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有個規律,指數從哪點開始快速上漲,總有一天會跌回來。房市會不會也如此?

艾小樂9527


A股才多少年,這個論調根本就是錯誤的。


A股起點的時候是100點,現在回去了麼?沒有,相比較以前的100點,已經有30倍的上漲了,當然也有30年了,可是指數漲了,不代表一定就能夠賺錢,指數不漲也不代表不能夠賺錢。


很多人喜歡看歷史,卻又不看全,喜歡以局部的歷史來預測未來。比方說美國在經歷了1929年大危機以後,20年以後,道瓊斯指數才重新回到了之前的高點。中國自2008年到如今,也不過才10年時間。


長期來看,由於通貨膨脹和經濟增長,指數肯定是向上的趨勢,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除非這個國家的經濟出現了大問題,那就是別的情況了。


房市會不會呢?首先房市肯定也會有波動,中國的房價歷史不夠長,我們可以看看美國的,我們可以發現在大多數情況下美國的房價是平穩的,並不會像股票一樣大漲大跌,但是長期趨勢也是上漲的,這和股票的機理是一樣的。


以股易金


A股的確有一個規律,就是指數從哪點開始快速上漲,總會有一天會跌回來的。記得我是在2001年6月開始關注股市,當時指數恰好是2245點,而今年1月6日,上證綜指跌到2440點,如果再加上這些年來上市2000多隻股票,A股其實指數不僅沒有上漲,反而是下跌的。這意味著,18年來A股幾乎都在原地踏步。

而房地產市場就不同了,上海的房價在2001年時只有4000多元/平方米,到現在是48000元/平方米都不止,房價漲了12倍。從來沒有像樣回調過。所以很多人表示,生活中沒有股票是可以的,但絕對不能沒房子,房子是剛性需求。所以,股票會回到原來位置,但是房價永遠不可能回去了。

不過,我們認為,導致近年來房價大漲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幾個:首先,房地產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一直深受政策支持。雖然面對幾次房價瘋漲行情,政策都對其進行了調控,而一旦經濟下行壓力增大,房地產調控就會鬆綁。而對於股市來說,股市漲跌對國民經濟影響並不大,建立股市就是為了解決企業融資難問題,所以,政策並沒有太大的鼓勵各方做多。同時,股市制度建設還不夠完善。

再者,房地產市場繁榮,一直得益於我國貨幣政策的持續寬鬆,以及低利率政策。貨幣政策的寬鬆,使大量資金無處可去,只能投向房地產市場。而低利率政策,又進一步鼓勵全民加槓桿。在這種情況下,一波又一波的需求入市,房價十多年來根本沒辦法有效調整。而股市則不同了,到了2015年才剛開始有了加槓桿,不過短期的槓桿加得再猛,也難逃大起大落的宿命。

最後,民眾的購房需求集中爆發。我國是1998年實行房地產市場化改革,激起了很多家庭通過市場化來改善居住環境的要求。之前是改善性需求購房,後來是投機炒房需求入市,再後來農民工返鄉置業,去年還有棚改貨幣化安置,幾乎是能挖掘的購房潛力都挖掘殆盡。所以,房價在這期間是很難有像樣調整期的,而股市因為其流動性強,新股發行估值一直偏高,所以漲得再遠,也要回歸原來估值,所以,股市經常是從哪裡來再回哪裡去。

事實上,股市從哪裡來回哪兒去的說法也是些有欠妥的,因為上市公司的整體業績是在緩慢提升過程中的,估值在慢慢上移,即使存在泡沫,股價與估值總會並軌。所以,股市也不可能跌回原來位置,只能說是股市會跌到靠近前期低點。

同樣,房價也不可能回到三四千元/平方米,因為這要考慮到這些年來人們的收入水平在提升,以及銀行加槓桿擺在這裡,不過樓市即使未來跌不到過去的價格,也會在目前的泡沫上跌去六成至七成還是仍有可能的。雖然,股市和樓市未必真的會從哪兒來再回哪兒去,但是接近原來低來,還是有可能的。


不執著財經


關於A股的規律題主說的很對;2009年的10月份上證指數在2900點;2019年的10月份,上證指數還在2900點。中國股市有如此的表現,是同它的交易機制有很大關係的。

中國股市只能做多不能做空,形成了牛市短熊市長的特點。

在股市上漲過程中,市場的賺錢效應越來越強;股市中賺錢效應一旦凸顯,追漲的力量就會越來越強,追漲的力量越強,股市上漲越強烈。如果是多空雙向的機制,這時候空頭的入場可以抵消掉一部分上漲的力量;但是在中國股市只能做多不能做空,人們想賺錢就必須先買入;越高越有人追,越追股價上漲越快。形成了一種快速上漲的循環造就了中國的快牛行情。,但是當多頭的力量釋放之後;股市開始殺跌;在高位進場的人們逐漸虧損;人們開始平倉。這種平倉是虧損的出逃跟空頭的建倉是完全兩個概念。股市快速的殺跌形成踩踏行為。

下圖是上證指數10年的變化,兜兜轉轉又回到了2900點。

中國的房地產市場是否也會形成股市的效應?

我作為一名全職交易者看待所有市場的視角是一樣的。這個世界上沒有隻漲不跌的市場。縱觀全球的房地產市場,沒有哪一個國家的房地產市場只漲不跌。在經濟繁榮的時期房價快速瘋狂的上漲;一旦經濟基本面變壞,瘋狂上漲的房價是壓垮經濟面的最後一根稻草。這一點在日本房地產泡沫破裂和美國的次貸危機上都有非常明顯的體現。

完全從市場經濟的角度出發思考中國房地產市場;必然會有一個下跌回調的過程。房產有兩種屬性,一種是商品屬性,也就是通常我們說的房子是用來住的,但導致房價上漲如此快速,房價如此之高的主要的原因是房地產的投資屬性。

房產的投資屬性會導致市場失去理性;房產的投資屬性越強,市場瘋狂的程度就會越高。房產原本最主要的商品屬性反而被嚴重的低估。房價會跌,但房價不一定從現在開始跌;房產的投資屬性越強,市場投機行為越重,市場一旦瘋狂起來,是沒有理性可言的;因此房價如果再次上漲,沒有必要感到奇怪;因為市場的確已經瘋狂了。

總結:世界上沒有隻漲不跌的市場,沒有隻漲不跌的行情,中國的房地產市場也是如此,概莫能外。


世界太蕪雜,唯有關注我不可辜負。


八位數花園


首先我要說明一下,A股這個“指數從哪裡開始上漲,總有一天會跌回來“這個觀點是錯的。在中國股市歷史中,有很多個缺口都是沒有被回補,比方說100點上證指數100點時候的缺口,20多年來無論股市如何差勁,都沒有去回補過。

但為什麼會出現”從哪裡漲就要跌回哪裡去“這個觀點呢?這個觀點主要是一些短線資金炒作題材概念股的理。比方說當年雄安新區橫空出世的時候,華夏幸福作為雄安新區的龍頭品種,股價從24元炒到25元,然後這個題材冷卻後,它又從45元跌回到19元塊,由於公司並沒有實質性的業績支持,光靠概念題材炒作,因此符合”從哪裡來,往哪裡去“的理論。

同樣,我們再看看中國股市的股王貴州茅臺,貴州茅臺從上市以來基本上的趨勢都是一路上漲的,特別是2015年股災之後的150元,漲到現在1200元基本上翻了8倍,如果從塑化劑事件之後60元來算,在2012年到2019年足足翻了20倍。但有人會懷疑貴州茅臺有一天會跌回到60元嗎?答案是沒有,主要原因是貴州茅臺亮麗的業績:毛利率接近93%。靚麗的業績把股價給支撐起來的,眾多機構給它一個合理的定價:35倍PE(市盈率)。因為業績因素,優質公司的股份不可能從那裡來,又跌回那裡去,除非發生質變因素。

談完股市,我們談談房地產市場是會不會是“從哪裡來,跌回哪裡去”呢?首先我們要清楚的是,房地產行業究竟是一個概念還是一個業績驅動?我們所住的房子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一個商品,商品房的成本建立在政府賣地價格和建築成本兩個價格的基礎之上,而且這些因素沒有出現大幅下跌的情況,我們很難想象,未來房產的價格可以跌穿現有成本50-70%以上。所以,我認為房市應該不會從哪裡來,跌到哪裡去。

感謝您的觀看!


風雨順德人


  • 說到A股,真的是很令人無語。暴漲暴跌是非常正常的。並且是牛短熊長。一般底部都要磨很久,然後突然大爆發。考驗的就是人性。但是,A股也沒有標題所提到的那麼恐慌。底部就是不斷抬高的。從之前的998點,到1664點,到2638點。一般短期大漲過後,就會出現大跌。特別是2015年很多加了槓桿進去的。跌下來也特別快。

  • 如果從月線級別來看,大盤確實是從哪點開始快速上漲,總有一天會跌回來。但是,基本不會跌破前期的低點。只能用底部不斷抬高來形容。

那麼,房市會不會如此呢?

  • 我印象中房價只有經歷了2008年的下跌而已,之後一路上漲,基本就沒有回調過。這點和股市不一樣。如果對比這兩個市場,一定會大跌眼鏡的。因為這和外國是不一樣的。國外的好象與此相反,美帝股市不斷上漲,房市好象沒有太大的波動。而我們就是股市沒漲,房市漲。
  • 有個段子說,媽媽談戀愛時,股市是3000點。結婚了,股市還是3000點。一轉眼,這都要上小學了,股市還是3000點。而房價談戀愛時是每平方米3000元。結婚了就是10000元。小孩上小學時就是30000元了。這是實情!因此,想要房市象股市那樣是不大現實的。


股海重生2015


有句話這樣說的“你從哪裡來就回哪裡去”,這話用在股市也是適用的,股市確實有這個規律,指數從哪裡漲上去的就從哪裡跌回來。

最能說明的這個問題的例子就是2006年12月上證指數已經突破了2440點,一路上漲到6124點,隨後又從6124點跌回到1664點,再度破了2440點。

再有就是2008年年底從1664點漲到3478點,經過今年之後又跌回到1849點再度破2440點。在2013年從1849點漲到5178點,最後又從5178點跌到2440點。

2006年上證指數已經見到了2440點,2019年還是見到了2440點,十三年時間怎麼漲上去又怎麼跌回來,實現十三年時間零漲幅,這叫來也沖沖去也沖沖。

十三年前大盤在2440點,十三年後大盤依舊跌到2440點,A股這麼多年都是經歷了一個過山車行情,怎麼漲上去的,又怎麼跌回來,這就是股市漲跌規律。

我們來看看樓市,樓市似乎從2008年受到全球金融危機之後,國內房價出現了一波下跌,而是2008年樓市出現下跌之後似乎並沒有回頭了,類似美國股市一樣,一漲就是已經十一年了,走出了十一年牛市。從國內樓市行情近十年走勢看,並不會像股市怎麼漲去就怎麼跌回來,而是一直保持上漲趨勢。


類似有些一線城市,十年前1萬左右,十年之後已經漲到了6、7萬一個平方;二三線城市原先7、8000元一個平凡,現在漲到3、4一個方;四五線城市從2、3000元漲到現在上萬元一個方;從房價的走勢看,保持一路上漲為主,並沒有出現怎麼漲上去又怎麼跌回來。

綜合以上對於股市與樓市的分析,股市是具有怎麼漲上去又怎麼跌回來的規律,但樓市沒有這個規律,而是漲上去不回頭了,這就是國內兩大含金量最高的市場區別之處。


老金財經


樓市和<strong>股市一樣大幅波動的概率不大,簡單跟大家分析下:


1.流動性問題。股市的流動性很強,樓市的流動性不如股市。流動性越強那麼波動就越大,如果股市今天買一年後才能賣,基本上就沒有投機了!


2.門檻問題。股市的門檻比樓市低。股市基本上你有三瓜兩棗就能進場了,樓市不行,樓市一套房大幾十萬,幾百萬,上千萬。門檻越低,越不理性。


3.下跌引發的風險不一樣。股市下跌,只要守住底線就沒事;樓市大跌,你看看,砸營業部的,上下游的產業鏈都受損,GDP都受到影響!


4.定義不一樣。股市的功能是融資和投資,大部分是融資支持實體;樓市是居住和金融屬性,屬於製造業,屬於股市支持的實體經濟。


5.綜合以上因素,股市的波動性很大;樓市的波動性很小;至於樓市會不會大跌跌到之前很低點的水平,目前看很難;房地產,往大了說關係國計民生,往小了說關係家庭和睦,大幅波動不大,至少目前看不大!


我是螞蟻搬金,感謝點贊評論轉發,歡迎關注,更多股市相關的精彩內容與你分享。


螞蟻聊股市


答案是不會。除非發生什麼極端情況,比如日本在1991年房地產泡沫破裂後,房地產價格直降64%以上,當然這都是極特殊的情況,在全世界範圍內也很少發生。

房市不會像股市一樣跌回原點,其根本原因就在於兩者不同的性質。買房本質上是購買商品,炒股本質上則是投資。

  • 我們知道商品價格受幾個因素影響,一是供需關係,二是商品價值,三是貨幣價值。在房市中,商品價值本身不會有太大變化,剩下的就是供需關係和貨幣價值了。以我國目前的狀況來看,供需關係短期內仍然是供小於需,所以價格不會有太大下降的空間。即使多年後供需關係較為平衡,根據近十年貨幣貶值的經驗來看,商品價格依然不會像股市那樣跌回原點,對房地價格來說,少漲即是跌。關於貨幣貶值的結果,我想所有人都能感受到,那就是物價上漲,十年前拿100塊錢去超市能買多少東西,現在拿100塊錢去超市又能買多少,這都是很直觀的感受。所以,對於房地產價格來說,尤其是國內一線城市供給依然緊張的情況下,房市不會有大幅度的下跌,更別說跌回多少年前的水平。


  • 而股指則不同,它是反映股市總體價格水平變化的指標,算法是根據權重股的價格進行加權計算,基礎還是個股的股價。經常炒股的朋友肯定知道,a股有很多股價長期不怎麼變化的股票,比如說很多權重股,總股本巨大,但價格變化幅度小,股價10年如一日,甚至還下跌,像中石油、中石化、工商銀行這些,2009年到2019年股價基本上沒有太大的波動。而且a股還是有名的牛短熊長,短期內暴漲一段,之後就要蟄伏三五年,所以導致重要的股指會在一段暴漲後跌回原點,這也是股市的正常現象。

所以,股市和房市兩者性質大有不同,所以表現在外的價格和指數就會有很大差異。

  • 另外,除了題目中所說的之外,股市和樓市還有一種關係,就是此消彼長。大家都知道,水漲才能船高。這裡的水就是資金,整個社會的資金量是有限的,流進股市的多,房市自然就沒有那麼火爆,流進房市的多,股市自然也就消停了。

  • 在通貨緊縮的極端情況下,還會出現股市、房市齊跌的情況,比如說日本(又提到了日本,哈哈),在上世紀90年代房地產泡沫率先破裂後,很多人為了彌補房地產的損失大量賣出股票,導致股市也在段時間內大幅下跌,股市泡沫也隨之破裂,造就了日本持續十年之久的衰退。


財經密探零零發


看到這問題,首先我想到一個小品中的一句話:我不想知道我是怎麼來的,我就想知道我是怎麼沒的。A股市場確實存在著這樣的一個規律,從哪個點起來的,終究會有一天會回到哪個點。其實這在波浪理論中不難找到邏輯解釋。有波峰就會有波谷,股市就是在波峰和波谷之間來回震盪,而我們廣大的散戶交易者就是在做差價,尤其是對於我們A股市場投機的氛圍還相對比較濃厚,價值投資距離我們還比較遙遠,低買高賣是我們的唯一選擇。

我們雖然研究股市多年,也屬能夠說出所謂的頭頭是道的理論,但其實我們股市的交易者跟所有的經營者是一樣的。我們在一個時間點,或者是一個區域選擇買入股票,在另一個時間點或者區域選擇賣出股票。有的人掙了,有的人賠了,就好像菜市場的賣菜的一樣,你是凌晨三點去進菜,我是凌晨四點去進菜,你的價格是三毛,我的價格是四毛,然後到早市去賣,你賣四毛五一斤,我也賣四毛五一斤,你賺的比我多。但如果你賣的技巧沒我好,吆喝的聲音沒我大,或者你進的蔬菜不新鮮,可能你會賠本。其實這就是最樸素的股市交易原理,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高大上。



那房價會不會如此呢?如果從原理的角度講,房價也會如此。但房價有股市所不具備的一個特點,那就是剛需。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你可以沒有股票,但你不可以沒有住房,而且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安居才能樂業。所以對於所有人來說,房子是生活的必需品,而對於股票來說,它並不是生活的必需品。從這一個角度來講,房子具有一定的價值,而且這個價值是剛性的。就是因為這一特性,房子價值會隨著經濟發展條件或者是供求關係的變化出現上漲或者是波動,但絕不會回到原點。

生活可以沒有股票,但絕對不能沒有房子。


小散李大鵬


題主的這個問題,我想到了母親節的段子,10年前上證指數3000點附近,如今還是3000多點,真的是永葆青春。

房地產的價格,從90年代住房改革,開始有商品房起,到今天為止,30年的時間內,基本上是永遠上漲。這個和這30年來,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城鎮化進程是密不可分的。

地段或者說區位,是決定房地產價格的最主要因素。

當一個城市房地產價格上不去的時候,就會冒出諸如地鐵盤,教育盤等概念,來進一步推高房價。西安就是鮮明的例子。

2006年之前,西安住房均價在3500元/平米,2011年均價6000元/平米,如今超過1萬元/平米。標杆樓盤,往往是和地鐵,學區相掛鉤的。進而是距離這些標杆樓盤不算遠的樓盤,也紛紛大幅炒高。最後,就變成了普漲。

反觀距離西安市50公里不到的咸陽興平,到現在還有不足3000元/平米的小高層。

另外,房價當然和需求有一定關係。但這中間,很多需求,離不開“供給側改革”這一推手。

一方面,大規模引入“人才”落戶,一方面,嚴控二手房上市交易,階段性短缺,應運而生。房價當然只能漲了。

但是,這種漲,會不會沒有止境呢?

答案是否定的。

從房產出租價格難以提升,可見一斑。

現在很多動輒數百萬一套的三居室,租金回報,2%~3%。

在銀根收緊的背景下,房價還能堅挺,純屬奇蹟。

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房價跌下來的時候,才會有人相信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