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十年內,華為能超越微軟、蘋果等公司,成為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嗎?

24K純京1


難道不知道嗎?華為至今為止都沒有上市,按照它的戰略規劃,十年後幾乎也不會上市,因此討論它的市值能否超過微軟、蘋果並不現實。

1、華為不差錢,華為是國內最大的民營企業,其2018年的營業收入就高達7212億元,淨利潤就達到593億元,華為對上市融資根本就不屑。



2、華為總裁任正非曾經說過,華為永遠不會上市,因為他們是為理想和目標奮鬥,如果華為上市,“股東們”看著股市那兒可賺幾十億、幾百億,這樣會逼他們橫向發展,他們就攻不進“無人區”了。

3、華為股權結構問題也不符合上市條件。在華為的股權結構裡面,任正非僅持有1.01%的股份,其餘98.99%由華為員工持有(華為工會代持),華為的這種股權結構,使得華為很難上市。



4、如果華為上市了,就會有外面大量的資金進來,成為華為的新股東,而這些股東主要是以賺錢為首要目標,那就不會靜下心來搞技術研究。而且玩金融的沒有誰能夠玩得過美國,以美國對華為的瘋狂打壓,如果華為上市,可能就成為它打壓華為的另一個工具了。

其實華為即使上市了,它的市值也很難超越微軟蘋果。目前的微軟、蘋果的市值都超過9000億美元,位居全球一二位,我國市值最高的阿里巴巴都不到它們的1/2。華為是一家電子類企業,從業務類型上看,華為類似於思科(電信設備)和三星電子(消費電子)的綜合體,如果以它們作為參考對象,華為如果上市,它的市值應該介於兩者之間,即2000~3000億美元之間,別說超越微軟蘋果,就是阿里騰訊也很難超越。當然,這只是估值,凡事皆有可能,如果華為真的上市,說不定它的市值就比肩微軟蘋果呢?


錦繡中源


夢境?目前蘋果公司市值約1.03萬億美元,摺合人民幣為7.36萬億人民幣,去年我國GDP是82.71萬億元人民幣,摺合美元是11.57萬億美元,簡單換算一下,蘋果只是一家商業機構,目前市值相當於我國去年國民生產總值的11%左右,想市值超越蘋果,是不是有點白日做夢呢?


海棠花盡開


恕我直言,華為再過100個世紀也不可能達到蘋果微軟公司那種層次,一句話,蘋果降價華為滅亡,蘋果降價小米稱王。蘋果如果減價就是變相的承認性價比這種東西,華為是完全沒有性價比的產品必遭首輪淘汰,小米是性價比之王必然踩著蘋果上位。好消息是蘋果已經開始降價。


有時也很棒


說一下微軟和蘋果的市值。前者超過了1萬億美元,或者是9500億美元,分別居全球第一和第二。


論證華為未來10年市值能不能超過微軟和蘋果的前提是,它在未來10年能不能上市?如果不能上市,討論這個將沒有意義。

根據目前華為的發展態勢來看,不存在上市的可能性。原因如下。

第一,華為股權結構過於分散,上市有可能被財團瘋狂吃進股票,並控制華為。對於目前華為高層來說是不可接受的。作為公司創始人,任正非僅只有1%點多的股票,區域股票全部分散在員工手中。那麼上市之後,股票可以自由買賣。一旦被某些資本盯上之後,通過瘋狂購入股票的方式,完全可以成為該公司的大股東。但那個時候,現在華為的高層將被全部掃地出門,失去公司的控制權。

第二,公司融資的方式有很多,通過資本市場獲取指示方式之一。華為現在募集資金的方式主要是兩個,一個是向銀行借貸,一個是發行公司債券。華為目前上千億的負公司負債中,基本就是通過銀行借貸和公司債券獲得的。

以上2點,就足論證華為上市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不過這並不妨礙我們對華為的公司資產做一個估值。不上市的企業都是可以把價值估出來的。

估值的方法也並不難,市值=市盈率×淨利潤。2018年華為的淨利潤是593億元。那它的市盈率可以達到多少,我們可以參照同類企業。美國思科市盈率是17倍,高通的市盈率是28倍,蘋果公司的市盈率也是17倍。

如果以17倍來計算,華為的市值大概就在1萬億人民幣左右;如果是以28倍計算,華為的市值大概是在1.7萬億左右。這樣算下來公司的市值並不高,還不到3000億美元。這個數字和蘋果微軟的八九千億美元差距還很大。

華為畢竟是中國科技行業代表。在國內上市的話,有很多人投資。我們把它的市盈率再提高一點,拉到和茅臺的水平——40倍。算來的話,公司市值可以達到2.4萬億元人民幣,摺合接近3500億美元。這個市值已經相當高了,利潤是華為三四倍的三星電子,當今市值也不過是3000億美元左右。

假如未來10年華為利潤年均增速保持10~15%。那麼10年之後,其淨利潤大約可以達到用1500~2400億之間。取一箇中間值就是1950億元。這個數字再乘以30倍的市盈率,公司的市值就可以達到5.85萬億元。按照目前的人民幣匯率,大概就是8300億美元。這個數字就和那微軟蘋果還是差一兩千億美元之巨。

但是10年之後,蘋果和微軟不可能不發展。或許他們的市值早就過了1萬億美元,又把華為甩開了。


財經知識局


別說未來十年了,華為壓根就無法上市,談什麼市值超越微軟、蘋果?

首先來看看華為的股權結構,華為屬於工會持股制度,截止2018年華為的持股員工達到了96768人,員工持股率為98.99%,而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的股份只有1.01%。這種股權結構,也是一種激勵制度,華為的成功和獨特的股權結構是離不開的。至今,華為仍然是世界五百強中唯一的非上市公司。


也就是說,華為的股權結構不滿足上市條件。

當然,華為也不需要上市來圈錢,作為一家100%民營公司,華為可以說是中國的驕傲。華為的營業收入比騰訊、阿里巴巴加起來還要多,手機利潤也僅次於蘋果三星,華為壓根就不缺錢。2019年華為售價出貨量已經完全超過蘋果,消費者業務蓬勃發展,5G業務舉世矚目。上不上市,對華為來說並不重要。

相反,華為一但上市,極有可能湧入大量的外國資本,談何民族企業?我們熟悉的阿里巴巴,最大股東來自日本軟銀,軟銀集團擁有近30%的股份。而龐大的企鵝帝國騰訊公司,最大股東來自南非公司。華為不上市已經夠強大了,而且還是純粹的中國民營企業。



前段時間,華為市值1.3萬億的消息震驚了互聯網。來源是中國企業高質量發展論壇上,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表示華為估值1.3萬億美元,超越了微軟和蘋果,是世界第一。這個牛吹得委實有點大啊。華為的營業額還不到三星的一般,利潤差三星好幾倍,兩個企業本質都屬於硬件公司,不同的是三星掌握了電子產業的供應鏈,目前三星市值也才三千億美元左右。華為要做到世界第一,那市盈率得多高?亞馬遜哭暈在廁所。

根據《胡潤百富榜》,華為的估值在1.2萬億人民幣,算下來還不到2000億美元,這是比較理性的估值。所以,華為超過市值萬億美金的微軟、蘋果,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而且,華為壓根就沒法上市啊,別說未來十年,你說10萬億市值我也就笑笑。


iT科技菌


這是一個很棒的問題,華為現在身為我國的第一大科技民企,究竟能否超越美國頂尖科技企業呢?

如果按提問者所說的市值評比的話,我發稿的時候蘋果的市值是1.38萬億美元,放眼全球都難有敵手。但非常可惜的是,咱們的華為並不上市,所以在市值上面超越蘋果幾乎是不可能。但華為的實際價值,能否超過蘋果呢?

首先,咱們來看看中國科學院士倪光南先生的說法,“華為沒上市,但評估市值是13000億美元,世界第一。”倪光南在2019年10月份表示,“這個表是以市值排行、龍頭企業排行,我想大概是沒問題,從華為的業務情況、創新情況等是第一。”

也就是說,在幾個月前華為的估值和蘋果相差不多,而且那個時候是領先蘋果的。

其次,就手機業務來看的話,華為現在顯然已經超越了蘋果,因為他才是世界第二手機廠商,蘋果第三(這是國際權威機構排的)。

最後,既然雙方都是科技企業,比拼的自然就是科技實力,那麼華為的科技實力強還是蘋果的科技實力強呢?我個人認為華為以前比較弱,現在兩者相差不多,未來大概率是華為強。

因為華為現在在做的領域有手機/5G/芯片/光伏/系統......而且幾乎每一個領域都做到了世界頂尖,這是華為最了不起的地方。而且華為現在的科研經費比蘋果還多,華為不上市,賺來的錢就用心搞科研,這一點是被資本家控制的蘋果比不了的,所以我個人認為華為未來的科技實力是會強於蘋果的。


賢哥手機測評科技



任正非說過:華為永不上市!至少任正非活著一天就不可能上市!既然不上市,那未來十年內是否能超越微軟、蘋果🍎公司、是否成為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就沒有意義了。

那一個公司為什麼要上市呢?一是公司缺錢需要到金融市場上去融資借錢;二是通過上市融資擴大規模、擴大公司影響力以賺更多的錢;三是這樣的公司通常是被資本家控制的,比如阿里,上市後好圈錢。



華為說永不上市一是華為不缺錢;二是不想公司被資本控制;三是正如任正非所說華為不以賺錢為目的,至少他自己是如此僅僅佔有華為1%多一點的股份。華為這樣的公司很像毛主席時代的人民公社,華為的員工就是人民,而公司就是人民公社。員工是公司的主人,公司賺的錢都是員工自己的,不是資本家的。故而員工都拼命工作,所賺的錢大部分又重新投入公司擴大規模加大研發,這樣的公司只會越來越強。個人以為未來十年內華為必然是世界上最牛的科技公司!

中國到如今只有兩個公司做到永不上市,就是華為和老乾媽,而這兩人都是貴州人,為他們點贊。未來的中國如果遍地都是華為、老乾媽這樣的企業時,紅旗🚩估計也就飄洋過海了!


聖哲同學


華為沒有上市,無市值這一說。直接跟蘋果、微軟這類上市公司比較是沒多大意義的。雖目前華為手機全球市場的銷量已經超越了蘋果手機,且還在不斷進步當中。不過蘋果的高利潤和業界地位也並非是能輕易超越的。

華為、順豐、老乾媽曾被“調侃”為永不上市的三家企業,不過順豐在港上市後就被除名了,現還剩下華為和老乾媽。確切的一點是,企業選擇上市主要還是為了融資,同時上市之後可以讓公司的品牌迅速提升。

不過華為本身不缺乏名氣,品牌影響力也夠大,就似乎並不為所動了。且說的是,華為也有多樣化募集資金的方式,可不依靠資本市場注入。

不過論其不上市原因,其實還在於華為股權結構的特殊性。華為股權結構是員工持股制,過於分散的股權結構也成為上市的阻撓因素之一。一旦上市就必然涉及到股權、公司架構的調整,公司管理理念也會受到衝擊。

雖華為沒有上市,沒有交易股份,無法核算具體的市值。不過2019年胡潤百富榜也曾有對華為的估值參考,華為估值1.2萬億人民幣。對比國內第一市值的阿里還是有不小的差距。

有相關人士指出胡潤是參照蘋果市盈率給出的估值參考,不過市值大概也能估算一下的,市值=市盈率 * 淨利潤。

暫定蘋果的靜態市盈率為19倍,以大概值來粗略估算,未必是準確數據。華為2018年淨利潤為593億元人民幣,華為也按蘋果的19倍市盈率來計算。那麼大概的結果也是符合胡潤對華為所給出的1.2萬億人民幣市值的。

但是,華為是做實業的,主營業務是做通訊設備,市盈率也到不了19倍之高。從業務分佈結構看,更為合適的對標公司可能便是韓國的三星電子。而三星電子的市盈率是僅為10倍。<strong>

三星手機長期霸榜全球銷量第一位置,但是利潤遠不如蘋果公司,所以從整體來說三星公司的市值是不如蘋果手機的。華為距離三星都還有差距,對比萬億美元俱樂部的蘋果、微軟,就顯得華為有所遜色了。

本身來說華為沒有上市,無法核算具體的市值,跟上市公司比較是沒多大意義的。不過十年之後的事情誰又能說得準呢?但至少在現在看來,蘋果的高利潤和業界地位也並非是能輕易超越的,微軟或也同是如此吧。


IT小眾


其實說明了,一流的國家和企業玩的是品牌和標準。而中國基本沒有自己的標準和奢侈品牌。所以別看華為老覺得自己多牛逼,他的產品全部採用的歐美標準,連個攝像頭評分都得找法國的dox。品牌背書得找歐洲奢侈品牌保時捷。

說明中國的產品離開歐美標準和品牌是活不下去的。

蘋果為什麼不需要?因為蘋果本身就是標準,就是品牌!

中國所有企業其實都是在給歐美打工,華為亦然。


黑暗公正darkjustice


首先華為不是上市公司,未來也不打算上市!至於科技實力和影響力,現在就已經遠超某公司,毫無疑問。更別提未來…

再從資本角度說,某公司只是一個被華爾街那些騙子們吹的很大的泡泡而已!不想多談,談資本實在夠乏味的……

從科技實力來說,它已是昨日黃花。總是把它當回事兒,其實完全沒必要,任何美國公司都是我們用來超越的目標,僅此而已,千萬別動不動就搞崇拜那一套,如果是那樣的話,那隻能說明看事物太過侷限,缺乏自信。

至於說某公司,一個過時技術落後到連基帶都要靠收購微軟公司旗下一家小公司的研究成果來彌補的公司,還談什麼科技實力,談什麼前途!結局只有一個,在其它公司的徹底碾壓下,改行做別的或淪為一家三流公司……

更深入的就不多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