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作業一拖再拖?拯救孩子的“拖延症”,家長要這樣來做

放假的日子總是十分歡快的,剛剛放假的時候孩子們玩心總是很大,就像出籠的小鳥一樣,一玩心就收不回來了,家長髮現你們的你們的孩子的寒假作業做完了嗎?相信許多孩子的寒假作業都會都是一動不動的,

許多家長擔心自己的孩子萬一都把作業堆在快要開學了才做該怎麼辦呢?

寒假作業一拖再拖?拯救孩子的“拖延症”,家長要這樣來做

在漫長的寒假假期過程當中,孩子拖延寫作業,其實是這個現象是十分普遍的,當你當家長去問孩子,你的寒假作業什麼時候做的時候,許多孩子都會拖延說明天做或者後天做,孩子的寒假作業一拖再拖,容易拖到開學前才會開始奮筆疾書,熬夜趕作業,想要避免孩子拖延症,家長費了許多心思。

家長要知道拖延症會給孩子帶來有哪些壞處

拖延症是指自我調節失敗,在能夠預料後果有害的情況下,仍然把計劃要做的事情往後推遲的一種行為。拖延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在日常生活中不但孩子有,大人也會有。其實拖延症對於我們的危害其實影響挺大的,幾乎許多失敗的因素都來源於做事愛拖延有拖延症,他們都生活在自己的時間當中,他們的時間觀念不會跟現實生活中的鐘表時間一樣。

寒假作業一拖再拖?拯救孩子的“拖延症”,家長要這樣來做

拖延症的最大特點就是把今天的事情放到明天做,明天的事情放到後天做,結果明天的事情也有,後天的事情也會堆積起來,於是就會將事情越來越多。孩子也是如此,當孩子放寒假的時候,總以為寒假時間還有很長歡樂的日子還有很多,快要到開學了之後才會發現自己的作業還有很多,堆到最後幾天做的話,不但作業量大,而且也沒有時間去做完成作業。這時候的孩子就會應付做作業,從而沒有達到在假期中查漏補缺知識的作用。

寒假作業一拖再拖?拯救孩子的“拖延症”,家長要這樣來做

這種惡性循環的過程會導致孩子的知識體系建立的不穩固,對學習產生厭惡,沒有學習動力,當經歷過一次失敗之後,就會讓孩子產生厭惡感,就沒有勇氣去繼續進行學習了,一輩子都會給自己畫地為牢。如果孩子的作業習慣越來越嚴重的話,會導致孩子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失去一些千載難逢的機會,到時候就會後悔莫及了

拯救孩子的"拖延症",家長要這樣來做

大多數孩子都是,只要進入狀態,能非常快就把作業做完,但是沒進入狀態的時候,他們有一萬種方法來磨。我女兒有為了抗拒彈琴,哭了一個小時,最後十分鐘解決一段她覺得艱難無比的段落。因此大人對抗的拖磨實際上可以認為是一個心理輔導的過程

1、讓孩子掌握先易後難的寫作業方法,允許孩子適度拖延

也許有些家長感到納悶,明明是為了解決孩子的拖延症,還要允許孩子適度的去拖延呢,自相矛盾嗎?許多家長不喜歡孩子在做作業的時候,像蝸牛一樣拖拖拉拉,真是皇帝不急太監急。

其實對於孩子來說,如果感到困難的時候適度的拖延,對孩子也是一件好事。所以如果家長想要好好的根治掉孩子的拖延症,那麼是幾乎不太可能的,如果想要孩子提高效率,只有學會適度的讓孩子拖延,才可以讓孩子學得舒服,也容易的有動力去做作業。

寒假作業一拖再拖?拯救孩子的“拖延症”,家長要這樣來做

在適度的拖延情況下,孩子就會有動力的去完成總體的目標,每個孩子喜歡的科目不同,首先作為家長先要了解孩子最喜歡的科目,或者是對孩子容易做的科目是什麼,

先解決自己喜歡的,讓他們感到輕鬆的作業,這樣孩子就會很容易的去做完它,這樣也不會浪費時間,在難的事情上磨磨蹭蹭。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可以幫助孩子把孩子的作業去分類,哪一些是自己喜歡的,可以輕鬆做完的,哪一些是需要大人幫忙的。假如孩子對語文和英語十分擅長的時候,那麼可以先讓孩子去做輕鬆應對的事情,鼓勵孩子儘快完成,對於這些喜歡的科目,孩子是十分有信心完成的,當孩子討厭數學或者一些算術題的話,就會大大的提高孩子寫作業的效率了。相比於孩子一拖再拖,動一動不動的作業完成作業的情況,這種先易後難的寫作業方式,會更容易幫助孩子儘快的完成寒假作業。

但是先以後拿這個完成作業的方法也是十分講究的,如果把自己都喜歡的科目或者容易解決的科目全部完成了的話,後面只剩男的孩子就會沒有動力去繼續進行完成寒假作業了,如果先做先讓孩子去做難題,孩子就會感到恐懼,也沒有動力去完成作業,就會沒有一個很好的開頭,容易浪費時間。

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先讓孩子去完成容易搞定的作業,讓孩子有個好的開端,不要讓孩子浪費時間先做,容易把難題穿插在容易項目的中間,這樣孩子就會慢慢適應自己去挑戰難題,能夠幫助到孩子解決拖延寒假作業的問題了。

2、寫作業不只是孩子的事情,大人也需要陪伴孩子保持跟進

許多家長都有這樣的一個感覺,陪孩子寫作業真的是很難受,但是作為家長要知道陪伴的質量其實是和孩子完成作業的質量成正相關的,寫作業不僅僅是孩子的事情,作為家長也需要陪伴去跟進孩子的完成作業的進度。

寒假作業一拖再拖?拯救孩子的“拖延症”,家長要這樣來做

比如當孩子一個人在寫作業的時候,會出現很多馬虎的事情,比如漏了小數點或者沒有算對結果,但是當家長去陪伴孩子,專注的與孩子一起完成作業的時候,孩子就會表現的很好,做作業也會十分仔細,學習能力就會得到大方面的提高,如果家長或者偷一個懶,或者去玩手機的話,孩子就會專注力分散,就會磨磨蹭蹭,不想做作業或者發呆了。

許多家長覺得自己沒有時間或者沒有足夠的精力去一直陪著孩子寫作業,可是家長要知道,年紀小的孩子,他們的專注力是不夠的,所以就都想要他們趕緊的完成寒假作業,就需要足夠的來自父母的關注度。

寒假作業一拖再拖?拯救孩子的“拖延症”,家長要這樣來做

想要跟進孩子的作業完成進度的話,我們可以跟孩子安排一下日期和日程,同時家長也要花費心思去盯著孩子去完成計劃的程度,只做完了一項任務,就給孩子提一個勾,這樣孩子就能知道每天完成了多少作業,完成了哪一項完成到哪些進度都可以一目瞭然了,即使計劃趕不上變化,孩子也可以及時的進行調整。

最重要的是孩子的完成作業的程度,需要家長去跟進和檢查完成的情況。孩子的拖延寫作業的問題,家長不會陪伴一輩子的,但是孩子能夠從家長陪伴的過程中慢慢改掉自己拖延的毛病,當孩子找到做作業的感覺之後就會提高自己寫作業的效率,等孩子養成好習慣之後,家長可以對孩子慢慢的去減少關注了。

我是奶瓶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