實制度,給評星定級提供可靠基礎。多個職能部門聯合,對各級黨組織的表現如實紀實。突出結果運用,把結果充分運用在黨內表彰和接下來的黨組織評星定級等工作中,選樹典型標杆。各級基層黨組織也把黨員表現納入星級評定工作,作為黨員民主評議的重要內容。

評星定級讓星級高的黨員有榮譽感,讓星級低的黨員有壓力,推動黨員意識迴歸倍增,形成激勵黨員創先爭優的鮮明導向。

在廉江黨員中評選一批黨性好、學習好、紀律好、作風好、業績好的“五星級”黨員。讓每個黨支部都成為抗疫的堅強堡壘,每名黨員都成為先鋒模範,真正彰顯“一個支部一座堡壘,一名黨員一面旗幟”的作用。

整合資源

組建抗擊疫情鐵軍

“宣傳科學的防控疫情知識是十分重要的……”“不信謠、不傳謠,正確的輿論引導也很關鍵……”“無論如何一定要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我覺得現在首要是把疫區回來的人員找出來,並且進行醫學觀察和居家隔離……”年三十晚上,羅州街道黃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燈火通明,黃村社區黨委書記黃致遠正與一班人討論如何有效防控疫情。

當晚舉行的這場區域化聯席會議,有湛江幼兒專科師範學校黨支部、廉江二中黨支部、廉江市教師進修學校黨支部、廉江市第一建築工程公司黨支部等8個黨組織聯繫人參加。黃村社區黨委為保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發揮區域化黨建平臺作用,把不同黨組織的資源整合在一起,組建戰“疫”的先鋒隊。

在市級層面,廉江在第一時間成立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並設立辦公室,30多個部門派員集中辦公,設置防控綜合、宣傳、處置、醫療救治、保障、督查等6個工作組,組建專業防控團隊,嚴格落實上級的工作要求和廉江市委、市政府的工作指引。

為把更多資源整合在一起,廉江成立了20餘個臨時黨支部,組建“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的抗擊疫情鐵軍。

廉江市各鎮(街)、村(社區)作為防疫第一線,全面動員密切排查來自疫區的人員動態,並全方位配合各部門開展巡查防控。全市391個村(社區)1998名村級黨員幹部放棄休假、犧牲家庭團聚時間,全方位開展到家到戶的宣傳和防控,組成戰“疫”先鋒隊。各村民小組黨支部、社區居民小區黨組織依託網格化管理載體,廣大黨員積極主動組建志願服務隊,科普防控知識,帶領群眾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全市上下形成了人人知曉、人人參與、人人防控的局面。

黨員衝鋒實錄

典範1

羅州街道禾盛花園小區黨支部:

成立志願者服務隊守護3000多居民

“黃叔,新年好,這麼早去買菜呀。哎呀,您的口罩戴反了,我來幫你戴好……”“吳嬸,這麼早就買菜回來了,回到家記得先洗手哈……”近段時間,羅州街道禾盛花園小區黨支部書記黃灼峰每天一大早便忙碌起來。

疫情猝至,讓本該熱鬧喜慶的春節變得冷清,人人心中籠罩著一層烏雲。在這關鍵的時刻,禾盛花園小區黨支部成立防疫小組,制定防控疫情方案,並發動小區黨員成立志願者服務隊,以戶為單位,通過給住戶打電話、上門詢問等方式,做好疫區回廉人員及接觸情況摸底排查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隱患,做到早發現、早上報、早隔離、早診斷、早治療,一掃大家心中的陰霾,貼心守護小區780多戶3000多名居民的生命健康安全。

從年三十起,志願服務隊隊員每天輪流站崗為出入的居民測量體溫,宣傳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知識,叮囑居民戴口罩、勤洗手、少串門。還為一些行動不便的居民購買生活用品,當起了“快遞小哥”,提供“代買、代送”等便利服務。

為緩解防控疫情的物資短缺,有的黨員從家裡拿出為數不多的口罩共享到小區的志願崗,讓有需要的居民取用;有些黨員利用身邊親朋好友的關係,為小區購進消毒酒精、洗手液等物資。

“他們這種舍‘小家’護‘大家’的精神,真的是讓我太感動了。”小區居民鄧阿姨點讚道。

典範2

吉水鎮黨員放棄休假,堅守抗疫一線

讓更多吉水人過一個安心年

1月24日是除夕夜,當晚9時,吉水鎮衛生院黨支部書記、院長關安利接到發熱門診醫生打來的電話,報告有一例湖北返鄉人員的小孩發熱來診。不顧一天的勞累,他馬上穿好白大褂、戴好口罩衝到了發熱門診,詢問病史及指導處理。

在這個一家團聚的日子,關安利堅守崗位,在醫院巡查病房、慰問病患,忙碌了一晚。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一線就是戰場,和關安利一起奮戰的還有其他醫務人員。從大年初一起,他堅持每天帶著10個工作隊隊員進村入戶,對吉水鎮轄區內湖北返鄉人員進行走訪排查,詢問病史、測量體溫,詳細登記健康狀況。

在訪視現場,關安利總是反覆耐心地向返鄉人員及其家屬講解實施醫學觀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告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危害性,促使他們主動配合接受醫學觀察,直到監測期結束。

吉水社區是通往廣西的交通要道,也是人流彙集之地。在取消春節假期後,該社區黨支部書記鍾壽永每天早上8時準時帶領10多名黨團員志願者出現在街上,一邊向過路群眾發放口罩,一邊勸說攤檔店鋪關門停業,同時大力宣傳疫情防控知識,讓群眾在疫情防控期間自覺做到少上街、戴口罩、不聚集。

他們放棄在家過年,是為了讓更多吉水人可以過一個安心年。截至2月5日,吉水鎮沒有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從湖北返鄉或湖北籍來到該鎮的85人中,已解除醫學觀察78人,全鎮18個村(社區)已取消遊神、點燈、籃球賽等一切聚集性活動。

典範3

解除隔離後請求支援武漢

“小蘭,38床的患者為陰性,你可以回家了”,廉江市人民醫院感染內科主任黃平的一通電話,讓原本被隔離的陳小蘭喜極而泣,她心裡懸著的一塊石頭終於放下來了。

1月21日晚上10時,廉江市人民醫院感染內科接診了一名從武漢歸來的24歲青年,他1月18日後開始持續發燒。當晚值班的陳小蘭穿好防護裝備後為其抽血、打針,一直持續工作到凌晨3時。因患者採樣和抽血尚未出結果,本計劃值完夜班後與家人回老家過年的陳小蘭,只能被隔離在科室裡。

這次隔離並沒有令陳小蘭退縮,“作為科室的責任護士,我們必須上前線。我是一名共產黨員,更要做出榜樣,扛起這個責任。”陳小蘭說。1月26日,陳小蘭按照排班表如期來上班。

在感染內科工作要“全副武裝”,每次穿上密不透風的防護服,身上都會被汗水浸溼,密閉的護目鏡和防護口罩把臉部勒得又紅又腫。由於醫療防護物資緊缺,為了節省防護服,陳小蘭上班前兩小時堅持不喝水,保證工作期間不上廁所。

在抗疫一線極易受到病毒感染,陳小蘭的丈夫曾勸說她轉科,但被她果斷拒絕。“如果我轉科誰來照顧這些病人?這樣不現實,這不是我的作風!”陳小蘭說。因為擔心家人健康,為避免傳染風險,陳小蘭讓丈夫帶著父母孩子回了老家,一家人分居兩地。雖然很不捨,但有了家人的支持,有丈夫在後方照顧家庭,陳小蘭只管安心在前方衝鋒戰“疫”。

“我的母親一開始知道我在對抗疫情最前線工作時就哭了。”陳小蘭在談及母親的時候幾度哽咽,雖然已經為人母,但在自己母親心裡永遠都是讓她牽腸掛肚的孩子。1月30日,陳小蘭積極響應醫院的號召,自願請戰支援武漢前線,她也把這個決定告訴了母親。母親深知女兒作為一名黨員,有著抗擊疫情的義務與責任,只能再三叮囑她做好防護,注意安全。

“雖然對家人心有虧欠,但我並不後悔。”陳小蘭表示,自己除了是妻子,是女兒,還是護士,更是一名共產黨員。懷抱著廣大患者早日康復的願望,她希望用專業和責任在抗疫路上突擊前進,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自己的力量。

南方日報記者 李梓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