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流域過破五習俗知曉否?

風雨人生3293


20066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節”,民間認為只要過了正月初五,此前過大年的諸多禁忌就都可以破除了。因此,這一天是過年最後一個需要特別在意的日子,人們當然有諸多習俗寄託未來一整年的美好憧憬與希望。

古時長安民謠:

正月初五上柱香,一年四季財源廣;

正月初五摸元寶,大錢小錢用不了;

正月初五請財神,家家戶戶財源滾;

正月初五神進門,五穀豐登福滿門。

趕五窮

“破五”又稱趕五窮,具體是指“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即在正月初五把這“五窮”趕走,大家把除夕到初四積累下來的衛生搞好,垃圾清理掉,輕裝上陣開始新的一年,一帆風順發大財。

迎財神

傳說正月初五是財神爺的生日,所以所有人都要大擺筵席,燃放鞭炮,舉行各種活動來慶祝財神爺壽誕並迎接財神爺歸來。

正月初五吃餃子

正月初五的習俗是包餃子、吃餃子,包餃子寓意是“捏住小人嘴”,擺宴吃餃子是為了慶祝財神爺的歸來。希望在新的一年裡事事順心如意,在生活、工作中避免小人詆譭。

正月初五開市

破五之後,就是大年過完了,該準備開市營業了。因此,正月初五還有“開市”的習俗,家家戶戶借迎財神的喜氣,一來圖個吉利,二來順著財神爺歸位開市也算順理成章了。

正月初五不走親訪友

在民間,正月初五是不能走親訪友的,據說這天走親訪友會把晦氣帶到別人家中。古時習俗中,尤其婦女更不得出門,《清稗類抄》裡就有:“正月初五日為破五,婦女不得出門。”

正月初五不遷居,不糊窗槅

正月初五不宜搬家、喬遷,也不能糊窗槅,窗槅就是有窗格子的窗戶,否則就會在新的一年裡帶來不吉利。

另外,舊習俗中,正月初五還有不能換洗衣被,不能剃頭,不能動土,不能吃藕、不能梳頭的說法。

以上這些破五的習俗,大多都已經隨著年代發展慢慢被遺忘了,現在的人們喜聞樂見的大概就是迎財神爺和吃餃子兩項罷。


妙妙一角


今天是正月初五,關中人民間俗稱“破五”。究竟何謂“破五”?當初先人們一代一代遺傳時沒有給後人說清楚原委,後人們也就不知起初破五的確切原因了。只知道正月初五叫破五。



民間在初五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早早起來,在大門外點燃鞭炮,有人說是迎財神爺回來,迎詳納福,又的說是避邪驅邪,還有的是說,破五鞭炮響,趕走一切窮的黴氣。


不管咋說,人們都是渴望平安順當,能發財。

破五一過,屋子庭院就可清除衛生了,解除了初一至初四不許動掃帚的習俗講究。


風雨人生3293


黃河流域是中華五千年文明的發祥地,是人類最早的聚居地,很多傳統的習俗傳承下來,破五習俗有以下幾個方面

1.破五習俗:掃房子

大年初五,人們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掃衛生。打掃衛生是一種徹底的大掃除。從每間房屋裡把垃圾掃出門外。臘月三十到正月初五以前,一般是不允許搞衛生的,也掃掃地,但只能在屋裡掃,垃圾只能先放在屋裡的拐角處。特別大年初一,那是一掃帚也不能動的,說是動了就將好運氣弄掉了。到破五這一天,卻非徹底地搞一回大掃除不可了。等到垃圾掃出大門,掃到一個角落,便也將鞭炮從屋裡放到了屋外,於是拿來一個極大的爆竹,放在那垃圾堆上,點燃了,轟隆一聲,儀式完畢。人們說:這下子,一切窮氣窮鬼都給趕跑了!於是吃飯。

2.破五習俗:祭財神

在正月初五祭財神。民間傳說,財神即五路神。所謂五路,指東西南北中,意為出門五路,皆可得財。每到過年,人們都在正月初五零時零分,打開大門和窗戶,燃香放爆竹,點菸花,向財神表示歡迎。接過財神,大家還要吃路頭酒,往往吃到天亮。大家滿懷發財的希望,但願財神爺能把金銀財寶帶來家裡,在新的一年裡大富大貴。破五習俗大全

3.破五習俗:吃餃子

大年初五這天,民間通行的食俗是吃餃子,俗稱“捏小人嘴”。因為包餃子時,要用手一下挨一下地沿著餃子邊捏。據說,這樣可以規避周圍讒言。此外,婦女們在這天還要找出幾件舊衣服來拆拆,謂之“拆小人”。這樣可以免黴運。

按照舊的習慣要吃“水餃子”五日,北方叫“煮餑餑”。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二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沒有不吃的。從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戶都如是,就連待客也如此。初五這天,有些地方餃子裡還要包上硬幣、蜜棗、紅糖等,寓意發財、好運早來、甜蜜和美。

4.破五習俗:送窮神

正月初五“送窮”,是我國古代民間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這一天各家用紙造婦人,稱為“掃晴娘”,“五窮婦”,“五窮娘”,身背紙袋,將屋內穢土掃到袋內,送門外燃炮炸之。這一習俗又稱為“送窮土”,“送窮媳婦出門”。陝西韓城一帶,破五這一天忌出門,而且要將鮮肉放在鍋中炙烤,還要爆炒麻豆,令其崩裂發聲,認為這樣可以崩除窮氣,求得財運。此外舊時除夕或正月初五要吃得特別飽,俗稱“填窮坑”。民間廣泛流行的送窮習俗,反映了我國人民普遍希望辭舊迎新,送走舊日貧窮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傳統心理。

5破五習俗:放鞭炮

初五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放鞭炮。人們要用鞭炮從每間房屋裡往外放,邊放邊往門外走,意思是將一切不吉利的東西、一切妖魔鬼怪都轟出去,讓它們離我們遠遠的,越遠越好,尤其放“二踢腳”稱“崩窮”,把“晦氣”、“窮氣”從家中崩走。

6.破五習俗:開市

舊俗春節期間大小店鋪從大年初一起關門,而在正月初五開市。俗以正月初五為財神聖日,認為選擇這一天開市必將招財進寶。

7.破五習俗:路頭神

路頭又稱"五路神"。據說元末有一何五路,為抵禦外寇而死,人們因此祀他為神,名"五路神"。但此五路神似乎與作為財神的路頭五路神無涉。或又以五路神實為五聖神,或曰五通神,在康熙年間湯斌毀禁上方山五通寺以後,民間不敢祀五通神,故改其名為路頭而祀之。一般以此路頭為古五祀中的行神,所謂五路乃東西南北中也;財貨無不憑路而行,故人們以行神為財神,謹加祭祀,冀求它引財入門,或出行獲利。古人外出行旅,祭祀路神以求平安,此為"祖道"之俗;吳俗接路頭,祭祀的也是路神,而這路神變成財神。路神變為財神,是因商業的發展,財貨流通的加劇。財貨往來於陸水之間,人們直觀地認為,路在冥冥之中主宰了財貨。

俗以為接路頭,越早越好,最早接到的才是真神,特別靈驗,因此叫"搶路頭"。有的地方,真的在元日初四便"匆匆搶路頭"了,且相沿成俗。既然路神已不再是行旅的保護者,人們便不再在赴旅時祭祀它了。

總之,破五乃取新年新氣象,圖一年吉利,財源茂盛,東西南北中,財富五路並進。


萍心靜觀


我個人認為,五窮節,可能在南方沒時俗,在北方有時俗!

在我們北方來說,破五習俗,也就是五窮節,初三送去的各位神仙與祖仙,初五放鞭炮在接回來,吃法也很講窮的,要吃攪團,攪團,攪團,攪著要大家團圓的意思!

破五,其實就是講衛生的意思,也就是洗衣節,洗去一年的悔氣和不利吉,重新開始新的一年!

至於,黃河流域過破五習俗知嘵否,就指的大西北!

只有大西北過破五節,也就是五窮節!


王興菊979


十里不同矩,一里改規矩。身處豫東人對家鄉的風情習俗深為了解,春節有著深厚的泥土氣息和愽大精深的民族文化。然而對於正月初五這天有所不同,有稱”破五“也有稱做“破土”的寓意。

其實因地域不同風俗也就不一,在豫東一帶有著正月初十的祭奠日。因為這天即”開石日“也是春耕備播的開始,所以農民家家戶戶放鞭炮,特別是在過去的舊年代,會手藝的各行能工巧匠就會背井離鄉岀外謀生並掙錢來養家胡口。更有一項獨門絕技“鍛磨工“師傅在初十這天用十枚大炮放到一塊紅石上進行“開石”,行使跪拜儀式寓意今年生意紅紅火火,(石打石)實達實的賺錢發財!

而今已經落伍啦!石磨,石磙碾盤之類的糧食加工器具已退岀農家小院。成了現代社會的裝飾品供人們賞光……思憶!






黃河奔流


正月初五叫“破五”看來適用的地方不小,為什麼這麼叫,老輩人沒有做出有說服力的解釋。我個人的認為是,春節農村人的習慣是五天。“破五”也就是過年的最後一天,過了“破五”年就算過完了,開始了正常的工作、生活。

“破五”的習俗各地都不盡相同,有人說是迎灶神回家,有人說過了這一天就可以大掃除,這些習俗我們這裡都沒有。我是洛陽人,十三朝帝都,習俗更代表歷史上皇帝風俗。我們這裡是大年初一第一件事是放鞭炮接灶神回家,灶神臘月23日上天走孃家,初一應該回自己家過年。初一這一天不能掃地倒垃圾,怕把一年的財運倒掉了。“破五”除和初一一樣早飯要吃餃子外,其餘就是吃飯不能泡饃,說是一年出門肯淋雨。不能吃烤食,肯遭火災。不能幹活,特別是婦女們的針線活,針肯扎龍眼。其餘習俗就沒有了。


用戶231891529656寒雪


小時候老家好像最重要的破五節目,就是打掃庭院(因為從初一到初四是不能掃地,叫財氣。初五打掃衛生叫送窮。一般都是把春節期間剩下的食品逐步吃了,到後面正月十五就是鬧元宵吃湯圓了,基本上年也差不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