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路口的藍色風景線——宿遷市人民醫院26名醫護人員“把關”宿遷收費站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讓所有宿遷市民捏一把汗,為了加強源頭防控,宿遷市在全市布控了11個防控點。寧宿徐高速主線收費站就是其中一個,由南京鼓樓醫院集團宿遷市人民醫院等部門“把關”。

交通防控主要內容就是對入宿人員進行檢查、消毒、體溫檢測和現場處置,負責疑似人員的隔離、移送工作。南京鼓樓醫院集團宿遷市人民醫院本次共派出26名醫護人員,每天按照白班4人、夜班2人的值班方式進行24小時輪守。

高速路口的蓝色风景线——宿迁市人民医院26名医护人员“把关”宿迁收费站

2月1日下午5點,由南京鼓樓醫院集團宿遷市人民醫院胸外科副主任醫師李威、骨科副主任醫師孔祥如打頭陣,率先來到宿遷收費站。戴上口罩、護目鏡、帽子,穿上一次性隔離衣,就開始工作起來。

剛來了不到一小時,天就已經黑了。為了確保車輛、人員應檢盡檢,李威、孔祥如幾乎整個晚上都站在沒有遮攔的寒風中。當晚最低氣溫是-2℃,習慣了溫暖的室內,李威、孔祥如覺得夜裡的宿遷尤其的冷,風一吹過來整個人都得打個寒顫,雙腳早已凍得失去知覺。雖然夜晚的車輛相較白天少了很多,但是李威、孔祥如仍然沒有鬆懈——不能讓一例有症狀的病例入宿,是他們對所有宿遷市民的擔當。

談到當晚的值守情況時,孔祥如說到:“這一晚上的車輛基本沒有斷過,我們大約檢測了40-50 輛來宿車輛,還要注意對情況比較嚴重的疫源地車輛進行管控,哪裡還顧得上冷。”受低溫影響,額溫儀上結了一層薄冰,經常測不出體溫,李威、孔祥如就隔著手套,把額溫儀放在手裡捂著,反覆揉搓,直到體溫儀可以正常使用。

額溫儀的燈閃得沒那麼晃眼時,天終於漸漸亮了,臨時搭建的桌子上已經佈滿了一層白色的霜,李威和孔祥如護目鏡上的霧就沒散過。早上8點,看到來接他們班的薛瓊、陳露等四位同事早已裝備完畢等候在旁,他們才放心把手中的接力棒傳遞下去。

高速路口的蓝色风景线——宿迁市人民医院26名医护人员“把关”宿迁收费站

相對晚上,白天的車輛要多很多,就這幾天,平均每天來宿的外地車輛就有200-300輛,再加上宿遷本地車輛,人員工作負荷量非常大。因此,防控的醫務人員也從夜間的2人增至白天的4人。

白天雖然比晚上稍微暖和了點,但無遮無攔的高速路口風總是更大些。口腔科的付芳芳對此最有發言權,她說:“按照江蘇省突發公共衛生一級應急響應要求,我們醫院的口腔科、耳鼻喉科等普通門診已經停診了。我正著急沒法為一線的戰友們分擔工作時,衛健委就下發了通知。”接到通知,付芳芳主動報名,從3號到8號,她和耳鼻喉科的陳麗要連續6天堅守在高速口,為每一輛來宿人員進行體溫檢測。“身為醫務人員,同事們都在一線戰鬥,我非得做點事心裡才踏實。”付芳芳說到。

高速路口的蓝色风景线——宿迁市人民医院26名医护人员“把关”宿迁收费站

因為隔離衣透氣性差,他們身上和臉上都捂出一身汗,早晚風一吹,全身冷冰冰,到了中午出太陽時,他們又熱得蒸起了“桑拿”。付芳芳笑稱穿上防護服,每個人都是“冰火兩重天”。每天結束,他們的口罩裡都是水,摘掉後能抖一地水。中午吃飯,大家也只敢匆匆扒拉了幾口,也沒有人敢喝水,因為穿著防護服上廁所實在不方便,更是為了節約時間。

宿遷高速路收費處,南京鼓樓醫院集團宿遷市人民醫院的防控人員分工明確、工作井然有序,是高速路上一道藍色的風景線。這藍裡透著醫者的純真和無畏,護佑著宿遷人民的健康底線,也必將掃去連日漂浮著的病毒陰霾,帶領宿遷大地迎接清透純淨的藍色天空。 (徐甜甜)

高速路口的蓝色风景线——宿迁市人民医院26名医护人员“把关”宿迁收费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