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歷史上的屢次中興,按含金量高低該怎麼排?

醉心創作


中興,在歷史中其實有多個意思:

1、朝代中途振興,由衰轉盛;2、帝王非自己原因而失去帝位,然後自己恢復;3、偏安的美稱

像東晉中興與南宋時高宗中興,不過是延續了前朝,故不用算在中興之列。那麼歷史上屢次中興盛世其含金量該如何看待呢?

首先,上古三朝夏商周,夏之“少康中興”,商之“祖乙中興,盤庚遷殷,武丁中興”,周之“宣王中興”雖歷史有名,卻因年代過於久遠,今人多已不知,而且這三朝現在通俗的說法是處於奴隸時代,故不在討論之列。

周以下的中興盛世,含金量最高的當屬漢宣帝時的“孝宣中興”,也作“孝宣之治”,又與漢昭帝時期合稱“昭宣中興”,不過我更喜歡叫孝宣中興,沒辦法,漢昭帝時期霍光太過耀眼了。

“孝宣中興”可以說是眾多中興盛世中,最成功的,西漢自漢武帝繼位後,屢次興兵討伐匈奴,單就國家經濟而言,可謂將文景兩朝的遺珠消耗的差不多了,而且武帝后期又迷信這個,寵信那個的,導致國內人口驟降,不得已發佈罪己詔,而漢宣帝(劉病已)的上臺,把西漢從危險的邊緣拉了回來,西漢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盛況,連雄據北方的豪強匈奴也臣服大漢,西域都護府的設立,標誌著廣袤無垠的西域正式成為華夏的一部分。

第二檔的中興盛世當屬漢光武帝的“光武中興”,唐宣宗李忱的“大中之治”南宋孝宗的“乾淳之治”

光武中興,重建大漢王朝,而小太宗李忱在位期間,以李世民為榜樣,勵精圖治,從善如流,最終改善了延續了唐王朝的統治。

而“乾淳之治”排名這麼高,是因為《愛情公寓》張偉說過一句話,“跟我賭,不是看你要什麼,而是看我有什麼”,南宋一朝,來自北方的威脅從金到蒙古,一直是懸在樑上的利刃,而宋孝宗統治期間,一改前朝投降派策略,大膽啟用改革派,使得此時期的南宋軍事政治,經濟文化思想都有了一個極大的提升。

第三檔如唐憲宗李純的“元和中興”,明朝的“萬曆中興”。都是差點成功或者是對國家有效果,但最終都失敗了,憲宗死於宦官之手,而萬曆中興則因觸動舊派勢力及張居正的謝世而失敗,可笑的是張居正一死,守舊派再次掌權,然後本就瀕臨崩潰而的明王朝更加頹廢,之前罵張居正是禽獸的鄒元標開始為張居正昭雪,試圖喚回新政,呵呵了。

最後一檔,諸如明朝的弘治嘉靖崇禎中興,這中興也太多次了吧,還有清朝的同光中興,洋務運動搞得風生水起,然後一戰而盡毀,也叫中興,厲害了。



方山中人


簡單來說,清朝的同光中興最水。

我國曆史上的各個朝代,但凡歷史超過兩百年的,都少不了中興之主,顧名思義,中興就是中途振興王朝,雖然王朝延續時間的長短並不是衡量中興的根本標準,但是時間長也更容易出中興之主,這是一個概率問題。那麼,究竟都有哪些中興之主呢?

1、夏朝——少康。

少康是夏朝君主,又名杜康,姒姓,夏朝中興之主。

少康雖出身王族,但日子過的不怎樣,在他的伯祖父太康在位時,太康揮霍無度,引起民眾不滿。旁邊東夷的有窮氏首領后羿(不是神話傳說中射日的那個)充分調動起了民眾的情緒,趁機攻奪了夏朝的政權,將太康驅逐,史稱"太康失國"。

后羿後來被部將寒浞(zhuó)所殺,寒浞佔據夏土,而夏后氏的殘餘擁立太康的弟弟仲康為主,仲康病死後,其子相即位,相就是少康的老爹。

斬草當然要除根,寒浞一直在追殺夏后氏,由於勢力不足,相被迫逃往商丘,依附同姓的諸侯於斟尋氏和斟灌氏,但還是被寒浞攻殺。相死的時候,他的妻子後緡(mín)逃回孃家有仍氏,生下了遺腹子少康。

少康長大後成為有仍氏的牧正,為了躲避寒浞,他不得不逃到虞國。虞國國君虞思將其女二姚許配給少康,並幫助少康積極爭取夏后氏遺民。

少康一方面積蓄實力,另一方面派出間諜刺探情報,在同姓的斟灌氏和斟尋氏的幫助下,少康最終攻滅了寒浞,恢復了夏王朝的統治。復國後,少康大有作為,史稱"少康中興"。

2、商朝——盤庚、武丁。

自湯擊敗夏朝建立商朝以後,中丁之後經歷了長達九世的混亂,商朝都城幾經變遷。傳到盤庚時,盤庚將商朝都城遷到了殷,從此趨於穩定,王室內部的矛盾得到緩解,社會經濟也大為發展,所以盤庚也被稱為中興之主。

武丁是盤庚的弟弟小乙之子,子姓。盤庚去世之後,其兩位弟弟先後即位,國勢有所衰落,接著王位就傳到武丁手裡。

武丁勵精圖治,對外征服四夷,對鬼方、土方、羌方、人方、虎方等方國進行征討,經常出動數千軍隊(在那個時代算大軍),拓疆數千裡;對內關心民間疾苦、任用賢能,將商朝推向最鼎盛的時期,史稱"武丁中興"。

3、周朝——周宣王。

到周厲王時期,西周的社會問題已經比較深重,周厲王想推行改革,結果失敗了,還被憤怒的國人暴動推翻,國人推其子太子靜繼位,是為周宣王。

周宣王繼位後,在政治上任用召穆公等賢臣輔政,在軍事上則藉助諸侯之力討伐西戎、淮夷、徐國和楚國等。周宣王還取消了周厲王時期的專利政策,放寬對山林川澤的控制,廢除籍田制,使西周的國力得到短暫恢復,被史家稱為“宣王中興”。

但此中興不過曇花一現,短暫而且危險,周宣王後期征伐屢屢戰敗,王室軍隊損失慘重,為西周在周幽王時期的滅亡埋下了伏筆。

4、漢朝——漢昭帝、漢宣帝和漢光武帝。

西漢在漢武帝晚年時因為連年征戰以及漢武帝的揮霍,國力消耗甚大,再加上嚴刑峻法,國內民怨沸騰,農民起義不斷,可謂“有亡秦之失”。雖然漢武帝在生命的最後時刻醒悟,做出一些補救,但沒所久他就撒手人寰,留下一副爛攤子。

即位的漢昭帝年紀太小,由幾位輔政大臣輔政,後來演變成霍光一人獨攬大權,漢昭帝卻不猜疑。在這對君臣的努力下,局勢有所好轉,但漢昭帝英年早逝。

漢昭帝死後,霍光在一月內完成立皇帝、廢皇帝的程序,然後再立了一個皇帝,即漢宣帝。

霍光死後,漢宣帝掌權,他對內打擊外戚、整頓吏治,對外則收服匈奴、平定羌人,並設置西域都護府,將西域(在今新疆)納入王朝版圖。西漢在漢宣帝時期國土最大,國力最強,達到極盛。

這一段時期,被稱為“昭宣中興”,但漢宣帝的貢獻遠比漢昭帝要大,更多時候是稱作“孝宣中興”。

西漢滅亡後,王莽的新朝取而代之,但很快就分崩離析滅亡了。

在新朝末年的亂世中,劉秀從一介布衣開始,起兵參加反莽戰爭,並率軍取得了決定性的昆陽之戰的勝利,在新朝滅亡後逐鹿群雄,剿滅各路農民起義軍,建立了東漢,復興漢朝,被稱為“光武中興”。

5、唐朝——唐憲宗、唐武宗、唐宣宗。

唐憲宗李純,唐順宗李誦長子,在位15年。

李純即位後,勵精圖治,重用賢良,改革弊政。他勤勉政事,力圖中興,從而取得元和削藩的巨大成果,重振中央政府的威望,大唐再次統一,成就了唐朝的中興氣象,史稱"元和中興"。

唐武宗李炎,唐憲宗之孫,唐穆宗第五子,唐文宗之弟。唐文宗去世後,唐武宗即位。他在位時,任用李德裕為相,對唐朝後期的弊政做了一些改革。

唐武宗對內打擊藩鎮和佛教,毀佛成功,擴大了唐朝政府的稅源,鞏固了中央集權;對外擊敗回鶻(hú),唐朝一度出現中興局面,史稱"會昌中興"。但唐武宗崇尚道教,為之揮霍,損耗國力。

唐宣宗李忱(chén),唐憲宗第十三子,唐武宗之叔,唐武宗去世後被宦官擁立為帝。

李忱勤於政事,喜讀《貞觀政要》,人稱“小太宗”。他在位期間,對內整頓吏治,結束牛李黨爭,並限制皇親和宦官的權力,;對外擊敗吐蕃、收復河湟、安定塞北、平定安南。

在李忱的治理下,唐朝國勢有所起色,百姓日漸富裕,史稱"大中之治"。

6、宋朝——宋高宗。

宋高宗的中興功業是《宋史》裡面提的,跟晉元帝、少康等人並列,只不過中興到一半宋高宗不想中興了。之後的宋孝宗,北伐未成,中興大業沒能做起來。

7、明朝——弘治帝、萬曆帝。

明朝在明仁宗和明宣宗手裡達到盛世——“仁宣之治”,然後在明英宗手裡開始敗了,明憲宗繼續敗,到了明孝宗朱佑樘(chēng )手裡,問題已經很深重了。

朱佑樘是明憲宗之子,年號弘治,他為人寬厚仁慈、不近聲色、勤於政事,廣開言路,努力扭轉朝政腐敗狀況,在他的勵精圖治下,明朝政治清明、經濟繁榮迎來了中興盛世,史稱“弘治中興”。

“萬曆中興”的核心人物有兩個,那就是張居正和萬曆帝,而且前者的功勞更大。

明神宗朱翊(yì)鈞,明穆宗之子,年號萬曆。萬曆帝年僅十歲就即位為帝,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萬曆帝在位前十年,內閣首輔張居正總攬政務,進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得明朝弊政大有改觀,社會經濟有很大的發展。

萬曆親政後,前五年,勵精圖治、生活節儉,有勤勉明君之風範,開創了“萬曆中興”局面,商品經濟空前繁榮、科學巨匠迭出、社會風尚呈現出活潑開放的新鮮氣息。

但接下來的數十年,萬曆怠於朝政,幾十年不上朝,創造了記錄,國家運轉幾乎停擺,強徵礦稅亦是在位期間被稱為一大詬病,使大明王朝逐漸走向衰亡。

8、清朝——同治帝、光緒帝。

清朝的“同光中興”就不需要介紹了,時期等同於歷史課本上所說的洋務運動,結果也很明顯,紙糊的,一場甲午戰爭就全都暴露出來了。

總的來說,漢光武帝的中興屬第一層次,即名為中興,實為開創,難度接近建國;夏商中興和昭宣中興屬第二層次,即破敗之後的復興;周、唐、明的中興屬第三層次,即中興同時埋下隱患;最後就是宋清的中興,也可以加上個晉朝,失地沒能收復,國力不見強大,對外敵毫無辦法乃至屈辱求和,不曾見興在哪裡。


平沙趣說歷史


封建王朝的歷代中興,我覺得含金量比較高的排列如下!

①首推劉秀的光武中興!漢光武帝劉秀是有大氣運之人,僅僅用了三年就把他老祖宗丟了的江山給拿了回來,以幾千兵力擊敗王莽幾十萬大軍,一切都是那麼不可思議!他力挽狂瀾,建立漢朝,史稱東漢,把大漢王朝生生從歷史的邊緣拉了回來。建國後,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精兵簡政等,採取一系列政策發展生產,使得東漢初年出現了封建王朝中非常難得的安定祥和的局面,史稱光武中興!毛主席稱其為“最有學問,最會打仗,最會用人”的皇帝,可見光武中興有多麼重大的意義!

②李隆基的開元盛世!李隆基是武則天的孫子,經歷了武則天建立的周朝後,大唐經濟雖然繼續發展,可社會和政治上有些混亂,不復貞觀年間盛況!於是他上位後,勵精圖治,重用賢良,以無為之道治國,終天下大治,經濟,文化,空前繁榮,達到了我國封建王朝的頂峰,萬國來朝只有這個時期真正出現過!有杜甫詩為證: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官中聖人奏雲門,天下朋友皆膠漆。百餘年間未災變,叔孫禮樂蕭何律。

③唐宣宗大中之治!有可能有些人聽都沒聽過這個名字,的確他的確聲名不顯,但是他是安史之亂後登基皇帝中最有成就的。他平息了牛李黨爭,輕賦稅,重人才,興水利,懲貪腐,使得當時社會矛盾緩和,對外收復了湟河之地,平定吐蕃,重新打通絲綢之路,使得王朝有中興之相,史書稱之為小貞觀!

④明孝宗弘治中興!本來明朝皇帝奇葩甚多,但這個卻是例外!明孝宗自登基後,任用李東陽等賢臣,驅逐其父親任用的亂政奸佞,限制宦官權利,大力發展農業,革除弊政,修改律法等等,在他的政策治理下,國家政治清明,百姓富裕穩定,出現了有明以來最安定的局面,史稱弘治中興!

⑤雍正中興!康乾盛世中隱藏了一個默默付出的皇帝,雍正帝!康熙勵精圖治後又採用無為之道治國,使得康熙後期弊政群出,國庫空虛,官員貪腐成性,階級矛盾日益突出,在這種情況下雍正登基,看到的是帝國遊走在危險的邊緣,因而狠下心來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官紳一體納糧,攤丁入畝,火耗歸公等等,懲貪力度僅次於朱元璋,限制宗室權利,重用張廷玉等人才,其創立的養廉銀製度被後世稱讚不已,他主政期間,政通人和,國家強盛,是難得的中興之態!

⑥最後一個,是明朝的萬曆中興!思來想去,應該把萬曆拿進來說!在萬曆時期,大明江山已經破爛不堪,南方有造反的,北方有韃靼虎視眈眈,就連小日本都想借機侵吞大明屬國朝鮮,內部土地兼併嚴重,階級矛盾日益突出。在這情況下,萬曆皇帝支持進行張居正變法,經濟上,實行一條鞭法,阻止土地兼併,減少百姓負擔,加強對財富多的人進行徵稅!軍事上,修了不少明長城烽火臺,抵禦北方遊牧民族。水利上,啟用了潘季馴這樣的水利大家等等,這一系列政策下來,雖然沒有使得明王朝一下富強起來,但是明顯緩和了階級矛盾,並支撐萬曆進行了三大徵,顯而易見,張居正變法還是有意義的。因而把萬曆放到最後來說,因為這個中興,含金量的確很低!





望風瑟瑟


最水和含金量最高的都發生在清朝。最水的中興無疑是同治中興,主要用來搞笑。含金量最高的中興個人認為是清雍正改革。

同治中興最水這一點大概毫無意外,能稱為中興的大都短時間內扭轉了王朝的頹勢,厲害的可以為王朝續命。而同治中興是怎麼來的呢,主要是當時清朝經歷了兩次鴉片戰爭,太平天國運動,江河日下,西方思潮不斷湧入,引發了當時中華精英階層的反思,以恭親王奕訢,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為守,自上而下的發起了一場學習西方科學技術的改革,慈禧太后為了維護自身統治也表示支持。但甲午戰爭很快把這所謂中興打的一文不值,甲午以後,中華才開始徹底覺醒。同治中興本質上是一場失敗的,有逆歷史潮流的改革。因此是各種中興最水的。

為什麼我會認為雍正改革是各類中興裡含金量最高的呢。首先史學屆並無雍正中興這一說法,只有康雍乾盛世,甚至可以直接說為康乾盛世。但熟悉清歷史或者看過雍正王朝的人都知道,雍正接過來的是怎樣一個江山,是如何登上皇位的。雍正的奪嫡之路可以說是所有皇帝最難的,九龍奪嫡最後的勝利者。康熙晚年,吏治黑暗,官員結黨營私,西北邊疆叛亂,九子奪嫡更是弄的國家不得安寧。康熙丟給雍正的江山,是個國庫存銀只有幾百萬兩,西北青海未平,八爺黨依然盤踞朝堂虎視眈眈。但工作狂雍正僅僅十三年,就讓大清王朝的頹勢徹底逆轉,他整頓吏治,火耗歸公得罪了所有當官的,平定青海耗費了龐大的財力,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納糧,得罪了所有讀書人和地主,整頓八旗得罪了全部滿人,滅八爺黨被稱為殘害手足,治年羹堯隆科多被罵為殺害功臣。但就是這樣一個連皇位都被罵為搶來的,揹負各種罵名的人,短短十三年,力挽狂瀾,為清王朝續命100多年。沒有他那十三年,康熙盛世只是曇花一現,乾隆皇帝的性格改變不了那樣的局面,乾隆是個要面子,好大喜功,喜歡自吹的人,能力確實可以,但註定他只能錦上添花,不能雪中送碳,力挽狂瀾。

我認為雍正改革含金量最高的原因,一是其實施難度,二是其承上啟下的作用,三是其不顧一切堅持自己的為人,四是其日日夜夜辛辛苦苦工作的十三年。

至於其他中興,夏商周年代久遠不去講了。西漢孝宣中興,改變了因漢匈戰爭而國力空虛的西漢王朝,但漢宣帝明知太子不行仍不換人的做法最終並沒有讓西漢多存在幾年。光武中興本質上是開國創業,不算中興。明代的弘治中興算得上含金量比較高的,當排第二吧,萬曆中興主要依靠張居正,張居正死後未能延續。其他的大多不知一提。

小編才疏學淺,就知道這些了。不足之處請各位指正。


自漂自流


既然你誠心誠意的問了,我便認認真真的回答你。

古代歷史上的屢次中興,按含金量高低,我認為分為:漢代的光武中興,明代的萬曆中興,南宋的建炎中興,唐代的元和中興

一個朝代,都有興衰的時候,這是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追究其中的原因,包括歷史規律,還有就是人的本性使然。當創建王朝的時候,帝王一般是勵精圖治的,而到了後代一般都貪圖安逸。

當然也有的朝代出現過“中興”,這種情況大多是出於朝代中間的帝王比較有宏圖大志而形成的。這些中興包括:

漢代的光武中興

西漢末年,王莽篡奪了政權,建立了新朝。在他執政的年代裡,社會越來越動盪,使得民怨沸騰。這時候漢室的宗親劉秀由一個平民,起兵推翻了王莽政權,建立了東漢政權,並且上任後勵精圖治,推動了社會發展。

明代的萬曆中興

明朝萬曆年間,社會凋敝,國庫空虛。萬曆皇帝起用一代明臣張居正進行改革,將明朝從原來的局面恢復了國力,百姓生活有所改善,其中改革的內容包括“一條鞭法”等。

南宋的建炎中興

建炎中興,是南宋皇帝趙構發起的。當時北方有強國金國,他們發動了靖康之變,擄走了兩位皇帝。趙構通過建炎中興,穩定了局勢,使得王朝延續了近百年。

<strong>

唐代的元和中興

安史之亂後,軍閥割據的局面開始形成,再這樣的局面下,唐憲宗起用韓愈、韓湘子等一代明臣,有效地緩解了軍閥割據局面,但是等到他死後,割據死灰復燃。


江水趣談


明朝的萬曆中興含金量最高;

明朝中後期,原本朝政昏暗、內外交困的大明王朝,卻突然間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並且再次實現國家的繁榮昌盛。而這段燦爛的中興時代,便被後世稱之為“萬曆中興”。

萬曆中興的成就和作用,實際上一直都被後世史書所低估!

嘉靖後期,由於嘉靖皇帝的昏庸和懶政,造成權奸嚴嵩當權,禍亂朝政。內政腐敗不堪的同時,明朝軍事廢弛的弊端也徹底顯露,衛所制度的行將崩壞,最終造成“南倭北虜”的困境。

在明朝的東南,橫行的倭寇不僅殘害沿海百姓,而且還破天荒的被幾十名倭寇一路輾轉殺到了南京城下。最終在戚繼光和俞大猷等抗倭名將的奮勇抗擊下,才得以平息。與此同時,在明朝的北境,又爆發了更為可恥的庚戍之變,韃靼土默特部領袖俺答率軍入寇,殺抵京郊。而明軍居然在嚴嵩的授意下,一矢未發,眼巴巴看著蒙古騎兵在自己國家內燒殺搶掠。

正如張居正在奏疏中便指的,當時的明朝有五大積弊:“曰宗室驕恣,曰庶官瘝曠,曰吏治因循,曰邊備未修,曰財用大匱。”如此積弊日甚的明朝,其實早已顯露出了敗亡之象了。因此,張居正出任內閣首輔時,改革已是刻不容緩。

張居正改革,首先是著眼於政治上,通過推行“考成法”,以內閣監督全國各級機關,進一步提升明朝國家機器的行政效率和官員素質。然後在經濟上推行“一條鞭法”,減輕百姓的稅賦徭役,鼓勵社會生產。

通過“考成法”和“一條鞭法”的推進,明朝政府的行政效率得到快速提升,社會生產力進一步被激活,使明朝國庫扭虧為盈,很快便儲備了多達1300多萬石的糧食,可供五六年食用。

隨著政治和經濟改革日漸成效,明朝軍事上的改革也得以穩步推進。張居正主政期間,重用名將戚繼光,整頓軍備,團練新軍,使得明朝軍力快速提升,北境捷報頻傳。而最能體現萬曆中興輝煌的,便是之後的萬曆三大徵的勝利。尤其是朝鮮之役,明軍禦敵於國門之外,在朝鮮半島痛擊十餘萬日軍,不僅重塑了大明東亞霸主的雄風,還讓日本在此後近三百年之內不敢起野心。

因此,張居正改革不僅造就了輝煌的萬曆中興,而且還讓大明重振雄風,並得以強勢續命半個多實際之久,其含金量之高,當屬歷代中興之最!

清朝的同光中興含水量最高;

自鴉片戰爭以來,腐朽落後的清王朝屢屢喪權辱國,飽受列強欺凌,讓中國在近代蒙受莫大的恥辱。此後,咸豐年間,又爆發了席捲半個中國的太平天國運動。在內外交困的重重打擊下,清朝國勢衰弱。

此後,到同治和光緒時期,清朝在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等地方漢族中興名臣的扶持下,以“師夷長技以制夷”為宗旨,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通過對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和軍事工業的引進和消化,清朝開始快速進行近代化。洋務運動不僅建立了一大批近代工業,而且期間還打造出了著名的北洋水師。這一系列的成果,讓清朝國勢出現了短暫的迴光返照,這便是後世所稱的“同光中興”。

然而,同光中興的侷限性卻非常大,始終沒能達到扭轉清朝困境的目的。此後,在甲午之戰中,清朝敗給了新崛起的日本,不僅承受了鉅額的戰爭賠款,而且還讓清朝的國際地位一落千丈。而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到最後居然連自己過去一直瞧不起的鄰國日本都打不過,實在是讓人失望至極。



這些歷史要讀


您好,我是嘿小鼬是一隻專注於學習歷史文化旅遊方面的鼬科動物,很高興能夠回答您的這個問題。

說到歷史上的“中興”含金量,那我們先首先來了解一下到“中興”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中興”一詞在歷史上的概念主要是指國家由之前的衰退,通過一系列措施重新走向強大復興。在我國的漫長曆史中有很多有作為的君主通過政治、經濟、軍事等一系列手段使原本已經呈現出衰敗跡象的國家,重新走向復興。、

歷史上主要的“中興”有夏朝的少康中興,商朝的武丁中興,周朝的宣王中興,漢朝的宣帝中興和光武中興,北魏的孝文中興,唐朝的元和中興,明朝的弘治中興等等。

可是要說小鼬最欣賞哪些“中興”,第一位小鼬首推東漢光武帝劉秀,統治時的“光武中興”。

劉秀在西漢末年群雄爭霸的複雜局面下,重建漢室。在公元36年平定巴蜀之地後終於完成了全國統一戰爭的最後勝利。由於常年的征戰,讓劉秀深深感到戰爭對於國家和人民的摧殘,他隨即開始對於國家整體性的修復。在經濟上他輕徭薄賦,給與民眾休養生息,釋放了大量在西漢末年淪為奴婢的農民,同時抑制豪強地主,核查田畝數量,核實戶口,減少土地兼併,讓耕者有其田。

政治上整頓吏治,裁汰冗吏和不必要的部門,提高政府的辦事效率。文化上重視教育,廣收天下典籍加以保護,並且提倡儒學建立太學。對於有真才實學的人他禮賢下士。民族政策,他上對周邊少數民族採取了友善和互助的策略,大大改善了之前的民族矛盾,避免了邊境戰爭。總之光武帝在位三十三年,通過一系列綜合性的手段,讓剛剛建立的東漢王朝呈現出一片昇平向上之勢。雖然歷史上把漢光武帝劉秀定位一代中興之主,實則他幾乎是重新開創了一個全新的王朝。所以小鼬最欣賞的“中興”,劉秀執政時期的“光武中興”當之無愧。

第二位小鼬欣賞的就是西漢宣帝劉詢的“宣帝中興”,劉詢本名劉病已,是西漢的第十位皇帝,他是漢武帝劉徹的曾孫,戾太子劉據的孫子。雖然出身皇室貴胄,但是他幼年時期生活就遭遇大變,還曾經遭受過牢獄之苦,後來一段時間又生活在普通百姓之中,這使得他對民間疾苦有著較為深刻的認識,這對他日後施政有著巨大的影響。在繼位後大力整頓官場,重拳懲治官員貪腐,加強對官員的考核,裁汰庸臣,同時選用能臣幹吏,一改官場的糜爛風氣。

而他對人民則採取了輕徭薄賦,針對土地兼併嚴重而出現的"富者田連阡陌,貧者亡(無)立錐之地"現象,強令將士族豪強徙往平陵、杜陵等地,將其原有土地充公或者分配給無田可種的農民,還將國家原有的公田也分給貧民耕種。對外方面漢宣帝在位期間重創匈奴,在一系列戰爭和外交手段共同作用下,在公元前51年,匈奴首領呼韓邪單于親往西漢都城長安,向西漢王朝俯首稱臣。

同時漢宣帝為了加強對西域的統治,設立西域都護府,統領天山南北,終於完成了歷代漢朝先帝未竟的事業,同時也對中華名族的未來發展起到了劃時代的作用。經過漢宣帝的一系列治理西漢王朝,變得空前強盛。著名史學家班固在《漢書》中稱讚漢宣帝“孝宣之治,信賞必罰,綜核名實,政事、文學、法理之士鹹精其能,至於技巧、工匠、器械,自元、成間鮮能及之,亦足以知吏稱其職,民安其業也。遭值匈奴乖亂,推亡固存,信威北夷,單于慕義,稽首稱籓。功光祖宗,業垂後嗣,可謂中興,侔德殷宗、周宣矣!”

小鼬第三欣賞的是明朝孝宗朱祐樘執政時期的“弘治中興”。明成化二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487年明憲宗朱見深駕崩。太子朱祐樘繼位。第二年改年號為“弘治”。朱佑樘面對的是父親留下來的一個爛攤子,當時的明朝國庫空虛,國家四處皆有戰事,官員冗雜,行政效率低下,加之天災不斷,導致各地災民也成為明朝內在的不穩定因素。

面對這些問題,明孝宗開始了他的帝王生涯,首先他選擇解決的就是吏治問題,由於成化一朝有很多的奸佞之臣混入了朝堂之上,權宦也出現了干政的跡象。明憲宗先後抓捕了奸佞李孜省和宦官梁芳,瓦解了二人的朋黨,同時對內閣進行改革裁汰只會溜鬚拍馬的萬安等人。在清除朝廷內部“毒素”的同時,明孝宗大量啟用正直有能力的新鮮血液,名臣李東陽、徐溥等人紛紛走上關鍵職位發揮了良好的作用。同時他對宦官加以限制,東廠和錦衣衛的權利被加以限制,這在明朝200多年的歷史中也是較為少見的。經過這一系列措施整個官場的風氣為之一變,辦公效率明顯提升。加之明孝宗本人也是非常勤政的,不僅傳統的早朝日日都來,更新增設了午朝,每天兩次上朝,與文武百官共議國政。

同時他還非常注重借鑑,在明孝宗執政期間宮內的宮內和宦官比明憲宗時期要減少一半,宮內的各種奢靡活動也都停辦,他還多次頒佈詔書,禁止各種宗室、勳戚欺壓魚肉百姓。

軍事上明憲宗時期對軍隊進行改革頒佈《僉民壯法》進行徵兵訓練,收復嘉峪關以西的土地,修築長城,北據蒙古的侵犯。同時他還治理黃河等水患,這一系列措施使得明朝的人口和稅收在明孝宗執政期間都有所增長。

明孝宗在位十八年,發展經濟緩和社會矛盾、整飭吏治,是明朝出現了中興的跡象,史書評價“至成化朝,後宮干政,宦官當道,朝臣多小人,似頹勢已定,而明孝宗登極之後,挽定局面,清寧朝序,一時間內外無憂,後世史家稱之為“中興令主”,以弘治朝為“中興之世””。

其實評價一個歷史時期和人物,小鼬粗淺的認為只有把衡量的標準定在當時歷史條件下才算公平合理,因為歷朝歷代幾乎都有所謂的“中興”但是每個朝代所處的歷史時期也都不盡相同,社會生產力、人口數量、疆域面積等客觀條件也都各有區別,所以很難從一個長時間的歷史座標軸上來進行比較高下,只能分析這些所謂的“中興”到底對當時的社會發展起沒起到應有的作用,例如是否政治清明、人民安居樂業、邊疆穩定,而單純進行這種跨越上千的比較,恐怕有失公允。以上呢只是嘿小鼬的個人觀點,也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同時嘿小鼬也歡迎大家來到“嘿呦旅行”頭條號,我們一起學習探討有關歷史文化旅遊方面的知識,嘿小鼬在"嘿呦旅行"等著你哦。


嘿嘿嘿小鼬


一個一個說吧。

1.西漢昭宣中興。收拾漢武帝窮折騰後的爛攤子,保持了漢朝的穩定發展,扭轉了幾乎要崩潰的局面,難度還是相當大的,但成就似乎不怎麼明顯。

2.東漢光武中興。這大概是歷史上難度最大的中興。不僅從軍事上、政治上重建了整個帝國,在經濟方面也開啟了明章小盛世的基本盤。論皇帝個人成就,論國家重啟的難度,應該算得上史上第一吧。

3.魏晉南北朝一幫短命小國,就不說了。但是實在忍不住對北周的偏愛,想說一說北周武帝的中興,周武帝之前,北周各種被幹,宇文護掌權折騰的喪師失地,周武帝上臺後,四五年時間滅了北齊,統一北方。算得上中興吧。

4.開元—天寶盛世,個人以為具備了中興和盛世兩個特徵。說他是盛世,因為玄宗時代唐朝的國力達到巔峰,比太宗、高宗和武后時代都要強盛富有。說他是中興,也有一扯。畢竟結束了高宗以來的動盪,重新煥發了李唐皇室的活力。

5.高宗中興。宋粉們勿噴。高宗中興是宋朝人自己吹出來的吧,動不動中興幾大名將。但是這個中興,真不覺得是中興。充其量,算作國力大衰後一次勉強的振作,沒有徹底被人打死。

6.遼、金、元……不懂,不瞎說。

7.明不懂,不瞎說,似乎沒有中興。

8.清,清朝人最喜歡吹的是同光中興。主要成就是滅了太平天國。但這個事,誰都知道是為了給老佛爺面子,硬湊出來的。


有歷史


🍅所謂中興,其實就是王朝危機之下的自我救贖而已。成功了,王朝輕裝前進。失敗了則是越發墮落,頹勢不改,加速崩潰。

要特別說的是,東漢光武中興根本不能算是中興,因為雖然劉秀也是西漢宗室,但西漢王朝法統斷絕17年是不爭的事實,就如王莽篡漢時大多數人是沉默不語的。

而劉秀於公元25年重建大漢王朝,到公元36年才最終統一,已經是再建新王朝了,當然不能算中興。

因為劉秀中興的是誰呢?

事實上已不存在的西漢,又怎麼再興?

🍎為何會有中興?

王朝初始,經歷過戰爭與動亂的新王朝統治者多少有一些警惕,採取各種辦法壓制豪門,努力營造向上的氛圍。而此時,因為戰亂,地主豪強或者損失或者逃亡衰落,新政權可以說啥都不做,簡單分配無主土地給農民,就能夠輕鬆恢復人口,發展經濟。

到了王朝中期,勳貴階層基本墮落,新興貴族與世家、官僚階層聯合起來向開國勳貴們奪取權力與財富。在民間,地主大肆兼併土地,吸收人口,形成壟斷地方經濟的新世家。

而大多數自耕農的消失,當然就會導致國家編戶減少,財政收入銳減,陷入困境。所謂中興也就開始了。

🍓誰是最有效的中興?

答案只有一個,漢宣帝中興。

漢武帝時期,多次擊敗匈奴(這是功績),但並不明白戰爭經濟的應用,大量牛馬牲畜浪費了,百姓卻因此承擔繁重勞役,國家政權之前積累的大量財富化為烏有,百姓的怨恨逐步發展,漢武帝連下罪己詔,也不過是暫時依靠漢文帝的遺澤渡過難關。

漢昭帝之後漢宣帝接任皇位。逐步清理霍光勢力,掌握權力。由於漢宣帝成長於民間,知道百姓疾苦也明白吏治得失,所以各項政策才能真正到位。

漢宣帝執政期間,努力減輕百姓負擔,恢復經濟發展,任用賢能,反對專用儒術。對外則再次擊敗匈奴,令其單于內附。擊敗西羌,將西域正式納入版圖。所以,政治清明,百姓安定,四夷臣服的漢宣帝在注重諡號與廟號的兩漢時期得到了獨立宗廟,可見當時大多數人對漢宣帝的認同。



因此,漢宣帝真正將病入膏肓的西漢國家從危險邊緣拉了回來,西漢得以延續多年。昭宣中興是成功的,但畢竟漢昭帝年幼,並無自己的執政風格,與其說昭宣中興,還不如說是宣帝的中興。


四川達州


言史堂帶你回顧前朝舊事;

泱泱華夏五千年,流水的王朝鐵打的國度。每個大的王朝幾百年的歷史中,總是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既然號稱中興,一般都是革除前代弊政又或者創造新的盛世,延續王朝的生命力。

夏商周三個朝代有“少康中興”,“武丁中興”,“宣王中興”時間太過久遠,按下不表。

主要講述一下封建王朝有實際意義的中興盛世。

西漢漢宣帝“孝宣之治”:

漢武帝太過窮兵黷武,後期事實上的漢朝已經有所衰弱了,如果不是漢武帝頒佈《罪己詔》一定程度上給大漢王朝續命,有滅國危險。漢宣帝繼位勵精圖治,以後經過十餘年治理,又出現了政治清明、社會和諧、經濟繁榮、四夷賓服的盛世局面,將西漢國力推向極盛。史稱孝宣中興


唐順宗李純“元和中興”和宣宗李忱“大中之治”

唐順宗李純,年號元和,在位15年期間,勵精圖治,重用賢良,改革弊政。唐朝再度一統天下,外徵吐蕃,內壓藩鎮。因使唐王朝一度回到正軌上。史稱“元和中興”。

唐宣宗李忱,一個經歷傳奇的皇帝。雖然大中之治持續時間很短,但不能因此否認他的成就。宣宗在位13年,使得風雨飄搖的唐朝再次續命。打擊牛李宦官黨爭,對種種社會問題進行改革,百姓逐漸富足,一度使得唐朝有夢迴盛唐的模樣。史稱“大中之治”



明孝宗朱佑樘“弘治中興”

明孝宗是明中葉最為勵精圖治的皇帝,在位期間選賢任能,打壓宦官勢力,罷免了無所作為的大臣,使朝政清明,挽回了明自土木堡之變以來衰落的局面。史稱“弘治中興”



中國古代三賢君:西漢文帝、北宋仁宗,明孝宗。

開創盛世和開創中興局面是不一樣的。盛世一般出現在王朝前期,經過戰爭以後休養生息,經濟得以回覆。而中興局面一般出現在中後期,一般王朝都是弊政滿滿,風雨飄搖的局面。

光武中興

單獨列為一段是因為,漢光武帝雖然自認為是漢朝後裔。但是其開創的漢朝實際上等同於重新建國了。西漢滅亡到東漢建立中間還隔著一個王莽新朝。所以雖然史稱光武中興,但實際意義上還是重新建立了一個王朝。

其他還有一些比如萬曆中興,同治中興,等等,個人覺得都意義不大,都已經沒法挽留王朝的滅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