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有人大肆宣傳某種洋釣法?中國的傳統釣和臺釣挺好呀?

野釣魚倌


我們這邊的湖挺多,資源也挺多,2012年的夏天,一個朋友接待去他們村的水庫玩,提前一個禮拜就已經把窩子打好了。我們也就著把家當搗拾一番,做好了十足的準備。

說起來那水庫邊的環境確實不錯,有山有水,有樹有花,實打實的原生態,就是釣點離主路太遠,還不能開車到跟前,泥濘小路大概得走個十五、二十分鐘的樣子,我們一行人大包小包的,什麼釣箱杆包每個人手上都拿滿,哼次哼次吹牛打屁到了釣點跟前也沒覺得多累,抽根菸稍作休息後各自把行頭支愣起來。

萬萬沒想到…萬萬沒想到吶!收拾停當,點第二支菸的功夫,開始狂風驟雨,不談線能不能拋出去,浮漂看不看得見,特麼一哥們兒的傘直接給吹湖裡去了。想想夏天的雨應該下不多久,於是我做了一個無比愚蠢的決定,再等等!反正身上已經透溼,玩吧……結果這場雨就是下得不依不饒。得!收吧,一群人又哼次哼次往回走,來時不覺得,回程走兩步滑一步,一半的人摔得像泥巴狗子,無比艱難的爬到車前,特麼車又陷了,老子操天操地的心喲!好嘛,下去推咧,全部人都搞成泥巴狗子…

好不容易到了朋友安排的農家樂,澡一洗,酒一喝才緩過神來,第二天花100元洗了個車[捂臉],後來裝備也陸陸續續送人了。

後來接觸路亞也是偶然,在一混養塘子裡看人用蝦皮串鉤釣,拋一杆不是正口就是車禍,有時甚至一杆上幾條,反正彈無虛發,從那以後也開始了我後來都覺得噁心的路亞(錨魚)之路。隨著在網上了解學習,跟老手實際操作,花了不少錢,走了不少彎路,慢慢也入了坑。這些年也總結了點經驗,路亞是鍛鍊修身,傳統釣臺釣是養性,而且玩路亞要乾淨很多,靈活性也好,跟魚搏鬥的感覺更強烈,特別享受中魚那一瞬間“砰”一下觸電的感覺!最關鍵的是,如果下雨了我可以說撤就撤[呲牙]


黃超80


這有什麼呢?你釣你的我釣我的,你過你的陽光道我過我的獨木橋。大路兩邊走,各顯神通。

我就喜歡傳統釣,臺釣用起來也順手。炮筒子專釣鯉魚,一釣一個準。有時候臺釣愛好者,時不時轉過臉來窺視我上魚,兩隻眼睛瞪賊圓賊圓的……哇撒,這種釣法還蠻靈的嘛……


李勇平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說起來那水庫邊的環境確實不錯,有山有水,有樹有花,實打實的原生態,就是釣點離主路太遠,還不能開車到跟前,泥濘小路大概得走個十五、二十分鐘的樣子,我們一行人大包小包的,什麼釣箱杆包每個人手上都拿滿,哼次哼次吹牛打屁到了釣點跟前也沒覺得多累,抽根菸稍作休息後各自把行頭支愣起來。

萬萬沒想到…萬萬沒想到吶!收拾停當,點第二支菸的功夫,開始狂風驟雨,不談線能不能拋出去,浮漂看不看得見,特麼一哥們兒的傘直接給吹湖裡去了。想想夏天的雨應該下不多久,於是我做了一個無比愚蠢的決定,再等等!反正身上已經透溼,玩吧……結果這場雨就是下得不依不饒。得!收吧,一群人又哼次哼次往回走,來時不覺得,回程走兩步滑一步,一半的人摔得像泥巴狗子,無比艱難的爬到車前,特麼車又陷了,老子操天操地的心喲!好嘛,下去推咧,全部人都搞成泥巴狗子…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雙魚成水


臺釣本身就是舶來品,其發源是日本的海拉釣法,隨後被中國臺灣釣友學會之後加以改造,形成了特色的臺灣釣法,舉個例子:大家都知道魚鉤的名字來源於日本地名,比如伊豆、伊勢尼、關東,這些都是源於當地魚情的需要設計的鉤型。臺灣釣友要釣羅非魚,發現關東鉤尖直很適合刺魚,但是鉤條太細,一直拉開。隨後有漁具老闆發現商機,去日本定做了加粗的鉤型,起了名字叫新關東,這就是為了當地魚情做改造的一個案例。

隨著兩岸關係緩和之後,臺灣釣友參與了中國垂釣比賽,橫掃大陸一眾高手。此時的釣魚高手們並沒有各種嘴炮不服氣,而是虛心求教。隨後才有了廖新陽、蕭春平、廖大山開設培訓班傳授臺釣技法。中國第一批競技大師很多都源於此培訓班,要麼就是這個培訓班學員的徒弟。

隨後中國大陸颳起了一陣臺釣旋風,可能很多釣友無法想象,當時的餌料遠遠強於蚯蚓紅蟲。我舉個例子,我還很小的時候跟漁具店的車去蘇州野釣,我們這些酒米+蚯蚓的傳統釣可能釣個10斤鯽魚就不得了,那些臺釣的有錢人一天能釣三五十斤,說他們是有錢人是因為當時臺釣裝備不是普通家庭消費得起的,一支浮漂的錢就夠吃一個月的肉了。

隨後臺釣贏來了黃金的發展期……上面這位曾經把一支浮漂賣到了180元,那可是2000年出頭,買十套浮漂可以在上海買一個平方房子了,嗯……沒錯,我也買過。

我說臺釣的故事是想回答這個問題,任何釣法,只要更先進,更適合當地的魚情,並且有商業價值,那必然會發揚光大,否則就走向滅亡,古往今來都是如此,沒有所謂的洋釣法或者中國釣法,真正的高手在新釣法面前不會拒絕,只會想辦法融會貫通,為我所用。


科學釣魚


要比較國外的釣法(洋釣法)與國內傳統釣法或者臺釣,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國外的主流釣法有哪些。首先:

路亞(Lure):是針對魚的捕食特性,利用擬餌進行垂釣,它是從活魚/死魚做餌的釣法演變過來的,主要針對肉食性魚的一種釣法。

磯釣:起源於日本,一般在海邊磯石上作釣,主要針對在磯石邊的近岸鯛科鮨科類的魚。

飛蠅:與路亞拋投方式不一樣,它以主要使用一種模擬昆蟲的羽毛鉤,主要針對小型淡水魚種作釣。

激浪投釣:是在近海岸作釣的一種方式,類似於海竿拋竿的方式。

提竿釣:一般用較長的並繼或振出手竿進行作釣,也是通過浮漂顯示魚訊情況,主要對象魚是淡水草食性魚種。

國外的洋釣法更多是採用擬餌的方式進行作釣,大家應該知道這是由於國外資源豐富的情況,這是因為在國外大多數國家針對公共地區釣魚是需要釣魚證,買了才能釣,每個地區都有相關法規要求可以釣哪種魚、多大魚可能留、可以釣多少、有效期等等。國外具體的釣法常見一船有路亞、磯釣、飛蠅、鐵板(也稱拖釣)、投釣、提竿釣等,對於國外的這些釣法在作釣過程中多是針對一些大中型魚,而且多數是捕食性較強的魚類,同時釣魚場地多是自然水域或者海域這對於釣魚者來說本身就是一種運動方式,相對於臺釣和傳統釣或者說等釣,在感官上更易衝擊釣魚人。這也是為什麼,現行國內路亞玩家越來越多。

而在中國國內,現在釣魚人普通都會感覺到公共釣魚資源越來越少,而且魚開始越來越不好釣(但像東北有些地區瓢挖魚就算了)。這時候就在公共區域的江河湖泊就需要有找魚、誘魚的過程,那麼最普遍就是臺釣和傳統釣法。大家熟知傳統釣就是釣底,鉤全臥於水底,是一種“吃死鉤”的釣法,適於野釣和休閒釣,一鉤和多鉤釣都可以;臺釣是一種懸墜釣法(鉛墜懸於水中),比較於傳統釣,更加註重餌料狀態、味型、漂相、線組搭配等等,隨著近幾年我國釣魚大師們的不懈努力和實際改進,也相繼有了很多種臺釣方法。但總的來說,這都是在中國江河湖泊區域中,廣大釣魚者總結出來最適用所垂釣水域的方式。

所以,至於國上釣法與國內的傳統釣和臺釣,到底哪一種歡迎,其實是很難比較的一個過程。因為,這其實是對於國外釣魚人之與國內釣魚人的觀念的轉變的一種過程,也可以看作國內外文化的轉變和交流的一種結果。





扛龜一號


洋釣說的是路亞,筏釣之類的嗎?突然想起來首詩獨釣寒江雪,還得加上馬遠的《寒江獨釣圖》,

看過一篇文章介紹這副畫的,將這幅畫放大十倍後,你會驚奇的發現,垂釣者手中的魚竿上, 竟有一個圓輪。這可是一千年前的畫,在當時已經出現了類似於現代垂釣愛好者手裡的魚竿,雖然現代的固然是更加方便和高級,但原理卻是相同的。另我們感到驚訝的是,一千年前的漁夫,竟然已經掌握了滑輪的原理,甚至已經開始實踐了起來,真的讓人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也就是說像筏竿海杆什麼的就不存在洋釣了,中國一千多年前就有了,可惜的是現在在日本人的博物館裡,很多釣友都喜歡買日本進口魚竿,我在想是不是日本在八國聯軍進北京搶了這副畫後發展起來魚竿的呢😬😬各人想法,不喜勿噴!

說說咱們一直用的傳統釣吧,發現傳統釣現在好像都是年紀大一點的在用,傳統釣竿多數較長且笨重,手握著辛苦,且不便打頻率;不適合釣大魚,現在釣友都是喜歡中大物的感覺,沒有了釣魚本身休閒的意境了。不過傳統釣是我們釣魚人移動釣掌握的技巧,萬萬不可丟棄。

也沒想太多看到洋釣這個詞就突然想起寒江獨釣圖了,有點傷感,

最後祝頭條裡的釣友大鯽大鯉,希望這些可以給你幫助,不足之處歡迎大家留言指導,大家一起討論技巧,一起提高釣技。最後來個贊👍


夾山大剛


我是歐鯉釣遣唐使,我來回答。

把釣法人為的區分為洋釣法,中國釣法就是一種文化的不自信。

當你為中國的乒乓球健兒一次次站在奧運會的領獎臺上而歡呼雀躍的時候,你可曾想過它起源於英國。

當你為中國男足一次次敗北摔杯子的時候,你可曾想過它起源於中國的蹴鞠。

體育無國界,釣魚運動作為一種全球人民都喜愛的休閒體育運動也是無國界的。

歐鯉釣的英文是Carp Finshing,直譯就是鯉魚釣法,它起源於上個世紀50年代的英國,因為這個名字太過於缺乏個性,很多國家都有釣鯉魚的不同釣法,所以日本人為區分其自身的鯉魚釣法將其稱之為歐洲鯉魚釣法,美國鯉魚協會為區別美國本土的鯉魚釣法將其稱之為英國鯉魚釣法,世界漁具巨頭達瓦在其美國分公司的官網上將其稱之為歐洲鯉魚釣法,我將其翻譯為歐鯉釣也是取歐洲鯉魚釣法的簡稱,也是為區別本土的鯉魚釣法,將其稱之為歐鯉釣符合世界各國對其稱呼的慣例,沒有突出其所謂洋大人釣法的意思。

舉另一個例子,飛蠅釣Fly Finshing 因為其名字本身極具個性,各國都沒有與其名稱相同的不同釣法,所以無論何種語言都直譯為飛蠅釣或者飛釣。

我喜歡歐鯉釣主要是它符合我的運動特質——喜靜不喜動,喜聽聲不喜看漂,它也符合我對魚獲的追求,喜歡大個體的鯉魚,草魚,不喜歡鯽魚,它也符合我對做釣環境的喜好,我喜歡野釣不喜歡黑坑,所以我愛它。

我推廣它是我希望中國的釣鯉魚選手也能站在歐鯉釣世界盃的領獎臺上,用實力證明我們的釣魚文化歷史悠久,寶刀未老。畢竟歐鯉釣世界盃是一個有5大洲20多個國家參與的官方釣魚比賽,也是奧林匹克大家庭的一員(世界釣魚運動聯合會語)。

放棄地域與國界的成見吧,敞開胸懷你就擁有全世界。



歐鯉釣遣唐使


問的好!

洋釣法,具體應該說說有哪些各國都有各種釣法。

臺釣臺灣釣法,是由臺灣傳入的,在臺灣地域小水域有限一般都是池釣,傳入內地以後由內地釣友的發展壯大小,競技、黑坑、水庫、河流、野釣、臺釣在各水域盛行。

路亞由外國傳入,美國釣魚人豪頓氏在河邊與朋友閒聊,手中把玩著一個小木片,一不小心,木片掉進河裡,一條不知名的魚立刻竄出叼走了木片。這個偶然的小事,觸發了豪頓氏的靈感,此後他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個路亞餌(擬餌)。芬蘭人Lauri Rapala把擬餌做的更加極致,並推廣到了全世界。路亞竿路亞輪線餌 ,路亞餌是消耗品。

傳統釣七星漂在中國釣魚人中是人人皆知,傳統釣還包括很多種地方釣法,根據水域不同釣法不同,比如武漢包食釣、四川過河釣、盤車釣等。

看看這幾種釣法的主要消耗。

臺釣消耗

臺釣種釣臺、釣椅、釣箱、釣傘、支架、魚護、抄網、竿包、子線盒、主線盒、浮漂、線、釣餌、竿、鉤、窩料等等。

釣餌做為臺釣第一大消耗品其中的商業利潤不敢想,所以有這麼多人在大力宣傳臺釣釣魚的各種好處,就釣餌市面上不知道有多少種。

浮漂市面上又有多少種說三天說不完。

就不一一介紹了還有這麼多配件 ,說白了就是裡面的用品多商業利益多有可以賺錢的地方。

路亞消耗

路亞竿各種釣性、路亞餌各種塑料製品鐵片不鏽鋼製品等、路亞輪、線還有各種配件。

不同的魚不同的餌、不同的天氣不同的水域不同的餌、只有你想不到的,千變萬化。

最終你還要有有車船才能好好的去路亞資源還要花錢的。

傳統釣消耗


傳統釣竿、線、鉤、七星漂、蚯蚓、麵粉、麥粒,玉米粒、酒米,廢水桶簡單的魚護。。

主要就是消耗蚯蚓,酒米、,有條件蚯蚓可以自己挖,酒米自己製作,長竿一杆用幾年,七星漂便宜的才5毛錢。

最後總結

如果大力宣傳傳統釣商家賺錢的門道太少,無利不起早沒人會去做。

臺釣目前就是大力選擇因為有錢可賺,門道太多了。

路亞也是有賺錢的地方所有有人去宣傳。

常常說臺釣餌毀一生路亞窮三代!

其它的釣法我也不太清楚,只能說這些了。


老五釣魚筆記


我們這一代人,大多數是從長杆短線的傳統釣開始的。

竹竿、鵝毛、縫衣針、草帽線,湊齊這些,再挖點蚯蚓,這就是所有的裝備了——如果還能懂得加一點牙膏皮,那你就是遠近聞名的釣魚高手。

早年其實還沒有傳統釣這個稱呼,釣魚就是釣魚,哪還分那麼多。後來臺釣像一陣風,吹到哪,哪裡就火了起來。這些年出去釣魚,除非冬天和初春,已經很少很少再看到長杆短線七星漂、一人一杆一蚯蚓的場景。

入了眼的,已經淨是裝備齊全、全副武裝的臺釣“正規軍”

——究竟是什麼,讓傳統釣一潰千里?

為什麼會淪落到,大多數時候只有中老年釣友才玩的稀有釣法?

傳統釣將來會不會徹底淡出人們的視線變成滅絕釣法?

跟著本文,我們一探究竟

1、野釣,釣的最多的是什麼魚?

看似跑題的這個問題,實際上,正是這些年傳統釣一潰千里的一個根本原因之一:野釣,釣的最多的實際上是小魚!

一斤以下的鯽魚,3斤以下的鯉魚,小體型的鯪魚、黑魚、鯰魚、黃鴨叫,加上一些雜七雜八的地方特有魚種,這些其實是我們平常野釣遇到最多的魚種。

90%的時間裡,我們出去野釣,遇到的也就是這些魚。但你對比下就會發現,傳統釣在釣小型魚上面,是被臺釣按在地上打的。

10米以上長杆,才將將算是傳統釣的入門長度,這一根杆子重量是多少?

一斤多,將近2斤!加上槓杆原理,持杆手這一頭,壓著可能3-4斤的力道——單手的情況下,你根本連鉤子都送不到窩點!

這麼累人的情況下,釣程是多少?也就10米左右——臺釣5.4輕鬆就能釣這麼遠,杆重才100多克,中等頻率打一天,也就那樣。

這也就決定了,如果同樣是釣10斤小鯽魚,傳統釣一天釣下來,胳膊都快廢了,但臺釣表示——這才哪到哪,我還想夜釣呢!

而且,傳統釣要想釣10斤小鯽魚,一個窩子明顯是不夠的,4-5個窩子來回跑,不斷收杆、伸杆,幾個小時下來,胳膊那個酸爽……

無數歷史證明:能讓人偷懶的發明,一定能火!

2、誘魚能力

在誘魚方面,傳統釣基本上靠的就是窩子,窩打好了,基本上能決定你今天70%以上的魚獲。剩下的一部分靠逗、看動靜、看魚星等等。

臺釣在這方面就要好一點了,窩子只是一方面,餌料誘魚也能錦上添花——你要是時間不夠,甚至不用打窩,餌料抽一抽,也能成窩誘魚。

所以,經常傳統釣的窩子釣一會,需要補一補窩子,而臺釣基本上可以不用續窩。

3、娛樂能力

很多時候釣魚並不是為了魚獲,為的是中魚之後的手感。這一點上,傳統釣又差了一些。由於種種原因,傳統釣從中魚到魚上岸,就在幾秒鐘之間——這是小魚。上了大魚之後,傳統釣也需要溜魚,但是如果你把這條大魚放在臺釣線組中,你會發現——手感更爽了,樂趣更多了。體驗過短杆、細線搏大物的同志,絕對會對這一點感同身受。

4、最重要的一點:幫商家賺錢的能力

對,不用奇怪,想寫的話,我還能寫出第5、6、7、8個對比點,但無論寫多少個優點缺點,統統抵不過這一條——臺釣特別能幫商家賺錢。

如果你是商家,仔細一琢磨你就會發現,從傳統釣身上你基本賺不來幾個錢:主裝備就一根大長杆,這東西可以很貴,大幾百一兩千一根也正常。但除此之外,傳統釣裝備還有什麼值錢的?

杆、漂、鉤、線、餌:

七星漂某寶幾毛錢一副,貴的也就2-3塊錢,能用多久?

啥時候掛底掛斷了啥時候算……

魚鉤那就更便宜了,朝天鉤也就幾毛錢一個。

線呢?傳統釣用線不費,兩三米長的線,而且能用很久很久,需要備的線號也不多。不像臺釣分主線子線,主線從0.6-X號線,子線從0.4-X號,缺了哪個號,你總覺得不舒服。

哦對了,還有個小馬紮……但你總不好意思一個馬紮賣別人一兩百吧?

臺釣在裝備上就要精細太多了:

即使是一般玩家,魚竿從3.6-8.1你得一根不少才安心。

線上面說了,號數不全總感覺不對勁。

浮漂……長短、大小、吃鉛比、蘆葦、納米、巴木等等等等,一支漂幾塊到幾百不等,商家說:你沒個十幾二十只浮漂,你好意思說你釣魚?

鉤子也是,袖鉤、伊豆、伊勢尼、粗條的、細條的、有刺無刺……

支架、抄網、擋針、大小魚護、釣傘、釣椅釣箱……

其他小配件就不說了,但我不說,不代表那些東西不重要——臺釣是,時間久了,缺什麼都不行,都感覺怪怪的,少一樣東西你今天釣魚釣的就不得勁。

另外一個大頭,餌料這塊,我就不說了。

臺釣的零部件太多了,而且每樣都有文章可做,這也就意味著商家在裡面有利可謀——所有有利益的東西,商家都支持。

而只有商家支持了,這個運動才會有人出錢出力去宣傳、去推廣,更多的人接觸臺釣,商家的利益也更多。

所以你看到各種比賽層出不窮,魚竿、餌料、魚線廣告滿天飛——但是你看過7星漂的廣告沒?有給小馬紮代言的沒?

說到底,沒有利益啊!

玩傳統釣,搞搞蚯蚓、麥子、玉米,偶爾玩玩粉餌,一年釣魚下來,花銷個幾百塊不得了了。

但是你玩臺釣,呵呵,幾百塊只夠買買耗材——鉤,漂,線。餌料我都不敢往上寫,因為幾百塊可能都不夠。

所以,可以有無數的原因讓傳統釣沒落,但歸根結底還是一條:不賺錢的生意,沒人做。以前傳統釣的市場才多大,而今釣魚類市場規模,一年上千億……

俱往昔,今非昔比。

等我們這一代人老了,或許還能拿著長杆短線掏掏草洞,到時候,我們也就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那些河邊老頭……

再往下呢,真的可能要申請非遺了……


小史在日本


說到洋釣法,現在最常見的就是路亞釣羅尼釣。前者大家都很熟悉了,因為裝備簡潔,乾淨環保而受許多釣友追捧。再說羅尼釣,羅尼其實是一種線組,在歐美地區通常搭配海竿使用,目標魚種是湖庫巨物。近兩年國內開始有部分釣友使用。

這兩種洋釣法都有什麼特點呢?相對臺釣來講,裝備精簡,釣法簡單。相對傳統釣來講,更加有趣、刺激。所以說,這些洋釣法的風靡或者說流行,既有商家宣傳的原因,大V引領的影響,但更多的還是這些新奇釣法的自身特點。

毋庸置疑的是,中華釣魚文化源遠流長,傳統釣和臺釣並沒有因為這些洋釣法的傳播而失去光環。這些洋釣法只是給了釣魚人一個附加選擇。直到現在,選擇臺釣依然是佔比最多的。而自從臺釣傳入大陸的二十多年來,從最初的調四釣二,到如今的各種調釣,大跑鉛,調平水,小跑鉛,扎蛤蟆,放風箏……

中國釣魚人憑藉龐大的愛好者群體,憑藉極其豐富的自然資源,對釣法的鑽研已經遊刃有餘。如果說,要舉辦一場全球競技垂釣超級聯賽,我猜,不管是混養還是鯽魚,同臺升起三面國旗應該沒有懸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