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芳跟隨劉備24年,為何在劉備最輝煌的時候卻選擇投降東吳?

碎在揚花裡的文字


糜芳最終選擇背叛劉備,投降東吳,其實罪魁禍首正是那個義薄雲天的關羽!


其實,糜芳與劉備之間的關係本來是十分鐵的。

糜芳家族原本就是徐州鉅富,史料記載糜氏先祖世代經營墾殖,養有僮僕、食客近萬人。所以,糜芳家族可是劉備的銀行。他的兄長糜竺不僅迎接劉備入主徐州,盡心輔佐,而且在劉備落難時出錢出人資助劉備,還把自己的妹妹糜夫人嫁給劉備。也就是說,糜芳不僅是劉備的元老級部下,同時還是劉備的二舅子。

從徐州開始,糜芳便與兄長糜竺一路追隨劉備,輾轉鄴城、汝南、新野、江夏等地。期間不論劉備多麼落魄,多麼艱辛,糜竺也始終沒有叛逃。由此可見,糜芳對劉備可是忠心耿耿的。

追隨劉備二十餘載,最終卻被劉備的義弟關羽給逼反了。

赤壁之戰後,劉備勢力得到快速發展。當時,劉備讓自己的義弟關羽鎮守荊州,同時任命糜芳為南郡太守,鎮守江陵;讓傅士仁鎮守公安,讓糜芳和傅士仁支援關羽。

然而,關羽的為人十分自大,一向是目中無人的。即便是被曹操稱讚為“生子當如孫仲謀”的孫權,也被關羽瞧不起。當初孫權派使者上門向關羽提親,結果卻被關羽直接慫了一句:“虎女焉能嫁犬子”!

關羽連孫權都不放在眼裡,那其對糜芳和傅士仁的態度,就更不用說了,期間就沒少遭到關羽的輕慢和藐視。試想想,人家糜芳怎麼說也是土豪出身,被關羽這樣的一再輕慢,豈能不生憤怒。所以,關於糜芳的背叛,史書上也是毫不掩飾的將矛頭指向了關羽。

《三國志·關羽傳》中記載”自羽之出軍,芳、仁供給軍資,不悉相救。羽言“還當治之”,芳、仁鹹懷懼不安。”

意思就是關羽出兵後,負責為其供給軍資、糧草的糜芳和傅士仁因為沒能完成任務。關羽就毫不留情的直接放狠話,回來再收拾糜芳和傅士仁,而這也最終導致兩人投降東吳。

其實,傅士仁開城投降後,糜芳一開始也是據城拒守的。可眼看關羽遲遲不派軍來救,又想到關羽對自己的種種輕慢,同時又害怕關羽治他的罪。最終,糜芳還是架不住呂蒙的勸降,投降了吳軍。

投降東吳後的糜芳,也飽受吳人的鄙視,遭遇讓人同情;

降吳後的麋芳,雖然也繼續任官,但卻飽受吳國大臣的鄙視。尤其是虞翻,他自己原本也是降臣,卻反而多次出言羞辱麋芳。

有一次,麋芳乘船出行,遇到虞翻的船。麋芳船上的下人想要其讓開。結果,虞翻厲聲說道:“失忠與信,何以事君?傾人二城,而稱將軍,可乎?”這句話讓麋芳十分慚愧,只好讓虞翻先過。

還有一次,虞翻乘車經過麋芳的營地。守門的官吏沒有開門,使虞翻不能通過。虞翻又一次羞辱麋芳說道:“應該打開的關閉,應該關閉的打開,哪有這樣做事的?”

麋芳追隨劉備二十餘載,在其最困難的歲月裡,都始終不離不棄,最終卻被目中無人的關羽給逼走了,也是實屬無奈。此後,在東吳的歲月裡,他又備受同為降臣出身的虞翻的羞辱。所以,麋芳的遭遇還是值得後世同情的!



這些歷史要讀


糜芳背叛劉備,投靠孫權,看似不可思議,可是細想起來,又好像很合情合理。

因為我們並不瞭解糜芳當時面臨的是什麼樣的處境和他自己出於什麼樣的心理要選擇背叛劉備,但我們可以從糜芳早年開始,一步步地來解析那個影響了蜀漢的選擇。


糜芳是劉備的嫡系,可他卻毫無建樹,難免會受人白眼

自公元195年開始糜芳選擇投靠劉備,到公元219年糜芳選擇背叛劉備,一共25年的時間。25年說短不短,糜芳跟了劉備二十多年,要說他對劉備沒感情那是不可能的。糜家和劉家在徐州時已經是一個整體了,哥哥糜竺是劉備的錢袋子,同時又是劉備手下最重要的說客之一,說服陶謙讓徐州,出使劉表納劉備等,這都是糜竺的功勞。而妹妹糜夫人又是劉備的妻子,自己既是劉備的部下,又是劉備的大舅子。糜家為劉家立下了汗馬功勞,為他前期的事業打下了基礎。

可是在這份家業之中,卻並沒有糜芳的影子存在,論打仗,他不及關張,論謀略,他不及簡雍,孫乾,當說客不及哥哥,做內政又沒有能力,當家做主也輪不到他,糜芳只頂著一個劉備大舅子,糜竺弟弟的帽子,在劉備集團中毫無建樹。


劉備嫡系部隊的人個個身居高位,連後來的諸葛亮等人都超過了糜芳,自然心裡不服

尤其是後面劉備入蜀之後,徐州嫡系人員就只剩下糜家兄弟,簡雍,孫乾四人了。除了糜芳之外,其他三人全部調入蜀地享福,哥哥糜竺為安漢將軍,為蜀漢群臣之首,簡雍為昭德將軍,孫乾為秉忠將軍,待遇僅次於糜竺。

而糜芳呢?他卻像個放養的性質一樣,在荊州南郡做太守,不但要面臨北方曹操,東方孫權的夾攻,還得在個性傲慢的關羽管轄之下,至於關羽,他對劉備這個大舅子可就從沒放在眼裡過。糜芳名義上總管一郡,實際上卻還是要看人臉色行事。自己到底算什麼?被放逐的嗎?從前一起打天下的人,現在個個不是身居中央就是封疆大吏,就只有自己還要在關羽手下受氣。

糜芳雖然能力是不行,可畢竟也是養尊處優過來的,怎麼可能受得了關羽的那些窩囊氣呢?作為劉備的大舅子,蜀漢政權中的老人,義無反顧地跟隨著劉備東奔西跑的鐵粉,可到頭來不止地位比人低,權利比人少,還要處處小心提防,生怕一個不小心惹惱了這位關二哥,糜芳在荊州過的日子實在是讓人同情又無奈。

最後呂蒙白衣渡江的時候,糜芳選擇了投降劉備,除了因為傅士仁投降動搖了他的信心之外,更重要的是他也想要報復關羽,證明自己的重要。畢竟糜芳當時至少也四十多歲了,年輕時受點氣還無所謂,可年紀大,要面子的,整天被關羽呼來喝去不說,甚至還威脅說回來要處罰自己,糜芳受不了,換別人也受不了。

糜芳之降,過在於劉備,也在於關羽,或許劉備是想把他放在荊州歷練一下,可卻沒說明白,才讓糜芳產生了誤會。而關羽卻是沒意識到將帥團結的重要性,對這位蜀漢有功之人頤指氣使,直到把他逼反。

所以糜芳最後選擇了背叛這個他服務了二十多年的集團,可如果不是走投無路,誰又會選擇拋棄一切,背井離鄉呢?



一貳一橙


糜芳投降於東吳,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和關羽不睦,積久生恨;二是東吳和傅士仁的雙層誘降;三是東吳已兵臨城下,無路可逃。而相對於當時的狀況,糜芳能做出的選擇,似乎也就在三者之間:一是出城營救關羽,配合關羽;二是堅守不退,靜待救援;三是棄城而逃。分析如下。

營救關羽,配合關羽

糜芳,自公元195年便一直跟隨劉備四處漂泊。在新野的戰略性轉移中,自家的妹妹糜夫人也在逃難中,被曹軍的突襲而被迫投進而亡。

可以說,糜家對於劉備是有著很大的幫助的。但是,隨著劉備的日益壯大,各路人才的不斷被引進,糜氏兄弟似乎逐漸的被劉備給遺忘了。糜芳在劉備入川后,才被分配到荊州,成為關羽的下級。

雖然,劉備是出於好意,把糜芳分配到荊州,成為南郡太守,屯守在江陵。可是,關羽的傲慢性格,卻讓劉備的好意變成了歹意。關羽是一個內心驕傲,很少有人能入他的眼。糜芳雖然對劉備的幫助很大,但是糜家的商人性質,再加上糜芳個人的無能,使得關羽對於糜芳這個靠著“裙帶關係”被提拔的人很是藐視。

所以,在關羽鎮守荊州期間,兩人就經常發生了摩擦,關係日益惡劣。

所以,以當時的情況,在關羽生死未知,位置不詳,東吳兵臨城下的情形下,如果想憑藉糜芳之才,突圍出去營救關羽,然後全身而退,完全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換成趙雲或者張飛等人,也許能做到,但是風險還是很大的。

<strong>

因此,營救關羽,配合關羽去應對曹吳兩國的首尾夾擊,是不太現實的。

堅守不退,靜待救援

所謂的堅守不退,以及靜待救援,是指在糜芳的角度去看待,然後救援,是渴望(注意)關羽能夠退坡曹魏徐晃等人的防線,然後退守荊州大本營,並且派人向上庸和房陵郡求援。

可是,一個人來看,這一條路也是不太現實的。關羽打響的襄樊之戰,前期雖然很順利,但是在曹操的及時派人增援,以及曹仁等人的艱苦反擊之下,關羽在襄樊之戰的後期是寸步難行的。特別是,東吳還在這個時候插上一腳,曹吳的突然聯盟,打破了關羽在襄樊之戰中“一家獨大”的局勢,迫使關羽被迫回援。

在這種情形下,關羽很難及時返回荊州大本營,與糜芳等守將匯合。至於向上庸和房陵郡求援一事,更是難上加難。

因為上庸和房陵郡地靠漢中一帶,雖然被劉備給攻下了,但是其人心還未徹底歸附,而且兩郡的邊境還毗鄰著曹魏這個大敵。所以,劉備派劉封和孟達去上庸和房陵二郡,一方面是想著兩人去扼守和防禦曹魏,另一方面卻是劉備不放心孟達,想讓劉封去監視他。最為主要的是,在兩地並沒有的過多的兵力在兩人手中。

所以,就算關羽和糜芳派人去向二人求援,不說兩人和關羽的關係,單單靠著兩人手中的些許兵力,也無法真正的左右到變化莫測的戰場。

因此,堅守不退,只能迴歸到歷史上糜芳被東吳軍所包圍的現實;靜待救援,更是無稽之談。

棄城而逃,死路一條

糜芳主要屯守的是江陵一帶,而其上級就是關羽。雖然都說關羽愛兵如子,帶兵有序,很是得到士卒的愛戴。

可是,關羽畢竟是大級別的將領,主要鎮守的是荊州這個狹義範圍內的領土。所以,關羽不太可能會接觸到個防禦區的士卒。因此,江陵的士兵主要還是在糜芳這位太守手中的。

在東吳攻打荊州的時候,糜芳所屯守的江陵一帶還未被東吳所攻下,如果糜芳趁這個時候帶著親兵逃走,還是與可能逃回成都的。但是逃到成都,又會面臨著臨陣逃脫的罪名,雖然有著糜夫人的關係,以及糜竺的影響力。但是,糜芳肯定還是會受到嚴重的懲罰的。畢竟,除了劉備,還有諸葛亮等一眾外臣在看著呢。

<strong>

至於說糜芳會不會帶著荊州兵逃脫,個人還是認為不太現實。因為糜芳所帶領的士卒,很大部分都是荊州兵。至於其餘的士兵,以及最早跟隨的士兵,都被劉備進入川作戰了。因此,荊州的大部分士兵的家眷都在荊州本地。如果糜芳想要帶兵逃回成都,有可能提前引發譁變。這樣一來,糜芳還未逃,就有可能被殺了。

總而言之,糜芳這個人並無大才,如果劉備把他安排到自己身邊的一些地方去任用,還有可能使得其為蜀漢盡忠。但是,如果劉備把糜芳外放,讓其單獨領軍,只能守城有餘,而開拓和其餘戰略性活動都有所不餘。所以,糜芳的最後投降也在情理之中了。

<strong><strong><strong>

<strong><strong>

韶華傾夢


糜芳的兄長是糜竺,糜竺不僅是劉備的錢袋子,更是劉備集團的二號人物,地位僅次於劉備,糜芳兄弟二個同時又是劉備的舅子,雖然糜夫人去世的早,但絲毫不影響三人的關係。

糜芳與其兄長糜竺在劉備最落魄的時候,仍然不離不棄,放棄曹操高官厚祿的引誘,而一路跟隨劉備,從徐州來到荊州,糜芳都是一路跟隨,斷沒有背叛劉備,投降東吳的主觀意識,糜芳之降,純屬意外。



至於糜芳與關羽有矛盾,那純粹是內部矛盾,斷不會成為投降東吳的藉口,況且就算關羽北伐回來治糜芳的罪,又能把糜芳怎麼辦呢?糜芳是劉備的小舅子,同時又是劉備集團的財政出資人,關羽能把糜芳定什麼罪,而導致糜芳恐慌得投降呢?恐怕這些原因更多的只是一些表面現象,甚至連原因都算不上。

糜芳是南郡太守,至於為什麼是糜芳?這個只能與糜氏兄弟與劉備的關係有關,糜芳在歷史上並無太多能力及功績,想來應該是個能力一般的人。關羽北伐襄樊期間,孫權乘人不備,派呂蒙白衣渡江,奇襲荊州,呂蒙率軍突然就包圍了公安和南郡這兩個最重要的城池,對於孫權的偷襲,完全出乎所有人意料,不僅劉備、諸葛亮不知情,連當事人關羽也不信,對於糜芳和士仁,完全就是懵逼了。



要知道在這之前,蜀漢與東吳是結盟狀態,雖然是表面的,但至少有個結盟的名義在,而且孫權集團與劉備集團中的大多數人,都應該是認識的,從前的盟友兵臨城下,讓糜芳深感意外,他不知道如何處理,糜芳的投降,在當時來看,只有二個原因:

一是將軍傅士仁的投降。糜芳守江陵,士仁守公安,兩人互為倚角,士仁是先投降的呂蒙,對於士仁來說,顯然沒有糜芳這麼多的顧慮,也沒有糜芳與劉備的這一層關係,士仁顯然是輕易投降了,而糜芳看到士仁投降,覺得江陵守不住,再加上呂蒙的忽悠,就投降了。

二是因為孫權與劉備之前是聯盟。糜芳覺得劉備與孫權之前就是聯盟關係,至少表面上是,覺得孫權只是想搶佔地盤,並沒有其它更大的野心,覺得投降後應該可以再回到蜀漢。

三是糜芳沒有想到孫權會殺關羽。沒有想到孫權不僅奪佔荊州,還對關羽斬盡殺絕,與劉備集團徹底為敵,這完全出乎糜芳意料之外,事態的發展,讓所有人大吃一驚,不僅糜芳覺得不可思議,就連劉備也難以理解。



對於一個普普通通的有錢人糜芳來說,對於當時複雜的政治背景,及劉備集團與孫權集團的政治博弈,並不十分明白,在呂蒙強大的軍事圍城及政治宣傳下,很意外的投降了,從多年以後虞翻羞辱糜芳來看,糜芳對於自已的投降心中更多的是羞愧,只能說明當時的投降之舉實屬意外。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都別搶,我來答。

糜芳之所以會投降東吳,這其中的原因並不複雜,我們沒有必要去編排什麼陰謀論。

根本原因就出現在關羽身上,我認為甚至可以說糜芳就是被關羽逼反的,我想這一點應該沒有人可以反對吧?

糜芳這個人對劉備很忠心,這一點從早年他對劉備的態度就可以看出來。

如果說人家糜芳是一個忘恩負義的主,那麼糜芳早就拋棄劉備。早年劉備還是一個窮屌絲時候,人家糜芳都沒有背叛他,現在劉備做大做強了,糜芳反而背叛他了,這肯定是說不通的。

糜芳家族是經商的,糜芳家族多有錢可能很多人不清楚。

祖世貨殖,僮客萬人,貲產鉅億——《三國志》

這絕對是一個超級富商家族,當初糜竺等人追隨劉備圖他什麼?

他劉備要錢沒錢,要人沒人,說到底不過是圖他劉備名聲還不錯,又是皇室宗親。

僅此而已,話說回來,如果沒有糜芳家族對於劉備的鼎力支持,我估計劉備想要在東漢末年創出個名頭來,估計面臨的阻力只會更加巨大。

大家都說劉備創業艱難,其實話說回來,人家劉備能夠遇到這麼多貴人相助,我覺得還真的談不上艱難,只能說起點相對於曹操或者袁紹來說確實低了一些,自己手中沒有人脈。

可是人家劉備運氣就是好,先是有陶謙要把徐州送給他,背後又有一個糜氏家族在幫助他。

話說這種底子,劉備還真是不差好吧。

糜竺看得起劉備,還把自己的妹妹嫁給劉備,又讓自己的弟弟糜芳一起跟隨劉備。

先主轉軍廣陵海西,糜竺於是進妹於先主為夫人,奴客二千,金銀貨幣以助軍資;於時困匱,賴此復振——《三國志》

連曹操都想把糜竺拉到自己的陣營裡來,那時候曹操憑藉著自己手中的權力,把糜竺上表為嬴郡太守,把糜芳上表為彭城相。

這就是算是拋出橄欖枝,希望以後能夠有機會和糜氏家族合作。

但是人家糜氏家族有錢,看不上曹操給的官位;或者對曹操這個人不感冒,兩兄弟都沒有接受曹操的好意。

而劉備早年也很悲催,一會兒被曹操欺負,一會兒被呂布欺負。

這時候人家糜氏兩兄弟都沒有拋棄劉備,可以說對劉備是忠心耿耿,而且還出錢給劉備招攬軍隊。

可以說沒有糜氏家族的幫助,劉備真的只會混的更慘;

你想,當時劉備在糜氏家族的幫助下都不得不四處投靠,如果沒有糜氏家族在關鍵時候的幫助,那麼劉備只會處境更加狼狽。

當然了,糜氏家族也不可能傾盡家產幫助劉備,只是相對來說在很多關鍵的時候,糜氏家族都出了不少力。

所以劉備後來也很感恩戴德啊,他入主益州以後,就把糜竺拜為安漢將軍,當時地位還在諸葛亮之上。

而糜竺的弟弟糜芳則被劉備拜為南郡太守,這個南郡太守也是非常重要,就是主管南郡的最高行政長官了。

不過,這個時候荊州是被關羽掌管的,所以糜芳還是要受關羽節制。

其實這種安排並沒有問題,因為關羽作為一個很出色的武將,劉備沒有理由不把荊州交給他管理。

這並不是說關羽是劉備的結義兄弟,劉備就處處偏向於關羽,雖然說肯定要比其他人受恩寵。但在這種軍事佈置上,劉備還是要出於一個能力的考量。

而且這種安排諸葛亮也沒有提出反對,說明關羽的能力還是受到了信任。

但是這裡出現了一個什麼問題呢?

那就是關羽這個人太驕傲了,當初馬超來依附劉備時,關羽以前沒有聽說過馬超的成就;

這時候的馬超也不賴啊,這是一位擊敗曹操,甚至差點活捉曹操的主兒,名震涼州,就那一塊地界上的人,誰不知道馬超的厲害。

但是諸葛亮為了照顧關羽的面子,也只能說馬超不如關羽。

另外關羽還看不上黃忠,劉備稱漢中王以後,拜關羽為前將軍,當他聽說黃忠被拜為後將軍時,覺得一個老朽匹夫卻和自己地位一樣。

所以當時很不高興的說“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最後好說歹說才接受冊封。

正因為關羽這種驕傲無人的態度,所以最終逼反了糜芳。

關羽連馬超、黃忠都看不起,又怎麼會看得起糜芳呢?而糜芳私下裡也很不喜歡傲慢的關羽。

襄樊之戰爆發後,糜芳和博士仁由於沒有完成關羽交代的任務,關羽就很生氣的說回來再收拾兩人。

關羽這麼隨口一說,但是卻把糜芳兩人嚇住了。

這就引發了糜芳的背叛,我估計糜芳也認為自己不佔理,這是就算捅到劉備那裡去,畢竟你沒有完成上級交代的任務,這就是延誤軍機。

心虛的糜芳一時犯了糊塗,乾脆就一不做二不休反出了荊州。

這事除了說糜芳自己犯糊塗,關羽其實也要負很大的責任。後來糜芳的哥哥糜竺因為這件事一直心裡過意不去,雖然說劉備並沒有責怪他。

但是奈何臉上過不去,最終還是在羞愧之中患病去世。

只能說這事挺鬧心的,說到底做人還是要和善一點。而劉備這兩位兄弟最終都因為性格原因丟掉性命,最後引發一系列反應,劉備也因為這件事的後續影響丟掉了性命。

他們也只能在地下反思自己了。

關注【圍爐談史】,每天閱讀深度歷史內容喲~


圍爐談史


其實很想給三國迷們潑個冷水,劉備最輝煌不過是一種假象。但是糜芳在劉備顛沛流離的時候押寶,卻在劉備開疆闢土的時候離開,糜芳最後展現了商人的本性,這是怎麼回事?

(《三國》劇中糜芳、傅士仁)

通常認為劉備在取得益州後軍心大振,甚至可以與不可一世的曹操相提並論,孫權則是最弱的一家,劉備馬上就可以益州、荊州兩路出兵,實現《隆中對》的方針了。雖然劉備的地盤前所未有地擴展,但卻的確沒能守住。而《隆中對》的前提是“天下有變”,確實天下變了,曹操和孫權結盟了,劉備垮了。諸葛亮希望的變化則是始終和孫權結盟,北方卻出禍事,其實假如劉備方面再隱忍幾年,曹操就會被熬死。

(《三國》中的關羽)

劉備取得了益州,孫權眼紅了,劉備將荊州的一半給了孫權以為孫權會就此打住,但是孫權另有打算,孫權一開始就打算和曹操劃江而治。劉備要是被沒豈不是美哉。此時劉備的確有點忙不過來,兩個州都有戰事,關羽雖然找準機會痛打了一波曹操,但是孫權卻端了他的老巢。

糜芳的投降實際上是由多方面原因構成的,但是的確非常可惜,大有晚節不保的架勢,像于禁一樣。糜芳早年在劉備最困難的時候追隨他,資助了劉備大量的錢財,並且押寶在劉備身上,但是可惜的是,關羽誰都不服,糜芳在他那很受氣,這個現管讓糜芳坐立不安,最終在兩方勢力的夾擊之下,糜芳做出了投靠孫權的決定。

(《三國演義》中的關羽)

劉備在三家中屬於根基最不穩定的一家,屬於統領屬地人心最浮動的一家,畢竟劉備就是後來的主子,曹操實力雄厚,孫權則同當地士族捆綁在一起,劉備即便比歷史上他自己任何時候都要有地位,但是危機卻從四面八方趕來。

劉備可以說是成也關羽,敗也關羽,關羽的權力非常大,劉備給他裁撤特權,這也造成了糜芳覺得沒有指望,在荊州面對的軍事壓力下,糜芳或許覺得關羽失敗是必然的,晚投降不如早投降,這個昔日的商家,最終變成了重利不重義的人。


泊圖泊途


談到糜芳就不得不提到他的兄長糜竺,糜竺字子仲,東海郡朐縣人,祖上世代經營工商業,家中僮客上萬口,資產以億計。糜竺開始在徐州刺史陶謙手下做別駕,陶謙死後,糜竺遵照陶謙的遺囑,從小沛迎接劉備。建安元年,呂布趁劉備外出抵禦袁術的機會,襲擊下邳,俘虜了劉備的妻子兒女。

劉備轉移到廣陵郡海西縣駐軍,糜竺在那裡把妹妹嫁給了劉備做夫人,又送給劉備奴客兩千人和金銀貨幣,用來幫助劉備解決軍用物資的問題。當時劉備人員物資匱乏,憑藉著糜竺的幫助再次振興起來,後來曹操上表朝廷任命糜竺和糜芳為官員,他兩人堅決辭官離職,隨從劉備四處活動。從中可以看出,糜竺是劉備堅定的支持者,因此劉備備佔領益州後,糜竺的職位為安漢將軍,等級在軍事將軍諸葛亮之上,這麼做是有原因的。



糜竺儀態大方敦厚文雅,然而沒有擔任主要責任的才幹,所以劉備給他待遇非常優厚,卻沒讓他統領過軍隊。然而就所受賞賜而言,沒有人能夠和他相比。

糜氏家族可以說是東漢末年最大的富豪,如果有財富榜的話毫無疑問是第一,因此連曹操都想拉攏其到自己的門下。但是兄弟二人卻死心塌地的跟定了劉備,在劉備最困難的時候,也沒有捨棄劉備而去,應該說糜竺還是十分有氣節的,但他的弟弟糜芳卻不是這樣一個人。糜芳任南郡太守,與關羽共守荊州,但二人的私人關係不和有矛盾,孫權偷襲荊州的時候,糜芳背叛關羽投降孫權,關羽因此遭到徹底失敗。糜竺因此把自己綁起來向劉備當面請罪,劉備安慰他並告訴他弟弟有罪,兄長不受牽連,還像以前那樣厚待他。糜竺卻因此愧憤交加,得病一年多後去世。


有人說生意人的本質,我並不認同,做生意最講究的是誠信從古亦然,古人經商誠信更為重要。糜竺因弟弟投降東吳羞愧難當生病而亡,就充分說明了他心中有有榮辱之心,有氣節之思。

糜芳之所以投降東吳,簡單點說就是怕死,面對生與死的選擇,他選擇了苟且偷生而不是慷慨赴死,這就是他與關羽和其兄長之間最大的區別。以至於陳壽在《三國志》中提到糜芳的僅僅用了二十幾個字,還是寫在糜竺一段之中。

苟且偷生晚節不保,因私廢公心胸不寬,貪身怕死背主求榮,不忠不義難入殿堂。

一個人的歷史,一家之言。


一個人的歷史


看起來有點不可思議,但是仔細想想,在某種程度上還是有一些簡單。

先看看糜芳跟隨劉備24年,這時候已經是國舅,和兄弟糜竺是當時徐州鉅富,人生中該有的都有了。但是為什麼會投降呢,具體原因只能從書籍中反推,而我們從個人內心去解析,搭配書籍去推敲,嘗試解析一個不一樣的糜芳。


吳錄曰:初,南郡城中失火,頗焚燒軍器。羽以責芳,芳內畏懼,權聞而誘之,芳潛相和。及蒙攻之,乃以牛酒出降。——《呂蒙傳》注

這一段是《呂蒙傳》的記載,前一句可以看出的失火,軍器被燒燬,有沒有另外一種可能是倒賣武器呢?要知道,糜芳是商人出生。隨後被關羽知道,要問責糜芳。“權聞而誘之”,有沒有可能是孫權一手反間計,讓糜芳和關羽動搖呢?隨後糜芳順水推舟,反正為了活命,投降又有何不可。

當然這這是一種假設,當時的情況究竟是什麼情況誰也無法摸清,但是從一場大火,燒燬了一些武器關羽就想要問責,這有點不太可能,當時的糜芳可是國舅,自己的大哥劉備對其也要敬一分。

另外一方面來看,當時的糜芳年齡已經很大了,心思也已經被戰火消磨,當初一把刀從徐州砍刀荊州,家屬多了,下屬無數,顧慮也是不斷,人變得怕死了。當時呂蒙帶著大軍壓城,自己不知道能不能守城,一旦失敗那就是生靈塗炭。這時選擇就在自己手中,可能是一時間慌了心神,選擇了一個錯誤的決定,畢竟人老了,怕死。


在記載中可以看到投降之後被虞翻羞辱之後“有慚色”,說明糜芳還是懂的一些禮義廉恥,有著一心赤子的熱血,可惜在選擇上選錯了,僅此。

後翻乘車行,又經芳營門,吏閉門,車不得過。翻覆怒曰:“當閉反開,當開反閉,豈得事宜邪?”芳聞之,有慚色。

那麼江陵城是否可以堅守呢?答案是可以的。江陵城由關羽加築,極為險固,號稱不可攻。曹魏一方的記載亦稱二城守固。其後朱然以數千病弱之卒悍拒曹真,充分展示了江陵的城防建設水平。


在看當時的情況,關羽在襄陽,與江陵不是很遙遠,如果情況危急,關羽幾天就可以救援。

所以當時的情況從如今大膽解析,極有可能是糜芳人老了,怕死,選擇了一個錯誤的決定。


空夢歷史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說三國,道三國,數不盡的英雄,道不盡的豪情。咱說三國就繞不開關羽這道坎,咱不說別的,就關羽這倆字但凡您說出去,撩地上這都能砸出一坑來,千斤重,萬金抗啊。

當年的溫酒斬華雄,千里走單騎那個不讓人肅然起敬,大華夏的兒女那個不以關羽為榜樣的?擱天底下就倆武聖人,一曰關羽,二曰岳飛。

今天這事,巧了還是和關羽有關係。

那麼咱就把這事的背景先聊上一聊。

背景

想當年關羽獨獨留了一個糜芳擱江陵這塊駐守,以傅士人守公安,接著自己個帶隊拉著荊州大兵,這就北上擱襄陽和樊城這塊和曹操掰扯起來。

話說關羽這人要麼不做,要做動作也快,沒幾天這就把襄陽和樊城圍了個水洩不通。

畢竟這是倆個地方,關羽就一個人,所以關羽把主攻方向就定在了樊城。

而樊城的守將是曹仁,話說曹仁也是個名將,但他架不住對面是萬人敵的絕世名將關羽不是。

曹仁瞅了瞅自己,知道自己個有幾斤幾兩,所以乾脆就蹲在城裡邊,您就算來個罵陣,曹仁說死了都不出去。這還不算,還悄摸兮的從後門溜出去向曹操求援。

曹操一聽可不就著急了嗎?於是這就派于禁和龐德去救援。

話說關羽當時是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打了這麼多年的仗,他就擱荊襄這片地打了,所以這地的天文地理他是瞭如指掌。

而曹操派到樊城來救援的龐德,好死不死的駐軍駐到了一個低地裡邊,而且就這時間點上的天氣,老天爺他還特喜歡下雨,這要是臉一耷拉,下雨沒個十天半個月止都止不住。

所以關羽樂了,直接擱自己的營盤裡建造大船。好傢伙大船造好了沒多久,老天爺這就憋不住了,那雨下的多大就別說了,直接就整了十天的連陰雨。

得,這就平地起水了,漢水擱江裡邊憋不住了,這就溢了出來,這一傢伙平地就長了五六丈的水。您就別說蹲在低窪地區的龐德了。

就連於禁的大軍也沒有幸免,轉頭就被水淹的稀里嘩啦,這就是關羽最為輝煌的時刻“水淹七軍”

好吧,于禁沒轍了,這就和龐德一起跑到堤壩上躲避大水。

這下子關羽帶著自己的隊伍,乘著大船開始攻擊于禁和龐德。

于禁沒轍了這就選擇了投降。而龐德那是堅決頑抗到底,最終被生擒,至於投降,龐德壓根就沒有想過,還說:“劉備壓根就是普通人,咋就能和曹操相比,俺就是做鬼,也不願意做你們家的將軍!”

得咧,關羽可是十分的敬重劉皇叔的,那能聽這個,一傢伙就把龐德給砍了。

這一刀下去,讓龐家子弟和關羽算是結了仇,後來龐德的兒子龐會藉著滅蜀的機會斬殺了關氏子弟。

說道這裡,估計有小夥伴要問了:“最後關羽拿下了樊城嗎?”

哪到沒有,曹仁一開始到是想棄城逃跑,可和手底下人一合計,他這要是跑了,曹操擱這塊可就沒啥根據地了,大塊的地盤可就跪劉皇叔了,所以曹仁腦殼一不愣,這就下了決心依靠堅城固守了下去。

當然這個時候樊城也是岌岌可危的,曹操想要再派兵救援已經來不及了。

咋整?曹操這就召集文武大臣商量這事。

就那司馬懿出了一損招,讓曹操把江東這塊地封給孫權,倆人聯合起來夾擊關羽,這事準成。

說道這裡,估計有人要問了:“江東?這不是孫權佔的地嗎?用他自己的地封給他自己?這想多了吧!”

還真沒有想多,您要知道曹操可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啊,孫權是佔了這地,但他佔的名不順言不正,這要是有了天子的分封,這也就有了法理的依據。

所以後來就有了呂蒙白衣渡江,兵不血刃的取了荊州,至此孫劉聯盟算是打破了。

曹操算是一舉數得,不僅解了樊城的危機,還打破了聯盟,最為重要的是殺死了劉皇叔的左膀右臂關羽。

至於孫權僅僅得到了一個紙片子上的承諾和一個被借走的荊州,背了一個殺關羽的惡名。

而題主這事就是在這當中間發生的。

題主的事

您說要夾擊關羽,那必須的取關羽的大後方江陵,而江陵這地就是糜芳駐守的。

想當初關羽要北上攻打樊城的時候,要糜芳和傅士仁籌集軍糧,結果倆人沒有按時按量的完成,這讓關羽很生氣所以擱最後撂下話來:“你倆等著,等俺回來再是收拾你倆!”

撩完這話,他就走了。那麼這句話也就成了糜芳投降東吳的一個導火索。

說道這裡估計有小夥伴要問了:“關羽是不是考慮不周啊,咋就把這麼個隱患給留到了大後方!”

這您就不知道了哇,這糜芳是劉備的大舅哥,也就是說糜芳的妹妹是劉備的老婆,是這麼一層關係。

而且這糜芳開始是將整個身家都壓在了劉備的身上,人家裡那世代經商光僕役就有上萬,家財萬貫這都說少了。

就是這身價,投靠了劉備,劉備後來落難的時候,也沒有嫌棄一直跟著,後來曹操許諾一個彭城相,人家也沒搭理繼續給還很落魄的劉備賣命。

算是劉備集團中堅定的一員,所以關羽也放心,壓根就沒有想過糜芳會投降。

可那傅士仁不是,這傅士仁先投的降,本來兩個城池是互為犄角的,這下好了傅士仁沒了,糜芳感覺自己個也守不住,又想到了關羽的話,這不就投降了。

但他這步棋,把他的哥哥糜竺給坑了,那會糜竺還在成都,他糜芳跑到了東吳,沒事了,哥哥糜竺只能自縛請罪,最後落了個羞憤而死的下場。

而糜芳擱東吳這塊日子也不好過,作為一個降將,沒人待見。

而且還遇到一個心直口快的虞翻。

這人逮誰懟誰,懟起人來毫不客氣,就因為這脾氣也不受孫權的待見。

要不是這人的智謀那也是槓槓的,三國的舞臺那謀士堆裡少說也是前五的人。

因為不受孫權的待見,所以他的計謀得不到太大的施展。

俺舉個例子大傢伙聽聽,話說糜芳帶著一幫子人蹲船上出行,迎頭就碰上了虞翻。

糜芳本想著自己人多,停船啥的不方便,再加上自己是大將軍,所有就讓人擱船頭上喊:“避將軍船!”

得嘞!心直口快的虞翻一聽樂了:“俺當是誰呀!一個連忠和義都沒有的人,你拿啥玩意侍奉君主?拿自己君主的兩個城市來守,結果丟了?你也配稱將軍?”

這話刺的糜芳蹲在角落裡不說話了,把窗戶一關,停了下來,等虞翻先過去,他才走的。

像這樣的事,糜芳但凡撞上虞翻,這就免不了一頓羞辱,這也不是一回兩回的事。

日子不好過啊!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梁老師說歷史


從來都是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這話也可以用在糜芳身上。早年為追隨劉備,捨棄億萬家資,結果過得是東奔西逃、朝不保夕的日子。終於等到劉備入西川,稱漢中王,以為自己否極泰來,高官得坐駿馬得騎,結果只得了個太守之職,勞心勞力,還要倍受責難。多年的不滿、怨憤終於在關羽北伐時達到臨界點。

糜家世代經商,到糜竺糜芳這一代,已是鉅富。士農工商,商人地位最低。有錢了,自然想謀求一定的政治地位,出人頭地。有兵有將有名望,卻無地盤的劉備,是糜氏兄弟當時最好的投資對象。果然,猶如及時雨般的資助使劉備大喜過望,並通過姻親關係迅速成為劉備心腹,地位也隨之水漲船高。但在劉備入荊州後漸漸發生轉變,尤其是赤壁之戰後,劉備佔據荊州,有了自己的經濟基礎,糜氏兄弟當初那些資產已無法相比,糜家的股權被稀釋;各路人才相繼投靠,地位也隨之變得不那麼重要。糜芳心理開始有了落差。

劉備稱漢中王了,大哥糜竺被拜為安漢將軍,待遇是眾臣之中最高的。待遇雖高,卻無實權,自然也不會有太多話語權。糜芳自己則被任命為南郡太守,替劉備看守家園。糜竺心理落差那個大啊!《三國志》:“自竺至照,皆便弓馬,善射御雲。”能做成大商人的人,頭腦都很靈活。善騎射,又聰明,糜芳也算是文武雙全,當然自視甚高。同為從龍老臣,關張趙、簡雍最先追隨劉備,比不了;同是徐州才跟隨劉備的孫乾,地位都比自己高,這也還罷了。荊州、益州投降投靠過來的新人,地位還比自己高,這就讓人不平衡了。沒功勞還有苦勞呢,沒有對比就不會有傷害。心理失衡了,就會不滿;當不滿積聚到一定程度,就產生了隔閡。隔閡一旦出現,如果不盡快消除,忠誠值會嘩嘩地往下掉。

劉備曾納糜氏兄弟的妹子為夫人,這就是糜夫人。三國志記載中劉備有四次拋妻棄子,糜夫人至少遇上兩次,而後從史籍中消失,生死不知。糜夫人未留下一兒半女,與劉備的姻親關係也就斷了。眼看著新娶的吳夫人之兄吳懿平步青雲,糜芳也有些嫉妒和不平。

自視甚高卻官運不旺的糜芳,遇上眼高於頂的關羽會產生怎樣的火花?呂蒙曾評價關羽:“梗亮有雄氣,然性頗自負,好凌人。”關羽素來輕視士人,更別說商人出身的糜芳了,估計是沒少受關羽的白眼和閒氣。

《三國志》:“(自)羽之出軍,芳、仁供給軍資,不悉相救,羽言“還當治之”,芳、仁鹹懷懼不安。”關羽圍困樊城時,缺兵少糧,曾向劉封、孟達請求援兵,糜芳這邊更不用說了,肯定要求限期送糧送人。糜芳、士仁不知道出於什麼原因,只送糧少派援兵,關羽放話要收拾他們。害怕之下,心思難免會多轉幾圈。

江陵遇襲後,一怕關羽後路被斷,自身難保,不能來救援;二怕關羽回來算總賬,先有貽誤軍機,後有丟城失地,貽誤軍機者當斬啊。棄城而逃,劉備是不會放過他的,即使放過,前程盡毀。殉城而死?不在考慮之列。

關羽的責罰只是誘因,東吳大軍兵臨城下才是眼前威脅。昔日的失意、不平,削弱了對劉備的忠誠。生死危機壓垮了忠誠與背叛的天平。東漢末年,群雄混戰,棄城而降者不在少數。糜芳能因此出名,無他,一是不戰而降,二是間接害死了關二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