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蘇軾那麼喜歡王弗,為什麼要續絃?

用戶166364617


有這樣的疑問,我猜測題主是女性,您對不渝愛情的信仰令人敬佩。

但是,不能忽視,蘇軾和王弗的感情很好不假,他和後面兩位“王氏”的感情也很好,也寫了墓誌銘、祭文紀念。

我根據蘇軾文章,推測他續絃原因。


一、首先,不要全信男人在文學作品中,對專一愛情的描述;哪怕他是蘇軾,哪怕他寫下了《江城子》;文學家感情熾烈,但容易有“言行不一”的毛病。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出自《江城子》,是宋代大文學家蘇軾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寫的一首悼亡詞,感情真摯,思念不盡。


說來湊巧 , 蘇軾先後三個妻妾都姓王 ( 王弗 、 王閏之 、 王子霞 ) 。 “ 三王 ”均與蘇軾相處和諧 , 患難相共 , 都曾生過孩子 : 王弗生子蘇邁 , 王閏之生子蘇迫、蘇過 ; 王子霞 (即朝雲 ) 生子巡 (不幸早死 ) 。


(蘇軾與王弗雕像)

事實的真相是,“ 三王 ”在蘇軾作品中都曾涉及 ,她們死後 , 蘇軾均分別為她們寫過墓誌銘 、 祭文 。


當然,與王弗有關的詞最有名,感情最深,如《江城子 》( “ 十年生 死兩茫茫 ” ) ;但和王弗堂妹的王閏之,也有《 減字木蘭花 》;與西湖名妓王子霞有關的詞最多,有《滯人嬌 · 贈朝 雲》 、《 西江月》《 烷溪沙 ·端午》 、 《 南歌子 》《操戀花 》 。


因此不難看出,即便與原配情比金堅,王弗死後,蘇軾守喪三年,盡到責任後便”言行不一”了;畢竟封建社會為了繁衍也罷,男人三妻四妾也罷、重男輕女也罷,總之,寫下名詞的蘇軾,最後還是“有口無行”了。



2、蘇軾續絃的原因——為了兒子——他自己這樣說。


蘇軾在《《蘇軾文集》卷六十三》這樣寫道:
昔通義君,沒不待年;嗣為兄弟,莫如君賢。婦職既修,母儀甚敦。三子如一,愛出於天。

“通義君”為朝廷對王弗的追封,“沒不待年”,說明在王弗去逝尚不到一年,蘇軾和閏之的婚事便已定下!

這樣做蘇軾解釋的原因是:惟有閏之作為繼室,王弗所留下的幼兒蘇邁才會得到精心呵護。閏之對姐姐的兒子和自己後來所生的蘇迨、蘇過,“三子如一”,皆同己出,蘇軾不久便重新有了和諧、美滿的家庭。

(王弗的堂妹王閏之 )

嚴格地說,詞作之外的蘇軾,還是傳宗接代事大,和新妻子又生了兩個兒子;“三子如一”,只是為續絃找的惶惶藉口罷了……


第二個妻子死後,蘇軾再次“舊病復發”,找了西湖名妓王子霞填房,但身份與前兩個書香門第的“王氏姐妹”不能比;但是,蘇軾明顯“老樹開花”,和王子霞的愛情沒有原配那樣深沉,但充滿激情、浪漫:“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就是這一時期的作品。

(第三位侍妾 王朝雲)

3、結語:

蘇軾的實際行為,並沒有他詞作中的專一,沒有超出時代窠臼。

不過我們要說,在同時代,蘇軾是領先的,他給了女性最大的尊重,三位伴侶都難得的留下了名字;蘇軾和她們的愛情,也賜予了大文學家靈感,有幸給我們留下了流傳至今的千古名句。


濤說亂世史



蘇軾對妻子王弗的感情是真實的,從"十年生死兩茫茫"看出他對亡妻深深的思念。"小軒窗,正梳妝,"對亡妻感情描寫是多麼細膩,清澈。然而,斯人己去,生者還得過下去,只能是相見己不相識,滿面塵埃,兩鬢斑白了。

續絃,還真不代表蘇軾就是虛情假意。因為在古代,男人三妻四妾是合法而普遍現象,續絃更是理所應當。蘇軾第二位妻子是第一任妻子的堂妹,其中一部分包含蘇軾對王弗的印象抹之不去,在某種程度上就是當作王弗的影子,而且對剛出生不久的兒子照料也放心,只可惜也早早死去,然後才有了第三任妻子。

在古代,名流俠士風流是一種時尚,才子佳人是佳話,可謂是男人好色,英雄本色,大家都如此,誰也不說誰。況且蘇軾又是一個情種,身邊總圍著一堆女子,只至被貶官放前夜,對送別的朋友長嘆一聲,我遭流放倒沒什麼,只是苦了這群小妾,可見是多麼真情流露,結果,瞬間被認領光。多好的哥們,真是汝妾如吾妾啊!

所以,續絃,娶小妾在那個年代見怪不怪,小妾越多,越是成功男人的標誌。就象現在有錢人娶小三丶包二奶一樣,看多了,就習慣了,甚至還帶點忌妒。真所謂愛情歸愛情,風流歸風流兩不誤,因此,蘇軾再續絃也就不奇怪了,大家懂了嗎?不懂請繼續討論!



車工00


生活不僅是詩和遠方,也很現實。愛情可以很純粹,情感也很真摯,可是當一切無可挽回成為過去式的時候,活著的人還要繼續。大姑和姑父都是四零後,那個年代自由戀愛的很少,大姑和姑父自由戀愛,他們的感情令小輩們眼羨不已,也為鄰里所稱道。大姑去世前因病臥床五年,一直是姑父照顧,可謂無微不至。大姑走的時候,最擔心的就是姑父會孤獨,囑咐姑父一定要找個伴。大姑去世一年後,姑父找了現在的老伴,起初看到這一切也覺得不可思議,覺得男人薄情,覺得沒有什麼感情是真的。可是這七年來,看到姑父不再孤單,安靜的生活。無論那個人在你生命裡多麼重要,真的永遠失去的時候,活著的人畢竟還要繼續,重新開始或許也是對逝者的一種承諾,因為深愛過,無論在哪個世界都期望對方安心,那就生活的好一點吧!


開到荼靡花無語


蘇軾確實很喜歡王弗,不喜歡也寫不出來“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這樣的詞。但是,很多人都活在現實的長油鹽醬醋茶裡,極少數人才活在有情飲水飽裡。

所以才謳歌那種唯美而又極致的愛情。



古代針對女性的貞節牌坊你同意不,如果不同意,那蘇軾續絃你也就理解。如果你同意,那你就當我在放屁。


風大不洗頭


王弗是蘇軾的原配,在十幾歲時就結婚了。王弗中年而逝,不久後蘇軾又續娶,續絃是王弗的堂妹。

蘇軾有懷念妻子的詞,其中“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等語,成為悼亡詩的典範。

蘇軾既然對妻子情深義重,為什麼不久就會續娶呢?要知道王弗在世之時,蘇軾已經有不止一個侍妾,並不存在生理需要方面的問題。

但是《紅樓夢》中,借同性戀的小戲子藕官之口,說出這樣一番話來:“男子喪了妻,或有必當續絃者,也必要續絃為是。便只是不把死的丟過不提,便是情深義重了。若一味因死的不續,孤守一世,妨了大節,也不是理,死者反不安了。”得到寶玉的激賞。

那麼,什麼是“必當續絃者”呢?又是《紅樓夢》中的例子。這次不照引全文了。賈敏死後,賈母派人來接黛玉,林如海勸黛玉前往,重要的理由是自己年紀大了,不準備續絃,所以黛玉離去,可以“正好減我顧盼之憂”。

在古代社會里,男女分工明確,撫養與教養年幼年兒女,是妻子的責任。失去妻子的丈夫,單獨撫養年幼的兒女,是吃力不討好的。而出身較低的侍妾,更沒有能力、沒有才幹給兒女好的教養,這是普遍的社會認識。反之,給兒女找到適宜的繼母,正是丈夫的責任。

蘇軾一面深深地懷念妻子,一面卻不得不找人來填補妻子留下的空位,並不是丈夫的無情,而是職責所在。


棲鴻看紅樓


我估計這個問題的提問者是位女性!

一,我們看問題不能用今天的道德標準去看過去的現象!在古代因為頻繁的戰亂,為了繁衍以及優質人口的遺傳,三妻四妾是國家提倡及允許的!所以你不能以現在的眼光看古人,覺得這幫人都是渣男!

二,說說現代,因為長期的穩定及計劃生育還有重男輕女思想的泛濫,導致的結婚就是男多女少!所以一方面是女性地位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是供給關係的改變,導致現在必須一夫一妻制,婚姻法也給予了保障!

三,我愛吃紅燒肉,我就得從一而終?我愛穿西服,我就得一輩子穿西服?所以不是我願不願意,而是政策他不允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