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風靡一時的杜郎口中學現在怎麼樣了?

傳奇286090511


現在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教育需要解決的是什麼問題。

前幾年提得比較多的就是高效課堂,以洋思中學、杜郎口中學等學校為代表的,可謂風光一時,它們的出現讓廣大教師特別是許許多多的教育管理人員看到了大面積提高成績的希望。於是,學習者紛沓而至,讚美之聲不絕於口。但也有人對此現象提出了質疑。到底該如何評價呢?

先思考一下,這些學校所承擔的社會使命,這也是學校存在的最根本的原因,說得簡單些,學校要乾的事,就是“立德樹人”。在杜郎口的教學模式中,是怎麼達成“立德”與“樹人”目標的?恐怕不是一兩句話,或是一紙試卷就能夠解答出來的。杜郎口模式到底成效如何?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十多年過去了,再回頭看看,杜郎口中學所育的學生的整體素養就可以判出,它的教學模式的是否可行,是否真的高效。杜郎口的教學更有點像泰勒的精細化分工管理,它強調的是高效能,高產出,而這些做法嫁接到教育工程之中是否合適?現在應該有了結論……

杜郎口中學是否真的實現了它所應承擔的使命?這樣講或許太高大上了,但做教育就該有這種情懷,就該用心去思考、體悟、辨析、修正。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但這個實踐應當放到更為廣闊的時空中去檢驗,這不是專家說了算的,也不是寫論文就能證明的,而是要通過人的成長來證明。很欣賞這樣一句話,“我這樣努力得工作——為了學生的分數,我已努力到無能為力,但我並不知道,二十年後現在所做的這些是對還是錯”。

很佩服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站在最樸實的立場做大眾的教育。陶先生的身體力行,真的改變了中國的教育格局,建國後的掃盲,義務教育,都可以看到陶先生的思想蹤影。很欣賞李鎮西老師沒有特色的教育,暫且稱為本色教育吧,一切都順其自然,厚積而薄發。



任敬強


杜郎口沒落了,也許曾經的輝煌也只是海市蜃樓而已,我只上那裡學習了兩天,應該說我沒得到杜郎口精髓,憑感覺沒有內涵,更沒奇效,我們坐大客車去的杜郎口,路非常差,我很納悶,這麼著名的學校縣裡的領導怎麼不把路修好?到了學校,我聽了三節課一節數學一節歷史一節美術,實際上說聽課不準確,應該是看了一些學生的表演,特別是數學課,既象表演,又象超市,很假很鬆散,專家可以使勁誇,我這個20幾年教齡的教師看不懂,我對美術學科感興趣,觀看美術課後很失望,沒有驚豔,甚至市縣優質課的成熟都沒有。我想到杜郎口美術教師辦公室交流一下,那裡的美術老師說學校規定不讓學習者進辦公室,只能到指定地點學習參觀,不知道美術辦公室有何機密?一個好學校應該學生爆滿,我去參觀時杜郎口大約一千左右學生,是沒有生源,還是沒有教室場地?如果杜郎口素質教育那麼好,肯定會培養很多好學生,對本縣的高考影響大嗎?教育需要腳踏實地,需要按教育規律循序漸進,把老師當導演,把教室當超市,可能一時繁華,久了都看透了,自然就凋謝了。


此去經年190687522


2008年,我教小學,校長租車帶領我們一行六人去了杜郞口。清楚地記得我們看到杜郞口的校園,教學樓,課間操,慨嘆那得是多麼大的上級部門鼎力支持,才有的規模。

前去參觀學習的老師,根據需要隨便進出課堂,我進的英語教學班。年輕的英語老師,在和學生做著整齊劃一的動作,內容是英語音標,當時特別感興趣或者準確地說,被那種場面震撼了:老師動作嫻熟,學生喊聲如雷。又觀摩了學生們的生物課,他們合作學習,學生講課,講得頭頭是道,全程老師不在現場。如果說英語課是震撼,生物課就是精彩。

回來後,校長立馬給每個教室定製了六塊黑板,全科開始使用杜郞口教學模式:開放課堂,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生自己講。期間有同事質疑:英語單詞應該由老師教授才行,學生自己怎麼正音?這是當時唯一不和諧的聲音。

這種情況堅持了一年多,聽說縣城某中學撤掉黑板了,某校長指出了不足,我們校長也不再堅持,這樣,風靡一時的杜郞口課改模式徐徐降下了帷幕。

杜郞口課改模式的跌下神壇,有很多原因,這裡面與媒體宣傳、過度消費教育的執行力也有很大關係。做教育不像做快餐,想通過異軍突起來獲得教育上的紅利,總有消失的那天。至於其他,但願我們都會秉持客觀公正的態度,不是所有的錯都是別人的。照搬照套,拿來就用,總得有自己的靈魂才行。

反觀我們自己:那些年我們在用自己心理預期去尋找外部的切合點:怎麼快速提升教學成績?這種最原始的出發點,讓我們很多人違背了教育規律,盲目跟風,照搬照用,最後東施效顰後,再回歸平靜。

不知道過多久還有一種模式刮到教育的陣地。





水上晨陽


前幾年,我們學校校長參觀“杜郎口”後,買回來了一推介紹該校教學經驗的書。我瀏覽到一個課例《天淨沙.秋思》。它是個課堂實錄。課例中學生的回答:言簡意賅,用詞精準,堪稱精闢。外行人一看就會覺得“杜郎口”的學生實在太了不起。我們都是讀過大學的人,我也在80年代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學畢業的。慚愧的是我不能回答出如此標準的問題。退一步說,該校初一的學生就能準確無誤的用語精整。那還要在初三、高中再學語文嗎?。於是,我當著同事面說“杜郎口”是個高明偉大的騙局。之後,我就把介紹“杜郎口”的“經典著作”拋到垃圾堆裡。


我本善良123安


我們學校當時就派了高几批老師去學習杜郎口和昌樂二中,回來後校長就逼著這些老師必須用導學案,必須學生講課,當時所有老師和學生鬥反對,但是老師是敢怒不敢言啊,只好陪著領導一起演戲了,當時我們的疑問就是那窮山溝的教育模式如果真好的話那些名校怎麼不採取他們的模式,例如我們的東北師大附中這樣的學校怎麼不用杜郎口模式呢?後來那個校長滾蛋了,我們也迴歸到了傳統教學,就是因為學校老師不講課,學生講課,從那時候起學校名聲越來越差,招生質量直接降低了。


茉莉清幽2


很多人都在問:曾經風靡一時的杜郎口中學現在怎麼樣了?



目前,關於杜朗口中學的公開消息還真不多。

目前杜郎口中學的現狀

1.喧囂之後迴歸平靜,迴歸到一個學校平常的樣子,和其他普通學校一樣安安靜靜辦學。

2.自2015年起,就幾乎不向外發佈任何公開消息,也是按照學區劃分招生,只招收學區範圍內的學生。目前,學生人數沒有以前多,但比周邊同類學校的學生數還是多得多。

3.目前,杜郎口中學已經取消了導學案,領導和教師也很少對外做教學方面的交流。

4.崔其升校長,仍然還參加一些學術活動,只是很少在媒體上露面,媒體的報道的比較少。

5.全國學習課改名校的熱潮已經退去,教育又一次迴歸常態和理性。目前,很少有人去探訪參觀杜郎口中學。



杜朗口中學的起落,正好印證了教育規律不可違背這句真理。

遵循教育常識,遵循教育規律,遵循孩子身心發展規律,這是對教育的最基本的要求。

我們不反對改革創新,但也不支持浮誇之風。改革創新的前提,必須是尊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改革創新,一定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而且是一個不斷繼承,完善和再生創造的過程,任何一種迅速膨脹和一夜成名的東西都是泡沫。



客觀公正的評價杜朗口中學,他們在探索課程改革的過程中,也有許許多多值得肯定和可圈可點的地方。杜郎口中學課程改革的價值,並不在於他們的教學模式和導學案,而在於一些新課程改革的思想和理念。迄今為止,沒有人反對杜郎口中學提出的,以學生為本,讓課堂變成學堂,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解放學生,依靠學生,相信學生,發展學生等等理念。



其實,不應該把某一個人的倒臺和杜郎口中學綁在一起。應該一分為二,客觀公正的去評價它的客觀存在,既不誇大,也不貶低,更不抹黑。更多的應該聽一聽,茌平縣杜郎口當地老百姓和學生對這所學校的評價。

杜郎口的迴歸對於教育來說,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對茌平縣杜郎口鎮的老百姓和孩子來說,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樸樸實實做教育,踏踏實實做教育,安安靜靜做教育,有什麼不好的呢?


教育探微


關於杜郎口中學,我將在本文中談三點:第一,曾經的輝煌;第二,跌下神壇;第三,現狀。

首先,簡要說一下杜郎口中學曾經的輝煌。

杜郎口中學是《中國教師報》“全國教師培訓基地”,杜郎口中學能能夠快速紅遍全國,與該報的宣傳密不可分。

作為一個鄉鎮中學,當初一沒有資金,二沒有師資(老師主要是中專畢業生,還有不少是非師範類的畢業生),三沒有好的生源(劃片招生,不能掐尖招生),四沒有專家的引領,五沒有經驗可借鑑的情況下,杜郎口中學曾經取得了非常輝煌的成績。

例如,2006年中考,268人報名參考,結果267人考上了重點中學。

為什麼能取得這麼好的成績?“學校領導帶的班級成績不在前三名,立即下馬”——當年學校定下的這一狠招,可以說全國沒有哪個學校敢這樣做,杜朗口中學的校長崔其升能夠制定這樣的規則,不能不讓人欽佩。不成功便成仁,這種拼命的態度,難怪出成績。

杜郎口中學當時給老師的待遇讓人非常羨慕:2000年代,老師買小車,學校補貼3萬元,考駕照學校全部報銷。學校每個月給學生160元的生活補貼,免費發校服……

學校的錢哪裡來?全國各地去杜郎口學習的人,絡繹不絕,是要買門票的,這為學校爭得了很大的資金來源。

很多學校回去之後模仿杜郎口中學的“三三六”模式,例如,我們這裡曾經有個高中回來也學習杜郎口中學的模式,改稱為“163模式”,主要是讓學生自習,一節課老師講課不得超過10分鐘。

但是,結果發現,一節課只是少數同學表演的天地,對於那些性格內向,成績較差的同學來說,每節課不過是成了呆若木雞地看別人表演的觀眾。那一屆試驗的結果是高考成績一塌糊塗,所以大張旗鼓宣傳的模式被取消了。

其次,談談杜郎口中學跌下神壇的簡況。

杜郎口中學的成敗與《中國教師報》的記者李炳亭有很大的關係。他寫了《杜郎口旋風》《高效課堂“二是二”條軍規》等8部專著,用來宣傳、包裝和推出杜郎口中學,他一手打造了杜郎口中學的“高效課堂”模式,他還因此被封為“課改之父”。

然而,2016年11 月 18 日,李炳亭因利用職務之便受賄近百萬在海淀區人民法院受審,使杜郎口中學跌下神壇,人們此時才明白,杜郎口中學不過是騙子用來斂財的工具。

雖然一所中學的成敗不能歸於一個人,但李炳亭犯罪的新聞一時讓全國人民譁然,很多當年就對杜郎口中學提出質疑的人士如釋重負,感覺到正義得到了伸張。假大空的東西長久不了。

最後,談談杜郎口中學現狀。

第一,杜郎口中學現在已經做了很大的改革,一直在進步。

雖然教室裡面依然沒有講臺,依然是四周都有黑板,依然是學生在那裡展示,依然是老師在一旁觀看和進行評點,但是從本質上來講,杜郎口中學中學的課堂流程已經發生了變化。杜郎口中學根據實際情況不斷的改進,現在已經取消了當初的導學稿,“三三六”模式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杜郎口模式還是有它的先進之處,確實可以培養一部分學生的自信,訓練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提升他們的思維方式,讓學生集中注意力,不容易開小差。

杜郎口中學中學不買生源,不棄差生,踏踏實實地搞課堂改革,從最後一名學生抓起,不像某些高中,向全省掐尖招生,一地獨大,值得各地農村中學學習,讓城市高中汗顏。

杜郎口中學的改革,受到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高度評價:杜郎口中學引導學生積極有效地參與教育過程,增強學生的自我意識,使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逐步形成自我教育能力,成為積極主動且全面發展的人。

第二,學校的老師積極向上,敬業精神可嘉。

不管外界如何評價,老師們依舊把學校的工作當做自己的事情,當個人利益是與學校利益發生衝突的時候,都是自覺地服從學校的安排,無可厚非。

該校校長崔其升把這個當年縣教育局打算撤銷的薄弱學校,做成了聞名全國的中學,他的執著與理想,堅持改革的精神,不斷前行的精神,值得稱道。

對於外界來說,杜郎口中學已經沒落,但對於當地人來說,杜郎口中學依舊是他們的寄託,他們的驕傲,他們的未來。


小希談教育


08年,杜郎口正紅火時,去過那裡,參觀學習十多天,參加了杜郎口中學的培訓班,全程觀看了那裡的教學模式,買了很多書,絕非走馬觀花,真真正正的深入課堂,甚至一天不落的參加了學校的晚自習。和學生,教師私下裡交談過。怎麼說呢,作為我個人來說,全部接受杜郎口教學模式,還是有心理障礙的。整個杜郎口的教學模式,用一句話來說,就是學生自主學習,大家可以去網上搜一下,很多的。但是,我極其固執的認為,如果一個優秀的教師,不能在自己的課堂上,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點,來用自己的獨特的方式教育學生,而是讓學生主宰課堂,什麼自學互學,那還用老師做什麼?大家都讀過魯迅先生的《藤野先生》吧?如果沒有藤野先生抑揚頓措的聲音,又怎麼會有魯迅先生深刻的記憶呢?我固執的認為,老師,就要做老師該做的,認真教書,學生,就要做學生該做的,好好學習。對不起,崔校長,您的洗腦,在我這裡,沒起作用!可能我就是一塊榆木吧!




落葉歸根xx


出於禮貌,或者說出於對領導對權威的敬畏,我們不少老師讚美過那件既看不見“美麗花紋”,又見不到“漂亮式樣"的新裝!

我不知道杜郎口中學的領導中了哪門子邪,更不敢相信杜郎口中學的老師們有那番勇氣,硬是把好端端的課堂整得今人瞠目結舌!

無須回放他們的顛覆性課堂表演,也無須介紹曾經令人津津樂道的課堂模式,單就“模式"二字便令人生疑。課堂是流動的藝術,是師生思維的碰撞,它當然需要預先的設計,但更多的精力是用來激發和解決不可預料的生成問題,而模式只能禁固思想、阻斷思維!更何況把課堂卡為幾塊,每塊居然精確到分秒!請問:學生是可控的機器麼?人腦可以隨意編程麼?還有更猛的“亮點”,知識居然可以“堂堂清"、“日日清”!似乎知識就是散落在沙灘上,互不聯繫的貝殼!憑心而論,這種違背起碼常識的偽課堂、偽教育一開始便遭人竊笑,可惜,“皇帝什麼也沒有穿"的那個小男孩沒有在現場!

的確,教育需要改革,課堂需要改進,但決不能改成可以靠行政命令推廣的任何“模式"!

再見了,昔日的“杜郎口”!


老呂教育


杜朗口,一所吹起來的學校!我兩次公費一次自費探其究竟,後來寫了《十問杜朗口》。1,佩服崔其升靈活的商業頭腦,硬是通過磚家媒體站臺把學校辦成了泡沫式景點掙錢,同時自己到處講座撈金。2,杜朗口的教學效果源自於師生加班加點(11節/天,28天/月)而非什麼新的教學模式。3,所有參觀學習者看到的都是表演,常規教學樓禁入(本人假冒家長進入,常規教學不比我們強)。4,杜朗口事件,正切合了當時教學改革的呼聲高而又苦無榜樣可學,現在看來,其實是件徹頭徹尾的詐騙事件,可無人去擔責。5,杜郎口事件,打臉了許多專家和大媒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