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八國聯軍侵略中國的理由是什麼?你怎麼看?

秦根旺


在1900年的時候,義和團和外國人之間的衝突日漸加劇,而慈禧太后又盲目愚蠢地向列強宣戰,導致帝國主義列強聯合出動大軍侵略中國,這就是舉世聞名的八國聯軍。

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理由非常的簡單,就是中國向列強宣戰。在滿清末年,由於朝廷腐敗不堪,導致人民生活非常的困苦,底層農民生活過不下去,所以爆發了很多義和團的起義。義和園當時主要分佈在河北,山東等地。同時由於當時列強侵略中國也非常厲害,中國很多人都對列強相當的反感,所以義和團當時的口號也有打洋人一說。

當時在官府中很多人似乎對義和團抱同情的態度,同時也有一些居心叵測的人,利用義和團來對付他們對付不了的列強。還有一點就是當時慈禧太后對洋人也相當的不滿,因為在戊戌變法的時候,她要廢掉光緒皇帝,結果就遭到了列強的反對。當時已經被立定的繼承人是端郡王的大兒子,並且已經被接入宮,結果由於列強的反對一下子不了了之。端郡王自然相當的惱火,急切的想讓自己的兒子當皇帝,所以不停的煽風點火,挑起義和團和洋人之間的矛盾。

眼看義和團和外國人之間的矛盾越來越烈,而慈禧太后並不加以制止,反而採取默許的態度。所以列強相當的不滿,同時向中國政府提出要求,如果中國政府不能自己解決義和團,他們將出兵來剿滅義和團。而端郡王居心叵測,居然把這個公文改成了向慈禧太后的最後通牒,要求慈禧太后歸政於光緒皇帝。這一下子觸動了慈禧太后的底線,慈禧太后結果鋌而走險向列強宣戰,結果八國聯軍就打來了。

我是冰哥聊史論古今,期待您的關注和點評!


冰哥聊史論古今


理由分兩種:

1.八國聯軍宣佈的假理由:清政府不與八國聯軍通商。

2.真理由:

①清政府GDP佔全世界的百分之六十。

②軍事方面弱不禁風。

③美英等國從古至今一直都是以侵略、掠奪、屠殺、敲詐勒索為賺錢方法,以後也不會變。

④如今的中東國家之所以常年被美國侵略也和清政府一樣。

⑤如果中東國家和清政府有俄羅斯的國防實力美英等國絕不敢發動侵略戰爭。

⑥強盜搶劫是不需要理由的,清政府和中東有錢而又國防弱註定了被強盜入侵的命運。

⑦落後就要捱打。



明宇智遠


直接理由就是護僑,過程比較複雜,大致如下:

1.維新變法失敗後,慈禧想廢掉光緒帝,遭各國聯合反對,慈禧及守舊大臣不滿。

2.義和團興起,到處燒教堂,攻擊洋人,各國要求鎮壓,守舊大臣想借拳民之手整治洋人,清廷未予理睬。

3.在清廷縱容或者暗中授意下,義和團越鬧越歡,越鬧越大,把德國公使給殺了,圍了使館,事情大了。各國再次要求鎮壓,保護僑民和使館,清廷依舊未予理睬。後來各國各種威脅照會,清廷依舊沒有反應。

4.無奈之下,各國決定聯合出兵護僑,各國軍隊已經開進天津了,清廷被迫同意,這時候各國是小規模派兵。

5.護僑部隊進京過程中,遭到義和團和部分清軍阻擊,被迫退回,就是所謂的廊坊大捷。

6.各國決定增兵,同時渤海灣的艦隊攻擊大沽口。慈禧慌了,下令解散取締義和團。

7.關鍵時候,守舊派大臣偽造情報,稱各國聯軍進京之後目的在於逼她退位,慈禧怒了,撤回解散義和團的上諭,決定向十一國宣戰。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就這麼打起來了。

當一個主權國家無法保障使館和他國外交人員及僑民安全,被侵犯的國家當然有理由採取措施護僑。整個過程清廷表現得極度缺乏國際法常識和不理智,這當然也說明中國社會和西方文明的矛盾已經激化到一定地步了,不得不爆發了。



龍馬人文歷史


滿清政府的腐朽,資本主義的掠奪與貪婪。自從有了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徹底洗刷了中華民族的百年恥辱,中國人民才真正站起來了,中華民族揚才真正走進揚眉吐氣的新時代。





海岸清風


八國聯軍只是對腐朽不堪,得不到民眾支持的的清政府宣戰,而沒有對中國民眾宣戰。所以打北京城時,看熱鬧,帶路的都有。


用戶3902413658380


殺了駐華公使。兩軍交戰,不斬來使,可大清居然殺了公使和僑民,狂妄而冷酷,所以才打你北京,大清官員總以為是天朝上國,聽不進任何反對意見,容不下任何反對聲音,看不清任何國弱民窮,只知狂妄自大,活該被人揍成土狗


一葉知秋夏蟲語冰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乃中國近代史上之一鉅變,他們之所以如此堂而皇之地出兵,實則是慈禧為他們創造了藉口。

倘若沒有慈禧的幫忙,八國列強倒也不至於會如此興師動眾,至少不會揮師數萬而攜槍炮攻入京師。

我們知道列強之所以會出兵,是因為當時義和團運動正愈演愈烈,而義和團運動之所以會威脅到列強,則又是因為義和團運動乃是為了反抗列強侵略而起,這也是義和團運動以“扶清滅洋”為旗號的原因之一。

義和團運動之所以愈演愈烈,則是因為慈禧對於義和團採取了模稜兩可的態度,既想剿之,又想借他們之手去教訓列強。

慈禧之所以想要教訓教訓列強,則是因為列強加深了對清政府內政的干涉,慈禧想要廢了光緒,卻遭到了列強的反對。

當慈禧已經決定對義和團採以清剿之策時,她卻又收到了一個消息,說是列強試圖扶植光緒而逼迫慈禧歸政,慈禧一生貪權戀棧,豈肯輕易地將自己好不容易才拿到手的權力交給光緒皇帝?

既然不肯,那便只有憤而“宣戰”了,慈禧之所以敢宣戰,義和團運動多多少少也給了她一些底氣。

由此可見,從義和團運動爆發到列強出兵以及慈禧宣戰這一整個過程,可謂是是環環相扣,一步推一步。

讓慈禧突然改變對義和團的剿、撫之策的消息,實際上也是頗為關鍵的一環,沒有這一環的話,慈禧也不會改剿為撫。

當時慈禧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本來已經決定了對義和團採取清剿的政策,因為她不敢得罪列強。

可是,她做出清剿的決定還沒過24個小時,便收到了一個消息,也就是列強想要逼迫慈禧歸政於光緒皇帝的消息,這才促使慈禧為了保住自己的權力而斗膽向列強“宣戰”。

這個消息是怎麼來的呢?這還得說說那時正受慈禧寵信而手掌重權的端王載漪,慈禧在戊戌政變之後想廢了光緒而改立載漪的兒子溥儁為帝,倘若真讓溥儁當了皇帝,那麼載漪的地位便可再上一層,誰料這個計劃卻被列強給打破了。

所以,載漪也很惱怒列強的行為,這時候出現了打著“扶清滅洋”旗號的義和團運動,他便很想借機教訓教訓列強,從而再次推動溥儁這個“大阿哥”當皇帝的事。

於是,載漪便暗中讓人加工捏造出了這個消息,所以當時列強並沒有說過要讓慈禧歸政給光緒,只是慈禧相信了這個消息,以至於一怒之下宣戰。

列強原本希望由清政府來彈壓“扶清滅洋”的義和團運動,可是繞了一圈之後,清政府反倒轉過頭來向列強宣戰了,列強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或者趁機再進一步牟取一些利益,那麼也就只能出兵了。

清政府要和義和團一起“反抗”列強,攻打列強使館,那麼列強的出兵自然便有了“合情合理”的說辭——保護僑民。

這個“合情合理”的出兵藉口,卻又是慈禧幾經猶豫之下主動為列強創造的,所以列強還真應該好好感謝感謝慈禧。

慈禧主動給了列強一個好的出兵藉口,卻又打不過列強,東南督撫們也在搞“東南互保”,於是她也就被嚇得逃出了京師。

她在離開京師之前,則又惱怒於義和團沒有盡心盡力地幫她抵禦列強,同時也是為了爭取獲得列強的原諒,所以一紙命令下去,清軍不再和列強打了,反過來清剿他們曾經的“戰友”,也就是義和團。

慈禧一路奔逃出京,為了徹底獲得列強的原諒,再一紙詔令飛向廣東,讓李鴻章趕緊北上,北上所為之何呢?

自然是和列強罷戰息兵,給列強送好處!

倘若說列強擺在檯面上的出兵藉口是為了“保護僑民”的話,那麼《辛丑條約》的簽訂便暴露了他們出兵的真正原因。

這一紙條約簽訂,清政府賠款之本息將近10億白銀,劃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實為“國中之國”,拆炮臺等等。

將清政府化為“洋人的朝廷”,才是列強出兵的真正原因和目的,因為這樣他們才能更好地控制清政府,才能更好地掠奪資源和財富。

然則慈禧當時卻因為只賠款而不割地,開心得不能自已,真是一不可救藥之愚婦!

落後就要捱打呀!


寧糊塗


我發現這裡的回答大多數認為義和團和慈禧的胡鬧導致八國聯軍的入侵。對於侵略戰爭這麼淺薄的認識,是不是讓人有些匪夷所思?

誠然,義和團的反洋運動和慈禧自以為是的對義和團的利用,是八國聯軍入侵中國的藉口。然而,義和團為何要反洋?慈禧又為何要藉助義和團的力量?這一根本的問題卻鮮有人提及或者思考。

洋人通過一系列的戰爭撬開中國的大門,直接索取賠償,並傾銷商品,掠奪中國的財富。致使中國民不聊生,哀鴻遍野。再則,洋人肆無忌憚的傳教,妄圖在思想上控制中國人民。更兼洋人在中國大地上的各種特權,不唯人民難以承受,便是官員地主亦漸不能接受,民心所向,反抗壓迫,反抗軍事的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侵略,保家衛國,這有何不可!這難道不是正義之舉?!這難道不是每一箇中國人應該要有的勇氣?!這難道不是救亡圖存延存中華一脈的努力!?誠然,義和團作為人民群眾自發的運動,在鬥爭方式上思想觀念上有許多不足甚至愚昧之處。但這不能妨礙義和團的自救的正義性。至於義和團最終的失敗,這是由當時的歷史環境決定的。但義和團的反抗侵略壓迫的精神,不正是我們先輩反帝鬥爭中永不屈服的反抗精神麼?!這才是中華民族的脊樑。

再則,失敗是成功之母。中華民族,正是由於一次又一次的反抗鬥爭,不斷吸取經驗教訓,才最終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脫穎而出。若在被欺辱被壓迫之時,連反抗都不反抗,鬥爭都不鬥爭,甚至甘願做別人的走狗和奴隸,那麼這樣的民族會有什麼希望,這樣的國家會有什麼樣的未來?


均一笑笑風


看待八國聯軍歷史的時候,很多人在一面倒批評八國聯軍時都會非常同情清朝朝廷,覺得他們在那場戰爭中是正義的一方。

但在我看來,清朝朝廷其實跟八國聯軍差不多,都是傷害那些北京無辜百姓的罪魁禍首,真正無辜的只有那些百姓們,清朝朝廷並不值得同情。


這裡面的道理或許大家一下子接受不了,覺得我是在偏袒八國聯軍,但如果大家把清朝朝廷和八國聯軍比喻成兩個互毆的黑幫,那大家就能理解一些了。

對於受到傷害的百姓們來說,傷害了他們的八國聯軍縱然罪不可恕,但清朝朝廷卻也並非無半點責任。

慈禧和列強們決裂

說到這裡,我們就得了解八國聯軍戰爭為什麼會爆發了。

八國聯軍戰爭爆發的原因很大程度上跟慈禧和光緒皇帝的感情崩裂有關。

雖然列強們和清朝朝廷一直有著不小的摩擦,但是相比較來說,列強們還是比較偏向於支持光緒皇帝的。

因此,在慈禧太后因為戊戌事變的事情準備廢除光緒皇帝的帝位時,慈禧就遭受到了列強們的強烈反對。


在列強們的反對下,慈禧被迫放棄了廢除光緒皇帝的想法。

只不過慈禧沒了想法,不代表其他人就沒有了想法。

這時候清朝的一位親王就不高興了,因為慈禧太后此前有考慮過讓他的兒子接替光緒皇帝成為新皇帝,所以在這件事情被列強們攪黃之後,這位親王非常生氣。

為了能讓自己的兒子成功當上皇帝,他開始在慈禧和列強們之間煽風點火,矇騙慈禧,稱列強們將要幫助光緒皇帝從她手中奪權。

他的這個矇騙,一下子讓慈禧太后上了當,使得原本已經向列強妥協的慈禧太后立即產生了激烈反應,開始決定對列強們下手。

當然,慈禧太后也是個聰明人,知道以清朝的實力打不過列強諸國,於是她並沒有直接貿然地向列強們宣戰,只是暗中讓人放縱義和團進入北京,動用借刀殺人的方法驅動了義和團對那些身在北京的洋人和駐紮在北京的洋人使館下手。


那些義和團在進入北京之後,開始直接對那些身在北京的洋人下手,最後,甚至直接團團圍攻起了列強的使館,想要拿下躲避進使館裡的所有洋人,如果不是那些洋人有熱武器在身,可能那些使館就被義和團給拿下了。

而值得一提的是,在義和團運動興起的時候,受到傷害的並不只有洋人,那時候受到義和團傷害的清朝人其實遠遠要比洋人多。

那些人受到傷害的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他們或多或少跟洋人有一些關係。

比如有的人信奉洋教、有的人為洋人工作、有的人是洋人公司在清朝的代理商、有的人使用了外國表、有的人使用了外國傘、有的人乘坐了外國車輛、有的人穿了外國衣服、有的人正好手中拿著一隻鋼筆。


這些人只要被義和團發現跟洋人有那麼一絲半點關係,都有可能會遭受到義和團的傷害。

從這方面,我們就可以知道義和團在真實歷史中的性質了。

而外國列強們其他事情可以不管,比如有多少清朝人死在義和團手下的事情就不是他們想管的,但是他們自己使館被包圍的事情他們就忍受不了。

為了給那些洋人報仇以及找回自己的場子,列強們接下來就聯合對清朝展開了一場八國聯軍戰爭,用這場戰爭教訓了清朝、牽連傷害了北京的那些無辜百姓們。

在這方面,八國聯軍扮演的角色並不光彩,要說他們只把清朝與和義和團當成復仇對象還說得過去,但是把復仇的火焰燃燒到了那些無辜的民眾們身上,就無論如何都是不值得原諒的。


孤客生


八國聯軍之所以入侵中國,主要還是因為慈禧太后和義和團瞎胡鬧。



義和團興起于山東,起初清廷是主剿的,因為義和團反對洋人和洋教,而當時毓賢任山東巡撫,對義和團是同情和支持的,所以才免了毓賢的山東巡撫,改派袁世凱。在袁世凱的力主下,義和團遭到鎮壓,拳民四散,竄如直隸和京津地區。

這時,慈禧太后企圖廢光緒帝,改立大阿哥溥俊為帝,但遭到列強的反對。列強認為光緒帝主張變法,被慈禧太后非法囚禁,所以他們紛紛發佈照會,要求慈禧歸政於光緒帝。



慈禧太后妄圖以義和團威脅和制衡列強,於是宣佈義和團為合法團體,拳民開始佔領京津地區。在北京,義和拳民殺死德國公使克林德,幷包圍教堂、使館,一些守舊派官員也與義和團聯合,使義和團有了朝廷撐腰,殺人放火更加肆無忌憚。

各國紛紛抗議,要求清廷鎮壓義和團,並派出聯合部隊進京保護使館。聯合部隊從天津登陸集結,在廊坊、楊村一帶遭到阻截,退回天津租界,補充武器彈藥,並等待援兵到來。



與此同時,慈禧預感到大事不好,態度有所鬆動,還給列強使館水果蔬菜等慰問品。但很快慈禧聽聞列強此來,是為了重新擁立光緒帝重新執政,於是大怒,遂向十一國列強宣戰。

不久,八國聯軍再次集結完畢,攻陷北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