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地方曾是明朝領土,百年前被清朝割讓,現在居民仍說漢語

在緬甸與中國之間的撣邦高原,有一個“撣邦北部果敢自治區”,它的北面就是中國雲南。在這裡生活的居民不僅長相與中國人一樣,他們的生活習慣、語言和文化都與漢族很類似。很多和果敢人做生意的中國人都說他們與漢人沒什麼兩樣。

這個地方曾是明朝領土,百年前被清朝割讓,現在居民仍說漢語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有歷史淵源的,數百年前,這裡其實本就是中國的領土。早在元朝,這裡就已經是中國的領土。在十三世紀到十四世紀,果敢地區是中國元朝雲南行省的一部分。到了明朝,果敢依舊是中國的一部分,為中國明朝鎮康府(州)和孟定府的領地。

明朝末年,崇禎皇帝自縊以後,明朝滅亡,南明政權的永曆帝朱由榔在李定國的保護下一路南下。可是,由於清軍步步緊逼,南明不斷戰敗,最終只能退入緬甸。吳三桂率軍進逼緬甸,讓其交出朱由榔,緬甸向清軍投降,將朱由榔交出。吳三桂將朱由榔縊死後,南明少數將士投降清朝,其餘皆逃入中緬邊界線附近科幹山,也就是現在的果敢地區避難,並與清朝周旋。

這個地方曾是明朝領土,百年前被清朝割讓,現在居民仍說漢語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果敢女兵

清朝為了剷除這股反抗勢力,便在今緬甸北部的臘戌設立了“木邦宣慰司”,命楊氏土司世守其地,而果敢,就是其領土的一部分。這也就是說,從十三世紀開始,果敢就一直是中國的領土。

只可惜,到了清朝末年,果敢卻脫離了中國。清朝末年,國力衰弱,列強爭相侵略中國,瓜分中國的疆域。英國入侵緬甸以後,將果敢地區也佔領了。到1894年中英雙方重新劃定邊界時,英國承認果敢地區是中國的領土。可是三年之後,英國又反悔了,他們逼著中國簽訂了《續議滇緬界務條約附款》,將果敢地區劃入英屬緬甸。

為了將果敢和中國徹底割裂開來,英國將生活在果敢的漢族改稱為果敢族,漢語改稱果語,漢文改稱果文。就這樣,果敢離開了中國的懷抱,成了緬甸的一部分。

果敢街拍

英國從緬甸撤走以後,果敢便成了緬甸的一部分。由於這裡已經長期歸屬於緬甸,出於多方面考慮,新中國成立之後沒有強將其收回。

不過,英國人曾經以為將漢人改稱為果敢人,漢文改稱為果敢文,就可以讓當地的居民忘記中國,但他們卻失算了。即便是分離這麼多年,果敢人與漢人還是一模一樣,當地大部分居民都還是說漢語,寫漢字。就連他們的電視信號,也是由中國提供的,所以當地百姓平時看的電視臺也是中國的。當地的很多老人也常以漢人自居,並對中國十分友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