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死後,一個獄卒偷偷的揹著岳飛的屍體出城,把他埋葬在九曲叢祠裡,這個獄卒是誰?

歷史一書生


岳飛,一個名垂千古的大將!



他是自古忠義之人的代表和悲劇英雄的典型,自宋以後,歷朝歷代為無數人所扼腕嘆息!

好長不長命,禍害遺千年!大概就是岳飛和秦檜的人生真實寫照!好好的中興名將,極有可能恢復宋室的國家柱石!就硬是被秦檜趙構以莫須有的罪名活活扼殺了!

岳飛三次北伐,差點恢復舊都!

從1134年開始,岳飛一氣攻下了襄陽、岳陽六郡!1136年,岳家軍勢如破竹攻下伊陽洛陽!但是孤軍無援,被迫撤退,無奈悲憤的岳飛並寫下了名垂千古的《滿江紅》!

1140年,岳飛更是大敗金兀朮,收復鄭州洛陽,進至朱仙鎮,當時離宋朝的舊都汴梁只有四十五里了!

但正在此時,臨安12道金牌把岳飛召了回去!精忠岳飛,不願叛國,痛哭流涕的下令撤退,大呼:

十年之功,毀於一旦,社稷江山,再難中興!


紹興十一年除夕,岳飛在風波亭被賜死,並梟首!

只留下供狀上的八個大字:

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不僅後世仰慕並欽佩岳飛,當時很多人對這位愛國常勝將軍的死都極其不滿,對岳飛冤死充滿同情和憤懣,天下百姓無不為之流泣!

冒死偷出遺體的英雄

其中關押岳飛大理寺中就有一個岳飛的仰慕者,大家要記住他的名字,他叫隗順!


他做一件讓後人也對其非常非常欽佩的大事,他冒著被殺頭的風險,在岳飛死後收拾他的屍首,並偷偷運出城外,埋在城外的一座九曲從祠旁!

為了讓後人日後去找尋,他在這座無名墳墓前栽了兩棵桔子樹,並把一塊玉佩放在岳飛腰上作為標記,收拾完一切之後,他對墓莊重的三拜之後,偷偷離開。

後來這位獄卒直到死前才把這件事告訴他的兒子,並對兒子說岳帥如有昭雪之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終於嶽帥的昭雪在20年後得以成為現實,宋孝宗繼位後,為岳飛平凡昭雪,並追贈諡號為武穆!還廣發皇榜,昭告天下,有得知嶽帥遺體埋於何處者,賞萬金!

至此,隗順的後人才把父親葬嶽武穆的事情告知朝廷和岳家後人。最終遷葬杭州西湖湖畔,形成今天的嶽王墓。

嶽王最終昭雪,隗順也終於可瞑目了,他們都是值得尊重和敬仰的人,只不過後者更像是一個默默無聞的無名英雄!不求回報的他,大難不避,冒死而成就忠義,這種淳樸的精神令人動容!

可是,岳飛的死其實對於宋朝而言,代價巨大!他們損失的是一個完全有能力復國的大元帥,本來汴梁唾手可得,可是趙構和秦檜不僅把他召了回來,導致十年努力,一切成空!最終還殺了這位為老趙家去流血賣命的精忠岳飛!

關鍵是這倆混球,秦檜和趙構還都長壽,秦檜活了65,趙構活了80歲,還都是壽終正寢!除了禍害遺千年,這應該實在找不到其他理由了!

最終宋朝的歷史也從此亡於趙構,岳飛之死導致宋朝再無人可以收復失地,北伐金國,南宋最後只得偏安一隅,再無統一之機。



多年後,國小民弱的小南宋朝廷,毫無疑問的被蒙元所滅,面對龐大的蒙元,南宋毫無一戰之力,根本無法抗衡!且國土狹小,失去抵抗縱深,被蒙古鐵騎一舉而滅,最終崖山跳海!

究其原因,與岳飛之死關係甚大!秦檜趙構,縱死,應無面目見趙室祖宗於地下!


歷史好奇怪


岳飛精忠報國的故事家喻戶曉,以岳飛的軍事才能,這樣的一個人本該是受朝廷重用,但卻被“莫須有”的罪名處死。令人感到心寒的是,這樣一個立有大功之人,在被處死後,朝廷竟然還下令任何人不能為他收屍。



眼看著我們的抗金英雄就要暴屍荒野,以至於屍骨全無,在這個關鍵時刻還是有一個人冒著殺頭的風險,偷偷的把岳飛遺體背出城外草草的埋葬了。

埋葬岳飛的到底是什麼樣的人?他又是做什麼的?

把抗金英雄岳飛揹出去埋葬的人叫做隗順,這個隗順一生本就沒有太多出彩的地方,但是就是這次的埋葬岳飛一事,讓他有幸得以光榮的被記錄在歷史上。

隗順本來是一名默默無聞的小卒,在宋朝的一個監獄裡當一個看管犯人的監獄小卒。如此卑微的職業,按道理來說是無法和統帥級別的岳飛有任何交集,但是偏偏造化弄人。

岳飛在獄中得到隗順的一些小幫助

岳飛遭到秦檜等人陷害後,皇帝老兒就把我們的大英雄抓入大牢,也許是機緣巧合,或者說是冥冥之中自有定數,岳飛恰巧就被關押在隗順所在的監獄。

當隗順看到渾身是傷的岳飛被送進了他自己所在的監獄時,覺得這個人和別的犯人有很大的區別,覺得這個人有一種剛毅、果敢、寧死不屈的精神。通過私底下的交談,隗順知道了這個人就是大英雄岳飛。

當隗順知道了岳飛的身份後,他有意無意的在給岳飛多一點照顧,讓他心目中的大英雄能夠在監獄裡活得瀟灑一點,因為除此之外的事他也無能為力了。

岳飛死後遺體被偷偷埋葬在何處?

公元1142年1月27日,對南宋有蓋世功勞的岳飛,卻因為功高震主、反對議和、迎回二聖等原因被南宋高宗趙構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

岳飛被宋朝廷殺害後,高宗還頒佈了一條法令,就是禁止任何人給岳飛收屍,否則將會被以同黨的罪名入刑。這個罪可就大了,也就是說誰要是不經過朝廷的同意,私自把岳飛遺體埋起來,也要被殺頭的。

岳飛被冤殺後,隗順覺得朝廷這樣做太不人道和沒有同情心了,不管這個人生前是不大英雄也好或者是個惡貫滿盈的大壞蛋也好,死後講究的是入土為安。

於是隗順在一個夜黑風高的夜晚,偷偷摸摸的把岳飛的遺體背出了城,埋葬在城外九曲叢祠旁。隗順害怕自己死後,無人可以認出岳飛遺體所葬之地,在埋葬岳飛時,隗順特意在岳飛腰上綁了一塊岳飛隨身攜帶的玉佩,並在岳飛墓旁種了兩棵橘樹(也有說是其他樹木的)。

隗順堅信岳飛一定會被平反

隗順把岳飛埋葬後,心裡也忐忑不安,深怕被官府的人知道岳飛的遺體被葬在九曲叢祠旁。雖然他連自己的兒子都不敢告訴,但是他深信總有一天岳飛會被平反的。

隨著隗順的身體越來越差,他知道自己的時日不多了,自己也沒有機會再等到岳飛被平反的那一天了。在他臨死前他把岳飛被埋葬在九曲叢祠的真相告訴了兒子,讓他在岳飛得以平反時,帶官府去把岳飛的遺骨找出來。

二十多年後岳飛得以平反昭雪

時間過得真快,一晃眼二十多年過去了,岳飛遺骨都默默無聞地躺在九曲叢祠的那個破墓中,每年只有隗順的家人偷偷去祭拜。

公元1162年5月28日,宋高宗趙構以身體疲倦需要修養為由,讓養子趙昚繼承皇位為宋孝宗。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南宋的皇位從此又回到了趙匡胤這一脈。歷史上有:“北宋從太祖趙匡胤后皇權全集中在太宗趙光義一脈;南宋至高宗后皇權又回到了太祖趙匡胤一脈”的說法。

趙昚繼承了皇位後,啟用了主戰派人士,勵志收復中原,他還接受下面臣子的要求為冤屈而死的抗金英雄岳飛平反。

岳飛被平反時,已經過去了20年了,隗順的兒子得知岳飛被平反的消息後,就高興的跑到官府,把岳飛埋葬在九曲叢祠旁的墓地告訴了官府,官府的一把手對這個消息非常的重視。

岳飛遺骨被從新隆重的遷葬別處

在隗順兒子的帶領下宋朝廷的人找到了埋葬岳飛的地方,從新把岳飛的遺骨啟出來,用隆重的儀式遷葬於棲霞嶺下,也就是現在的岳飛墓所在地。

坐落於西湖旁邊棲霞嶺的嶽王廟,這千百年來,五湖四海的人都來瞻仰目睹嶽王廟的風采,追思民族英雄的偉大事蹟。

在嶽王廟前跪著秦檜、王氏、張俊、万俟離四人的鐵像。跪像後面的嶽王墓兩邊的墓闕上寫著一副對聯:“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


瀚海說史


槐順,南宋最底層的一個獄卒

和平常一樣,槐順在老婆不停地絮叨中準備上班

懷裡揣著兩個婆娘剛剛蒸好的饅頭,只有熱乎乎的饅頭才讓槐順覺得上班有點奔頭

看著陰雲密佈的老天爺,槐樹下意識的唾罵一句:這天殺的的老天就知道下雨!

上個月的例錢,狗R的縣太爺一直拖欠著不給,今天還的去給他相好的小翠去拿首飾,什麼玩意?


隔壁擺攤的武二看到槐順路過,揶揄的笑道:順哥,是不是又找你二奶奶去啊?

槐順右手拿起那把漆面掉光的刀鞘,作勢揮向武二,乘武二躲閃的瞬間,左手麻利的順走一張燒餅,嘴裡還不依不饒的回應道:

你個腌臢小斯,我去你家看你婆娘金蓮去!

兩人習慣性的叫罵,惹得周圍一片嘻笑

這就是槐順的生活,作為這片唯一不欺負小商小販的官差,大家也樂得讓他佔點小便宜

剛剛到衙門,槐順就覺得今天有點奇怪,縣太爺這麼早就坐到公堂,已經一個月沒來了,今天唱的哪出?

旁邊的秦牢頭也一直使眼色

心懷忐忑的槐順,也不敢偷看縣太爺


縣太爺開口:老秦、槐順你們兩一直乾的不錯,這幾天我小舅子回老家辦點事,趙師爺又去出差了,京城秘密押送過一個重犯需要看管,就交給你們兩人吧,可別辜負我對你們的信任吶

秦牢頭和槐順有苦難言,這種好差事不接也沒辦法,只好稱:諾!

看管重刑犯必須輪班,也不能經常回家休息,一旦有閃失,和罪犯同罪處理

看著縣太爺揚長而去,槐順只好去辦理交接手續
夜晚的牢房,除了一盞油燈,就剩下一股惡臭

悶熱的天氣讓槐順睡不著

想到今天的事槐順是一肚子窩火,看到牢房裡的罪犯更是不爽

任你各種辱罵也不吭一聲,難道是個啞巴?


不過這啞巴確實有點特別,槐順想起文書上沒有標註犯了什麼罪,更沒有說明犯人身份,但是卻蓋著皇帝、刑部的兩個大印,應該來頭不小

仔細看這個啞巴,身材魁梧,臉型稜角分明,裸露的皮膚外面都是傷疤,最特別的就是那雙眼睛,深沉的看不到一點生氣

算了不管他了!

槐順就這樣熬著過了兩天,除了每天給他送吃的和水,始終不見這個人說話

這個人不是隔著窗戶望向北方,就是再牆上胡亂畫著什麼

三天了,老天爺也不知道哪根筋不對,除了天陰的和墨一樣黑,就是滴水不下

渾身是汗的槐順來到衙門準備接班

還沒有進牢房,就被慌亂的老秦撞到,老秦,你趕著投胎了?

老秦略帶緊張的回到:今天好像吃壞東西了,我的去方便下


槐順沒有搭理他

進去牢房,還是熟悉的牢房,今天有點奇怪,這個啞巴怎麼還喝上酒了,誰給送來的燒雞?

即使奇怪槐順也沒有多問,畢竟幹了這麼多年,只要有人花的錢到位了,送點吃喝也不是什麼難事

牢房裡晚上看不到天,但是到了晚上都一樣黑

過了半個時辰,突然傳來劇烈的咳嗽聲,槐順看過去,是那個討厭的罪犯,碰巧他也正好看著槐順

小哥,你知道我犯了什麼罪麼?

帶著沙啞的喉音讓槐順嚇了一跳,槐順反問:

我怎麼知道你犯了什麼罪?

是啊,或許沒人知道,我想了這麼久也不知道

小哥,可以幫個忙麼?

什麼?



我背上的琵琶骨被鎖死,也許今天是我在這裡最後一晚上了,你能給我放鬆點,讓我的背可以挺直點麼?

一頭霧水的槐順猶豫了下,還是答應了,畢竟80斤的重伽和鎖住的琵琶骨,沒有任何威脅

伴隨著越來越重的咳嗽聲,槐順第一次這麼近的接觸這個罪犯

這副壯碩的身體被折磨的不成人樣,準備放鬆機關的槐順,隱約看到什麼。嗯?

———精忠報國

你,你你是?你盡然是岳飛?嶽將軍?

我們這邊流傳了您很多故事,你不是在北方和金人打仗麼?怎麼落得如此下場?

一句話說不清了,小哥,謝謝你的幫忙,我終於能挺直腰桿子了

隨著這句話的音落,只見岳飛的身體癱軟下來,嘴角溢出猩紅的血液

嶽將軍!嶽將軍!你怎麼了?

槐順用手試探岳飛的鼻息,岳飛死了!!!

槐順驚慌失措的不停搖擺岳飛的身體,可是已經沒有回應!


天殺的老天爺,也終於沉不住氣了

暴雨傾盆而降,閃電雷鳴瘋狂的咆哮,彷彿要掃蕩人世間所有的不平

藉著閃電,槐順模糊的看到牆壁上書寫著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槐順不明白,到底發生了什麼?這個普通的獄卒心裡七上八下,

嶽將軍,讓金人聞風喪膽的英雄,怎麼莫名其妙的出現在這個監獄裡,又不明不白的死掉?

一個普通的獄卒,一個響噹噹的民族英雄,在一個不合時宜的地方相遇

也是最後一次相遇

槐順報告了岳飛的意外死亡,他沒有提到岳飛的名字,縣太爺卻沒有絲毫吃驚

岳飛死了,槐順心裡藏著這個秘密,這個可能讓他掉腦袋的秘密


和外面的傳聞一樣,他也神往過岳飛何等英雄,崇拜過岳飛飲血沙場,撼天易,憾岳家軍難是何等豪邁

一路上回家的槐順,再也沒有心情繼續調侃

耳朵裡不是婆娘嘮叨的閒話,而是不斷湧現出牆壁上刻畫的《滿江紅》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

雨還在不停地下,嗚咽的像在哭泣

在那個世代裡我們都是一個小人物,卑微的忘卻,為了活著,為了苟且

槐順也是一個小人物

可是這個小人物充滿對偶像的崇拜,對英雄的敬重

這種難以理解的情愫,給普通人更多勇氣

輾轉反側的槐順決定幹一件大事


天還是一樣黑,更黑的衙門深處

槐順偷走了岳飛的屍體,第一次犯案的他表現的無比熟悉,甚至超過了慣犯不留一絲痕跡

為了不引人注目,槐順把岳飛埋在城外的九曲叢祠

擔心,害怕,激動,高興,愧疚,自責的情緒充滿槐順的心頭

對著岳飛三拜後,不敢祭祀的槐順,把身上唯一值錢的玉佩栓在岳飛腰間留作紀念

天亮了,雨停了,槐順還是一如既往地上班

奇怪的是衙門裡盡然沒有丟失屍體的風聲,槐順徹底放心了

槐順還一直幹他的獄卒,武二也一直賣他的燒餅

但是牢頭老秦在事發後的第二年,不知道怎麼喝酒喝多了掉到茅坑溺死

而槐順的秘密,直到臨死才傳給兒子,直到岳飛平反!

我不是易中天,原創不易,請讀請珍惜!


我不是易中天


岳飛,字鵬舉,河南湯陰人。自幼臂力過人,能開三百斤硬弓,後師從當時的著名武林大師周侗習武,學得了一身好武藝。

岳飛不但武功了得,還愛讀《左氏春秋》,《孫武兵法》等書,可謂是文武雙全。

岳飛所寫的《滿江紅》等詞作,更是氣勢恢宏,讓人不免對岳飛的拳拳報國之情,產生由衷的敬佩。而岳飛“精忠報國”的精神,也激勵了無數的中華兒女,不畏生死,為國而前仆後繼。

岳飛1122年從軍,最初活躍在抗遼前線。1125年,金滅遼,進過開始大舉南侵。岳飛也從此走上了抗金的道路。

岳飛最初跟隨劉浩、宗澤、王彥、杜充等人,在河南、山東等地作戰抗金。杜充棄守開封之後,岳飛開始得到趙構的重用,逐漸成長為了南宋的“中興四將”之一。

岳家軍軍紀嚴明,堅持“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滷掠”的軍規,深受百姓愛戴,軍隊士氣旺盛,屢創金軍。

岳飛先是參加了收復建康(南京)之戰,之後又率兵收復了襄陽六郡,建立了岳家軍的大本營。岳飛抗金最輝煌的戰績,就是先後進行的四次北伐。特別是岳飛最後一次北伐,他率領岳家軍,挺近中原,兵鋒直指舊都開封。

岳家軍在潁昌、郾城等地,數次擊敗完顏宗弼的十萬主力大軍,全殲了金軍所剩下的精銳騎兵鐵浮屠和柺子馬。岳飛趁完顏宗弼收縮兵力退還開封之際,全線進擊,大軍快速行進至朱仙鎮,兵臨開封城下。

完顏宗弼原本準備棄守開封,北渡黃河。岳飛卻在一日之內接連收到高宗的“十二道金牌”,命令岳飛立刻班師。岳飛憤泣道:“十年之力,廢於一旦!”岳飛此次退軍之後,心灰意冷,再無作為。

1141年,金國進攻南宋無果,準備議和。高宗也有意議和,開始打壓手握重兵的將領,尤其是岳飛。

高宗指使秦檜審訊岳飛、張憲、岳雲案。秦檜以“莫須有?”誣告岳飛等人謀反。岳飛被賜死於風波亭,張憲、岳雲則被判棄市處死。

根據《朝野遺紀》的記載,岳飛冤死後,岳飛的遺體被一名素來敬佩岳飛,並在岳飛被關押時,照顧過岳飛的一名獄卒收斂。這名獄卒名叫隗順,他冒著生命危險,在夜間揹著岳飛的遺體,翻出了城牆,將遺體背到了城外的九曲叢祠。

隗順將岳飛的遺體葬在了祠旁的北山之下,為了日後便於辨別,隗順還將岳飛曾經佩戴過的玉環綁在了遺體的腰下,並埋葬處栽了兩顆桔子樹作為記號。

隗順在去世前,將此事告訴了他的兒子:“異時朝廷求而不獲,必懸官賞,汝告言曰:棺上一鉛筒,有棘寺勒字,吾埋殯之符也。”

獄卒隗順除了《朝野遺紀》之外,鮮有記載,因此,並沒有相關他的更詳細的信息。但是,他的義舉,卻讓英雄岳飛有了沉冤昭雪,重塑名譽的機會。

1162年,宋孝宗繼位,他為了北伐,給岳飛等人昭雪,並以500銀的高價尋找岳飛遺體。隗順的兒子就將其父告訴他的岳飛遺體真相告知了官府。孝宗“詔復飛官,以禮改葬,賜錢百萬,求其後悉官之。”並且建廟於鄂州,廟號忠烈,後又賜諡號武穆。

岳飛自此,沉冤昭雪,並有了名震天下的嶽武穆之名。


奕天讀歷史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一首讓人至今讀起來都熱血沸騰的《滿江紅》,是民族英雄岳飛心中最直白的吶喊。岳飛一生致力於收復河山,迎回徽欽二宗,然而他始終沒有意識到,他看似正義凜然的愛國之舉,卻成了既得利益者最為痛恨的絆腳石。

十二道金牌強令回師

儘管北方大好河山已經落入金人之手,但趙構從金人手中逃出,從商丘逃到揚州,從揚州渡江逃到南京,再從南京逃到了杭州,面對金國的咄咄逼人,趙構甚至一度流亡到海上。

面對金人,趙構唯一的特長——跑路,可以說發揮的淋漓盡致,由於長期生活在金國的恐怖之中加上一路舟車勞頓,不但讓趙構失去了生育能力,也讓他失去了男人最後一絲血性。



然而不得不說,在岳飛、韓世忠一眾名將的抗擊下,南宋漸漸站穩了腳跟,雖然金強宋弱的局勢依然存在,但南宋已經有足夠的實力偏安一隅,雙方形成了拉鋸戰,彼此間互有攻守。

就在岳飛一路北伐、節節勝利的時候,宋高宗趙構一日之內連下十二道金牌,讓岳飛立即班師回朝,不要問為什麼。要知道,此時的岳飛已經打到了汴京邊上的朱仙鎮,收復舊都指日可待。

然而面對夢想與命令,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會有一絲絲躊躇,岳飛同樣也不例外,撤兵就意味著付出的努力付諸東流,不撤兵就是違抗聖旨,成為亂臣賊子。一生精忠報國的嶽帥始終找不出任何一條理由能說服自己違背君主的意志。我們應當可以想象,在回師的途中,嶽帥是多麼的惆悵與無奈。



人情世故,冷暖自知

自古以來,人的本性就是趨利避害,雪中送炭者少,落井下石者多。大家都看出來這是宋高宗與秦檜合力扮演的一出“雙簧”,面對岳飛的直搗黃龍,迎回徽欽二宗,事故之人都能看得出來,如果岳飛完成了理想,那將置趙構於何處?

於是趨炎附勢的小人們開始了瘋狂的諂媚計劃,先是有人主張把岳家軍改名為“華容軍”,因為這是大宋的軍隊,不容許變成某人的私家軍隊。

再有湖南嶽州的知州姚躍,他認為嶽州帶了“罪犯”岳飛的嶽字,很是不好,於是上書朝廷將嶽州改名為純州。

更有甚者,為了博取秦檜的“賞識”,對岳飛被髮配的一家也不放過,當地的知府斷絕了岳飛家人的一切衣食供應,任其自生自滅。

可憐一生為國盡忠的嶽帥,死後不但瘋狂被小人瘋狂落井下石,連自己的家人也都不幸遭難,這不但是時代的悲哀,更是人性的淪喪!

天下自有良知者

當時面對岳飛一案,每個人的本性就不自然的暴露了出來。有火上澆油的小人,也有明哲保身一言不發的庸人,當然,自然也會有敢於維護公平的正人。

當時就有韓世忠、胡銓等人站出來,上書趙構,認為“莫須有”的罪名不但不能服眾,反而會瓦解南宋軍民的抗金斗志,如果金兵再次南犯,就不會有人再為朝廷浴血奮戰了。

然而趙構置之不理,秦檜則想方設法迫害為岳飛喊冤者,剛剛開國的南宋就籠罩在一片烏雲之下,讓人聞之色變。

然而有一個叫隗順的獄卒,他沒有上書皇帝的權利,也沒有左右輿論的本領,但他不朽的人格卻絲毫不曾因他職位卑微而打上折扣。

隗順據說是西漢末年,關隴地區的大軍閥隗囂的後代,但我認為這不足信,可能是人們敬佩他的人格而牽強附會所致。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當年岳飛在獄中被殺害,如果不是他,也許嶽帥的屍體可能就丟進荒山野嶺了,後人想要祭拜估計都找不到地方。


隗順冒著生命危險將岳飛的屍體背了出來,為了不招惹是非,他在一個極其隱蔽的地方九曲叢祠把岳飛安葬,從來不敢告訴任何人,只是在岳飛忌日的時候自己來偷偷上兩炷香,為岳飛添添墳。

直到他臨去世的時候,他才把嶽帥的埋身之處告訴了兒子,並且千叮嚀萬囑咐,一定要讓兒子繼承自己未竟的事業,好生為嶽帥守墓,他的兒子也是謹遵父命,從未讓嶽帥的墓荒廢。

直到宋孝宗時期,岳飛才被昭雪平反,為了紀念岳飛,宋孝宗命人在西湖邊造了一座岳飛的衣冠冢,而隗順的兒子認為時機已經成熟,就將嶽帥的埋身之初報告給了朝廷。


宋孝宗大喜過望,不但厚賞了隗家,還把岳飛的屍體風風光光的遷移至原來的衣冠冢,這就是後來我們所熟悉的棲霞嶺嶽王墓,要不是隗順的大義之舉,也許嶽帥就只能葬身荒野了。

但不論是九曲叢祠還是棲霞嶺,不也更印證了“青山有幸埋忠骨”這句話嗎?只要是忠臣,是英雄,不論時局多麼壓迫,自然會有後人的崇敬,而反觀秦檜,雖然得意一時,卻永遠跪在了岳飛的面前,受盡人們的唾罵。

我是亮仔,歡迎大家討論留言,關注亮仔學史,共同探討歷史的那些事兒!


亮仔學史


岳飛是南宋名將,是中國名將裡面的巔峰人物,更難得的是功勳卓著卻依然忠於朝廷,最後面對皇帝的不信任和姦臣陷害,慨然赴死。岳飛雖死,但是精忠報國的名聲卻傳了下來,在宋朝就有很多人崇拜他,在後來人們不但抬高他的地位,還將曾陷害岳飛的秦檜狠狠地才在腳下。雖說曾經被害死,但是能得到後人如此肯定,也算是歷史給了岳飛一個公正的評價。岳飛的故事,也給許多奸人很大的震懾。



岳飛被處死後,高宗覺得不會再有人想著迎回那二位太上皇了,於是很開心,忘記了摧殘岳飛的身體。正好,一位非常佩服岳飛的獄卒趁亂將他的屍體背起,一路逃出城外,把他埋在了一個叫九曲叢祠的旁邊。那這位獄卒是誰,又為何會這麼幹呢?

此人叫隗順,一生沒什麼值得稱道的地方,但是在岳飛被處死的那年,他剛好做了獄卒。岳飛是當時民族英雄,他年輕時候投軍,兩戰高捷,後來帶著士兵,即便是少量士兵也能打勝仗。後來在他的努力征討之下,一度恢復了半個宋朝,已經收復了河南等地,只要一點時間,也許就能徹底復國。如此功勞,如此戰績,當時的百姓們每一個不感到高興的。但是因為繼續打勝,被擄走的前兩個皇帝,可能就要被放出來了,到那時,高宗可就做不成皇帝了。於是他在關鍵時候很機智地把岳飛調回去,又在若干奸臣的勸諫下,最後居然處死了這個罕見的良將。



如此做法自然會得到很多官員、百姓的痛恨,但是高宗迎戰外地是個廢物,對內高壓統治卻是一把好手,於是最終大家不得不承認了這個結果,岳飛最終還是被處死了。當然,大家雖然被迫接受這個事實,心裡還是擁護岳飛的,而這位叫隗順的人,更是崇拜他,並且為了他,可以賠上自己的性命。

於是他冒著被殺的危險,將岳飛的屍體揹走,外面找地方埋葬。因為當時時局動盪,戰爭太多了,所以隗順怕以後找不見岳飛的屍體,所以就想給他做個記號。而且他覺的,像岳飛這樣的忠臣,早晚會得到平反,那時候如果找不到屍體,豈不是件憾事?於是他就找了一塊玉,拴在了岳飛的身上。岳飛下葬後,他還特意在墳頭種了兩顆桔子樹,這樣就比較方便辨認了。



後來孝宗繼位,岳飛終於得到了平反,於是朝廷賞銀五百兩尋訪岳飛屍體,於是隗順的後人趕緊把這個消息告訴了朝廷。朝廷在核實沒問題後,給這位冤死了二十多年的英雄重新安葬,將他葬在了西湖的旁邊。當時朝廷不但給他恢復了名聲,後來還多次給他追封諡號、爵位。

歷史上有很多大人物,但是更多的是像隗順這樣的小人物,可是即便是這樣不起眼的人,其實都在默默地貢獻自己的能量,如果沒有這位小小的獄卒的捨命之舉,很可能世間再也沒人能夠找到岳飛的屍體。


小鎮月明


岳飛是民族英雄沒錯,只不過他的主張有違最高領導,何況是一個連秦松這一個大奸臣都識不出的昏君。如果是一個睿智的明君,岳飛不會這麼慘,。


小百姓談大事


收屍是肯定的,但說偷偷揹出去,我頭腦太簡單,不敢相信。只有頭腦聰明的人才能相信,才拿來說事。屍體不拖出埋掉,還要留在監獄裡腐爛發臭?指派一個獄卒弄出去埋掉,平反了,再找這個獄卒把他挖出來,就這麼簡單。九曲叢祠是什麼地方,冤屈叢祠也,小說演義用詞,九,最大的陽數。人家的祠堂還是什麼祠能給埋死人?

岳飛故事最成功的是“精忠報國”,它讓岳飛萬世流芳。最蹩腳的是十二道金牌,渲染岳飛功虧一簣的同時,暴露他已經成軍閥了,不肯聽從皇帝調遣了,埋下死因了,死固當然了。

故事好編,也要注意不留漏洞就好了。


拋磚引狗叫


這個獄卒應該是當時民心的代表,他的舉動證明了岳飛的深得民心,是當時蓋館定論的民族英雄,也是一位著名的抗金將領,這個獄卒無論是誰,都是值得景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