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是外來物種,為什麼人們不用老虎做守門神獸,卻用獅子呢?


獅子是百獸之王,震懾群獸,氣勢非凡,凜然不可侵犯,不威自嚴,適於對外鎮宅守院,老虎乃林中之王 ,在自己的界內維持王道,不怒自威,適於對內,護守家宅內院,並示以古代儒家禮法倫常的森嚴威權。古代雖然實際沒有獅子,但卻有遊歷東南亞及海外的僧人商旅使節牧民等,譬如玄奘等,會見到獅子並傳回國內或著書提及,而不可忽略的是,印度佛教文化自西漢東漸,佛經中多有以獅子震懾禽獸譬喻佛法,形成民間對獅子威懾力的尊崇,這僅是個人看法,尚未查證,僅供參考。願有助益。


東漢章和元年(公元87年),安息(今伊朗)國王阿薩息斯一世派商隊沿絲綢之路把獅子作為禮物送給章帝傳入中國。被稱為“獸中之王”的獅子具有威猛的外表,它傳入中國後動搖了我國民間中虎的威信,漸被人們奉為辟邪瑞獸。

獅子是外來物種,為什麼人們不用老虎做守門神獸,卻用獅子呢?


遊覽我國的古建築,人們常常可以在宮/廟/墓/橋頭/門口或欄杆/立柱上看到石獅子的形象。在漫長的歷史年代中,這些石獅子陪伴著滄桑鉅變,目睹著朝代的興衰更替,已成為我國古建築中不可缺少的一種裝飾物。這些石獅子雕刻藝術起源於何地,何時?又如何來到我國的建築物中落戶?頗值得追溯一番。
  先從真石獅子說起,它的故鄉在非洲,印度,南美等地。我國古代沒有野生的獅子。不過獅子的形象卻早為我們祖先熟知。從宋清兩代蒐集的周代銅器的精繪印本中,已見有獅子的立體形象。東漢時,章帝(劉恆)章和元年,亞州西部的一個古國(伊朗高原東北部)——安息國王阿薩息斯一世,就曾把是獅子作為貢品獻給章帝劉恆。


獅子是外來物種,為什麼人們不用老虎做守門神獸,卻用獅子呢?


  隨著佛教的傳入和盛行,獅子便在人們心目中成了高貴尊嚴的靈獸,這是由於佛教很推崇獅子並大加宣揚獅子。我國亦很快從印度等地傳進雕刻石獅子藝術,並且出現陳列墓前的現象。如四川雅安縣高頤墓前的石獅子,就是屬於我國現存最古老的石獅子,是東漢時期的遺物。
  到唐代時,石獅子雕刻藝術達到了頂峰,由於採用傳神的創作方法,使石獅子完全中國化了。可舉一實例,如陝西咸陽市東的唐順陵的石獅子,雕刻藝術大師將石獅子雕刻得異常壯麗,而且逼真:頭披卷毛,張嘴揚頸,四爪強勁有力,神態顯得盛氣凌人……
  護法獅唐公元618年—公元907年黑青石質護法獅唐公元618年—公元907年黑青石質護法獅唐公元618年—公元907年漢白玉殺氣騰騰·護法獅·唐文殊菩薩坐騎獅·唐文殊菩薩坐騎獅·唐明代後,石獅子雕刻藝術,不僅是比唐代更加提高,而且人們生活中,對於石獅子雕刻這種精神藝術美的享受,其範圍亦比以前廣泛了。

獅子是外來物種,為什麼人們不用老虎做守門神獸,卻用獅子呢?


  天安門金水橋旁大明永樂官造石獅天安門金水橋旁的大明永樂官造石獅不僅宮殿、府第、陵寢,甚至一些住宅,都用石獅子守門。在門楣簷角、石欄杆等建築上也雕上石獅,作為裝飾。如聞名中外的盧溝橋,其兩邊140個柱頭上,都雕刻著玲瓏活潑的石獅子。其姿態有各種各樣,或坐或臥,最小的僅有幾釐米,但卻雕刻得活靈活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