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推驗證,得出結論

反推驗證,得出結論。很多人看到這句話的時候,心裡一定想的是什麼時候學過的數學定理。不過,這次我談的不是它,而是這句話在生活、人生當中的一些判斷及應用。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獨特的一面,也就是優點和不足。包括魯迅先生都說過,“真正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這句話在這裡不去深究它的本意,而要解讀它對於每個人來說,在生命中的意義。

在人一生看似漫長卻又短暫的時間裡,能夠真正懂得自己,深知自己特性的人不太多,大部分人對於自己都處於一種似懂非懂的狀態。很多人都是一種什麼狀態呢?好像別人那麼說我,我就真地向著那種方向去了一樣。即便內心堅定自己,也會在很多事情當中覺得有些不知所措。為什麼呢?因為認知不足。很多人一生被自己的不足之處糾纏著,一味執著地修補著自己的缺點,卻忽略了自己的優勢才是彌補缺點的最佳辦法。太極講究“以柔克剛”,其實不只是太極,生活中的大部分事情都可以“以柔克剛、避其鋒芒、取長補短”。


反推驗證,得出結論


從小在學習中,老師們大多都會讓我們哪一門科目不好就重視哪一門,多花點時間去研究、去學習。老師錯了嗎?沒錯,而且很正確。因為那時候還小,很多天賦、認知還處於待發現階段。但現在呢?那套理論就不能在應用於生活當中了。為什麼?因為現在我們自身的很多特性基本已經固化,如果還想的是修補不足,那一生就會浪費很多時間,而且成效不見得會有多大。那麼,現在我們應該怎樣去思考呢?我認為就應該逆向思考,反推驗證。道理在哪呢?在於過去幾十年你的思考及實踐中,你依舊沒能讓自己過上想要的生活以及成為那個更好的自己,而在後面的生活中,你何不與其反之去驗證呢?你想想是不是這個道理。

生活中,有這麼一種人,他見不得別人好,認為只要別人比他好,就覺得這個人所有的都來自於一種不正當,無良心與底線所得來的。那麼,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你覺得自己什麼都是對的,別人是錯的,你還是沒能過得比他好?或者不比較,你還沒能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問題在哪呢?你一味地以自己的三觀來認知這個世界,可你有沒有想過自己現在站在哪種高度呢?我不否認,有人會喪失道德底線去獲得利益,可這也只是一部分人,在一定比例當中,可以忽略不計的人。如果這個社會大部分都是這樣,那麼根本就不可能正常運轉的。


反推驗證,得出結論


言歸正傳,在沒有認清自己之前,彆著急地去認清世界。在以後的生活中,你試著讓自己打破當前的這種思維模式,直接來說就是與當下的這種思想相反。堅持一段時間,看看自己有沒有一些改變。深入瞭解自己,停止不斷地去修補自己的不足,發揮自己的優勢,以優勢來彌補不足,而不是隻盯著不足之處。正視自己,在生活中,不足之處能避免就去避免,或者繞開它,但不是讓你去逃避它。如果一直以來,你發現了自己在某個方面、某個領域不擅長,並且也已為此付出過很大的代價,那麼就及時止損,不要再去為這些付出任何。過去的一切都已經證明了你覺得能改變的事實,還沒改變的足以說明你不適合了,不要跟自己過不去,不要跟時間過不去,你的這種執著只會讓自己越陷越深。

到現在為止,其實我們都應該思考正向與逆向,可能自己所認為的正向就是那些成功人的逆向。只要保持道德心不變,所有的方法都可以嘗試,雖然成功的標準不以物質來衡量,但物質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成功。世界上,免費的都是最貴的,我也一直認為,能花錢買來的教訓千萬不要花時間。所以,在能改變的年紀,別為了穩定去違心,雖然穩定是最終目的,但不要為了穩定而失去改變自己的機會。從守恆的角度來看,世界上一切都是處於動態平衡,沒有任何事情是絕對穩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