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說:只要河中魚兒多,岸邊土地就結板,有啥根據呢?

農夫也瘋狂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具有10億人民9九農的說法,而在農村的一些老人,由於其長期在農村居住其閱歷比較豐富,並且負有一定的農業、養殖等方面的經驗,所以有時候他們說的話雖然沒有經過科學驗證,但是還是富有一定的哲理性的。

釣魚人數猛增

由於最近幾年我國很多人迷上了釣魚這項運動,特別是在農村臨河的村莊,無論是有錢的城裡人,還是經濟條件一般的農村人,總有很多人喜歡在閒暇時間拿給魚杆或者魚網到附近的河裡釣魚或者網魚。並且,這些人其實並不是圖有多少的魚獲,而是他們只圖個開心。

釣魚人的踩踏導致土地結板

而特別是在一些河中的魚兒比較多的地方,這種情況下人釣魚的人就會越來越多,越傳越廣,往往會有很開遠道駕車而來的釣魚人。所以,河岸邊的土地經過很多人的來回踩踏,其土地自然會變得結板,這都屬於人為的一種現象,非常正常。


農村王小霞


劉大爺中午喝了點小酒,兩條腿發飄,覺得走路輕快多了,於是他趁著酒興揹著手,哼著小曲到村外檢查兒子種的地去了。


那地原本是劉大爺自己種著,幾年前因為腰腿疼不能種了,於是給了兒子,地是好地啊,土壤肥沃種啥啥收,跟前還守著池塘,天旱的話還有水抗旱。

劉大爺這幾年在閨女家裡住,老伴要幫閨女照顧孩子,於是老兩口一起住在了閨女城裡家中,這不,大外甥不用照顧了,老兩口又回了自己村。

輕搖微晃,劉大爺到了當年長莊稼讓全村人羨慕不已的地跟前,池塘裡清波盪漾,而岸邊他引以為豪的土地好像有些狼狽,是狼狽,靠近池塘那裡的花生七倒八歪,被踩的不像樣子,那一邊花生長的都不好。

地裡竟然還有垃圾!!劉大爺發現地裡的啤酒瓶子,易拉罐有好幾個,從地這頭走到地那頭,劉大爺壓著胸腔裡的火來回看了一遍,發現地裡亂七八糟啥都有,有吃零食剩下的塑料袋,有喝完水留下的塑料瓶,在地裡頭竟然還有好幾坨屎,這樣的莊稼地還怎麼種啊,都快成了垃圾場。

正鬱悶中,地邊吱嘎一聲停下了一輛車,從車裡拱出來倆四十多歲的男人,拎著桶拿著釣竿,從花生地裡踩著花生就過來了,根本不注意腳下的農作物,劉大爺那個氣啊,這是把咱家地當路走了。



劉大爺就站在地頭看著那倆人,那倆人有說有笑踩著花生來到了池塘跟前,把傢什往花生地裡一放,開始忙活起來,這可就惱著劉大爺了,劉大爺心裡罵著娘:我說地咋變的這麼硬了,還以為兒子幾年給種壞了,原來都是釣魚的龜孫子給踩踏成結板地了,這哪能長好莊稼?

於是劉大爺上前跟人家搭話:釣魚吶?這池塘裡還有魚嗎?倆男人得意的說道:有啊有啊,前天我們還釣了一條三斤多的草魚來著,這裡的魚都是大家從別處釣了小魚,然後放進來,這不幾年功夫魚長大了啊。

劉大爺生氣,心裡是真氣,但他沒發火,問完就回家了,回家便去家裡尋找農藥,老伴問他幹啥用,劉大爺說:咱家守著有魚的池塘,那地就甭想著長莊稼了,都讓些兔崽子給踩結實了。

劉大爺想用農藥去把池塘裡的魚給藥死,劉大媽死活不讓,後來劉大媽說道:實在不行咱倆去山裡割些酸棗樹,回來把靠近池塘那邊全放上酸棗樹,看他們還怎麼釣魚。

最後聽了老伴的話,老兩口去山裡割了些酸棗樹,把靠近池塘那邊的地裡擺放了很多扎人的酸棗樹,而劉大爺經常沒事就去地裡轉悠,把垃圾給撿出來了,把幾坨屎也深埋了,劉大爺覺得拔完花生後,要把地裡多施土肥,甚至深翻土地,把地趕緊養過來。

地是好地,原本應該長莊稼很不錯,就因為守著有魚的池塘,被釣魚愛好者經常光顧,於是日積月累,好地被帶壞了,踩壞了。


看農村說農事


魚這個動物是生活在水裡的我們大家知道,但是你知道嗎在農村只要是有坑有溝的地方必然都會有魚的存在,而且坑邊還有河邊的土地都特別的硬並且還是板結的你知道是什麼原因嗎?下面我就來跟大家介紹一下這方面的原因! 其實河裡有魚,岸邊的土地板結原因無非就是以下三點。

第一個方面那就是河邊因為魚的存在所以就聚集了很多的人,有的在這裡釣魚,有的在這裡撒網,河岸邊的抓魚人多了以後自然而然的就會把岸兩邊的土地和踩硬了久而久之就會形成板結,這絕對是一個重要的原因之一!



第二個原因因為河裡面有著大量的魚的存在,雖然河裡的水其實並不是一直不減少的,河裡的水也是隨著魚群越來越大,所以需要的河裡提供的資源也就越來越多,久而久之水位也會慢慢的下降,再加上只要河裡的水位一旦下降就會有大量的魚兒驚慌失措的逃到岸邊來,在魚的皮膚和土地摩擦之下,再經過幾次的退水行動,岸兩邊的土地自然而然的就會形成一定的板結,因為魚兒需要生存,所以哪怕是泥裡面的一些養分它也要通通的吃掉!


而泥土沒有水分就像女人不摸擦臉油一樣,指定的枯萎板結! 以上這幾條那有我自己的經驗之談,也有朋友告訴的,都一股腦的分享給大家了,非常感謝!


惠農圈


魚兒魚兒慢慢遊,作為水生動物的魚,在農村很多的河道、池塘都有出現,尤其是一些野生的環境,作為純野生魚,那種味道更是鮮美異常,作為水中生長的魚,是不可能去陸地之上的,一生之中都會在水中生存,魚兒是離不開水的,為啥還有老人會說,只要河水有魚,而且魚比較多的情況下,岸邊的土地就會結板呢,其實這個還真的不是魚有什麼特異功能,更不是老人有什麼超人之處,而是這幾年的一種普遍現象,只要仔細去觀察,只要有魚並且魚多的岸邊,指定的是土地非常的堅硬,而且是結板的,這是什麼原因呢?



隨著生活條件的提高,各種各樣的休閒娛樂也成為了我們閒暇之餘的樂趣,而作為釣魚人更是對於釣魚樂此不疲,哪裡有水,哪裡有魚,有什麼魚,好不好釣,都是瞭如指掌,只要是有魚的河道,哪指定的是一溜溜的釣魚人並肩而戰,一字排開釣魚的陣勢有時候真的比魚都多,這也是很無奈的事情,隨著環境的改變,釣魚的場所變得越來越少,而釣魚人卻是越來越多,很多釣友都是有群體性的去垂釣,只要有人說某個地方有釣場,不出一天,這個水域旁邊都是滿滿當當的釣魚人,作為釣魚人對於釣魚的痴迷,不愛好釣魚的是體會不到的。



愛上釣魚之後,會感覺自己吃飯不挑食了,吃什麼都行,什麼味道都可以,在意的是魚最愛吃什麼,怎麼能讓魚吃的好,哪比自己吃什麼要重要的多,不止是吃什麼,只要讓去釣魚,不吃不喝不抽菸,也能連續奮戰一天一夜,就連做夢都是來了一個大黑漂,趕緊去感受那種拉大弓的感覺,河裡有魚,並且魚多了之後,釣魚人也就自然而然的多了,這些每天在這裡奮戰的釣友,將這些岸邊的土地踩的結結實實的,尤其是一些老釣位,更是寸草不生,光滑如明鏡,釣魚的都知道,去新地方釣魚,首先是要選擇釣位,而這些老釣位都是光光滑滑的,地面堅硬牢固,這都是經過很長時間的踩壓造成的,也是老釣位的最顯著的體現。



春暖花開氣溫回升,經過嚴寒冬季的蟄伏之後,釣友們又開始了最迷戀的工作,春季釣魚也是全年上魚的最佳季節之一,作為我們調侃對象的釣魚窮三年,玩鳥毀一生,一朝遇上狗攆兔,從此踏上不歸路,釣魚真的是很讓人痴迷的一項活動,寧可自己抽點賴煙吃的次的伙食,也是不能虧了魚的,魚餌是必須要買的,釣具必須要配的,只有這樣,才能有滿滿的魚獲,對於釣魚,你喜歡嗎?歡迎大家補充評論留言,謝謝。


棒奔霸


河中的魚,岸邊的土,兩者看似風牛馬不相及,可咋就成了老人口中常說的話?想必,釣魚人估計秒懂。

狂熱的釣魚人,讓岸邊的土地結成了板

農人解說是一個釣魚狂熱型愛好者,在我看來,釣魚分兩種,一種是休閒型,一種是狂熱型,休閒型釣的是寂寞,而狂熱型,真的是在釣魚,為了釣魚而釣魚。

對於狂熱型選手來說,不管山高路遠,不管颳風下雨,只要有魚,就一定有這麼一群曬的黝黑,從早到晚,堅守在河邊的人。

他們特執著,河裡只要有魚,就算空軍(一個釣不著)也能坐一天,一天的時間,就在自己靠著河邊的土地上打轉,活動範圍也就十米範圍內,今天釣不到,就開始研究釣位,研究餌料,研究線組,很少懷疑河裡到底有沒有魚,一定要把自己的線組、餌料、浮漂換個遍,等天黑了還沒得魚,那就是天氣不好……第二天再來。一天下來,岸邊的土地被釣魚的人來來回回踩了又踩,自然就結板了。

來回尋找釣位的人,岸邊的土地踩了又踩

我們這有個水庫,老闆會不定期的往水庫裡放魚,然後對來釣魚的人收費,水庫釣魚有個特點,春夏秋冬魚喜歡的位置還不一樣,壩頭、兩側、腰線,總有那麼幾個釣位起魚最好。


釣位是自由選的,來得早自己挑,剛學釣魚那會,為了能坐上好口,晚上激動的睡不著覺,睡的很不踏實,到了3點,怎麼樣也要起來了,因為去晚了就沒了好口。

天黑嘛,打著手電在水庫岸邊走,來來回回,每天都有我這樣的釣魚愛好者,岸邊的土地被踩了又踩,釣位更是踩的光溜溜的,出太陽都可以往地上坐,沾不上泥。

一個大大的水庫,岸邊都的土地都被踩的寸草不生了,結成了塊,這就是為什麼農村老人說“只要河中魚兒多,岸邊土地就結板”的原因,來來回回被釣魚的人踩,你說能不結板嗎?

路過的人也會因為釣魚的人過來觀望,踩踩岸邊的土地

除了釣魚的人踩岸邊的土地外,看熱鬧的人更多,經常是一個人釣,路過的人看見總會來觀望一會,上魚了會來閒聊幾句,也許聽過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師傅,得魚嗎?”


釣魚人多數不愛搭理,一來自己一心都在浮漂上,二來你要是熱情的回應一下,一天估計都在和來往的人描述釣魚的一些基本知識:為什麼不用蚯蚓?你這個是什麼料?魚竿多少錢?……所以,有時候並不是釣魚的人不懂禮貌,實在是不好意思,沒有閒工夫。

所以,總結起來看,河中有魚,岸邊的土地會結板原因就有兩個:一個是釣魚的人給踩的,還有一個就是看釣魚的人給踩的。不管是何種原因,都和釣魚的人有關。


農人解說


河裡的野生魚兒肉質鮮美,因為是吃小魚小蝦長大的,所以它們的營養是非常豐富的。農人們也特別喜歡去捉這些野生的魚兒回來吃,為什麼說河中魚兒多,岸邊土地就結板?

一、河裡的魚多,就會吸引的人多

在農村,村裡哪條河裡有什麼魚,什麼魚最多,農人都是分的很清楚的。以前生活條件差,想改善伙食就會去河裡摸魚,像很擅長摸魚的人來講,摸個兩三斤是很正常的。

村裡灌溉稻田的河裡就有很多魚,河的上游是水庫,平時農人沒事就會去這裡來摸魚,來的人多了,你一腳我一腳,地踩緊了就板結了。

這條河還是小孩子的樂園,既能洗澡,又能釣魚,一到放假三個五個就,拿著自制的漁竿去釣魚,一坐就是一整天,河邊的草地都被他們坐的光禿禿的。

二、現在釣魚已經成了人們的減壓方式

小唐的弟弟是一個忠實的釣魚達人,車裡的後備廂全是漁具,經常釣魚的時候坐在漁塘邊一天都不帶動的,有時候連吃飯都免了,小唐很是不理解

前段時間,小唐去他家玩的時候,也跟他去釣了一天魚,早上四點鐘我們就出發了,去到釣魚的魚塘天都沒亮,我以為這麼早去,應該是沒多少人,誰知一到那,人都坐的滿滿的。你說這麼多人來來往往,岸邊的土地能不板結嗎?

弟弟說,現在城裡人的工作壓力大,出來釣魚既能放鬆心情,還花不了多少錢。他說我是理解不了他們這些釣魚達人那種看到魚上鉤的心情的。

總結:有魚多的地方,就會有很多的人出現。這就是隻要河中魚兒多,岸邊土地就結板的原因。


小唐話三農


這話說的也是有道理的,一般在有魚的池塘邊埂上確實土質會變硬,而且生長的青草也變得東倒西歪的,生長的也不旺盛了,這主要的原因是池塘裡有魚,主人在看護和餵養時經常在埂上來回的巡視而踩踏的。如果是野塘的田埂變硬,證明那個水塘裡肯定有很多的魚,而且是被垂釣者發現的,一般的垂釣者在發現新的池塘有魚的時候,會朋友間互相轉告,結果是天天有人光臨了,三五個一夥,甚至一個池塘十多人在垂釣,早也踩晚也踏,把個池塘四邊都踩的硬實了,還可以看到他們各種魚食的包裝袋。

這種現象很多,釣魚愛好者是這方面的行家,他們發現了那裡河塘有魚,那裡的埂地池邊土質就會板結,這也就是一種規律吧!套用一句名人的話,本來沒有路,路是人走出來的。


星空攬夢


春暖花開,萬物復甦,如今在北方的河渠中都能見到釣魚人,尤其對於憋了一個冬季的野釣愛好者來說,更不能錯過這個最佳的垂釣季節。

對此,沿河兩岸的農民透露一個規律:只要河中魚兒多,土地就會出現板結。

按理說,農田的土地板結與河中魚兒多少,是“八竿子打不著”的兩件事,但是這兩件事經過垂釣這個中間環節,就出現以上所說的結果。據瞭解,由於南運河在此拐了一個彎兒,魚群大部分聚集在這裡,因此這段時間以來,這條河的兩側,都是來自城裡的垂釣者。
這些垂釣愛好者之所以聚集於此,真正原因就是漁獲不錯。筆者注意到,幾乎每個釣魚人的魚護或水盆中,漁獲確實不少,不僅魚的個頭不小,而且多為鯽魚、白條魚等。甚至多人出現“連桿”的舉動,一條條魚兒從河中被釣起,可以說,很多人可謂是過足釣魚癮。
更難能可貴的是,除了鯽魚和白條魚外,還有不少釣魚人頻繁釣起“噘嘴鰱子”。這種魚對水質尤其挑剔,水質稍微差點兒都不行,這是淡水魚中的佳品,因此被很多釣魚人稱之為“最乾淨的魚”。能在南運河中釣起這些“噘嘴鰱子”,很多釣魚人顯得無比興奮。

然而正是魚情好、釣獲多,每天都有大批來自城裡的釣魚人在此聚集,很多人為防止車輛剮蹭或出於安全考慮,不是把車輛停在路邊,而是直接把車輛開到農民的田間地頭。俗話說,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就有了路。筆者注意到,釣魚人的車輛已把岸邊田間軋出路來。

眼下,正是農民翻耕土地,準備春耕的季節。筆者注意到,即便農民把土地翻耕好,但來此垂釣的人們的車輛,再次把鬆軟的土地軋成板結。因此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或規律就出現了:哪裡魚情好,不用問釣魚人,只要看到哪塊土地板結嚴重,就在這一區域垂釣準行。

然而,農民對此苦不堪言,即便放置警示標誌都不管用。其中就有農民介紹,目前田間還沒有種植農作物,只是出現土地板結,夏季即便種植了農作物,釣魚人常會把農作物軋倒,久而久之則會“寸草不生”。對於這種不管不顧的釣魚人,很多農民厭煩得不行,不少農民提出:來農村河邊野釣,無可厚非,但是停放車輛,不能不管不顧影響到農民種田,希望大家都能做一個有素質的釣魚人。

蘇北釣魚郎


這句話應該很有道理,河裡的魚多的,釣魚的人自然聞風而來,一傳十,十傳百,於是乎大家都來了,釣魚的來了,看熱鬧的也來了,有句話叫做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這樣河邊的土地自然也成了路。這樣在我們現實生活中也有現實意義,例如前幾年的股票市場,起先並沒有多少人炒股,後來聽說炒股賺錢,於是股市成了賺錢的路,再到後來的房地產,再到如今的自媒體都是很好的例子,生活中的變化也是無窮的,人們為了釣魚可以使地變成路,但同時為了賺錢使路變成坑。


春夢秋雲


如今正是秋高氣爽的時節,河中魚兒肥美的時候,在不冷不熱的天氣裡,最適合的就是尋找一處野塘或小河垂釣。因為湖北有著千湖之稱的稱號,所以在如此豐富的資源之下,喜愛釣魚的人,就不在少數了。對於農村老人說的,河中魚多,岸邊土地就板結,確實存在這樣的情況。我自己知道這個說法,還是跟著老爸釣魚才知道。

記得自己剛開始學釣魚的時候,一般都是跟著老爸去村裡一條灌溉渠道里面釣魚。因為渠道有一處,剛好有一個回水灣,那裡的鯽魚非常的多,所以經常可以看到回水灣處坐滿了釣魚人。偶爾運氣好,可以搶到幾個好的釣位。

對於好幾次自己選擇的釣位,老爸總說並不是很好,而一般會要求我去那些經常有人釣魚的釣點。這些個釣點無一例外,全部有一個鮮明的地方,那就是在一個板凳大小的位置上,你看不到一根兒雜草,並且土壤表面被踩的像平整的水泥地一樣堅硬。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其實,這個就和釣魚的一些經驗有關了。對於大多數釣魚人來說,特別的對於野釣愛好者來講。野釣,存在一個問題,就是河裡的魚多魚少,很難知道,且不好誘魚。但是那些有人垂釣過的地方,就好比經常有人在這個位置上固定打魚窩一般,所以這個釣點,就更加容易釣到魚。



對於,你頭一次去野釣,一般來講選擇釣點,最好選擇那些曾經有人釣過的地方最好,省去了打重窩和等魚進窩的時間。當大家都是這樣的想法以後,一個好的釣點,就會被人不斷的踩踏,久而久之土地就越來越板結。同樣,當一個地方被踩踏的越來越多,也就說明這條河裡的魚也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