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辦公第四天,我總結了100種糊弄老闆的方法”

01

這幾天的朋友圈,除了關心疫情,就是關注復工。

左手一個熱搜說2億人在家辦公,右手一個新聞爆提前3天覆工,老闆被刑拘。

一部分上班族擔驚受怕地離開家鄉,回到了自己打拼的城市,開始新一年的努力;一部分不得不開啟了“遠程辦公”模式,把家裡變成了第二個辦公室。

一夜之間,數不清的“一星好評”,把釘釘的評分從8+拉低到了2.3。


“在家辦公第四天,我總結了100種糊弄老闆的方法”

人間最高境界的快樂不是上班,也不是休息。

而是在需要上班的時候,光明正大的渾水摸魚

更有甚者,直接拉群,總結了100種糊弄老闆的方法:

比如,一邊電腦遠程開會,一邊IPAD電視劇看的飛起。

“在家辦公第四天,我總結了100種糊弄老闆的方法”

一邊回覆老闆“馬上弄好”,一邊又拿出一包零食:還是這個好吃。

“在家辦公第四天,我總結了100種糊弄老闆的方法”

躲不過的開會培訓,遠程辦公之後,一張照片擺在屏幕前,直接搞定:

“在家辦公第四天,我總結了100種糊弄老闆的方法”

躺在床上,一本正經地告訴電話那頭的老闆:

是的,我在努力工作。

“在家辦公第四天,我總結了100種糊弄老闆的方法”

假裝隨時在線,其實一直在網上衝浪。

“在家辦公第四天,我總結了100種糊弄老闆的方法”

總而言之,一句話:“全天在線,隨時回覆,假裝很忙。”

什麼遠程“辦公”不存在的,只有遠程“坐月子”

02

或許是太過了解自己的員工,遠程辦公考驗的不僅是員工,更多是在折磨著老闆。

以前到了公司,員工的情況盡收眼底,有事喊一嗓子,能迅速把人集合到會議室。

習慣了傳統辦公,突然轉換成看不見摸不著的雲辦公,老闆最怕的就是員工偷懶。於是想了一系列硬核管理措施:

比如,最常見的硬性要求:每天早起打卡。但云打卡太沒約束力,定個鬧鐘,打卡結束後手機一扔,該玩玩,該睡睡。

監督手段還得升級。

結果為導向,來過不行,得看工作了一天,都做了什麼,於是晚上的總應運而生:

“在家辦公第四天,我總結了100種糊弄老闆的方法”

開頭、結尾把控好以後,過程監控就成了重點,有的公司要求員工每天早晚兩次視頻開會,眼見為實,同步最新的情況和工作信息。

為了幫助大家自律,不允許穿睡衣,用儀式感給你做心理暗示,休息和工作涇渭分明:

“在家辦公第四天,我總結了100種糊弄老闆的方法”

這樣一來,員工們不僅要早起,還要像上班一樣,把自己收拾得乾乾淨淨。

可有的老闆還關心開會以外的時間會找不到人,畢竟一張照片貼鏡頭旁邊就可能瞞天過海。於是,監工終極方案出爐:

所有人必須在家辦公,辦公場地要是獨立的房間,並且,要24小時開攝像頭。

也難怪有的網友吐槽:這是要逼自己買房的節奏

“在家辦公第四天,我總結了100種糊弄老闆的方法”

說到底,老闆的種種“變態行徑”背後就體現了三個字:不放心

疫情一來,一個遠程協作,讓自己團隊的戰鬥力現了原型。潮水褪去,就能看出哪些員工是真的不靠譜。

總有些人閒了再多天也不明白,不是工作需要你,而是你真的需要一份工作。

不管在哪都認真對待工作的人,理解不了那些“墳頭燒報紙”去糊弄鬼的騷操作到底能自己帶來什麼好處;

樂於摸魚的人,也理解不了勤懇工作的人,有懶不偷是不是傻子,“你付出再多,公司又不給你多加錢”。

誰都說服不了誰

最後難題就留給了老闆:這兩種節奏的員工,怎麼協同?

03

其實,遠程辦公這件事,在國外流傳已久,很多人羨慕,但也不是誰都能hold住

“在家辦公第四天,我總結了100種糊弄老闆的方法”

上世紀80年代,IBM的員工們就可以選擇在家辦公,通過電話視頻會議和同事交流。2017年的數據顯示,IBM有將近40%的僱員都是SOHO一族。

此後,google、facebook、yahoo等互聯網巨頭,也紛紛加入SOHO辦公的陣營。

企業節省開支,員工得到自由,看起來是個雙贏的結局。

然而最近幾年,

SOHO辦公被各大互聯網公司叫停

2013年,Yahoo宣佈取消SOHO辦公政策;Google公開表示希望減少SOHO辦公的人數;IBM也在逐步召回自己的SOHO員工。

究其原因,遠程辦公所提供的寬鬆環境,也提高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弊端卻也暴露了不少

一方面,是團隊溝通不便,容易產生誤解和分歧,造成溝通成本高和工作效率低,甚至導致方向性的錯誤;

另一方面,是不利於管理,員工像分散在世界的獨立個體,而不是一個配合緊密的團隊,難以形成強大的凝聚力。

此外,在家辦公工作和生活很難分開,會不斷被外界干擾,需要強大的自律,才能高效完成工作。

對於很多公司及員工來說,遠程辦公都是對制度和人性的考驗

這一次,因為肺炎疫情的關係,國內首次開始大範圍嘗試遠程辦公,老闆們苦不堪言。

按照他們的話說,及時回覆,按時交差,都成了可望不可求的新年願望。誰要是發現依然能打的員工,簡直就像撿到寶。

都想在家工作,自由自在,可自律兩個字,沒幾個人配得上

昨天看微博上有白領感慨,這種時候,能在家工作,突然覺得滿滿都是安全感。

起碼自己還有份工作,而不是一個焦慮的“蹲族”,自己還能保持狀態,而不是等到復工的時候,已經“武功盡廢”閒成了一個傻子。

所以說,靠譜的人在哪兒都靠譜,偷懶的人在哪兒都偷懶。

但是,別忘了,你欠下的每分債,未來都得自己還

04

這幾天,和身邊幾個老闆聊起在家辦公的員工,大家都在感嘆,現在的年輕人普遍懶散。

以前,大家要付出幾倍的努力,才能比別人好。

現在,只要本本分分地完成工作,沒準就能碾壓不少人

標準的降低雖然扎心,但對每個人來說,其實都是機會。

只不過這樣的機會未必人人都能抓住,畢竟躺在床上,夢見年薪百萬,比吭哧吭哧,加班加點,容易太多了。

有人反駁,看看現在的社交媒體,還不都是無所事事,對著窗戶和鄰居尬舞的無聊人士。

想想這些人,真覺得挺傻的。

人家不是無聊,而是工作。

用你的時間,換兜裡的鈔票。

娛樂的時候可以看看調劑心情,但要真的蠢到以為數數樹葉子就能脫穎而出,我只能送你三個字:想多了

所以別再問,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是如何拉開的。

看看你的每一天,答案顯而易見。

讀書的時候,你想方設法騙老師,老師管不了你,但成績會教育你。

上班以後,你摸魚偷懶,糊弄老闆,但工資不會陪你演戲。信用卡還不上的時候,別怪自己花錢猛,該怪掙錢少。

“在家辦公第四天,我總結了100種糊弄老闆的方法”

我經常跟朋友感嘆,被人監督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科技越來越發達的今天,B站可以學習,在家可以工作。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難的時代。

習慣了被人鞭策,一旦沒人管,99%的人都會垮。

可出來混,遲早都得還,時間可以證明一切,你到底在為誰努力,時間也會給你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