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枝可以栽培哪些品種菌菇?

農民陳宏偉


曬乾粉碎後

的葡萄枝,只要消滅乾淨雜菌,我認為啥菌菇都能種植的,比如香菇、平菇、杏鮑菇、秀珍菇等。跟用其它原料栽培菌菇是沒啥區別的。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利用塑料大棚用葡萄樹枝栽培香菇的技術,供大家參考。

設施和茬口

塑料大棚栽培香菇技術是最近十多年開發出來的技術,是從南方室外袋栽香菇基礎上慢慢發展起來的,北方不用塑料大棚等設施是種不好香菇的,溫度達不到。利用塑料大棚栽培香菇,具有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通風良好,溫溼度適合的優點,秋、冬、春三個季節都能出菇。種植的地方應該選擇在日照充足、通風良好、水源方便、地勢高燥的地方。菇床畦面寬度以採收商品菇和其它操作方便為標準,可採用兩畦間挖浸水溝,而在兩畦的另一邊各留出走道。浸水溝寬0.6米、深0.8米,為防止漏水,可在溝底用塑料布鋪上防漏。當菌棒需要浸水時,把溝裡放滿水,然後把菌棒排放在裡面吸夠水後再撈出。兩邊走道寬0.4米,不浸水時溝可作走道用。

菇棚消毒

菇棚建成後,菇棒進棚之前應該把菇棚徹底消毒殺蟲殺菌。菇棚空氣消毒可採用甲醛、高錳酸鉀混合燻蒸消毒,也可點硫黃消毒。床面消毒可用石灰、多菌靈、百菌清等。

選擇菌種

什麼時間種菇就選什麼品種。香菇的品種分高溫品種、中溫品種、低溫品種。高溫品種雖然生長快,但是容易老化;低溫品種生長慢,產量低。比如山西的花王6號、豫菇1號,比如山東地區制原種的時間可在8月份,9月中旬可製作菌筒;等菌筒發滿菌2個月後,就可以搬入大棚內管理了。

準備菌棒及其它原料

香菇菌棒的原料配方可按每1000袋菌筒所需原料計算:主料粉碎葡萄枝780千克,麥麩200千克,白糖10千克,石膏粉10千克,塑料筒袋6.5千克,塑料薄膜4千克,專用膠布5筒,菌種50千克,煤300千克,酒精1千克,多菌靈1千克,甲醛1瓶,高錳酸鉀0.25千克,消毒散煙霧劑1千克。袋料栽培配方為:粉碎葡萄樹枝60%,粉碎玉米芯26%,麥麩12%,石膏粉1.4%,磷酸二氫鉀0.6%,配好後酸鹼度6.5左右,含水量55%~60%。

培養料滅菌

當培養料裝入袋內,由於氣溫高,袋內又不通氣,裡面的雜菌就開始生長。因此,根據滅菌鍋內的裝料量考慮拌料量,突擊裝袋,一般要在4小時內裝完。同時也要做到當日配料、裝袋,及時裝鍋滅菌,每天的料都要清理乾淨。

用滅菌鍋常壓滅菌要做到料筒從下到上重疊排放、上下氣流通暢,不至於造成死角而滅菌不徹底。料筒裝好後先用大火,使溫度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上升到100~110℃,以防止因熱量達不到而使培養料變酸、酸鹼度降低。要及時補充消耗的水分,保持好蒸汽的溫度。當溫度達到100℃時,中火維持10個小時。停火後讓料筒為鍋內維持10小時,使滅菌鍋內溫度慢慢下降,利用鍋內餘熱殺死剩餘雜菌。當滅菌鍋內溫度下降到40℃左右時,將鍋門打開,把料筒取出。出鍋的料筒要輕拿輕放,發現有輕微破裂的料筒,可用膠布纏好。搬運料袋的容器要用薄膜墊上,以免扎破料袋感染雜菌。料筒運到緩衝室,要按“井”字形每4袋交叉堆疊起來讓其冷卻,同時也能晾乾塑料筒表面的水分。

給料筒接種

當滅好菌的培養料溫度下降到30℃以下時,就把料筒送進接種室內接種。料筒接種採取多點接種。接種時先用75%酒精擦拭料袋錶面消毒,用空心打洞器在料袋的正面等距離先打三個洞,再用彈簧接種器插入菌種瓶內提取菌種,然後迅速通過酒精火焰,對準接種洞把菌種壓進洞中,菌種量最好滿洞高出1毫米才好,然後貼上膠布。接完一面後,在另一面錯開再打兩個接種洞,接滿菌種,貼上膠布。接種完後就把菌袋拿走,一般一瓶菌種可接80~100個孔、20個料筒。

養菌需要的溫度

把接好種的菌袋排好,養菌室溫度要保持在23~26℃,不能超過28℃。一定要注意溫度變化,如果溫度過高,菌絲就吃料慢,容易老化。接種後七天內不能翻動菌袋,以免影響菌絲萌發和造成感染雜菌。當菌種周圍萌發出絨毛狀的白色菌絲時,養菌室溫度應保持在25℃左右。隨著菌絲的蔓延,它的生長就會加快而產生呼吸熱,菌袋內的溫度會比室溫高出3℃。這個時候要進行一次導垛,倒垛時將井字形4袋排列改為3袋排列,促進料溫下降。當菌筒培養25天左右後,菌絲已經達到生長旺盛階段,可以把膠布揭開一個小孔,讓空氣透進袋內,供菌絲進行氣體交換。這個時候的養菌室溫度應控制在25℃以下並加強室內通風換氣。氣溫高時,選擇早晚通風,氣溫低時可在中午通風。

棚內脫袋排放

當菌筒在養菌室內發菌50多天後,菌絲已經積累了大量的營養,由營養生長期進入生殖生長期,就可以進行脫袋了。

當培養料被分解,菌棒有點萎縮時,菌棒和塑料袋交界處形成一定的空間,表面的菌絲呈波浪狀,菌絲顏色由白色變為淡黃色並有瘤狀物出現,同時在接種口和料面出現褐色斑點時,菌絲就已經達到生理成熟,就可以進棚脫袋了。

脫袋可用刀片劃開薄膜,將菌袋薄膜全部扒去。

菌筒脫袋後就是菌棒了,把菌棒堆放在菇床的橫條上,立棒斜排呈魚鱗狀,菌棒與畦面擺成70~80℃的夾角。菌棒靠杆處應在棒強部分三分之一處,菌棒之間相隔5釐米。脫袋和排袋的時候,除留照明部分外,應該將大棚上面的草氈放下遮光,以防止陽光直射菌棒,導致表面脫水影響轉色。

轉色期的管理

脫袋後的菌棒,要在排袋後蓋塑料薄膜3~5天,薄膜內溫度要控制在23℃左右,溼度控制在85%,如果溫度超過25℃,就把菇床兩頭打開,大棚覆蓋草氈,以降低棚內溫度和保持空氣新鮮。一般脫袋5天后,就會形成白色的氣生菌絲,說明菌絲已經能適應新的環境了,開始正常生長了。在正常情況下,從一週後,菌棒表面的顏色由白色變為淡黃再變為紅褐再變為褐色最後變為黑色。八天後每天早晚要通風一次,拉大幹溼差。氣生菌絲旺盛的菌種加大通風量,促進菌絲倒伏。轉色期間,大棚內的溫度維持在20~22℃,並適當增加散射光。當氣溫高過25℃時,就增加通風次數和時間,防止菌絲徒長和感染雜菌。當氣溫低於18℃時,可不同風或減少通風次數,並把棚上的草氈揭開進光增溫,促進轉色。

當菌筒局部出現黃水時,可用噴霧氣噴水將黃水沖掉,以防止菌皮加厚和汙染雜菌而發生腐爛。噴水也能促進轉色的。噴水後要加強通風促進乾溼交替,也有利於轉色,而且可防止因通過量導致表面失水形成硬膜。噴水後,要讓菌棒表面水分晾乾,當用手抓不黏時,就將薄膜蓋上。如果菌筒表面乾燥或黃水積聚,可再噴水幾次,促進菌棒加快轉色。脫袋後15~20天,菌棒表面就可形成具有韌性和彈性的褐色菌皮,接下來就能出菇了。

出菇期間的管理

菌棒接種後兩個月到八十天就會出菇了。香菇肥子實體形過程可分為原基形成、子實體分化和生長髮育3個階段的。香菇脫袋轉色後,菌絲體就積累了豐富的營養物質,如果環境條件適合,子實體原基會在轉色時同步發生,但是有的菌種需要進行催菇才會出菇。

  • 催菇方法 催菇必須在保溫保溼的條件下進行。具體方法是:在白天天氣晴朗時,揭開草氈,製造出半陰半陽的環境,保持棚內溫度,但菇床薄膜不要揭開,以防止光線直射造成脫水。棚內溫度不要超過25℃,最好在早上溫度最低時將通風口打開,使棚內溫度降低一些,這樣既能起到低溫刺激作用,又可使棚內進入新鮮空氣,促進菌絲成熟發育。經過5天左右變溫催菇後,菌棒表面就會產生菇蕾,此時要揭膜通風,大棚溼度要調到80%左右,促進子實體柄短而厚。同時也要白天揭開草氈進光增溫,晚上蓋上草氈保溫。
  • 秋菇管理 11月份到12月底以前出的菇都是秋菇,這個時候的溫度適中,病蟲害不多,菌筒水分充足,營養豐富,出菇比較集中,一般能出3~5茬菇。每茬菇峰3~4天氣,間隔7~10天。採收一批菇後,要加強通風,少噴水或不噴水,控制好環境溼度,促進菌絲體休養,積累營養,為下一茬出菇打好基礎。當菌棒採菇後留下的小坑處有菌絲時,菌絲已經恢復,白天要進行噴水,蓋緊薄膜提高溫度,增加晝夜溫差和乾溼差,促進菌棒出第二茬菇。當菇蕾直徑約2釐米時開始噴水,以後每一茬菇都這樣管理。
  • 冬菇管理 第二年的1~2月份再出的菇就是冬菇了。棚內白天溫度可達10~15℃,晚上為3~5℃,有時可能會降到0℃,如果時間短影響就不大。由於這一時期溫度低,子實體生長緩慢,出菇時長會達半個月左右,但是這時期的菇肉厚、菇形狀好、顏色好看、品質好。這個時候正趕上春節,市場需求量也大,價格也高,所以要採取有力措施,加強溫度和水分的管理,以增加出菇速度和產量。
  • 春菇管理 3~5月份氣溫回升,春季天氣晴朗少雨,光照足,所以要採取措施控制溫度。氣候乾燥時,要及時噴水灌水、浸水、注水,以增加菌棒內外的溼度,提高菌絲活力。進入3月份後,白天最後氣溫保持在10~15℃,晚上溫度保持6℃左右,要注意用草氈進行溫度調節。溫度達到25℃以上時,要將草氈蓋上一部分以遮光降溫。春菇生長期間要結合往子實體上噴水開進行管束變。噴水後晾半個小時再蓋薄膜,以增加光照轉色合防止雜菌侵染。春菇因為菌棒的營養減少和溫度升高,子實體薄還容易開裂,造成商品性能降低,所以要在傘蓋還沒有開裂時採收,以保證子實體不開裂。香菇的菌絲還要及時補充養分和水分,可用0.3%的尿素、0.2%過磷酸鈣、微量的檸檬。另外再加入50%的粉劑多菌靈1000倍液,以防添加營養時侵染雜菌。這樣做一般出的菇菇形完整,而且還多。

總之,用葡萄枝栽培菌菇是完全可行的,而且還能栽培多種菌菇。栽培菌菇一定要注意消滅雜菌,管理好溫溼度和光照和前期養菌時的管理。這樣種好菇是不難的。


逸風三農


可以用作平菇、香菇的食用菌培養料,但不可以單獨使用,只可作為其它料的輔料混合使用。如果單獨使用會影響食用菌的產量。


用戶4253864562102成


葡萄枝條種植菌類。首先需要粉碎成顆粒狀。然後根據種植的品種合理配製培養料。這個需要一定的技術要求的。


辛巴看電影


不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