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豬成活率低,從仔豬到保育豬要注意哪些方面,才能儘可能避免損失?

以文溫暖三農


您好!我是創新農牧我來回答您這個問題!


【摘要】 首先-我們要知道,從仔豬到保育豬,中間養護過程比較複雜,其中包括有(仔豬接生前後的管理工作、仔豬飼養階段注意事項、進入保育階段的養護工作)然而-想提高仔豬成活率,還是要先從母豬的免疫、和配種後的飼餵入手。接下來,我就對以上幾點進行詳細的分析,並根據小農牧的養豬經驗,來給出一些綜合建議。




●提高仔豬成活率,母豬才是關鍵●

有句話叫做(萬物皆有根本),母豬-作為豬場生產機器,給豬場陸續提供新生命。而仔豬的健康和成活率,大部分都是依賴於母豬的有效免疫。母豬配種前後,若是未按照程序接種免疫,很有可能導致:母豬難配種,配種後流產或死胎,和產後仔豬帶毒體弱等。所以免疫工作做好,才能防患於未然。




  • 免疫程序建議:

根據動物防疫要求,進行科學免疫,在最佳免疫時間,選擇相應的疫苗,進行接種。接種時要注意: 嚴格規範接種,做到一針、一豬、一消毒。下方配圖,是小農牧自己豬場的,母豬免疫方案。具體使用劑量根據商品使用說明來定奪。




●飼餵管理●


母豬配種後的飼養管理,是決定仔豬出生後體質強弱的關鍵。如果仔豬在母體內,得不到相應的營養,出生後就會表現得體質脆弱,抗體差,多病等問題。解決以上問題,才能提高仔豬的成活率。 注意事項: 剛接種配種後的母豬,如果喂料過多會導致母豬子宮內環境溫度較高,對受精卵的成活十分不利,直接導致產仔數下降。



配種後飼養建議:


  • 1)在配種後7天內母豬喂料量,只能控制在每頭1.5到1.7kg,可防止母豬攝入高熱量,影響到母豬的受孕率,同時也能為母豬提高授精率,使母豬達到多產的最大化。

  • 2)在配種後8~85天內給母豬喂料量為每頭2~2.5千克/天,此階段是用於生長和肌體儲備的恢復。母豬在妊娠前65天完全恢復體況做好儲備可提高仔豬初生重。

  • 3)在妊娠期86~108天要增加母豬飼餵量,一來可增加仔豬的初生重量,二來可提高仔豬的成活率,由於仔豬在這一階段快速生長的,因此對產前4周的妊娠母豬應加強營養,促進胎兒快速生長,併為產乳作一些儲備。

  • 4) 在母豬產後30天要停止加料,一直到斷奶。該期是母豬生產過程最後的一個環節,既關係到母豬一年產仔潛力的發揮,也關係到仔豬的生長髮育。


  • 母豬管理總結

將母豬的免疫,以及配種後的飼養管理,做到精細化,是保證仔豬,多產和健康的基本條件,正所謂,好的基因-孕育一代好的生命,提高仔豬成活率,入門工作是必備。


●仔豬出生前後的管理工作●


仔豬出生前後,接生工作至關重要,無人監管的情況下,常見仔豬被母豬壓死、冷死或母豬難產,而胎死腹中等情況出現,所以有序的接生工作,可大大提高仔豬的成活率。




產前工作

◆產房消毒◆:產前1周清掃產房,並用高錳酸鉀或2—3%火鹼等消毒劑進行消毒。


◆豬體消毒◆:使用溫水先對母豬全身清洗,然後用百毒殺或無刺激性消毒液,對妊娠母豬全身消毒。切記:對於母豬而言,無論什麼氣候都要使用溫水。


◆工具◆:產前準備好剪齒鉗、斷尾鉗,剪刀,結紮線、碘酒、毛巾、照明用燈,冬季還應準備仔豬保溫箱等。個人認為,麥麩比毛巾好用。


接生工作


◆剪臍帶◆:仔豬臍帶,是胎兒獲得營養與排洩尿液的通路,仔豬出生後,臍帶斷開,如果衛生不好,會給仔豬造成細菌感染。操作時,用手握住臍帶的根部,留3~56釐米長剪斷,然後使用碘酒消毒,最後用線繩將臍帶紮緊。



◆剪牙齒◆:剪牙齒是為了防止仔豬吃奶是咬傷母豬乳頭,而導致母豬不畏奶等情況出現,所以出生後5-6小時內,將上下顎兩旁邊四個尖銳的犬齒剪掉。切記:不要剪到仔豬的牙床與舌頭,也不要剪得太短,避免引起顎部發炎等。


◆斷尾◆:斷尾-目的是為了,提高日後仔豬生長的速度。因為仔豬有初乳抗體保護,分娩區環境乾淨,有利於斷尾後的恢復,所以建議出生後24小內進行斷尾。操作時;使用消毒過的剪尾鉗,於豬尾4-5公分處剪斷,並用碘酒擦傷口,通常6~10天癒合。




產後工作

◆哺乳◆:母豬分娩完成後,將仔豬放出,讓其吸吮母豬初乳,幫助仔豬快速獲得免疫球蛋白抗體,提高抗病力。.母豬第一次哺乳時,首先要給仔豬做乳頭固定,將體質弱小的仔豬,排在母豬胸部前端乳頭,因其泌乳量較多,可使弱小仔豬增重較大。



  • 仔豬接生前後總結

接生工作大有學問,有序的接生,不僅可防止母豬難產,同時能最大程度保證仔豬成活,也能給仔豬進入下一階段,打好紮實的基礎。


●仔豬飼養階段●


仔豬飼養階段,營養和免疫是該階段,需要重視的,合理的投餵飼料,才能夠幫助仔豬,及時獲得所需要的營養,嚴格的免疫才能防止仔豬因患病而損失。




◆仔豬各階段飼料搭配◆

1)7-15日齡教槽料;

  • 使用教槽料可提高仔豬斷奶體重,還可以幫助乳豬克服斷奶應激,通常我們都是選擇,購買品牌成品飼料,如果沒有相關的技術,小農牧個人不太建議自配教槽料。


2)15-30日齡仔豬料搭配:

  • 這時的仔豬,體重已達到10-35斤,正直長體格的時候,需要攝入更多營養,我們通常使用;【玉米麵50;小米(高粱米)10斤;麥麩5斤;豆粉20斤;白糖4斤;食鹽3兩;濃縮飼料20斤】,直至吃到斷奶。

3)斷奶後仔豬料搭配:

  • 進入保育階段, 也是正直仔豬長骨頭的階段,飼料要求則更高一些,搭配時需要: 【玉米麵60斤;高梁米10斤;麥麩8斤;豆粉20斤;魚粉3斤;食鹽5兩;濃縮飼料22斤】


◆仔豬免疫工作◆


根據動物防疫要求,進行科學免疫,在最佳免疫時間,選擇相應的疫苗,杜絕無效免疫,接種時要注意: 嚴格規範接種,做到一針、一豬、一消毒。下方配圖是,小農牧自己豬場的,仔豬各階段免疫方案。具體使用劑量根據商品使用說明來定奪。




  • 仔豬飼養階段總結

飼養仔豬從飼料入手,給足合理的營養,滿足仔豬身體發育的需求,不僅能夠幫助其快速增長,也能增強其自身抵抗力,嚴格執行免疫接種,是降低仔豬損失的最佳途徑,也是提高仔豬成活的通途。


●順利進入保育階段●


度過哺乳期,進入保育階段,保育階段是,仔豬獨立生活的開始,那麼保育階段相對來說,成活率更高一些,就沒那麼複雜,但也並非簡單, 我們更要注意日常管理, 保育階段注意事項:嚴格做好保育舍的衛生、消毒、控制飼養密度等相關工作。


◆衛生◆ 打掃好保育舍的衛生,保持豬舍乾燥,給豬營造一個舒適的環境,同時也可以防患病毒、細菌的繁衍和滋生。

◆消毒◆ 定期執行全場消毒,防止病毒入侵,有毒殺毒,無毒預防,可根據豬場情況選擇不同的消毒液,儘量避免使用刺激性類消毒液,以防造成豬呼吸道傷害的可能。

◆飼養密度◆ 保育豬生長速度快,舍欄飼養密度不宜過緊湊,要保證保育豬,有足夠的活動空間,一般每頭保育豬,有0.5平方米的空間就足夠了,同時也要保證舍欄的空氣質量。


總結

  • 想要提高仔豬成活率,首先要考慮到根本的問題,如果母豬帶病毒,那麼產仔後,仔豬也同樣會被垂直傳播,導致仔豬先天性感染病毒,而降低成活率。做好母豬的免疫,精心管理妊娠母豬,細心對待母豬產前產後的工作,專心對待仔豬階段的飼養和管理,平安度過最危險哺乳期,方能進入保育階段,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證仔豬的成活率。養豬不僅是投餵飼料那麼簡單,一切生產工作,要科學化,有序的進行,才是養豬之道。




結束語


小農牧養豬閒暇之餘,喜歡總結一些,日常養豬的經歷和體會, 以上內容,是小農牧的根據這些年的經驗所寫,怎奈資歷平平,寫作之時恐有紕漏之處,還望讀者指正,下方評論區留言,我們共同學識。

內容: 創新農牧原創(今日頭條獨家首發)


創新農牧


您好!這個問題發財馬來解答。

日常養殖中仔豬成活率低,或一直困擾著部分養殖戶。有的母豬沒少養,辛苦到了保育階段(70日齡仔豬),結果仔豬所剩不多。中途或因母豬產房溫度設計不合理、母豬飼養管理沒跟上、母豬奶水不足、仔豬出生關沒做到位、仔豬群誘發傳染性胃腸炎或母豬感染偽狂犬呈陽性等。

要想提高仔豬成活率,母仔應同步管理、加強保健護養。做好配種妊娠段母豬管理篇哺乳段母豬管理篇分娩舍仔豬護養篇保育舍仔豬護養篇等配合工作

配種妊娠段母豬管理篇

配種目標技術要求:9個月齡後備母豬、斷奶母豬14天的空懷母豬配種率95%以上,情期受胎率95%以上。

1.日常配種時機,經產母豬是頭天上午發現,12小時以後配種;後備母豬24小時以後配種。

2.一般母豬適配時外陰紅腫、喜歡接觸人與公豬、發出特有的呼嚕聲、食慾廢、耳朵豎起、尾巴上翹頻繁排、人為查情時呈現靜立反應、粘液乳白色可拉成絲且由稀變稠即可適配。

3.一般配種建議適配2次,且在發情後的第2天配種為宜,此時配種受孕率98%.

妊娠管理目標

:保持妊娠母豬適宜的體況,促進胎髮育正常,減少應激,防止流產。

1.配種後1-4天為母豬受孕期,減少母豬能量攝入,促進卵子受精。

2.配種後4-18天為母豬受精卵著床期,讓母豬靜養充分休息,以利於受精卵著床。

3.受孕後18-70天為母豬體況調整期、70-90天為母豬乳房發育期、90-110天為母豬攻胎期、110天后為產前減料期。

建議:配種前3天,為防止空懷母豬不排卵,對空懷母豬“短期優飼。”妊娠前期0-21天飼餵懷孕母豬料2.5公斤/天、妊娠中期21-85天飼餵懷孕母豬料1.8公斤/天、妊娠後期86-產前3天飼餵哺乳母豬料2.5公斤/天。

哺乳母豬管理篇

管理目標:搞好產房消毒、接產及保溫工作,做到精準飼餵與精心護理、適時斷奶。

1.做好產房及臨產母豬的衛生消毒工作,重點是母豬乳房及外陰的清洗消毒,減少細菌感染。

2.做好接產準備工作、適時接產,一般產前準備爽身粉、消毒乾毛巾、消毒剪、碘伏等;母豬分娩通常拉平2-3小時,超過7-8小時即為難產。仔豬分娩通常拉平間隔15分鐘,一般為5-30分鐘;產房溫度建議不超過30℃為宜。

3.做好哺乳母豬產後合理消炎,預防產後三聯症(母豬乳房炎、子宮內膜炎、產後不食),在母豬分娩過程中輸液消炎補充能量(氯化鈉溶液、青黴素、魚腥草)、產後肌注抗生素或飼料中添加廣譜抗生素(10%阿莫西林1公斤)。

4.提供充足營養,保證母豬適宜的採食量,提高其泌乳力。一般產後10個小時內只飼餵適宜的溫麩皮水,隨後哺乳母豬料由當天不超過0.5斤飼餵量,到正常7公斤每天。

5.為提早母豬發情時間,有條件的一般21天斷奶,一般的28天斷奶。

6.合理防疫保健,提高機體免疫力。

  • 產前60天,左耳後肌注2mL副嗜血桿菌滅活苗。
  • 產前45-55天,左耳後肌注2mL繁殖.呼吸道綜合症弱毒苗。
  • 產前40天,左耳後加強免疫2mL副嗜血桿菌滅活苗。
  • 產前30-35天,交巢穴肌注4mL傳染性胃腸炎+流行性腹瀉滅活。
  • 產前21-28天,左耳後肌注2mL偽狂犬病弱毒苗。
  • 產後15天,左耳後肌注2mL繁殖.呼吸道弱毒苗
  • 產後10天,左耳後肌注2mL細小病毒弱毒苗。
  • 產後20天,左耳後肌2mL偽狂犬病弱毒苗。
  • 產後25天,左耳後肌注2mL豬瘟兔化弱毒苗
  • 產後28天,左耳後肌注2mL0型濃縮口蹄疫滅活苗。
  • 每年3月底,左耳後肌注1mL乙腦弱毒苗

分娩舍仔豬護養篇

管理目標:及時斷奶,讓仔豬吃足初乳,固定好奶頭,做好交叉寄養;認真補料,預防仔豬黃白痢發生;哺乳期仔豬育成率93%以上,28天斷奶轉出重7公斤,30斷奶平均個體重7.8公斤。

1.做好初生仔豬護養,理順出生關。

  • 仔豬出生後1-2小時內,保證每頭仔豬吃上初乳,對於母豬無乳的要做好交叉寄養(最好是前後生育時間差不多的母豬)。
  • 注意初生仔豬的保溫工作,一般用保溫箱、電熱板、烤燈。出生1-3天內仔豬保溫箱溫度32-33℃為宜。
  • 仔豬出生後1天內,合理剪犬齒及斷尾,注意清毒衛生。
  • 仔豬出生3天內,肌注牲血素1.5mL/頭補鐵。

2.做好仔豬護養,理順補料關。

  • 一般哺乳母豬10天以後奶水營養變差,為了補充乳豬營養應適時早期誘飼補料。選擇適口性好、易消化吸收的乳豬料;料槽選擇顏色鮮豔的。
  • 首先補料之前,一般在仔豬出生3天以後讓其慢慢學會喝水,以免後期吃乳豬料口乾,繼而厭惡乳豬料。
  • 有條件的,2周後誘飼補料;一般的3周後補料。
  • 補料少喂勤添,夏季超過4小時的剩餘乳豬料要清理飼餵大保育仔豬,防止拉痢。

3.做好仔豬護養,理順斷奶關。

  • 有條件的21天斷奶,一般的28天斷奶。
  • 斷奶時一般仔豬留原欄舍,而母豬趕走。建議一次性斷奶,注意斷奶應激。
  • 供應充足清潔的適宜飲水,飲水中適量添加多維素、葡萄糖等。

4.做好仔豬護養,合理防疫保健。

  • 仔豬出生3天,偽狂犬病弱毒苗鼻內接種。
  • 仔豬出生7-15天,肌注氣喘病滅活苗及藍耳疫苗。
  • 仔豬出生20天,肌注豬瘟兔化弱毒苗。
  • 仔豬出生25-30天,加強肌注偽狂犬病弱毒苗。
  • 仔豬出生60天,加強豬瘟兔化弱毒苗。
  • 如育肥的,70天時肌注0型濃縮口蹄疫滅活苗,間隔28天左右加強免疫1次口蹄疫苗。

保育舍仔豬護養篇

管理目標:合理分欄群養,加強調教定位,減少轉群后的應激、腹瀉;搞好通風換氣,防止豬隻咳嗽、氣喘;少喂勤添、自由採食、減少飼料浪費,提高增速度。育成率96%,70日齡出保育舍仔豬體重25公斤。

1.合理分群,加強調教定位。一般採取夜並晝不併、三窩並二窩及空腹並窩原則、留弱不留強。並窩後為防止咬架,圈舍可噴灑異味劑,同時加強管理。

2.加強調教管理,引導保育仔豬吃、拉、睡三定點。

3.做好欄舍環境衛生,合理衛生消毒。環境應激是百病之源,加之仔豬轉群初到新環境需要適應期。要及時清理糞汙,合理衛生消毒(生石灰、燒鹼、高錳酸鉀、碘伏、過氧乙酸、戊二醛等1-2次/周),防止打破保育仔豬群免疫平衡。

4.做好溫溼度調控,適時通風。

  • 眼下已進入深秋,晝夜溫差大,應激頻繁,保育豬群抵抗力普遍下降。易誘發咳嗽、氣喘等呼吸道感染疾病症狀。此時舍內溫度以16-22℃為宜、溼度以60-70%為宜。
  • 當前防寒保暖是各個豬場的首選,大多門窗已關閉,加之糞汙及豬群產生的有害氣體濃度大(氨氣、硫化氫等)。如不適時合理通風換氣,極易影響豬隻健康。

5.做好精細餵養,護養腸道健康。

  • 飼料一般建議選用適口性、易消化吸收且營養全面的4:6乳豬濃縮料或12%保育濃縮料。一來方便添加保健中藥(板青顆粒、荊防敗毒散、麻杏石甘散、黃芪多糖等),二來成本低。
  • 注意選用飼料原料無黴變,防止黴菌毒素影響保育豬健康。
  • 飼餵建議少喂勤添,以仔豬自由採食為主。飼料中添加益生菌、微生態製劑促進消化,護養仔豬腸道健康。
  • 供應充足清潔的適宜飲水,飲水中添加葡萄糖、Vc等。

小結:當前仔豬與生豬價格持續美好,各個養殖場主都全力以赴地精心照料,生怕自身場豬群豬隻有何閃失。仔豬護養不易,管理護養學習我們永遠在路上,您說呢?

2019-10-26


發財馬


仔豬成活率低、從仔豬到保育有幾方面。

首先從種豬品種作起,一個好的遺傳基因決定未來後代的生長髮育狀況。

首先選擇適應本地區氣候生存環境的優良品種,抗病能力強、繁殖力好、體型大小,要根據養殖期決定。瘦肉型、脂肪型、單脊豬🐷雙脊豬、小型、中型、大型品種的種豬。小荷苞蛋、長白、大白、黃毛度了克等。


選擇好了健康、健壯的種豬,再就是妊娠管理,妊娠前的身體調整,妊娠前一個月左右給母豬抓膘補飼,達到配種的要求中上膘。為後期妊娠胎兒提供良好營養供給,和健康發育環境。

還有防疫,特別是布氏桿菌、細小、伏狂犬、紅、黃痢疾等。防疫、預苗投種是保障豬健康發展的重中之重,是控制緩解疫情的有效方法。

驅蟲因為寄生蟲也是干擾豬健康及孕期安全不可小視的一部分。

寄生蟲,也會危害胎兒健康,破壞胎兒生在環境,為胎兒健康發育帶影響。

妊娠期的飼養管理,根據不同發育階段提供充足的營養供給,滿足母豬及胚胎的生長髮育需求。還有一定能量儲備為後期的哺乳墊定基礎。

適量運動、充足的日光照射,有助於母豬和未來仔豬的健康,及生產的順產。

產前準備,產房要防寒保暖,清潔衛生,做好消毒滅菌。給母豬及仔豬提供一個安靜舒適的生有環境。


產後讓每一頭仔豬要及時吃到初乳,初乳有一定免疫,能提高幼豬的抗病力。還能促進胎糞及體內新陳代謝增強體質。有助於身體發育。

還有產後固定乳頭,讓體弱仔豬吃到充足奶水也是均衡幼豬群體質,增加收益的一部分。

還有隨著小豬成長,早期訓練吃料也提高仔豬營養多元化,增強仔豬體質,保障仔豬健康的一環。

還有適量運動,充足的光照,青綠飼料適量供給,維生素、微量元素的補充。預防仔豬佝僂病、白肌病。

缺硒地區需要補充亞硒酸鈉保障仔豬健康成

長。


防疫、母豬妊娠前驅蟲、產後衛生、飼養管理,各方面齊抓共管,綜合管理保障仔豬的健康成長,提高母豬產值和仔豬收入率。從而減少損失提效益。


農村達人224


答:由於仔豬到保育,對仔豬來說是一個陌生的環境。也是新生活的開始。

想要避免損失,必須做好以下幾方面:

一在仔豬轉入保育之前,先將保育舍打掃乾淨,對設備進行檢修,徹底消毒。最後採用燻蒸消毒。空舍備用,進豬前一天記得消毒。

二、注意做好冬季防寒保暖,夏季做好防暑降溫等措施。

三、在飼料里加入抗應激的藥物,以及做好消化道疾病預防措施,防治拉稀,還有驅蟲工作。

四、嚴格按照本場防疫程序,做好疫病防治工作。

五、注意保育圈舍,密度別太大。

六、做好通風換氣工作,以防氨氣太重。

七、根據仔豬大小,強弱做好合理分群。

八、加強飼養管理,做到定時定量飼餵仔豬。

最後總結:根據筆者多年養豬和技術服務經驗,建議我們養豬的朋友,時刻要繃緊一根弦,不要有任何僥倖心理,一定要樹立一種養重於防,防重於治,養防結合綜合防治的養殖新觀念。再次提醒一定要合理控制保育舍的溫度,還有合理控制好保育舍的飼料量等。以上工作做好了,相信會降低不必要的損失。希望能幫到你。




牧農達人


從仔豬到保育豬要注意哪些方面才能儘可能避免損失?

阿源在前面我回答過類似的問題,專門寫出了保育豬的幾個好的經驗做法!現在我們再來分享一下!

從分娩的那一刻抓起

做好仔豬接產的工作,仔豬生出來馬上擦拭口鼻,防止羊水或黏膜堵塞口鼻造成窒息。並做好剪牙斷尾的工作,預防仔豬成長過程中打架撕咬。

新生仔豬做好補鐵工作

補貼是仔豬日後健康成長的關鍵,一般在三日齡左右就要給仔豬補貼!去當地獸醫站或者畜牧所諮詢併購買補鐵藥劑,按照用藥說明或者獸醫站用量建議進行注射。仔豬不補鐵的話,容易消瘦拉稀,食慾不好,漸漸死亡。

抓好斷奶是關鍵

人工干預仔豬斷奶,斷奶期間適量投入乳料(教槽料)教槽,待仔豬會採食乳料時慢慢控制母豬餵奶次數漸漸幫助斷奶。要注意斷奶時晚上補飼!平時還要注意母豬餵奶時壓到仔豬的情況,仔豬弱小,被壓到很容易死亡

轉入保育前做好充分準備

仔豬的各項免疫系統還沒有健全!在斷奶後進入保育舍前應該對保育舍內外進行深入的清潔和消毒,進入保育舍後也要定期清潔和消毒。

保育豬群管理很關鍵

轉進保育舍時保持同窩的豬同進一個欄舍,大小均衡,相對弱小的豬分出來後同放一個欄飼養,以免餵食中搶食打架造成損失


保育舍環境管理很關鍵

保育舍要保持通風,清潔,乾燥。因為豬舍過於潮溼會產生很多細菌引起仔豬拉稀。豬舍通風不好容易引起呼吸道感染。阿源去過幾個豬場,他們保育欄都很講究。機械通風,抬高的漏縫地板。一眼看去,豬群都很乾淨,地板也很乾淨和乾爽,豬糞味也很輕。豬群大小都很均衡,健康活躍。所以豬舍環境也至關重要。

注意飼養管理很關鍵

豬剛轉入保育的時候,適當的控制飼料的供給,不宜喂的過飽,採用量少次多的方式!晚上凌晨也要補飼,慢慢的加量減次。保持七到十天後慢慢的轉入自由採食模式,這個做法是一個過渡時期,避免仔豬因營養過剩引起的拉稀。仔豬對飼料的要求也很高,我們要把控飼料的質量,飼料發黴,變質或者是其他階段的料都會造成仔豬拉稀生病!要分階段食用相應的飼料。

定期免疫接種和驅蟲

從仔豬到保育豬,都要嚴格按照免疫程序,定期進行免疫接種(豬瘟、偽狂犬、口蹄疫等)。還要定期驅蟲,寄生蟲也是危害豬隻健康的一個源頭!養豬戶們要經常去當地畜牧獸醫部門諮詢,定期給豬群驅蟲(蛔蟲、線蟲等)。

冬天注意保暖


準備進入冬天了,給仔豬提供適宜的生長溫度也很重要,冬天可以用保暖燈進行增溫,保證舍內溫度平衡,給仔豬創造良好的生長條件,仔豬才會健康快速的生長!

以上是養殖場常見的一些好的經驗和做法。詳細的操作需要實地學習積累。正在養豬的朋友覺得我說的不對的話請留言,覺得還可以請記得點贊哦!


青年小白—阿源


你好,這個問題由快樂人生ing來回答。

初生仔豬成活率低,死亡率高,是讓養殖戶最頭疼的一件事了。因為初生仔豬在短短的四周左右會經歷多次強烈的應激,使初生仔豬經常出現活力差,生長緩慢,發病率和死亡率高的現象。仔豬的成活率受諸多因素影響,那麼怎樣處理?

1、避免母豬壓仔:壓仔死亡損失是養豬業最容易被忽略的豬隻損失之一,母豬產後消耗大,膘情好體重重,行動不靈活,是壓仔高危期。所以要保持母豬和豬仔適當距離;

2、創造理想溫度:出生後幾天的仔豬對溫度特別敏感。理想的環境溫度是32-35攝氏度。需要給仔豬創造一個微環境。

3、確保仔豬吃到儘可能多的初乳。否則,初乳攝入不足會導致仔豬易患病,甚至影響到育肥階段。

4、合理設計母豬床仔豬,由於長時間趴著吃下面那一排奶頭,導致膝蓋破皮,膝蓋破皮會引發許多疾病。最有效的措施是:母豬身下的漏糞板抬高一些,這樣,母豬側躺的時候,兩排乳頭暴露無遺,吃下面的仔豬再也不用使出吃奶的勁了。





快樂人生ing


保育豬是斷奶仔豬,斷奶仔豬一般21天斷奶,70日齡轉群。保育豬就像剛斷奶的嬰兒一樣,具有生長髮育快、對疾病的易感性高等特點,需要要精心餵養,不可馬虎,否則對後期的成長髮育會造成很多不便,嚴重影響養殖戶的經濟效益。

仔豬出生後體溫調節機能差,保溫不好就易被凍死;當環境條件差或寄養不當,母豬咬仔致仔豬死亡。仔豬出生後缺乏先天性免疫力,自身也不能產生抗體,10日齡後才開始產生抗體出現保護力,因此易患病,常見病有肺炎、下痢、低血糖病、先天性震顫等。在某些應激條件下如環境衛生條件差、工作人員粗暴等,會出現咬尾或咬耳等惡癖,從而造成感染甚至死亡;仔豬斷奶後,環境、飼料等發生變化,都能引起仔豬應激,影響仔豬的成活率和生長髮育。

所以飼養保育豬須提供良好的保育條件,使用乾式發酵床保持保育豬舍乾燥、溫暖。豬舍溫度應保持在22-30℃,在冬季不能低於20℃,相對溼度50%-80%,同時要經常通風,排出豬舍的有害氣體。盡力創造適合仔豬生長髮育的保育條件。這種養殖方式是在圈舍裡鋪上50公分厚的鋸末,把發酵床菌種均勻撒到鋸末中,做成的發酵床表面柔軟溫暖,發酵過程中,鋸末中心層溫度能達到50-60度,傳導到床面溫度有25-30度,且四季恆溫,是一個完美的恆溫床,節省煤電等能源成本,且容易保暖,乾式發酵床墊料表面溫度,基本維持在25℃左右,同時作為墊料的鋸末、穀殼等感知溫度要比實際溫度高3~5℃,保暖性好適宜仔豬生活。


菜鳥小柒柒


仔豬存活率一直困擾著豬場,因為仔豬抵抗力差,消化能力不好,怕冷,管理上稍有不注意就讓仔豬成為僵豬,浪費豬場的飼料,嚴重的可能引起仔豬死亡,減少豬場的出欄率和生產效益,那我們要怎麼做才能提高仔豬的存活率呢。

提高仔豬存活率的措施

1 豬場要確定好母豬生產的時間,母豬產仔必須有接產員在場,不然很有可能母豬出現難處後引起仔豬窒息。或者仔豬出生後容易被母豬壓死。

2 仔豬在母體內受到保護,出生後要面對各種病原體,這時候的仔豬隻有通過吃初乳才能得到母源抗體,所以初乳對仔豬來說非常的重要。

3 仔豬和成年豬的表皮脂肪不一樣,成年豬表皮脂肪厚實非常怕熱的,而仔豬切好相反,因為仔豬表皮脂肪薄,非常的怕冷,所以仔豬舍要保持適宜的溫度,避免出現扎堆受寒。

4 母豬的乳汁到了一定的時間後會慢慢的下降,同時仔豬生長髮育也快,到了後面乳汁的營養會無法滿足仔豬的生長。為了能讓仔豬適應飼料就要做提早補料的措施,讓斷奶後的仔豬能有個適應飼料的過程,而不是一下子斷奶造成黃白痢。

5 仔豬出生3天后要進行補鐵,因為仔豬沒有所需的鐵元素從乳汁中根部無法滿足。仔豬缺鐵會引起仔豬貧血、生長緩慢、皮膚蒼白、被毛粗亂、抵抗力下降等等。

6 斷奶後不久後的仔豬就要開始做疫苗免疫。做疫苗前一定不要讓仔豬處於亞健康的狀態下進行接種疫苗,這樣很容易出現注射疫苗後出現應激。

總而言之剛出生的仔豬因為抵抗力差,對外界的環境適應能力也比較弱,這是就要管理好剛出生的仔豬。保證仔豬舍的溫度適宜,保證仔豬吃到初乳,給予補鐵,同時也要及早的訓練補料。

以上是個人所答。


村裡的男青年


提高仔豬成活率要注意事項:

一、母豬產前護理,母豬產前需要補充營養。主要補充脂肪和維生素C。脂肪補充能量,提高豬仔出生體重,補充維生素可以減少豬仔臍帶出血,降低死亡率。

二、豬仔保暖和分批哺乳,豬仔出生後,要及時擦乾淨身體,防止豬仔因為羊水蒸發而體溫過低。豬仔欄裡添加乾草或者木屑,還可以安裝幾盞加熱燈。記住不要過熱。把豬仔按大小強弱分類,放在不同的欄裡。一方面防止踩踏,一方面安排分批哺乳,這樣可以保證弱豬也能吃到奶。不會餓死凍死。

三、注意豬場衛生和飼料供給

豬場要乾淨整潔。豬仔欄要降低溼度,定期用石灰水消毒,保持乾燥。並且提供乾淨的清水,避免豬仔引發痢疾等疾病。豬仔一週後,可以提供一些乳豬飼料引誘食用。2周後可以提高飼料用量。在飼料中加補氨基酸溶液,可以提高豬仔免疫力,增加體重。


鄉野鄧哥


仔豬從斷奶到70日齡左右的豬成為保育豬,仔豬剛生下來體質弱,抗疾病能力差。容易發生疾病導致死亡,造成比較大的損失。如何提高仔豬的成活率,提高養殖效益也是很多養豬戶比較追求的目標,那麼該如何做才能保證仔豬的成活率呢?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做?

一、首先圈舍做好消毒。斷奶前的仔豬在進入保育階段前,要對仔豬圈舍進行徹底的清掃,對地面、牆面進行洗刷和消毒。同時要對圈舍做好保溫工作,特別是秋冬季節,仔豬由於出生時間短、體質弱、容易發生感冒等常見病,可以給母豬和仔豬豬舍鋪一層稻草;作為保溫層。對於仔豬最適宜的環境溫度應該是在30℃左右,如果條件允許可以給豬舍配備保溫箱。同時對於剛出生的仔豬及時的注射疫苗,主要接種豬流感、偽狂犬病、口蹄疫等疫苗,另外要做好驅蟲工作;驅蟲以35日齡左右最好,體內的寄生蟲用阿維菌素每日喂服、體表寄生蟲用12%雙甲脒乳劑噴灑。對糞便、尿汙等要及時清理。



二、分群飼養。對於個體太弱和太小的的豬仔要分群進行飼養和調理。以減少同群之間相互打鬥或者強者欺負弱者而造成弱者爭搶不到母乳。在分群的原則上我們還是儘量保持原窩同圈,大小體重相等的情況。對於仔豬的飼養密度也要合理規劃,每頭仔豬的面積以0.3-0.5平米適宜。


三、飼養管理。對於仔豬飲水管理要及時清潔,在斷奶前後要在飲水中加入葡萄糖、鈉鹽、鉀鹽等電解質和維生素。提高仔豬的抗病能力和促進仔豬的採食和生長,也可防止仔豬腹瀉。另一方面對於仔豬的採食量要採取控制措施,每次飼餵不要過飽以七、八成為主,實行少吃多餐每24小時飼餵6-8次為宜。慢慢的過度性的讓仔豬自由採食,不同日齡的仔豬配比不同的飼料。等到仔豬進入保育舍後要先用帶乳料飼餵7日左右,然後在過度到保育飼料。以減少因飼料變化引起的應激反應。

在仔豬階段我們做好以上幾點措施後,我們還應當在母豬懷孕前和懷孕中對母豬加強飼養管理,仔豬的體質差、抗病能力弱也有很大一部分遺傳。仔豬出生後泌乳階段對於母豬營養也要加強管理。做到綜合性的防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