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神經紊亂患者應該怎麼控制病情?

假如讓我說下去00


植物神經紊亂患者應該怎麼控制病情?

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常出現於綜合醫院各大內科的疾病,症狀上涉及心血管科、消化科、內分泌科及神經科。然而,在綜合性醫院, 醫生通常予患者以一些簡單的病情解釋或對症處理, 這樣做大雖然不違反原則,但卻很難令就診者信服,導致患者反覆到各大醫院就診。


實質上,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常伴隨著胃腸神經症、更年期綜合徵、心臟神經症等, 屬於內臟功能失調綜合症狀。這裡有必要解釋一下為什麼是“內臟功能失調”?

所謂植物神經,也就是自主神經,包括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主要分佈在我們的臟器器官上。正常情況下,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作用相反並相互制約,保持著相對的平衡。所謂的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就是二者失去了“平衡狀態”。

當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時,可出現多種表現,如頭痛、頭暈、口乾、心慌、冒汗、腹痛、腹瀉,症狀涉及多個系統,且具有變輕遷延, 易於反覆等特點, 具體可見下圖:


植物神經功能紊亂也屬於一種心身疾病,所以單純給予內科治療效果多不理想,因為患者心理問題始終得不到解決, 也就是說患者情緒得不到緩解, 就會反覆就診。於是各個醫院的醫師開始嘗試以患者身心作為出發點, 給予患者心理治療,但還需藥物配合。

通常來講,精神科的抗抑鬱藥物、抗焦慮藥物有效。

有醫生用黛力新消除了患者胸悶、心悸、氣短、洩瀉、疲勞、睡眠障礙等症狀,對伴有嚴重失眠、多夢及情緒不穩定者, 加用艾司唑侖或者阿普唑侖,最終使症狀緩解明顯;

對此我也查了一些文獻,發現很多學者對於帕羅西汀的治療效果研究更多。帕羅西汀屬於選擇性五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 具有抗抑鬱作用, 在改善患者情緒的同時,還可降低內臟敏感性,發揮中樞止痛作用, 緩解胃腸易激惹、上腹飽脹、呃逆、胸悶等症狀。只不過,臨床上,由於帕羅西汀起效相對延遲(平均需要10-14天的起效時間)。

而就診患者又急於快速緩解症狀,所以,通常,醫生在治療初期會同時給予患者起效更快的抗焦慮藥物。就本人而言,臨床選用較多的是勞拉西泮,如果患者軀體狀態良好,甚至可以選用抗焦慮作用更明顯的奧沙西泮。這樣往往第一時間緩解不適,待後期帕羅西汀逐漸發揮作用後,再將勞拉西泮停掉,目的是減少藥物依賴性問題。

當然,治療上不侷限於帕羅西汀,很多臨床上的一線用藥都可選擇,如舍曲林、米氮平等;當然,有些傳統醫學運用中醫治療能夠將病情調整好,由於本人對中醫學瞭解甚少,所以對此保持中立態度。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在運用藥物治療+心理治療同時,更加要注重生活習慣的培養,其中更多的是,鼓勵多運動,合理安排飲食、睡眠,並保持樂觀心態以及良好的人際關係,這些都是促使疾病康復的積極因素。

希望我的解答對你有幫助,請關注,我將持續更新相關醫學問題


精神科汐煒醫生


植物神經我們也稱為是內臟的自主神經,即交感神經和和副交感神經(也稱為是迷走神經)。他們通過通過釋放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和乙酰膽鹼來支配各內臟如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神經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生殖系統以及全身動脈中的平滑肌的調節達到內臟活動的平衡。植物神經是一對相互制約,求得臟器活動功能平衡的自主神經,一旦植物神經功能發生的紊亂,這種相互制約就會破壞,因而產生各種各樣的內臟因自主神經協調失去平衡而產生內臟不適的症狀,往往經過各種檢查,卻不能發現有實質性的病變,雖經各種藥物對症治療,往往不能取得良好的療效。這是醫生最為頭疼的“疾病”。植物神經活動不由大腦指揮區域情緒有著密切的關係。

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追其根源實質上還是因為抑鬱和焦慮的情緒通過下丘腦一垂體一腎上腺素軸和神經內、外分泌引起全身各個內臟的活動發生功能性的紊亂症狀而表觀的各種症狀,而這些症狀和相關臟器因各種疾病產生的症狀有許多相似的地方,因此患者往往會以為自己某些臟器發生了病變而產生焦慮、擔心、害怕和恐懼的心理。

如下述各系統的表現:

1.神經系統一一常表現為失眠、早醒、多醒,偶而徹夜難眠。頭痛、頭暈、頭脹、耳鳴、腦鳴、盜汗等。

2.心血管系統一一常表現為持續性或陣發性竇性心動過速、時多時少的各種早搏、胸悶、心慌、胸部壓迫感、隱痛或各種難述性不適感。甚至CT冠脈造影也做了是陰性。

3.消化系統一一“咽部”不適或食道異物感、食慾不振、易飽、噯氣、打呃、各種消化不良症狀。(功能性消化不良FD)。便秘或每天排便2-3次且不太成形。

4.呼吸系統一一過敏性鼻炎、喘哮、氣道高反應性(這些疾病除過敏因素外與人的不良情緒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呼吸機依懶等。

5.泌尿生殖系統一一緊張性多尿或排尿困難、夜尿增多、經前期綜合症、月經紊亂、性慾減退、甚至引起部分不育等。

6.慢性疼痛一一也是植物神經紊亂常見症狀,老是抱怨這兒痛、那兒不舒服。

我的觀點1.疼痛域值和情緒密切有關,越緊張越害怕疼痛域值越低。2.東痛西痛不是病,痛得越久越放心。因為是器質性疾病引起的疼痛隨病情加重而加重,難以緩解。

7.其他系統:惡性腫瘤(心境惡劣是惡性腫瘤發病的最重要誘發因素)。

皮膚病:牛皮癬、斑禿、白癜風、神經性皮炎、溼疹等。

免疫系統:紅斑狼瘡、類風溼關節炎、白塞氐病、皮肌炎、最多見於自體免疫性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減少症症等,不良的情緒因素在發病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內分泌系統:甲亢、橋本氐甲狀腺炎、甚至糖尿病等都與情緒因素關係密切。

現代社會應科學技術和經濟的快速發展,導致學習、生活、工作的壓力會變得更大,快節奏,高競爭和各種攀比心理更為突出,這些都會影響到人們的情緒。因此,現代社會各種心理障礙發生率越來越高,尤其是抑鬱和焦慮症。會發生抑鬱的發病群體更為廣泛:低齡化、青少年、老年人、青、中年婦女、精英群體亦是抑鬱的高發人群。

如何判斷並識別自已是否抑鬱了?如伴有以下十條中的四條持續兩週以上就以上可確定了:

1.開心不起來。2.興趣減退或消失。3.疲乏無力。4.失眠、多醒、早醒。 5.滿腦子擔心、焦慮卻無法阻止(抑鬱患者100%都合併焦慮)。6.注意力集中不起來。7.近事記憶力明顯下降。8.毫無自信心。9消瘦。10.對一切都消極、悲觀,有生不如死的想法甚至行為。

那些人群、又是什麼原因導致抑鬱的呢?

兩個因素;首先是與你性格有關:多思、多疑、多慮、心急、敏感、個性?已強、自我中心強、好勝、情緒波動大、暗示心重(怕受傷害)膽小,小事都要管大事沒方向。

其次遭遇到一些“不能擺脫的不愉快心理因素”有關:工作壓力、環境適應不良、人際關係不悅、婚後發現夫妻間性格差異大、戀愛和婚姻上的重大挫折、子女、老人問題帶來無法避免的煩腦、對自己健康尤其長期失眠、對疾病尤其是對長期失眠、心臟病、癌症的恐懼,重大生活事件打擊。

性格+不愉快導致大腦中每人都應具有足夠量才能維持情緒穩定,但生命週期很短,必須不斷分泌同時不斷把衰亡要回吸收的三種神經介質:五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因自身穩定性差,遇到“不愉快”的事,回吸收過快,把有功能的也回吸收了,於是三種神經介質水平跌得太低,於是抑鬱、焦慮、恐懼、強迫、雙向情緒失控都來了。其實抑鬱的人心中什麼都明白只是做不到,因為有神經介質缺乏的物質基礎。

因此醫生對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的患者必須從醫學心理學角度著手(很可惜現代醫學專業培養出來的臨床醫生幾乎都沒學,過包括他們的老師)從源頭上把各種心理障礙治癒或得到良好的控制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植物神經功能這個“疾病”,徹底解除患者難以忍受的各種的痛苦。

既然抑鬱,焦慮等各種心理障礙產生的原因都是和大腦神經細胞突觸間隙五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水平低下有關,世界上沒有任何藥物可以直接補充這些神經介質,只能通過抑制它們的回收收來提高他們的水平,因此S S R l(五羥色胺回吸收抑制劑)類的抗抑鬱藥物聯合抑制多巴胺回吸收的極小劑量的奧氮平能起到極快速,強有效的臨床效果。這種療法知道的心理醫生不少,敢用的不多,我只附上一個按此方法治療患者家屬的反饋供大家參考:

我在這裡首先感謝教授,我母親今年74歲,十幾年的抑鬱焦慮症患者,病人近幾年症狀越來越嚴重,主要症狀:頭痛,頭脹(個人感覺腦袋大一圈),腦鳴,三叉神經痛,後脊樑時而火燒火燎,時而冷若寒冰,同時胃疼胃脹,不思飲食,病人痛苦不堪,整天愁眉苦臉以淚洗面,對生活沒有一點興趣,中藥西藥甚至我去年還找了道醫,都是生效甚微,前一段時間有幸拜讀了老師的文章,於是我母親按照他的方法開始服藥,到現在有7-8天時間了,她身上的症狀大有改觀,,首先精神狀態好多了,身上時冷時熱的症狀出現的越來越少,老人能主動走出家門,前天把亂糟糟的頭髮讓理髮店修剪了一下,做飯也不將就了,也想吃飯了,這就是我的親身經歷,再次感謝教授,好醫生!

用戶399⋯回覆:

鄭教授,您好!今天看了您的貼子又一次對植物神經紊亂有了新的認識,您列舉的症狀我幾乎全有,十幾年了每天心情低落煩燥不安,心慌潮熱大汗淋漓,失眠早醒頭昏腦脹。中醫西醫都看了,各項檢查也做了都正常,中藥西藥都吃了焦慮抑鬱仍然得不到有效治療,心情更加煩燥。按您旳方法和醫囑我吃了一個星期時就立刻見效大部分症狀基本消失,心情也好了,精神也振作了,各種不舒服也沒了,我吃藥將近五個月了,我想問問您能否減量了。請告知。多謝!

2020.2.6





我想說點真話


臨床上經常提到的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是一種內臟功能失調的綜合徵,因此對於植物神經紊亂的治療主要是改善環境、減少刺激、進行心理疏導、減輕壓力、放鬆身心等各種方法為主,可以輔以按摩等物理治療,當患者症狀非常嚴重時,可以考慮用一些藥物,進行對症的輔助治療。

由於植物神經系統與全身各器官、腺體、血管,以及糖、鹽、水、脂肪、體溫、睡眠、血壓等調節均有關係,所在植物神經發生障礙後可以出現全身或局部症狀。其臨床表現涉及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內分泌系統、泌尿生殖系統等。

因此,除了總體上的改善方法,還需針對不同的症狀進行有針對性的調理和控制。

1、心血管系統

因植物神經紊亂而出現心血管系統症狀者,又稱為神經性血循環衰弱症,所以應促進血液循環。除適當運動外,飲食必須多樣,不宜長期食用同類食物,戒菸,可以適當飲用葡萄酒,但以每天不超過80毫升為宜。平時可以嘗試踮起腳尖走路,宜適當飲用石榴汁,對於改善症狀都是很有幫助的。

2、呼吸系統

呼吸系統症狀者,應同時兼顧安神理氣。普通方法就不多說了,可選擇常喝茶子(茶實),對植物神經紊亂引起的呼吸異常有很好的改善效果。

3、消化系統

消化系統症狀者,主要見於腹痛腹脹腹瀉。一則應經常揉腹,二則可喝些收澀藥茶,如金櫻子、五味子、玫瑰花、茶麩等,還要注意維護腸道菌群平衡,可長久喝酸奶,但需要固定於一類菌種,不宜改變。

4、內分泌系統

內分泌系統症狀者,主要是維護自身生理節律,需固定飲食、作息習慣,避免過度疲勞和熬夜,多吃綠色食物、黃色食物、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富含B族維生素的食物,適當多吃大蒜,可喝人參或銀杏葉泡水。

5、泌尿生殖系統

泌尿生殖系統症狀者,最關鍵預防感染,並減輕腎循環負擔。可適當多吃有抗炎作用的食物,如姜、西蘭花、紅薯、洋蔥、大蒜、西紅柿、苦瓜、藍莓、櫻桃等,多吃全穀物,多吃深海魚。至於飲料,最好的飲料是白開水。


純鈞LHGR


植物神經紊亂患者應該怎麼控制病情?

植物神經紊亂患者,是在出現某次症狀以後就怕了,以為自己得了什麼絕症,總想著去醫院檢查治療,但又查不出病,醫生雖然說沒事,回家以後正常休息工作。但總是嘀咕,總覺得醫院沒查出來,總覺得有問題,就這事,不斷的嚇唬自己,不斷地折磨自己,導致症狀越來越重,不斷地不能工作,不敢出門。

焦慮越高,症狀越重,高焦慮的情緒源自對病情的判斷,心理學叫錯誤認知或不合理認知,這種不合理認知會產生焦慮,焦慮以後出現症狀,有症狀則更加焦慮,導致症狀又加重,這樣不斷地惡性循環。

控制病情的關鍵是改變不合理認知,要治療醫院的檢查是正確的,不斷的自己暗示,症狀就會越來越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