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起源是什麼?

工程科學與技術


首先要說的是,生命的起源不可能是某一種因素,生命的起源必須是陽光空氣和水,也叫生命三要素,所有生命體都依賴這三要素而生,即使是厭氧生命體也離不開溫度和水。



其中水又是萬物之源。沒有水,地球就是一個乾枯而荒涼的星球。因為有了水才有了空氣,有了大氣層和氧氣,使萬物才會生機勃勃,讓地球成為已知僅有的生命載體。



就是因為有了這三要素,地球誕生之初的數億年裡,發生了地震、火山爆發、連續不斷的下雨等自然現象,讓地球上的無機物,轉變成了有機物,這也是地球上的低級體的生命之源。


地球上最早的生命體就是誕生在海洋裡,是原核單細胞構成的生物,也就是原核生物。是地球上第一種誕生於35億年前,在原始的海洋中,就是藍藻也叫藍細菌、藍綠藻,也是單細胞生物,也可以說是地球上最早的生命起源。在之後的數億年中


更準確的說,水才是真正的生命之源。

歡迎各位網友有不同說法,並指正評說。


東北老胡1954


先說結論:生命的起源有兩種假說:陸地熱泉說和深海黑煙囪說,但到目前為止還有待驗證。


著名的哲學三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哲學自身永遠無法給出答案,如果有一天我們能找到答案,那給出回答的一定是科學。


這一章的主題就是“我從哪裡來”,即生命的起源問題。


自從達爾文的進化論創立以來,科學家們一直面臨著一個終極謎題——第一個生命是怎麼誕生的?在這卷壯麗的生命演化詩篇中,進化論能解釋所有後面發生的事情,唯獨無法解釋這一切是怎麼開始的。


1953年,在芝加哥大學的一間實驗室中,有兩個人向這個謎題發起了衝鋒。其中一個叫米勒,他是一名研究生,還有一個是米勒的導師,諾獎得主尤里。當然,真正幹活的肯定是研究生米勒嘛。他們將水(H2O)、甲烷(CH4)、氨(NH3)、氫氣(H2)與一氧化碳(CO)這五種物質密封在無菌狀態下的玻璃管和燒瓶內,然後將他們連結形成一個迴路。


在這個精巧的裝置中,其中一個燒瓶裝著半滿的水,另一個則含有一對電極。米勒和尤里用這個裝置模擬太古時代的地球環境。他們首先將液態水加熱產生水蒸氣,然後將另一個燒瓶中的電極通電,產生電火花,這就模擬了閃電。水蒸氣經過電極之後,又再度凝結並重回到原先裝水的燒瓶中,使實驗得以循環進行。


一週後,水竟然變成了黃綠色。他們驚喜地發現,約有 10% 到 15% 的碳以有機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其中 2% 屬於氨基酸,以甘胺酸最多。而糖類、脂質與其他一些可構成核酸的原料也在實驗中形成了。米勒的導師尤里看到後非常興奮,他說:“我敢打賭,上帝就是這麼幹的”!


米勒-尤里實驗的結果一公佈,就在公眾中引起了極大的反響,生物學家們也紛紛奔走相告,進化論詩篇那缺失的序章終於給找到了,“我們從哪裡來”的問題終於告破了。當時的新聞報道讓人覺得,只要有人把一些化學物質放到一個瓶子中,然後用力搖一搖,生命就會從裡面爬出來一樣。


我非常理解當時人們的心情,延續了幾千年的哲學三問縈繞在人類的頭腦中,我們多麼希望能夠解答其中的任何一個問題啊。所以,儘管這個實驗是如此顯而易見的簡陋,而且結論也明顯不能說明生命的起源問題,可人們還是很樂於誇大它的作用,假裝獲得了滿意的結論。


當然,過了沒多久,冷靜下來的科學家們,包括米勒自己也出來告訴那些歡喜過了頭的科普作家們,別高興得太早,我們離真相還差得遠呢。


  • 首先,我們對原始大氣的成份其實一無所知,那五種物質和它們的配比基本上就是連猜帶蒙的。

  • 然後,即便我們的猜測是正確的,我們的實驗過程也都真實還原了遠古地球的環境,可是,我們也只是合成了一些小分子有機物啊,從氨基酸到蛋白質,從蛋白質到核酸(DNA和RNA),再到生命,那還差得十萬八千里啊。


不過,在那之後的二十多年中科學家們在研究生命起源時,目光依舊是停留在地球表面的,他們普遍認為地球原始大氣、原始海洋、還有閃電、火山、地震等等自然現象是生命誕生的基本條件,我們要搞清楚的無非就是這些物質和自然現象之間是如何發生相互作用,最終誕生了生命。


然而,到了 1977 年,一艘深海潛艇的偶然發現卻徹底轉變了人們的看法。這是怎麼回事呢?


話說美國有一艘傳奇潛艇叫阿爾文號。當年美國人曾經因為加油機和一架 B-52 轟炸機相撞導致一枚氫彈沉入地中海,這可不得了,要是給恐怖分子率先打撈上來那還了得。於是,阿爾文號一戰成名,在 1000 多米深的海底把氫彈給撈了上來。誰知英雄阿爾文號在 1968 年由於纜繩斷裂,沉沒於 1600 米的海底,幸好那次沒載人。11 個月後才被打撈上來,重裝上陣。


就是這艘傳奇的阿爾文號,1977 年來到了著名的加拉帕戈斯群島附近的海域,深潛入將近 2500 米深的海底。在這片完全漆黑、壓力巨大的海底,科學家們發現,數十個丘狀體不停地噴著黑色和白色煙霧,含硫化物的熾熱液體從直徑約 15 釐米的煙囪中噴出,溫度高達 350℃,科學家們形象地把這些噴著煙霧的丘狀體統稱為海底“黑煙囪”。


令人震驚的是,在這樣一個似乎是生命禁區的地方,卻發現了生命。


2 年後的 1979 年,阿爾文號載著很多生物學家再次回到這裡,對海底黑煙囪做了一次全面的考察,這次考察刷新了人類對生命的認知。在這樣的一個極端環境中,卻存在著一個完整的生物群落,從細菌到各種蠕蟲,再到各種蝦兵蟹將,那是應有盡有。


這些生物不需要氧氣,他們的能量來源是海底火山口的熱量以及各種硫化物。他們發現的嗜熱細菌能夠在 350 攝氏度的高溫海水中存活。這次發現真是徹底刷新了人們過去對生命的認知啊。


進一步的科學研究表明,海底黑煙囪的這種環境與地球早期的環境類似。於是,科學家們就提出了原始生命起源於海底黑煙囪的理論,而第一批誕生的生命——我們人類最早最早的祖先——就是嗜熱微生物。沿著這個方向,科學家們又找到了一些很重要的證據,例如


  • 在大西洋深海的“黑煙囪”,發現有一種蝦的背上有感光區,能夠感知藍綠光線,這很可能就是光合作用的最早起源。


  • 另外,有一次美國科學家在 5000 米深的海底把深潛器的燈光關閉了 5 分鐘,在一片漆黑中,他們在熱液口發現了光線。這種光可能被最早的某一種生物利用了,這個時候光合作用效率高的優越性就顯示出來了,把生物的演化往前推進。


於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生命起源於海底黑煙囪的假說就越來越流行了,可以說,這也是目前在科學界接受度最高的一種生命起源假說。


它甚至影響了我們探索外星生命的方向,如果這個假說成立,那麼在太陽系中的木衛二(歐羅巴)和土衛二(恩科拉多斯)這兩顆衛星冰封的海底,就有可能存在生命。為了驗證這個推測,美國宇航局正在耗費巨資推動歐羅巴和恩科拉多斯的進一步探測計劃。


總體來說,不管生命是起源於海洋淺層,還是起源於海底黑煙囪,都是起源於海洋,這也是科學界最普遍的觀點,在全世界任何一個自然博物館,講解人員都會告訴觀眾們一個生命從海洋爬上陸地的故事。


然而這個觀點卻面臨著一個最大的問題,那就是:海洋裡面的水太多了,生命必須的分子在那裡散開得太快,快到來不及相互作用,快到無法形成細胞膜和原始的新陳代謝途徑。


最近這幾年,有一些學者就提出了一種完全不同的假說。他們認為,陸地上的水池才是更好的生命搖籃。


在古老地球的火山附近有著大量的熱泉和間歇泉形成的水池,這類水池乾溼交替、不斷循環,它的熱量可以催化各種化學反應,乾旱期可供簡單分子聚合成為複雜分子,溼潤期則可以讓這些聚合物四處流動,在這之後的乾旱期又能把聚合物困於細小的孔隙中,讓它們相互作用,甚至在脂肪酸構成的囊泡中進一步濃縮——而脂肪酸囊泡正是細胞膜的原型。


可以說,這是一個完全不同於生命海洋起源說的理論。對於同一種現象,有不同的科學解釋,這在科學的發展史上太常見了。但科學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看證據,決定一個理論命運的不是哪個權威的支持,也不是某種意識形態的支持,而是證據。誰的證據更多更好,誰就能最終勝出。我們來看看陸地起源說都有一些什麼樣的證據。


戴維·迪默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經冒出了生命起源於陸地的想法。他是這樣想的:


  • 當簡單的分子組件暴露於陸地熱泉獨特的乾溼循環中時,它們就會聚合成較長的、攜帶信息的聚合物,比如核酸,這是原始生命生長和複製必不可少的物質。

  • 其他關鍵性的聚合物,比如多肽,也可能是在相同條件下由氨基酸形成的。

  • 還有一點至關重要,另有一種名叫脂類的基本結構分子可能會形成微小的囊泡,把攜帶信息的聚合物裝在裡面,使其免受傷害。對於生命的誕生,這些化合物都是必不可少的。


為了驗證這個想法,迪默帶著團隊前往了俄羅斯遠東地區勘察加半島上的一座活火山,這座火山的名字叫穆特洛夫斯基火山(由於俄羅斯人取的名字都太長、太難念,我後面就簡稱為穆特火山)。


這個地方熱泉和間歇泉密佈,人跡罕至,是他們認為最接近地球 40 億年前環境的地方。迪默隨身帶了一瓶白色的粉末,粉末裡包含 4 種氨基酸、4 種鹼基,以及磷酸鹽、甘油和一種脂類。他們認為這些就是在地球的前生命時代能夠找到的原料。迪默把這瓶混合物倒入一個翻滾的熱泉泉眼。沒過幾分鐘,泉眼邊上就出現了一圈白沫。這些泡沫包含無數氣泡,每個氣泡裡都包裹著原始湯中的化合物。


迪默就想:如果這些氣泡在水池邊上乾涸掉,它們裡面那些挨在一起的物質會結合成聚合物嗎?這個階段可能為產生第一個生命打下基石嗎?


迪默回到自己的實驗室,和同事們一起把簡單的核苷酸和脂類相混合,以檢驗自己的想法。他們模仿穆特火山的熱泉條件,讓這些混合物處於類似的溫度和酸度下,經歷乾溼循環。


  • 他們得到了較長的聚合物,長度從十個核苷酸到上百個。

  • 後來,迪默和同事使用X射線衍射技術分析了產物的結構,他們發現這些聚合物與核糖核酸(也就是RNA)非常相似。

  • 不僅如此,這些聚合物還被脂類封裝起來,形成了大量微小的囊泡,他們稱為“原細胞”。


儘管它們還不是生命,卻也明顯是通往生命的重要一步了。


迪默的實驗只用了幾個乾溼循環,得到的是相對來說較簡單的分子。他的同事戴默認為,更多的乾溼循環會為這些“原細胞”帶來另一個生物的關鍵特徵:適者生存。


戴默猜想,每一輪乾旱都會讓囊泡的脂類薄膜破開,讓囊泡內外的聚合物和營養物質相混合。一旦重新被水浸潤,脂類薄膜又會閉合,把成分不同的聚合物混合物封裹在裡面。每一組混合物都代表一場自然實驗。


原細胞越複雜,生存下來的幾率就越大。那些適應性更強的原細胞會存活下來,並把它們的整套聚合物傳給下一代,從此攀上進化的階梯。這個模型就像是一種化學計算機,它“啟動”了生命的功能,而一切的開端則是以聚合物形式隨機寫就的“程序”。


2015 年的某一天,一個偶然的機遇,讓戴默又給這個模型增加了一個階段。有一天戴默在沙漠中穿行,偶然發現在巖壁上有一些乾巴巴的棕色微生物層,出於好奇,他往上面澆了點兒水,沒想到,它們竟然重返生機,變成了綠色的凝膠狀物質。


戴默意識到,如果在乾溼循環裡插一個半溼潤狀態,那麼在這種狀態下存活的原細胞就會擠作一團,成為與微生物凝膠相似的膠體,聚合物和營養分子也會穿越脂類薄膜,進行混合和交換。而這個由相互協作的原細胞們組成的群落更容易找到幫助自己生存的最佳分子。


喬基奇是澳大利亞天體生物學中心的女博士,範克拉嫩東克則是資深的地質學家。2014 年 6 月,他們共同來到澳大利亞西北部一個叫做皮爾巴拉的偏遠地區。在那裡,有一片古老的沉積岩層,有 34.8 億年的歷史,被稱為得雷瑟組。


在這層岩石中,有一些橙白相間皺褶的岩石叫硅華,是地表火山口間歇泉的產物。他們發現,這些石頭裡存在氣泡,是氣體陷入黏稠的膜中形成的,而這些膜很可能就是由遠古的類似細菌那樣的微生物製造的。


這些發現表明,那裡很可能發生過之前介紹過的三階段循環。 他們在 2017 年 5 月的 《自然通訊》雜誌上發表了這些證據。他們認為,既然德雷瑟曾經被地熱系統所主宰,地表曾密佈熱泉,那麼顯然它也曾擁有生命起源所需要的許多關鍵成分和有組織的結構。


循環流動的熱液為它提供了能源,這些熱液富含氫,由地下的岩漿加熱。岩石中有大量硼,這種元素是合成核糖的關鍵成分,而核糖對 RNA 這樣的核酸來說必不可少。


德雷瑟也有磷酸鹽,這些成分是從下層岩石中溶解出來,通過酸性的地下熱水輸送上來的。磷酸鹽是核酸的重要成分,也被所有生命以 ATP 形式加以利用。這個 ATP 就是三磷酸腺苷,是細胞內提供能量的分子。熱液噴口和火山湖蒸發留下的沉積物中更彙集了鋅元素和鎂元素,所有已知生物門類的細胞原生質中都有多種酶含有這兩種成分。


最後,德雷瑟還有粘土礦物,它的層狀結構, 帶有電荷,可以在製造有機分子時起到催化劑的作用。


作為一個與生命起源地條件相似的研究對象,德雷瑟最令人興奮的地方恐怕就在於它的多樣性。因為在生命起源這個科學領域,多樣性就是生命的佐料。德雷瑟現在確實只剩又乾又硬的石頭了,但在早期,像它這樣佈滿溫泉的地熱區卻擁有成百上千個池窪,每個水池的 PH 值和水溫都略有差異,每個水池裡的離子和其他化學成分都千差萬別。


在這些地熱區中,化學反應極為複雜,因為它們同時具備三個活躍的反應界面,


  • 水巖界面

  • 氣水界面

  • 氣巖界面


地熱區不同地點的溫度也不盡相同。把所有這些因素都考慮進來,於是每天都會上演無數輪的乾溼循環,就像黃石公園著名的老忠實泉。在這種情況下,不停變化的池水化學成分,異常活躍的反應界面,間歇泉來回噴濺以致池水中的化合物反覆交換,更何況它的地下還有一個四通八達的縫隙網絡。


簡單計算一下可知,有 100 個熱泉的地區,複雜的環境條件下,每年可以產生 100 萬種組合,甚至更多!


每個溫暖的小水窪都變成了一個“創新之池”,每個都是一片試驗田。在水窪中,能適應環境的分子組合會快速湧現、成功生長並自我複製;不適應的分子組合則會被踢出局,沒法更進一步。在“裝配”出第一版生命前,很可能已經有無數的分子組合出現並被淘汰了,而這個過程一般來說需要耗費幾億年的時光。


但是,從概率上來說,生命可能在僅僅 1000 萬年內就產生了。這個過程的第一步開始於 40 多億年前,那時地殼才剛剛穩定下來,火山活動頻繁的陸地星羅棋佈于海洋之中。


我們必須要知道,到目前為止,陸地熱泉說和深海黑煙囪說都還只是處在有待驗證階段的兩種科學假說。


科學有一個最大的特徵就是它可以自我完善自我糾錯。所有的假說,只要你有了初步的證據和自洽的邏輯論證,都可以登上歷史的舞臺,但這些理論必須使用全世界的科學家都能看得懂的語言。


我這裡所說的語言當然不是中文、英文這種語法語言,而是說有些理論宣稱只能用中文,並且只能瞭解了中國古代的傳統文化後才能理解,那麼這種理論就不是我所說的全世界的科學家都能看得懂的理論,這樣的理論也永遠不可能得到科學共同體的認可。


那麼科學又是如何自我糾錯的呢?


靠的就是同行評議和證據為王這兩種精神,你所提出的任何證據都必須是同行在獨立研究的情況下能復現的。


兩種生命起源的理論最終誰能勝出,現在還很難說。海底煙囪假說不僅沒有消亡,反而進展不斷。美國航空航天局噴氣動力實驗室的生物化學家麥克•拉塞爾(Mike Russell)將“阿爾文”最初有關黑煙囪的發現發展為一個更漂亮的模型。


根據他的想法,在海底煙囪岩石上的微小孔洞中形成的礦物薄膜,可以把噴出的鹼性液體與酸性更強的海水隔離開來。這將製造出相差數個 PH 值的酸性梯度,就像家用氨水和橙汁的酸鹼度差異一樣。


這種梯度是一種可供利用的能量,如今的細菌在細胞裡製造 ATP 的方式與此如出一轍。海底煙囪還有另一種能量來源,就是氫氣和二氧化碳等溶解在熱液中的氣體。


拉塞爾和同事提出,當古老海水中的二氧化碳和氫氣相混合時,電子從氫氣向二氧化碳轉移,可以合成更復雜的有機物。在他們看來,礦物薄膜構成的囊泡與細胞相似,而PH值梯度和氫氣所提供的能量最終能演化為最早生命所需的原始代謝途徑。


現在看來,陸地熱泉說和深海煙囪說都有深遠的影響。除了指導人類進一步探索地球生命的起源外,它們也為我們去太陽系中的其他行星及衛星尋找生命指出了不同的道路。


  • 如果深海煙囪假說是對的,那麼土衛二和木衛二等衛星上的冰凍海洋就是值得關注的對象

  • 但如果我們的陸地熱泉假說是對的,那麼衛星的冰凍海洋就不太可能有生命,生命就更可能在火星誕生,畢竟火星上有過廣佈的火山,也有水,兩者相加即可構成熱泉


2008 年,美國航空航天局的“勇氣”號火星車的確在火星的哥倫比亞山發現了 36.5 億年前的熱泉沉積物。這與我們的德雷瑟熱泉差不多古老,而德雷瑟非常好地保存了關於地球早期生命的證據。


對於深海煙囪假說和陸地熱泉假說,要判定孰是孰非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生命起源就像由很多塊圖案拼成的拼圖,每塊該放在哪裡,我們如今還了解得不夠。以德雷瑟為例,我們還不知道的是:


  • 什麼原因讓某些元素在不同的池窪裡富集?

  • 地熱區域如何隨時間演化?

  • 在合成或降解有機分子時,不同的化學物質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對於生命出現之前的那些溫暖小水窪中的化學過程,我們還需要設計更成熟的實驗,來研究複雜的有機分子是怎樣形成的,以及當它們包裹於薄膜中時,又是怎樣相互作用和結合的。


無論是在陸地還是海洋,物理和化學定律都為這個拼圖遊戲提供了有用的框架,而我們這一章中講到的地質和化學發現也在為這塊拼圖添磚加瓦。但是,只有把更多圖塊放到正確的位置,我們才能看到生命起源的清晰圖景。


令人欣慰的是,科學已經幫我們找到了通往答案的道路。


最後,我們來談一下這個問題: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是誕生於地球的哪個年齡。這個問題一直在被刷新答案。如果你在網上搜索的話,會找到各種版本的答案。其中最流行的一個答案是 38 億年。


這個答案的出處是 1996 年的《自然》雜誌,一篇報道稱,在採自格陵蘭亞開利亞(Akilia)島的岩石中發現了生命的證據,這些岩石的同位素分析顯示了某些神秘微生物的代謝活動,這些岩石的年齡約 38 億年。


但這個只能算是間接證據,並不是直接證據,所以還是有一些爭議。


就在 2017 年 3 月,《自然》雜誌再次刊登了一篇論文,標題就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熱液滲出物沉澱早期生命的證據》,這是目前我可以查到的最新鮮的一篇有關地球最古老生命的、刊登在核心期刊上的論文,而且這篇論文已經被維基百科上的眾多有關生命起源的詞條所引用。


但奇怪的是,這篇論文似乎沒有引起中文世界的廣泛關注,我還是在用英文檢索到了這篇論文後,再用其中的關鍵詞搜索,才搜到了幾篇零星的中文報道。


兩位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者宣稱,他們在加拿大的魁北克省的納沃基達克綠石帶(這個地名的原名是印第安語,我在請教了一位生活在加拿大的朋友後,自己音譯的,因為確實沒有標準的中文譯名)發現了 37.7 億年前至 42.8 億年前形成的微生物化石。


這些微生物化石從照片上看,就是一些細小的絲狀體、細小的管狀物、礦物顆粒和條狀物,它們的實際直徑大概只有頭髮絲的二分之一到十分之一。兩位研究者認為,這些結構能夠證明發現的絲狀物曾有生命痕跡。因為在迄今為止的科學發現中,只有生物結構才能解釋他們觀察到的組合物,磷灰石、碳酸鹽和石墨碳應當是從變質和氧化的生物質礦物中產生的。


這個發現是生命起源於深海黑煙囪的一個證據,因為這些岩石來自於深海熱液泉的沉積岩。論文的一位作者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說:


“地球約在 45 億年前形成,海洋在約 44 億年前出現,如果微生物化石能夠證明誕生於 42.8 億年前,就提示了生命在海洋形成後隨即出現的可能。”


生命到底起源於陸地還是海洋,現在下結論還為時過早,或許是在陸地和海洋同時起源呢?


古老的哲學三問仍然會長期縈繞在人類的頭腦中。我相信,只要科學精神不死,人類終有一天能找到全部的答案。


科學有故事汪詰


關於生命的起源,眾說紛紜,現在學術界普遍接受的是由《物種起源》和米勒實驗為理論基礎的化學起源說。

化學起源說認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溫度逐步下降後,在極其漫長的時間裡,由非生命物質經過極其複雜的化學過程,一步一步地演變而來。化學起源說將生命的起源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無機小分子生成有機小分子,米勒實驗證實,在原始地球的條件下,從無機小分子物質形成有機小分子物質是可實現的。

第二階段:從有機小分子物質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質。這一過程是在原始海洋中發生的,即氨基酸、核苷酸等有機小分子物質經過長期積累、相互作用,在適當條件下,形成原始的蛋白質分子和核酸分子。

第三階段:從生物大分子物質組成多分子體系。

第四階段:有機多分子體系演變為原始生命。這一階段是生命起源過程中最複雜和最有決定意義的階段。不過,目前,還不能在實驗室裡驗證這一過程。

以上信息參考來源為百度百科-生命起源理論。



雨花路上


宇宙起源和人類生命起源是終極問題。古今中外的思想泰斗、文化領袖、學界精英、藝術大師和大科學家數千年來一直致力於脫離神創論的束縛,打開萬物終極的大門。這條路艱難、曲折、漫長,卻始終令人激情滿懷、熱淚盈眶。

地球上的生命是從哪裡來的?

那麼多千姿萬態、活蹦亂跳的生命是如何產生的?

我是誰?從哪來?死了以後到哪裡去?

有關生命起源的問題,可不僅僅是哲學家、思想家、神學家和科學家關注的終極問題,也是時常會縈繞在普通人腦海之中的問題。


當今世界處在西方話語體系之下,生命起源屬於生命學範疇,而生命學占人類全部知識體系的一半以上。

西方世界對生命起源的假說共有7種,然而包括寫入教科書的進化論均是偽說。

中國有莊子的萬物生成理論“吹萬說”和“氣聚說”,統一在進化論節中論述比對。

一、神創論

中國民間有女媧摶土造人的傳說。古巴比倫的楔形文字中,記載著神在6天之中創造了世界和用粘土塑造成第一個人的故事。猶太先知摩西將其挪到了《創世紀》之中,成為西方意識形態領域神創論的源泉。

神創造世界的手段是言辭,也就是說句話就完事——神有大能。

神創造人費事一點,照自己形象用泥土捏,捏好後吹一口氣,有靈的活人亞當就誕生了!後覺得亞當獨居不好,使其沉睡,取了一根肋骨,讓肉合起來。把肋骨變成女人,帶到他面前,亞當說這是我的骨中骨肉中肉,就叫女人吧!

17世紀英國大主教厄謝爾依據《聖經》設計了一份年曆,上帝造宇宙和人一事被確定為公元前4004年發生,所以地球的誕生應距今6000年。後來地學的研究發現了上百億年的岩石,否定了神創論。

圖2 西方近代解剖學之父維薩留斯否定神創論


1543年,尼德蘭醫生維薩留斯出版《人體的構造》一書,他解剖發現男人左右兩邊的肋骨數是一樣的,否定了神用男人肋骨造女人的說法,被宗教裁判所判處流放,50歲盛年之際就死於流放途中。


二、自然發生論

自然發生論是“無生源論”,認為生物可以隨時由非生物產生,或者由另一些截然不同的物體產生。

聖人無全能,聖有所否。

《荀子·勸學篇》雲:
“肉腐出蟲,魚枯生蠹(dù,指蛀蝕器物的蟲子)。”

無獨有偶,亞里士多德也是一個自然發生論者。

他堅信:“低等生物是在雨、空氣和太陽的共同作用下,從粘液和泥土中產生的。”他還編制了名錄,如:“晨露同粘液或糞土相結合,會產生繭火蟲、蠕蟲、蜂類等;正在腐爛的屍體和人的排洩物可形成絛蟲,可粘液則能產生蟹類、魚類、蛙類等;老鼠是從潮溼的土壤中產生的等等。”

圖3 西方現代醫學之父路易斯巴斯德推翻自然發生論


1860年,路易斯·巴斯德發現:將肉湯置於燒瓶中加熱,沸騰後讓其冷卻,如果將燒瓶開口放置,肉湯中很快就繁殖生長出許多微生物;但如果在瓶口加上一個棉塞,再進行同樣的實驗,肉湯中就沒有微生物繁殖。他認為:

肉湯中的小生物來自空氣,而不是自然發生的。

自此,自然發生論被科學界徹底否定。


三、精源論

17世紀,歐洲人發明了顯微鏡。由於顯微鏡的應用,對微小的形態結構得以掌握其輪廓。

注:顯微鏡延伸了人類肉眼大可觀察範圍,看到了以前看不到的東西,是西醫橫掃中醫的重要工具之一。

世界上最早的病因理論是《左傳》記載的公元前541年秦國御醫醫和的“六淫致病說”,中醫:“風為百病之長”、“風為六淫之首”。

篆文風的造字本義:使鳥類得以飛翔的氣流。馬王堆隸書為“風”,隸書是秦始皇前221年統一六國之後實施“書同文”國策,李斯創小篆,程邈創隸書。風動蟲生。風中有蟲,說明中國人早在西方人發明顯微鏡之前的1800年前,就已經用心神感知到風中有蟲——微生物了。

列文虎克(1632~1723),荷蘭顯微鏡學家、微生物學的開拓者,在1677年用顯微鏡發現了精子。而卵子則是人們早已熟知的。

圖4 1677年列文虎克用顯微鏡發現了精子

精源論者(homunculists)主張一切生命起源於精子,忽視卵細胞的作用。認為嬰兒存在於精子的頭部,但要等精子到達適宜的子宮環境之中,方才開始發育。精子是種子,子宮環境是土壤。精源論屬於先成論、預成論。

17世紀荷蘭生物學家施旺墨丹就是其代表之一,認為:

“有機體是先成的,不存在真正的發育。”

四、卵源論

卵源論者(ovists)則與精源論者持相反的意見,聲稱:卵子中包含了一個很小的但已經成形的嬰兒,精子的功能僅僅是激活該先成嬰兒的生長。卵源論者輕視精子的作用。

法國博物學家布豐(1707~1788)等人認為:

“精子只不過是精液之中的寄生物。”

圖5 斯帕拉捷給青蛙做實驗,信奉卵源論


意大利著名的博物學家、生理學家、火山學的奠基者之一、發現超聲波的拉扎羅·斯帕拉捷就是一個卵源論者。他認為:卵中含有極度縮小的該生物個體,如青蛙的卵中已存在著蛙,蝌蚪就存在於卵中。


五、後成論

一直到了1875年,奧斯加·赫德偉才發現了精子侵入卵子的事實,闡明瞭新個體的發生是由於精子和卵子的結合而形成的。

一直到了這個時候,精源論和卵源論即先成論才被否定,體現這種學說的後成論(epigenesis)才開始建立。

圖6 西方人一直到1875年才發現了精子穿破卵子細胞膜


這一理論認為,較簡單的成分變成複雜的部分,只能在不斷的生長和分化過程之中完成。

文喜有話說點評:
《莊子·知北遊》“人之生,氣之聚也。”
《靈樞·天年》“氣血已和,營衛已通,五藏已成,神氣舍心,魂魄畢具,乃成為人。”
“氣聚說”和“神氣舍心說”是從形而上角度看生命實相的。


六、化學起源論

1922年,前蘇聯生化學家奧巴林提出了生命起源的假說——化學起源說。他假設原始地球電閃雷鳴、火山爆發、強紫外線及宇宙射線一起向由甲烷、氨、氫、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水等組成的原始大氣進攻。

奧巴林假設生物大分子是在原始海洋中形成的,然而,由氨基酸合成蛋白質,每兩個氨基酸分子就要脫去一個水分子,在海水中的脫水反應,就像在水裡邊把衣服擰乾一樣。

圖7 前蘇聯生化學家奧巴林是全世界最早提出化學起源說的人

1953年,美國芝加哥大學研究生米勒完成了模擬在大氣中雷鳴閃電產生有機物的實驗。

1960年,美國生化學家福克斯在火山熔岩附近,160~200℃的高溫,把水池中的水逐步蒸發掉,最後使氨基酸聚合成多肽或蛋白質。

生命是在廣泛區域內普遍存在的事,但雷鳴閃電並非和諧安全的環境,生命也無法在160~200℃的條件下存在。

文喜有話說點評:
化學起源論源於生命機器論,機器是人為力的產物,而生命包括人都是天地造化的產物。造化生命是天之職,而非人之職。這種研究實質上是天人不分的荒謬之舉。


七、進化論

本節是本文的重點所在,是從進化論的立論根基出發,用中國元氣論的立論來相互比對,進而否定進化論,樹立元氣論。

進化論為偽的7大原因:

1.大缺說與神奇說

1859年,達爾文《物種起源》提出震驚世界的論斷:

“生命只有一個祖先,生物是從簡單到複雜,從低級到高級逐漸發展而來的。”


進化論要成立,那一定是因為生命並非成品,而是一個有重大缺陷的、偽劣的、不能適應環境的半成品,只有通過不斷地進化,才能在“物競天擇、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環境下生存延續下來,這就是生命“大缺說”。

東漢學者王延壽《王孫賦》說:

“原天地之造化,實神偉之屈奇。

道玄微以密妙,信無物而不為。”

事實上,天地造化的萬物,實乃神奇而偉大。

元氣以玄秘妙招,相信無物而沒有其偉大作為的痕跡,這即萬物“神奇說”,萬物之中自然要包括生命。


比方說,分子生物學研究發現,一根看起來毫不起眼、可以肆意踐踏的小草裡面的蛋白質超過百萬種,遠遠超過人類所能製造出來的最為複雜的任何一種機器。不管是宇宙飛船、航空母艦,還是最複雜的電腦,人類即使用古今中外所有圖書館之中的書加起來的總和,也無法將百萬種蛋白質聚合成為一個生命?自然即元氣造化出來的小草神奇的不得了!

生命“大缺說”為偽,萬物“神奇說”為真。


2.無常說與有常說

如果生命是進化的,那麼處在不斷進化過程中的生命自然就沒有常態,這就是生命“無常說”,無常是進化之基。

《荀子·天論》曰:“天行有常。”

何為天?自然也。自然的運行是有其常態的。地球自轉公轉1萬年,偏差不會超過1秒鐘。

大至宏觀宇宙,日月星辰,小到一花一草,一蟲一魚,儘管萬物每時每刻都在變,但其變是有度的、有序的、有常的,這就是萬物“有常說”。

圖10 地球自轉、公轉1萬年、10萬年,其偏差不會超過1秒鐘


變為常,但變絕對沒有達至改變物種的地步,物種改變屬於無度、無序、無常的變化。

生命無常說偽,萬物有常說真。


3.單萬說與吹萬說

進化論者認為:

人類起源的過程,是從最古老的單細胞開始,一直到有著複雜生命結構與超強思維能力的人類誕生還沒有結束。進化樹中單細胞是原點,從單細胞進化出萬億種生命就是生命“單萬說”。

一般細胞的直徑約20微米,即0.02毫米,最大的細胞是卵子,直徑約200微米,即0.2微米。

一般病毒的直徑約20納米,即0.02微米,是一般細胞直徑的1000倍。

醫學上有“濾過性病毒”之說,是因為病毒小,可以通過細胞膜的縫隙進入細胞。

病毒是比細胞更簡單的存在,從邏輯上說,進化樹應該從病毒開始。然而,進化樹中無病毒。進化論者解釋說,是因為病毒無法單獨存在,必須依靠宿主才能存活與繁殖。

2015年10月,《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文“史前病毒讓進化論者困惑”。

西伯利亞柔弱病毒、擬菌、馬賽、潘多拉等獨立存在的巨大病毒推翻進化論。


圖11 2015年發現的獨立存在的西伯利亞柔弱病毒推翻進化論


達爾文的生命進化論為偽,莊子提出了萬物生成論是“吹萬說”。

《莊子·齊物論》曰:
“敢問天籟?”子綦曰:“夫吹萬不同,而使其自己也。鹹其自取,怒者其誰邪?”

敢問天(自然)的聲音?

天造萬物就像是吹糖人者可以憑著吹出來的一口氣的不同,而吹出萬種不同的東西一樣,都是本體道這口氣的不同、自己如此造出來的。因此雄鷹自己如此在天上飛,螞蟻自己如此在地上爬,螞蟻幹嘛要發怒,對誰生氣呢?

圖12 天地造萬物就像是吹糖人者吹物件一樣,憑的是一口氣的不同


4.突變說與中和說

要從一個物種進化到另一個物種,中間再細微的變化,從分子生物學的角度看就是基因突變。突變是生命進化過程的必要條件,無突變就無進化,這就是進化“突變說”。

從西醫生理學和病理學的角度來看,基因突變並非是從劣到優的進化,而是罹患癌症的退化。

《禮記·中庸》曰:
“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荀子·天論》曰:“萬物各得其和以生。”

圖13 戰國學者荀子:萬物各得其和以生


只有在宇宙萬物氣場氣機達到最中正、最和諧美狀態之際,天地才能夠被創造,其位才能夠被確立,萬物才能夠被孕育成功,這就是萬物“中和說”。

進化突變說為偽,萬物中和說為真。


5.進化論反遺傳律

惠施曼博士19代老鼠斬尾實驗,老鼠的尾巴並沒有變短。

中國從南唐後主李煜始,1000多年女人裹腳,生下來女孩的腳並沒有變小,還是天足。

民國時期,留洋回來的眾多文化精英學習日本明治維新的“反漢學西”,用“割辮子”和“廢小腳”直接摧毀了中國人的審美觀,把傳統文化當成是中國落後捱打的原因,進而摧毀了中國人的價值觀,開始了全盤西化。

圖14 中國從李煜開始,女人裹腳1000年,生下來的女孩還是天足


後天改變不能遺傳是遺傳定律,既然環境影響不到遺傳,何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進化過程?


6.進化鏈與七腮鰻

全世界1000多年來考古發現的海量化石根本不能形成一條完整的進化證據鏈。要不人,要不猴子;要不長頸鹿,要不短頸鹿,沒有中間產物。

被發現的七鰓鰻化石,有3.6億年曆史,在恐龍出現之前。所以七鰓鰻被稱為“活化石”,對於研究生物進化有重要意義。

2006年《自然》雜誌刊登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張彌曼院士(1936—)等對內蒙古寧城早白堊世孟氏中生鰻的研究成果。

按照達爾文進化論的觀點,七鰓鰻是還活著的人類的遠祖。但張彌曼院士的研究卻揭示七鰓鰻歷經1.25億乃至於3.6億年的漫長曆史卻一點都沒有進化過,與現在的進化論一模一樣。進化論還能成立嗎?


7.話語權與猿人化

1974年,在東非大裂谷發現了一個古人類化石,有40%的骨架,頭骨很少,被稱為“露西少女”,成為“人類起源非洲說”的濫觴所在。

圖16 1974年在東非大裂谷發現的320萬年前的露西少女化石


2000年,以色列學者發現40多萬年前的人類牙齒化石,西方又流行起“現代人類起源於中東”的學說。

當今世界處在西方話語體系之下,西方人擁有話語權。

圖17 2000年在以色列發現的40多萬年前的人類牙齒化石


1975年,在雲南祿豐發現了800多萬年前的人類化石,其中顱骨5個、下頜骨10個,顱骨破片6件、上、下頜破片41件,上、下齒列29件,單個牙齒650枚,指骨2根,祿豐古猿以及肩胛骨和鎖骨各一塊。

其中的頭蓋骨化石與現代人的腦容量一模一樣,根本不符合進化論者宣揚的猿人腦容量小,進化到現代人之後腦容量增大的猜想。


圖18 1975年在雲南發現的800多萬年前的祿豐人頭蓋骨化石


判斷進化最重要的當屬頭蓋骨化石。然而,因為中國沒有話語權。

如果祿豐人被判定為是古人類化石,那麼進化論坍塌,西方中心論坍塌,這是西方人無法接受的。

因為“人類起源非洲說”,學界就有中國人是由非洲一步步遷移過來的假說。

祿豐發現了更重要的人類頭蓋骨化石,牙齒髮現了650枚、全套的上下齒列29套,為何沒有興起“人類起源中國說”,以色列僅僅發現了幾枚牙齒,就有“現代人類起源於中東”的學說興起?

值得我們深思啊?!


西方濫用話語權,

遠古先民猿人化。

人類起源非洲說,

人類起源中東說。

八百萬年祿豐人,

腦容量同現代人。

只因沒有話語權,

進化論者稱古猿。

2019.10.20.


文喜有話說


生命起源,是最大最深最悠遠的迷,也是科學終極作力點。至今為止,科學無法解釋,其他宗教也無法解釋,唯有《周易》有圓滿的標準答案。

生命起源於“有”“無”的陰陽運動。

一、初始太極。是一個似有似無的“混沌”世界,連老子描繪的“道”都沒有產生,更不要說釋迦摩尼佛描繪的佛國了,更不要說“上帝”了。

二、“混沌”大爆炸,即“初始太極”大爆炸,即“宇宙”大爆炸。大爆炸,也就是大覺醒,從此產生“有”“無”的物心太極體,元素極太極體。

三、五行的產生。元素太極體不斷地陰陽運動,慢慢地出現了“金”“木”“水”“火”“土”五種元子,即五行,也就是五種類型的元子太極體。

四、宇宙的產生。元子太極體不斷地陰陽運動,首先產生了星雲,由星雲產生了星系,由星系結成了星球,又由星球組成恆星族。

五、有機物的產生。有些恆星族,產生了純淨的陽光和純淨的水,隨後產生了有機物,隨後出現細菌,隨後植物與低級動物同時出現,隨後植物與動物同時進化,慢慢地就進化到了今天的人類。

生命出現的路線路:“混沌”大爆炸產生元素太極,元素陰陽運動產生五行元子,五行元子運動產生宇宙,宇宙運動產生太陽系,太陽系運動產生地球,地球進化出動植物,動植物進化出人類。

生命出現的原動力:陰陽運動,即大道。

(蔣榮清,2019.10.19)




學林金喜鵲


距今約7至8億年前地球上是沒有水源及生命的裸星,地球是自帶溫度的星球,內核與外核約6600至6000度高溫,而中層地幔熔岩超過3000度高溫處於地表下5至200公里,火山時常噴發,大量的硫化氣體佈滿地球,低窪地帶被二氧化碳氣體常年籠罩,而且太陽紫外線有質量的烘烤著地球表面,地面有著超過150度的高溫,不適應生命的形成。

生命的 機遇是距今6至7億年之間被巨大的隕冰撞擊地球所轉變,這是形成藍色星球的基礎,有了水就會有水蒸氣形成雲層,而云層攜帶著正電荷或負電荷,它們的碰撞形成閃電雷暴為大氣層製造出更多臭氧,有了臭氧層隔離太陽大部分紫外線使地球有了比較穩定的溫度

,這才是地球生命起源的開始。

上述是我自己假說。



滄海一生笑73767386


好大的題目喲!哪首先推薦英國爵士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和中國人較為熟悉的嚴復的《天演論》。隨著時代的發展與科技進步,從胚胎學、古生物學、分子生物學及人類基因工程都從各自的研究點,擴大到各學科交互相聯的面,逐漸融合,不斷研究論證發現生命起源的真諦。當然,也有學者提出地球生命來源於外太空,因為宇宙中存在著千萬計與地球相似的星球,外太空彌散著可檢測到的乙醇分子。英美天文學家已確認火星曾有生命跡象。這一切令我們人類不斷滿懷希望地與宇宙的類人發出聯通的信息。而外太空飛的不明飛行物(FOU),也不時被發現又否定。新近中美科學家幾乎同時發現海底火山口附近有耐高溫的類蛋白質生物的存在,揭示了地球早期生命產生的全新的一種新模式,這一切的探索發現都會使我們人類更接近弄清楚生命是如何起源,有那些不同的模式和可能。在此,還應提及不少研究者對上帝制造生命一說,也進行著不懈的努力。至今,很多少年兒童則更願意自己是被媽媽從路邊上撿來的,而且更希望自己象大鬧天宮的孫悟空一樣,是從石頭縫裡蹦出來的(一笑)。


琴簧汗舞


整個宇宙中的生命如何起源不知道,畢竟人類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真正發現其他有生命的星球。但是在地球上的生命起源,有幾種假說。

第一種是“原始湯”假說。這種假說認為,在地球初始大氣環境中,通過閃電可以將一些簡單的化合物轉變成複雜化合物,例如氨基酸。這種假說通過了實驗的支持,但是它有兩個問題:第一,簡單的氨基酸裡生命還有很長一段距離;第二,後來人們發現,原始地球的大氣環境和這個實驗所需要的不一致。

第二種是“酸性火山口”假說。在海底有一些火山口,它們會持續噴出灼熱的海水,而且往往帶有很強的酸性。在這種環境下,最原始的生命使用一氧化碳、硫化亞鐵、硫化氫這些物質,反應產生的一點點能量供給生物活動。但是這種假說又有濃度問題,酸性火山口附近有機物的濃度太低。

第三種是“鹼性火山口”假說。這是海底的另一類火山口,它們附近的海水中富含氫氣、甲烷和硫化氫,而且這些海底火山口附近的岩石是多孔的,孔隙的大小和細胞大小接近。於是這種假說認為,最早的生命誕生於這些填滿了海水的孔隙中,利用這些孔隙天然地形成了身體。而這些生命的能量來源,是二氧化碳和氫的反應。

這是目前關於生命起源的假說中,最為廣泛接受的三種。但是無論如何,生命是來自有機物和能量的緩慢反應。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才慢慢形成的。


葉猛獁的故事們


首先進化論肯定是不可能的,那只是資本主義擴張時期對外僅略的理論需要,強調“物競天擇”,以自我安慰自我侵略的正當姓。

人類區別於地球其他物種,並以不佔優勢的體型通知了整個地球。只有一種可能,人類是有高等生命“放置”於地球的。

高等生命來源於外星球,當其來到地球后,發現這是個水草豐美、絢麗多姿的世界,於是想永久居留此地,但地球的大氣與其母星完全不同,高等生命無法適應這個地方,於是想到了尋找與其相似的物種進行種族融合,也會是基因工程。

於是在地球上尋找了一種靈長類動物,其直立行走及修長的四肢與“高等生命”十分相像,經過篩選,在地球的幾塊大陸分別確定了:非洲黑猩猩、亞洲猴、歐洲白猿。

經過基因重組,地球的靈長類混合外星高等智慧後產生了“人類”,即後世的黑種人、黃種人、白種人,因為同父(高等生命)不用母,所以三種人類即相似又不同。

早起人類產生後,高等生命擔心其存活問題,所以對其進行生活能力的培訓,比如使用工具、使用火種、種植等等,於是產生了人類心目中的“眾神”。


晨宿列張


生命的起源與宇宙時光穿梭意識輪迴密切相通,冥冥中的冥冥。

生命是一種物質的意識輪迴的形象,清晰的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