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最前線|黨員夫妻赴一線抗疫,家設“隔離帶”與孩子遙望

防疫最前線|黨員夫妻赴一線抗疫,家設“隔離帶”與孩子遙望

“爸爸媽媽去做一線戰士,你支持嗎?”

“爸爸媽媽,你們要加油,當戰士是很神聖的,我在家會聽話的,不會給爺爺奶奶添亂。”兒子在家裡的天台閣樓隔著隔離帶對爸爸媽媽說道。

兒子、家人的支持,給了袁偉華夫妻倆無限的動力。

防疫最前线|党员夫妻赴一线抗疫,家设“隔离带”与孩子遥望

袁偉華是常平鎮重點辦工作人員、妻子周斯華則是常平城管綜合執法分局工作人員,兩人雖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上,卻有著同樣義無反顧的選擇:第一時間申請加入抗疫志願隊伍,投身疫情防控一線。為了家人的安全,他們把天台閣樓變隔離房,隔著隔離帶與孩子溝通。

防疫最前线|党员夫妻赴一线抗疫,家设“隔离带”与孩子遥望

兩夫妻齊上一線抗疫

每天早上7時許,袁偉華就和周斯華收拾完畢一同出門,奔赴各自的“戰場”——從莞高速東莞東站出口防疫檢測點和東莞東火車站防疫檢測點。

“由於工作原因,我和妻子兩人在大年三十和年初一都要在各自單位值班,且妻子是通宵值班,最後年夜飯也沒吃上。”袁偉華說,直到年初二他們終於聚在一起休息了一天,卻沒想到這是這個春節陪家人的唯一一天。

年初三,常平向各部門(單位)發出《關於募集疫情防控工作人員的緊急通知》。募集信息發出後,袁偉華沒多想,立即請戰投身到抗疫一線。“作為一名黨員、一名退伍軍人,在緊要關頭,就要主動站出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帶動身邊的群眾積極參與到抗疫戰來。”袁偉華說道。

在袁偉華的感染下,周斯華在丈夫上崗後的第三天,也申請加入到抗疫志願隊伍中去。“你丈夫已經在一線了,家裡小孩也需要人照顧嗎?你確定也要報名嗎?”在單位負責人的再三詢問下,周斯華仍堅定地表示要加入一線抗疫工作中,因為在周斯華一家看來,守護好常平,守護好東莞,就是守護好自己的家園。

“身為黨員,不能置身事外”

“請出示一下身份證,配合我們進行體溫測量。”這句話,袁偉華一天要說上上百遍。工作中,他總是以認真負責的態度對過往車輛司乘人員進行體溫監測、信息排查等,對體溫異常人員和重點疫區來莞人員安排複檢和登記,並耐心解釋原因以獲取理解和支持。在高峰時段,為了提高通車效率,袁偉華與其他志願者默契配合,同時檢測兩輛車,常常一站就是好幾個小時。

中午12時10分,東莞東火車站防疫檢測點迎來了一批旅客,正準備吃飯的周斯華趕緊放下手中的飯盒,守在紅外線智能體溫檢測系統前,全神貫注地盯著屏幕,監測著每一位出站旅客。時鐘嘀嘀嗒嗒,汗水在防護服裡慢慢滲透,護目鏡上的水霧起了一次又一次。“大家都很辛苦,身為黨員,我不能置身事外。”周斯華說道。

雖然天氣寒冷,但後勤隊伍送來的抗病毒涼茶、麵包、餅乾等慰問物資,愛心人士捐贈的口罩,同事、好友紛沓至來的問候短信,都讓夫妻倆在這來勢洶洶的疫情中倍感溫暖。

天台閣樓變隔離房,隔離病毒不隔離愛

在袁偉華、周斯華夫妻倆家裡有這樣一個特殊的地方——隔離房,屋內酒精、泡麵、洗漱用品一應俱全。每天下班後,袁偉華、周斯華夫妻倆都要在這個隔離房裡待上一段時間,才回到家中休息。

“由於我們夫妻倆都在防疫一線工作,每天都可能近距離接觸湖北籍人員,為了保障家人的安全,我們把自家天台的閣樓改造成一間臨時隔離房。”袁偉華介紹,下班後,夫妻倆第一時間為雙方測量體溫並全身消毒,隨後把防護服、護目鏡等需要重複使用的用品放置到隔離房的洗手間進行二次集中消毒。最後把全面消毒過的衣物、防護用品晾在天台,為第二天的工作做好最佳準備。

為了保持安全距離,周斯華還把天台的盆栽排成一排作為隔離帶,與孩子隔著隔離帶遙遙相望。“爸爸媽媽去做一線戰士,你支持嗎? ”“爸爸媽媽,你們要加油,當戰士是很神聖的,我在家會聽話的,不會給爺爺奶奶添亂。”兒子、家人的支持,給了夫妻倆無限的動力。

“疫情過後,我最想做的事情就是摘下口罩,與家人聚在一起重新吃上一頓團圓飯。”周斯華笑著說道。

全媒體記者 甘劼偉 梁盤生 通訊員 黃麗婷

通訊員供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