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桌上不擺三盤菜,六人莫坐烏龜席”,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指尖三農


一直以來,我國飲食文化淵源流傳,早在2000年的古代,就制定了很多關於宴請的禮儀規矩和禁忌,如何座次,食前禮儀,擺食和進食的各種規律禁忌都一一樹立。慢慢從上流社會流傳到民間,演變成了一些老話俗語逐漸流傳下來。人們常說的“桌上不擺三盤菜,六人莫坐烏龜席”就是古代關於宴請的一項禁忌。

桌上不擺三盤菜:一直以來,古代人們比較喜歡數字三,古人認為,凡事用一二來說明,一二不能言盡者則用三,三代表的含義不僅僅是數量,更代表著多的意思,三為成禮之數,所以人們常說“事不過三”或結婚的時候要“三拜高堂”,但是凡事有個例外,就比如說宴請別人的時候,一般來說人們講究的是喜歡雙數,追尋著好事成雙的說法,根據宴請人數的多少一般可選擇上多少個菜。但是絕對是不能擺三盤菜的,因為擺在桌上的三盤菜,為了方便兩邊人都能夾菜,只能一字排開,這就和人們在祭祀祖先的時候,上供時候的形式擺放一樣。所以這樣的寓意不好,所以說,桌上不擺三盤菜。

六人莫坐烏龜席:古人的宴席席面一般是四個人,一個正方形的方桌大家各座一面,主賓位置在北,東、南、西三座依次排位。但是如果是個長條桌的話,主人和客人都不能按“烏龜席”的方位做。烏龜席做法是南北各座1人,長條形兩邊各座兩人,這種做法外形象烏龜的頭尾和四個角。這種做法一方面有罵主人是烏龜的嫌疑,再有就是這種做法,不方便主人擺放菜品,特別是坐在南北兩邊的人都無法夾到菜。所以有“六人莫坐烏龜席”的說法。

農村俗語“桌上不擺三盤菜,六人莫坐烏龜席”是什麼意思?大家認為這種說法有道理嗎?歡迎留言,更多農村精彩,歡迎關注。

響水大米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農村俗語也是重要的組成部分。“桌上不擺三盤菜,六人莫坐烏龜席”就是一句有關吃飯禮儀方面的農村老話,告訴人們重要的待客之道,意思是招待客人的時候,千萬不要桌子上只擺三個菜,有六個人吃飯的時候,不要坐成烏龜似的席章!

桌上不擺三盤菜



因為“三”在自然界是一個大數,只有天地受得起。古代人們祭祀的時候,常常會擺牛,豬,羊三個頭來敬天地,為萬民祈福。

這種古老的習俗延續下來,祭祀的桌子上常會以“三”的方式出現。比如貢桌上一個香爐外加兩隻香蠟,又是一個“三”的數字。而在一個香爐裡燒香的時候,也會上三炷香。

有了這樣的習俗,普通凡人吃飯,面前怎麼能夠擺上個菜呢?怎麼能夠承受得起呢?所以,桌上不擺三個菜,這是有著特殊的歷史淵源的!

六人不坐烏龜席

先看什麼是烏龜席,就是像烏龜一樣形狀的坐席。

烏龜在農村人的土話中,叫“王八”!是罵人的意思。六個客人來到主人家,在桌子跟前坐成了烏龜造型,那豈不是在罵主人是縮頭烏龜嗎?而如果恰好主人家夫妻正好有矛盾,做妻子的在外面正好有一些流言蜚語的話,那就更加刺激男主人了!可見農村這句老俗語提醒人們的是一種互相尊重和禮儀。在封建時代的社會歷史背景下,是非常有道理的。

時代不同了,我們現在在樓房裡面的小餐廳裡,大多是根據住房面積都買的是長方形的餐桌,計劃生育時代又是三口之家居多,兩家人互相走動合起來吃個飯,六個人很容易就會坐成這烏龜席!現代人本來就不懂這些舊時的禮儀了,所以我們更沒有必要再提舊事,徒增煩惱了。

不過對於這些舊時的禮儀,我們瞭解一些沒什麼不好!我們國家有著幾千年的文明,古老的文化一代一代傳承下來,有待於我們不斷髮展和創新,重要的是我們要學會揚棄,也就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對於我們有用的東西要堅持,對於我們不利的東西,要學會放棄!這也就是這些農村老話給我們的最大啟示吧!

你覺得呢?你知曉和喜歡這些吃飯禮儀嗎?歡迎留言分享。


村姑說村事


在農村,家裡有客人來了,在待客方面也是比較講究的,像給人倒茶酒就有這樣的說法——“茶滿欺人、酒滿敬人”,而像這句俗語“桌上不擺三盤菜,六人莫坐烏龜席”,說的是待客上菜不要上三盤菜,吃東西不要6個人坐幾處形似烏龜席,這樣不吉利也讓人尷尬;那麼,這樣的說法有道理嗎?下面說說我的看法:

桌上不擺三盤菜

說到這三盤菜,鄉居小菜印象還是很深刻的,一些特別的節日,媽媽在家裡祭拜祖先的時候,桌上不單是擺三盤菜,連碗筷酒杯等也是三份;而不單是我媽媽這樣做,我們那邊的農村都有這樣的習俗,三盤菜是跟祭拜有關的,有敬天、地、人的說法。

家裡來客人的話,你上三盤菜,人家地方要是有這樣的習俗,會覺得你這人不友好,上三盤菜,是什麼意思,不歡迎我們來嗎?這樣的話場面很尷尬的,人家吃也不是,不吃也不是。

六人莫坐烏龜席

鄉居小菜記得家裡吃飯的桌子是圓桌子,不過爺爺家的是那種長方形的桌子,小時候我跟哥哥妹妹經常去爺爺家吃飯,小叔也在,總共是六個人吃飯。

然後我們是這麼坐的,一頭是放鍋粥在桌子上,中間是放幾樣菜,我們兄妹三人坐一起,坐長的那面桌,而爺爺奶奶坐我們對面,那鍋粥的對面是小叔,也沒覺得有什麼呢,因為放粥在中間桌子跟菜一起的話影響夾菜吃,所以就放桌子一面了,這樣不算是烏龜席吧?

至於有“六人莫坐烏龜席”的說法,過去人們吃東西用的是長方形桌子,坐的位置有主客之分,若是六個人一起吃東西,長的那兩面各坐兩個人,另外兩個短面各坐一個人,從某些角度看確實像烏龜席;而且大家一般是一邊吃東西一邊聊天的,短桌面坐著的人隔得有些遠,想吃某樣菜,夾菜也不太方便,站起來伸手夾菜又不太好。

其實不同的地方,習俗也不同;像我們那邊平常自家人吃三盤菜也沒什麼,但是來客人了,那是不行的,畢竟一般家裡來的客人也都是些當地的親戚,風俗一樣的,當然不能那麼做了,那樣很失禮的,而現在生活條件好了,滿滿的一桌菜,哪止三盤菜呢。

而六人莫坐烏龜席的說法,現在人們一般是用圓桌子吃東西了,圍成一個圈,六個人一起,很正常;像我去吃酒席,一般是一桌10個人,有時候一桌的人數沒到夠10個人,而是6個人,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吃著呢,沒什麼。


鄉居小菜


一風一俗農村風俗各有不同,桌上不擺三盤菜,六人不坐烏龜食我們那裡現在都還很傳統,一家人同桌吃飯不太講究這些,主要招待來客是一個起馬的禮節禮貌

待客三盤菜懂風俗的再內親也不會用三盤菜上桌,有些年青人不懂風俗長輩立馬糾正,說明風俗這樣待客不禮貌,三盤菜風俗流傳到底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桌上不擺三盤菜呢?我向大家交流一下,三盤菜風俗叫做敬神菜,風俗上香敬神通常都用三數,三支香,三杯酒,三杯茶,三碗菜,三個水果,只要有客人不管是奉茶喝都不宜用三數,舉一個例子比如三人桌喝茶,懂風俗不會光拿三隻杯子也會順手忝一個空杯,這是待客之道,或者你妻子懂規矩,客人看到心裡有好的影響順眼,說明你的妻子賢惠懂有禮貌規矩,

烏龜席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往往不注意很容易坐上烏龜席,烏龜席六人一桌形成的烏龜席,分龜頭龜尾,上席為龜頭下席為龜尾,橫向大手片為龜頭小手片為龜尾,不怎麼坐只要坐到左右各兩人上下各一人,或者是上下各兩人,左右各一人都成了烏龜席,當然一家吃飯一般是不去講究別人沒看見,吃飽飯就行,有客人就不一樣了,特別是場合宴席坐成烏龜席受別人刺笑不懂哲理,沒世相,笑你六個人個個都不會撿點,通常農村風俗都不懂,


平安就好177286358


先說“桌上不擺三盤菜”是什麼意思。

在我們農村,對無用之人有一個貶稱,叫做~~仨才!因為“仨才”與“仨菜”諧音,所以,去飯店點菜也好,在家裡吃飯也好,一般都不弄三盤菜。


另外,在有些地區,可能在祭奠先人時是需要擺放三盤菜的,所以,平時吃飯的話,在桌上擺放三盤菜會犯忌諱。故此,人們都不在桌上擺放三盤菜。當然,這僅僅是部分地區的忌諱,我們這裡在祭奠先人時是不會擺放三盤菜的,而是擺放五盤菜的,俗稱“五碗供”。故此,在我們這裡如果在桌上擺放三盤菜的話,是沒有犯忌諱之說的。

接下來說說“六人莫坐烏龜席”的事情。

部分農村有種說法,如果六個人同坐的話會一對一分坐兩側,如同烏龜的形狀,不好看。所以,犯忌諱。不過,在我們這裡倒沒有這種說法。

農村有非常多的俗語,有些俗語非常有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是值得傳承的。而有些俗語其實是想象力非常豐富的人的一種想象,並沒有多少實際意義,應該說是一種糟粕,不但不能夠傳承,而且應該受到批判。


就譬如這兩句俗語,桌上擺放三盤菜在有些地區“犯忌諱”,但在我們這裡並沒有“犯忌諱”,只是說“犯”了民間對“能力不高”之人的形容,這又有什麼意思?現在的年輕人去飯店吃飯點三盤菜的很多,又怎麼了?所以說這句話頂無意義。

再譬如“六人莫坐烏龜席”一說。難道六個人坐在一起就像烏龜嗎?我怎麼沒有看出來?在我們這裡六個人坐在一起吃飯很正常,哪有什麼“烏龜席”一說?這不分明就是想象力豐富者的瞎說嗎?這不也是應該受到批判的嗎?



所以說對於民間俗語需要認真地分析它,看看它究竟有沒有意義。如果有,應該繼承,如果沒有,就應該批判了。


總之,以上這兩句俗語是完全沒有任何意義的,是文化糟粕,而不是文化精華,應該受到批判,而不是傳承。但願所有人都忘記這兩句話的存在,將它徹底掃進歷史的垃圾堆。


老胡說三農


按風俗桌上不能擺三菜,各地風俗習慣不同,規矩也不同,按當地的風俗習慣,桌上擺上三蝶菜,是罵人的,舊時,人有分高低貴賤。三蝶是吹響器的吃的,什麼是響器?就是人死,吹喇叭的,在當地叫響器。人分三教教九流,上九流,下九流。吹喇叭屬於下九流,下九流,身份低賤。讓人看不起,死後不進老墳。人格低下,不被人尊重,很多事情都不讓他參加。理髮,唱戲的在當地都屬下九流。經常有人罵人的時問說:你是響器,用來罵人。在當地桌上是不能擺上三蝶菜,你要在桌上擺上三蝶菜,客人以為你是在罵他,不禮貌,不尊重敬他,不規矩,禁忌的。都是以前的老規,年輕都不知道。隨著社會的發展老規矩也不適應改變了。烏龜桌在當地沒有這個說法。一張宴席桌,按照規定七個人,有時也會多一個少一個。無所為的事,也沒計較,也沒人去爭議。


user756444046112


這句俗語體現了民間的餐桌文化禮儀,是中華民族傳統餐桌禮儀的一種表現形式。

“桌上不擺三盤菜”:

這裡的數字“三”不是指三種類型的菜,就只是指數字三。為什麼桌上不能擺三盤菜?



這裡涉及到古時候的祭祀禮儀。中華民族是個注重禮儀的國家,包括祭祀都有很詳細的講究,例如祭祀時,我們都會在祖先或者神明牌位前擺上三碗飯,三杯酒,三個菜等。

祭祀的物品擺放都和“三”這個數量有關,從古至今流傳下來一直沒有變。

因此祭祀的物品擺放數量慢慢的就以“三”個為準,成為一種固定的祭祀禮制,所以我們在平時吃飯,自己吃的可以不用那麼講究,但是有客人或者外人的時候就要避免桌上只有三個菜了,擺三個菜吃飯被認為是不吉利的行為,如同祭祀先人一樣,是在詛咒對方,如果碰到講究的人很局面就會不高興了。

“六人莫坐烏龜席”:

所謂烏龜席就是:當桌子是四方桌的時候,兩對面各坐一人,側面各坐兩人,各坐一人被看作是烏龜的頭和尾,這種坐席就叫烏龜席。 這也是一種傳統的餐桌禮儀。



在古時是很忌諱這樣的桌席的,在主人家坐成這樣會被認為是在侮辱主人,會被認為你們這桌人是在認為主人膽小如龜,是王八等。

為了避免誤會,我們儘量要避開這樣的桌席,6個人做四方桌就錯開坐吧。 當然現在已經很少人忌諱這些了,家裡三個菜待客不少見,6人坐成烏龜席更是常見。

只要大家不忌諱其實沒什麼,吃的開心才是最重要的,但傳統的餐桌禮儀我們能懂點當然更好不過了。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和我留言分享!


牧子閒話


我們國家是一個特別注重傳統文化的國家,特別是在餐桌上的文化,是有很多規矩的。特別是一些老人,他們特別注重一些飯桌上的規矩感,如果晚輩們犯錯了,那麼他們就會出口教育了。當然,因為社會節奏的加快,很多餐桌上的規矩已經被弱化,甚至已經沒有了。

說不上,是像那些老人一樣頑固地遵守一些餐桌文化,是一種文明。還是現在年輕人這種隨性的餐桌文化,才是一種文明。

以前農村裡有一句話叫,桌上不擺三盤菜,六人莫坐烏龜席。這句話怎麼理解呢。


桌上不擺三盤菜。

在農村裡,有句話叫,生人忌4,死人喜3。在大家的印象裡,與3有關的都是不屬於人類的。比如,我們拜 祖先時,會擺上三盤菜,三碗飯,三杯酒,三雙筷子,上三柱香,磕頭三次等等。

為什麼拜 祖先時,什麼東西都是三樣呢?我在一些書籍上看到,傳說最早的部落長向天祈福時,覺得只擺一樣東西的話,會顯得太單薄沒誠意,而擺得東西太多了,又讓部落裡的人太破費,於是就想出了擺三樣。從此拜啥都愛用三,就流傳下來了。在以前部落時,祭品都是直接丟的。

所以一些飯桌文化裡,就有說到,餐桌上擺的菜,不能擺三盤。那是給祖先們吃的,我們活人吃了,就是一種忌諱。如果做菜只有三樣,那怎麼辦呢?多拿一個盤子,裝成四份。


六人魔坐烏龜席。

烏龜席是怎麼坐呢?就是一張長桌子,長的兩邊各坐兩個人,共四個人。桌子的兩頭各坐一個人,共六個人。這樣的坐法,就叫烏龜席。

從高處俯瞰的話,看起來還真像一個烏龜,兩邊的四人就像四肢一樣。而兩頭兩人就像頭尾。

在農村,烏龜就是罵人的話。而如果餐桌主人請人吃飯時,安排大家坐烏龜席的話,就是在罵吃飯的人是烏龜了。

有些比較計較的人,就會認為這是主人在羞辱他,罵他的烏龜,於是心裡就會不高興,飯桌吃得不舒服。這是過去餐桌文化裡,非常忌諱的。


而且,如果餐桌比較長的話,坐在桌子兩頭的人,夾菜時,就會夠不著,需要站起來夾菜。而一群人吃飯,站起來夾菜,對別人是一種不禮貌,也會顯得自己很沒家教。不站起來夾菜,自己吃得又不舒心。

那麼在過去的餐桌文化裡,六個人吃飯應該怎麼坐呢。正確的是兩邊各坐三人,或者讓領導坐桌頭的上首位,而其他人分開坐兩邊,一邊兩個一邊三個。

總的來說,我覺得不少餐桌文化都是讓人吃飯不舒心的,實在沒必要都遵守。應該是在尊重前輩和主人的前提下,該怎麼舒服就怎麼吃。

比如,六個人吃飯而桌子不夠長,一邊坐不下三人時,就應該坐烏龜桌的,領導自己不肯多花錢開大點的桌子,能怪誰呢?

大家說,對吧。


村哥小凡


農村俗語“桌上不擺三盤菜,六人不坐烏龜席”,相信現在很多年輕人都不知道,其實這都是有說法和講究的,其中也體現著老祖宗們的禮儀智慧!

大家都知道,好事成雙,比如我們給別人送禮,一般都是成雙成對,極少有單個或者奇數的禮物,包括結婚準備的東西,例如常見的水壺、臉盆、鏡子等等,這些都有吉祥如意的寓意。那麼“桌上不擺三盤菜”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在農村的白事上,一般給逝者上供的都是以“三”為單位的,比如三個盤子一列,三個碗一列,上香上三柱香,所以這是敬鬼神的規矩,如果請人吃飯,關係特別好,不太講究的可能兩個菜湊合湊合,稍微講究點的也許是四菜一湯,再多的就是六個或八個菜甚至更多,這樣才表現出主人的熱情好客!再說“六人不坐烏龜席”,如果六個人在一張長桌子上吃飯,不要坐成兩端選的地方一邊一個人,另外兩端一邊兩個人,那樣就是一隻烏龜的形狀,先不說好不好看,主要是遠的兩端客人夾菜太遠,吃飯的氛圍會讓人很尷尬。

說了這麼多,這些俗語其實都體現著古人的智慧,我們國家也不愧是禮儀之邦,現在很多人都不太講究這些了,但細細想來還是有一定道理的,多些常識不是什麼壞事,不說封建迷信,只說禮儀細節,有些東西還是需要繼續傳承的!

純手機打字,望各位留下一個贊!


衡了個水龍貓


說得很對!我們老家一般一張桌子七條椅子,你一看就知道大小輩,桌子裡面坐的兩個人從左為長輩右為副輩,東面坐的兩個是比西坐的兩個要大一些,最小是桌南坐一個是晚輩。晚輩有責任,負責倒酒,倒茶。

桌上的菜也不隨便擺放,一般把主要的菜首先放到裡面,吃得時候長輩先吃這樣大家才能跟著吃。

桌上菜數必須成雙,互相謙讓,只因孔孟之鄉,禮儀至上。

從來桌上不能隨便亂坐!讓人笑掉大牙。

就是一家人吃飯,也必須父母先吃,隨後兒女們跟著吃。桌上要是擺上三樣菜那還了得?早就鬧翻了天!

至於桌上坐幾個人,一般三個、五個、七個都行。要是有六個怎麼辦?那一個就是端菜,倒酒,倒茶。不能入坐。

現在那些講究早就一去不復返了。多一些自由少一些講究,快樂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