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二)丨快消品企業該如何做營銷?

疫情之下,人心惶惶。

直線攀升的確診人數,無限延長的開工日期,讓2020年的開頭鬧心又刻骨銘心。

疫情之下(二)丨快消品企業該如何做營銷?

在這種敏感關頭,企業還要做營銷嗎?畢竟如果稍有不慎,就會被罵得狗血淋頭,形象一落千丈。

可是疫情如果還要持續一段時間,企業難,生存難,難道就不開張了?難道營銷部門這段時間就在家歇菜?

上期打把營銷為大家解讀了”疫情之下,經濟巨震,快消品企業如何活下去?“這期打把營銷想說說對這段時間快消企業該怎麼做營銷,和營銷意義的看法。

01疫情之下,企業還要不要做營銷?

在大災大難持續發生這段期間,企業就應該完全停止所有營銷嗎?

當然不是。

這次肺炎疫情來勢洶洶,實體經濟一蹶不振,部分線上經濟也無限期停業,全國經濟形勢都有所下滑。多家機構都預測,一季度的宏觀經濟數據將會相當嚴峻。

經濟整體不好時,企業壓力都很大,2020年目標變得很純粹——活下去。

疫情之下(二)丨快消品企業該如何做營銷?

而營銷,存在的意義,應該是幫企業無論在這個期間,還是之後,更好地活下去。

今天很多人想到營銷,彷彿就是一個貶義詞,掙錢,割韭菜。但營銷從來都不是如此。

到底什麼是營銷?

營銷的本質,是建立產品價值和用戶需求的連接。

疫情之下(二)丨快消品企業該如何做營銷?

好的營銷應該是在幫社會做價值交換,讓消費者更容易找到那些能滿足他們需求的產品或者服務,再一步才是消費,以此來促進財和物的交換及流通。

在特殊情況我們依然需要產品來為我們服務,需要做營銷讓用戶知道我們存在,並幫助他們。

在特殊時期做營銷,雖然敏感,雖然難度高,但並非不能。

營銷本質是一種工具,而工具本無罪,要看誰拿著它。

營銷的意義,對我而言,不止是為企業帶來增長,幫企業賺錢,更關乎企業的品牌力,樹立企業的社會責任感。

營銷與品牌、公關三者相輔相成,它既需要服務企業,又能為個人和社會帶來價值。

所以我認為,疫情期間的企業營銷,不能作為投機之舉,而要一如既往地為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而服務。

02 特殊時期,企業應該怎麼做營銷?

做好事,做善事,一定要是捐款的方式嗎?

精準的洞察用戶需求,為在疫情中衣食住行都顯得有點困難的國民做些什麼,滿足他們的需求,何嘗不是一種善舉?

既要達到企業的經營目的,生存下去,又能提供幫助用戶,把握這個平衡,商業本身就可以帶有溫度。

打靶營銷認為,這段時間企業要做營銷,就是三個動作:洞察特殊時期的用戶需求,提供自己的價值,讓出自己能力所及的利益。

我們具體可以以快消品行業為例,怎麼做營銷:

此次受疫情打擊比較大的業務環節:例如餐飲、線下門店、消費零售等等。

對於這類企業,他們往往很困難,因為在這段時間裡,門店進店人數迅速下滑。

今天聽說某平時爆紅的品牌門店一天才來了20人。

線下傳統快消品行業在這次事件中收到的衝擊最大。

對於這類企業,改革不止於營銷,而是從業務角度,直接把戰場從線下開始遷移線上,配合營銷來宣傳線上的產品。

這段時間,加速了許多企業的線上轉型。

例如,西貝餐飲在這方面給廣大餐飲業樹立了一個典範。

因為實體店經營慘淡,虧損嚴重,西貝董事長賈國龍不得不站出來求助,當時在採訪中提到自己公司現金流只能撐3個月。

在文章爆火網絡的第二天,西貝當即宣傳外賣業務,將進店就餐轉化為外賣,並且捐贈給武漢的醫生。反而給許多人提供了方便。

疫情之下(二)丨快消品企業該如何做營銷?

消費行業中的每家企業,幾乎都擁有長長的產業鏈,既牽扯到工廠、物流,也涉及到電商和線上營銷。這場疫情幾乎影響了消費行業中的每一個環節。但是消費行業不是什麼都不能做的。

比如食品類行業,可以通過公益的方式,積極參與到疫情救助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比如咖啡界的年輕品牌三頓半,在公眾號就公佈了他們將咖啡和保溫杯送給戰鬥在武漢一線的醫護人員們的推文。暖心的文章得到了許多用戶的瑞思拜。

在災難面前,做自己能做的事,做自己擅長的事。

酸奶品牌樂純也是如此,將燕麥和代餐品送到前線醫護人員手中,同時採取讓利的方式,給予消費者優惠,這篇公號文章收穫了4.3萬的高閱讀量。

疫情之下(二)丨快消品企業該如何做營銷?

那除了食品行業,其他美妝行業等等,對於那些很難發貨,或大部分業務在線下的企業來說,怎麼辦呢?

我的建議是,想想你還能提供什麼價值?

這些價值既可以通過營銷手段,實實在在讓利給消費者,比如做優惠促銷,為物流通暢後的銷售期做準備。也可以通過內容方式傳遞精神滿足,要麼讓人獲得知識,要麼讓人獲得快樂。

像大家都很擔心的海底撈,今天還索性做教你怎麼做面的教學視頻。

疫情之下(二)丨快消品企業該如何做營銷?

想想,其實美妝產品可以做在線化妝教學視頻等等。

另外,在這個“不那麼忙”的時間,其實營銷或運營部門可以選擇在此期間好好運營自己的私域流量,達成線上促活。

例如,完美日記提前上線了情人節主題的遊戲,讓用戶既能消磨時間,又能在玩的時候獲得專屬優惠券,找到買買買的樂趣。

疫情之下(二)丨快消品企業該如何做營銷?

所以這段時間更需要好好修煉內功,做一些重要但不緊急的事,如思考精細化運營、全年規劃等,積攢實力,等待之後的超車機會。

03 營銷就是想辦法幫企業掙錢嗎?

很多人覺得營銷就是幫企業掙錢。

其實不是的。

營銷,不光是管企業眼前的苟且(增長和流量),更要看到詩和遠方(品牌力和社會責任)。

營銷不止是拉新獲客,它還應該幫助企業打造軟實力,塑造企業價值觀,增強企業的社會責任感。

如果你是企業主,如果你現在暫時什麼都做不了,別忘了生意本身還包括品牌力、信任和社會責任。

這場疫情既是災難,更是一面照妖鏡。

就像大浪淘沙,為形形色色的品牌洗盡鉛華,最後剩下的,都是信譽過硬的好品牌。

比方說,現在你點外賣,會不會更再在意安全,只點大型品牌連鎖店?

疫情面前,人們對任何品牌的信任度急劇降低,對安全的需求更甚。就像買口罩,我一定會買信任的牌子。

緊急時刻,拼的就是企業的品牌力,這些平時或許還張牙舞爪的小企業,在危機面前,自然就被淘汰了。

營銷在這個時候能做的,就是幫助企業實踐社會責任,打造長期的品牌力。

這個時候的企業營銷,或許可以參考美團。

疫情之下(二)丨快消品企業該如何做營銷?

受疫情影響,美團外賣訂單下滑。與其相仿設法掙錢,美團選擇了一條相反的道路,向外撒錢。

又是大力幫助武漢地區的餐飲商鋪,提供減免佣金、贈送收銀系統、優惠利率貸款的一攬子中小企業幫扶計劃,又免費開放美團大學的精品線上課程,幫助商戶度過難關。

當然,捐款這種動真金白銀的事兒,需要格外量力而行。確保自己運營後備資金充足後,再考慮是否捐款。

對外,企業有社會責任;對內,企業更有社會責任。

別隻顧著對外公關掙面子,忘記了內部的員工。他們才是你最大的社會責任。

疫情期間不能開工,正是錘鍊企業軟實力的好時候,可以用來提升員工素養,增強企業凝聚力,塑造企業的正向價值觀。

雖然已經停工將近10天,但據說餐飲巨頭海底撈的員工可沒閒著。海底撈集團為員工制定了詳細的作息安排,排滿各種學習課程。

疫情之下(二)丨快消品企業該如何做營銷?

既滿足了員工提升自己的需求,又能提高員工在整個行業裡的競爭力,進而強化整個企業的效能。

最後,疫情下的營銷,才最考驗企業的反應能力與應對水平。

與其說是營銷,其實更好地說,是企業如何力所能及的參與到這場戰鬥中。

為企業長遠效益而營銷,為人們能從這場災難中得到些許價值和安慰而營銷。

同時這段安靜期,企業也能更好地反思自己的業務模式,打磨好產品,練好基本功,做一些重要而非今季的事。

如果你還不知道在這場災難面前,你的企業應該做些什麼,還能做些什麼。

打把營銷建議,你可以先行動起來,力所能及地營銷起來。打把營銷相信必然會有一部分企業由此邁上新的臺階!

疫情下的營銷,既是自救,也是利他;既為自己,也為社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