蕪湖鐵畫是怎麼製作的?

師父被妖怪抓走了


鐵,曾在刀耕火種的冷兵器時代,作為武器和生產生活工具的原料,備受推崇。

安徽省蕪湖市,瀕臨長江,交通便利,曾為中國四大米市之一,更是歷史上知名的冶煉之鄉,享有“鐵到蕪湖自成鋼”的美譽。

(蕪湖鐵畫)

蕪湖鐵畫,原名“鐵花”,為中國傳統獨具風格的工藝品之一,是蕪湖市特有的工藝美術品。

2006年,蕪湖鐵畫鍛制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蕪湖鐵畫)

“清冷水入中江流,以水淬鐵鐵可柔。千門揚錘聲不休,百鍊精鏤過樑州,精美工聚物有尤,湯鵬之技古莫儔。”

這是清代乾隆年間流傳在蕪湖的《湯鵬鐵畫歌》。

蕪湖鐵畫起源於宋代,盛行於北宋。清康熙年間,在發達的冶煉工藝影響下,姑孰派畫家肖雲從和鐵畫藝人湯鵬經過磨礪與創新,創造了獨特的蕪湖鐵畫。

(鐵畫藝人湯鵬)

自此,安徽蕪湖鐵畫才自成一體,並逐漸享譽四海,至今已有340多年曆史

蕪湖鐵畫是以低炭鋼為原料,將鐵片和鐵線鍛打焊接成的裝飾畫。

它吸取了我國傳統國畫的構圖法,將民間剪紙、雕刻、鑲嵌

等各種藝術的技法溶為一體,以低碳鋼作原料,以錘為筆,以鐵為墨,以砧為紙,鍛鐵為畫,鬼斧神工,氣韻天成。

其風格剛勁挺秀、樸實雅健、黑白相間、虛實相生、神似國畫。更以悠久歷史、獨特風格、精湛工藝、高超技藝著稱於世。

鐵畫的構圖採用中國畫的章法佈局和筆意。黑白對比,虛實結合,別有一番情趣。

(蕪湖鐵畫)

遠景賦以疏細線條,近物則以粗獷佈勢,使山水能分遠近之趣,樓閣能得透視之感,人物能具傳神之態,花鳥能顯栩栩之姿,錘鍛之巧與畫理相通,繪畫與工藝品結合。

清代金石家朱文藻在《題鐵畫》一詩中作了生動的描述:

“乍看似墨潑素絹,山水人物皆空嵌。風飄秀色動蘭竹,雪催老杆撐松杉。華軒逼人有寒氣,盛暑亦欲添衣裳。最宜樺燭曉風夜,千枝萬蕊發翠巖。元明舊跡共諦視,轉覺暗淡精神減。”

朱文藻認為,元明時代丹青高手之畫與鐵畫相比亦黯然失色。

清代詩人梁同書更稱鐵畫“無不入妙”,“世罕見之”。他作《鐵畫歌》雲:“誰叫幻作繞指柔,巧奪江南鈞巢筆。……採繪易化丹青改,此畫錚錚長不毀。”

一幅精美的鐵畫製作,需以鐵為原料,經紅爐冶煉後再經塹、銼、鍛、整形、防鏽等幾十道工序,全手工製作,耗時好幾天才能完成。

而類似於北京人民大會堂的巨幅鐵畫“迎客松”這樣的曠世鉅作,則需要20多個具有20年以上工齡的高級鐵畫師耗時一年時間才能完成。

近代以來,蕪湖鐵畫先後參加過法國巴黎世界博覽會和匈牙利布達佩斯造型藝術展,並赴日本、科威特、意大利、尼日利亞、沙特、香港等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展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