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散戶要做科技股的寵兒,傳感器行業將會迎來10倍投資風口

本文由公眾號(chenggelicai518)整理編寫。

在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刺激消費升級需求拉力下,科技發展快速進步的推動下,消費升級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居民消費從傳統的家用電視機,有線電話機等半智能化發展到今天智能手機,無人駕駛等高檔消費電子行業。伴隨著消費電子,人工智能的發展,傳感器作為智能設備的必備基礎器件,會隨著整個智能科技行業的發展迎來巨大的投資機會。

全球傳感器和國內傳感器市場分析

1. 競爭格局

美,日,德企業主導全球傳感器市場,而國內傳感器企業競爭相對較弱。全球傳感器市場的主要廠商有GE傳感器、愛默生、西門子、博世、意法半導體、霍尼韋爾、ABB、日本橫河、歐姆龍、施耐德電氣、E+H 等,中國傳感器市場中70%左右的份額被這些外資企業佔據。


2020年,散戶要做科技股的寵兒,傳感器行業將會迎來10倍投資風口


2. 市場結構

(1)從產品結構來看,CMOS圖像傳感器佔據傳感器市場的29%,MEMS傳感器佔20%的市場,而單一材料傳感器中電壓式指紋識別傳感器佔比達8%。 另外射頻傳感器和雷達傳感器在通訊、汽車、軍事上有著遠距離探測和信息傳遞的應用,分別佔比16%和11%。

(2)從應用領域來看,工業、汽車電子、通信電子、消費電子四部分是傳感器最大的市場。國內工業和汽車電子產品領域的傳感器佔比約42%左右, 而發展最快的是汽車電子和通信電子應用市場。

2020年,散戶要做科技股的寵兒,傳感器行業將會迎來10倍投資風口


從傳感器全球市場與國內市場的對比來看,目前國內市場競爭格局比較弱,尤其是在核心技術方面。但是目前國外傳感器市場銷售空間廣闊,這就說明本土傳感器企業具有市場廣闊自身的優勢條件,所以,隨著中國互聯網的興起於發展,具有廣闊銷售市場的中國本土傳感器企業將會迎來得天獨厚的發展機會。

對比國內外傳感器發展的差距和優勢,今天我們的重點是把目前A股市場上從事傳感器的上市企業進行價值分析,尋找出具有高成長的企業進行投資。而通過我的統計,目前A股市場上從事傳感器的上市企業有33家,見下表。

2020年,散戶要做科技股的寵兒,傳感器行業將會迎來10倍投資風口


面對32家從事傳感器的上市企業,要選擇出幾家最具有成長性的上市企業,對於投資者來說是非常頭疼的問題,那今天我們從主營產品及市場佔有率,最近一季度每股收益增長率,三年每股收益增長率和二級市場股價走勢情況出發,來尋找具有高成長屬性的上市企業。

主營產品及市場佔有率

從上圖我們看到,目前32家企業主營業務都是從事傳感器,但是在市場佔有率方面仍然存在比較大的差距。

目前全球主營產品CMOS市場佔有率為29%,MEMS市場佔有率為20%,電壓式指紋識別市場佔有率為8%,射頻傳感器市場佔有率為16%,雷達傳感器市場佔有率為11%。那麼我們可以從32家企業中找出生產以上傳感器產品的上市企業,見下圖。

2020年,散戶要做科技股的寵兒,傳感器行業將會迎來10倍投資風口


經過統計和對比傳感器產品市場佔有率情況,我們對於32家傳感器企業進行了初步篩選,目前只保留18家上市企業。

三年每股收益增長率

2020年,散戶要做科技股的寵兒,傳感器行業將會迎來10倍投資風口


通過上圖三年每股收益以及三年行業中位數和平均數,我們可以計算出每股收益年度增長率及每個年度有哪些股票是跑贏行業中位數和平均數的,分別如下。

睿創微納:2017年每股收益增長率為513.72%,2018年每股收益增長率為60.15%。

韋爾股份:2017年每股收益增長率為-10.53%,2018年每股收益增長率為-5.88%。

通富微電:2017年每股收益增長率為-31.58%,2018年每股收益增長率為-2%。

天準科技:2017年每股收益增長率為60.87%,2018年每股收益增長率為78.38%。

藍思科技:2017年每股收益增長率為36.84%,2018年每股收益增長率為-79.49%。

保隆科技:2017年每股收益增長率為9.99%,2018年每股收益增長率為-43.29%。

晶方科技:2017年每股收益增長率為82.61%,2018年每股收益增長率為-26.19%。

必創科技:2017年每股收益增長率為14.29%,2018年每股收益增長率為-36.11%。

歐菲光:2017年每股收益增長率為-55.43%,2018年每股收益增長率為-162.96%。

盾安環境:2017年每股收益增長率為11.11%,2018年每股收益增長率為-2460%。

華工科技:2017年每股收益增長率為38.46%,2018年每股收益增長率為-22.22%。

森霸傳感:2017年每股收益增長率為17.95%,2018年每股收益增長率為-4.35%。

奧普光電:2017年每股收益增長率為-63.64%,2018年每股收益增長率為6.25%。

士蘭微:2017年每股收益增長率為75%,2018年每股收益增長率為-7.14%。

星帥爾:2017年每股收益增長率為4.13%,2018年每股收益增長率為-33.56%。

蘇州固鍀:2017年每股收益增長率為-7.82%,2018年每股收益增長率為-9.67%。

漢威科技:2017年每股收益增長率為22.58%,2018年每股收益增長率為-44.74%。

華燦光電:2017年每股收益增長率為71.43%,2018年每股收益增長率為-60%。

通過上面對於18家上市企業年度每股收益增長率計算可以發現,90%以上的企業在2018年年度增長率方面均出現了負增長的情況,主要的原因來源於2018年全球經濟均出現下行影響,所以,我們此時可以把連續兩年每股收益保持正增長的企業首先選擇,然後對於2017年每股收益正增長,2018年每股收益負增長的企業按照2018年每股收益行業中位數和平均數進行選擇。

連續兩年每股收益正增長企業:睿創微納,天準科技

高於2018年行業中位數和平均數的企業:保隆科技,晶方科技,必創科技,華工科技,森霸傳感,星帥爾,漢威科技和華燦光電。

最近一季度每股收益及同比增長率

2020年,散戶要做科技股的寵兒,傳感器行業將會迎來10倍投資風口


從上圖最近一季度每股收益及同比增長率情況,我們把同比增長率出現負增長的上市企業踢出,保留正增長,高增長的上市企業,分別為睿創微納,華工科技,晶方科技,星帥爾,漢威科技和必創科技6家上市企業。

通過前面從主營業務到年度每股收益增長率及最近一季度每股收益同比增長率分析來看,目前整個A股市場從事傳感器的上市企業只有6家上市企業具備高增長的屬性,那麼接下來我們再來分析下他們的股價在二級市場的表現情況以及最佳的買賣點。

通過二級市場股價走勢來做出最佳的投資策略

第一:睿創微納

2020年,散戶要做科技股的寵兒,傳感器行業將會迎來10倍投資風口


睿創微納作為一隻科創板企業,目前股價經過大幅回調之後出現了小週期的上升趨勢走勢,並且動能指標和成交量均出現了滯漲局面,那麼也就說明成交量和動能均出現了無法支撐股價上漲的格局,所以後市出現 繼續整理的概率極大,那麼對於投資者來說應該選擇在成交量和動能指標配合下股價突破新高回踩介入。

第二:華工科技

2020年,散戶要做科技股的寵兒,傳感器行業將會迎來10倍投資風口


華工科技近兩年以來已經出現了明顯的上升趨勢走勢,並且伴隨著股價的整理成交量出現了縮量,伴隨著股價的突破新高成交量出現了明顯的放量,在整個兩年的上升趨勢走勢中量價配合完美。而最近一段時間由於受到各方面利空的影響股價出現了回調兩年上升趨勢支撐線的位置,並且此時成交量也出現了縮量的情況,那麼說明華工科技主力並沒有出貨,而是乘機利用利空進行洗盤。所以對於投資者來說此時便是最佳的買點。突破新高是最後的加倉買入位置。

第三:晶方科技

2020年,散戶要做科技股的寵兒,傳感器行業將會迎來10倍投資風口


晶方科技股價經過長達半年的橫盤震盪吸籌之後,股價在26元的位置出現了放量突破走勢,目前股價處於加速上漲態勢,並且隨著股價的加速上漲成交量和動能指標出現了滯漲走勢,那麼說明短期之內追高風險比較大,投資者可以選擇股價回調低吸和股價再次出現放量突破新高買入。

第四:星帥爾

2020年,散戶要做科技股的寵兒,傳感器行業將會迎來10倍投資風口


星帥爾股價目前已經維持了兩年左右的寬幅箱體震旦走勢,向上有24元的壓力,向下有17元的支撐,對於此類走勢的高成長股票,股價向上爆發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此時應該重點關注2019年年報盈利情況,如果年報表現良好,股價出現放量向上突破24元位置,不易為最佳買點出現。

第五:漢威科技

2020年,散戶要做科技股的寵兒,傳感器行業將會迎來10倍投資風口


漢威科技作為目前國內唯一一家全部業務是從事傳感器的上市企業,目前股價已經出現了長達4年的低位震盪走勢,雖然在震盪期間也出現了量升價漲的情況,但是並沒有出現實質性的向上突破,所以,我們可以認為目前主力仍然處於吸籌階段,並且是超級長線主力進行吸籌,那麼作為投資者來說可以選擇金字塔加倉模式不斷買入,做一波10年期的長線投資。

第六:必創科技

2020年,散戶要做科技股的寵兒,傳感器行業將會迎來10倍投資風口


必創科技作為一隻次新股,交投比較活躍,很容易出現被遊資短期爆炒的情況,更何況目前階段股價出現了二次探底的走勢。對於投資者來說可以當做短線牛股來對待,最佳的操作策略是選擇打板買入。

通過前面的分析,我們發現雖然目前A股市場處從事傳感器的上市企業高達32家,但是通過綜合分析和評估,在32家上市企業中最具有高成長屬性的上市企業只有睿創微納,華工科技,晶方科技,星帥爾,漢威科技和必創科技6家上市企業。

風險提示:以上僅為個人分析,存在財務分析不全面和技術分析有差異的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