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遷戶王老太房子拆後分得360萬,給兒子300萬女兒60萬。現在兒女都不贍養,為什麼?

十萬個母雞


兒女都不贍養是因為:1.王老太分錢時機太早;2.王老太分錢不均勻。

分錢太早是決定因素。

很多老年人天真的以為,我生了孩子對孩子有恩,我給孩子錢,孩子會念我的好,將來會好好地照顧我。

殊不知,人都是向下親,即人都是心疼自己的骨肉。

把親生骨肉和親生母親放在一起做一個選擇,一般人都會選擇骨肉。

父母養育孩子的恩情,比兒女反哺起來,高出太多。

剛生完孩子,孩子吃喝拉撒都需要大人伺候,父母不會煩;

但若是一個老年人躺在床上,吃喝拉撒睡都需要兒女伺候,兒女會煩。

這是一個普遍規律,不能不面對,也不能不早點預防範。


無論社會如何發展,人都是趨利避害的,有句名言叫做,“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老人有錢,就有了‘釣’兒女孝順的砝碼,案例中的拆遷戶王老太錯就錯在不該太早將握在手裡的肥肉分了,以至於以後無砝碼可依仗。

我認識的一位北京老太太在這件事情上辦的非常漂亮。

她手裡有五千萬的拆遷款,也是一兒一女。

當她老了,兒子和女兒都想盡辦法讓她分錢,老太太就是不同意。

老太太趁著能走能動能說話的時候,找知根知底的親戚做了個見證。

她掏出事先寫好的文書,說,“當我不能動彈的時候,你們照顧我一天,就能分一天的錢,如果我早死了,剩下的錢就是親戚的。”

這下,不光兒女孝順,親戚也孝順的不得了。

老太太最終安詳的離去,律師拿著遺囑出現的時候,兒女和親戚都驚呆了。

老太太的錢平分給了兒女,只將零頭給了親戚。

遺書上寫,“承蒙親戚的監督與照顧,感激不盡,小小意思,敬請笑納。”

親戚臉都綠了,他喜歡錢,他是整個家族最見錢眼開的人,最後卻白白伺候了人,沒落下什麼錢。

兒女抱在一起哭泣,在這幾年照顧母親的日子裡,他們的心貼的更近了,更具兄妹情誼,往後餘生,即便母親走了,他們兄妹的心也依舊在一起。

再說第二點,老太太分錢不均。

一般兒女中的女兒會比較孝順,都說‘女兒是父母的小棉襖’,但是老人容易重男輕女,家產常常分給兒子的多,他們偏執的以為兒子能養老。

這個案例中,拆遷戶王老太太就是其中一個,兒子分到300萬不養老的原因有三:

1.覺得分給自己的少,你老太太不是想讓我養老麼,幹嘛不都分給我?

2.想著既然錢都分了,還照顧老太太你幹嘛,雖然是親媽,但是兒女對父母,真的沒有父母對兒女那麼親;

3.既然女兒也分了錢了,她就該照顧。

女兒分到60萬,不養老原因與兒子類似:

1.老太太給兒子那麼多錢,我憑什麼給她養老?!

2.就算要照顧,也是誰分的多,誰照顧的多。

3.照顧她幹嘛?一點好處都沒有,懶得動。

說來說去,老太太過早分錢的這步棋下錯了,需要效仿一下北京老太太:

1.錢不能過早分,用錢建立規則,讓孩子們爭著盡孝;

2.兒女等同,有利於以後他們的親密團結。

<strong>

情深不要辜負


13年小舅子結婚,老丈人把地她換了一套220平方的房子,加30萬的寶馬,50萬的裝修,金 手錶20萬元,現在 房子大概330萬。18年他家拆遷了,換了一套160平方給小舅子,留給老丈人120平,小舅子現在這個房子大概240萬,等蓋好了,大概320萬。每年給老丈人一萬元4000元紅包小孩子拿回來。老丈人搬家我給一萬,我搬新家給你買了一個花瓶580元。他們拆遷的時候有三個月都沒來我家 去年我們也沒有去拜年了,我結婚給了一套被子,還有一套300平方等待拆遷肯定也沒有我老婆什麼事,大概可以用到360萬


HY22156


我大姨就是分的錢 但是給了我表姐200多萬 我表哥三套房 我表姐拿了錢就翻臉了 我表哥的錢也敗光了。but 像我爸媽 打著誰也不要想從他們手裡拿到一分錢開始 家裡母慈子孝的 😂 我一直教育我媽 她有錢 不怕沒有人贍養。我媽就一直感嘆我大姨慈母多敗兒 但各家各戶都有自己追求的東西 比如我大姨一直希望晚輩不要太辛苦 她能給的都給了。我媽一直覺得孩子就是潛力股 改善民生全靠賭。各自求仁得仁。我媽周遊世界的時候 我大姨兒孫滿堂。😂我媽覺得我大姨連飛機都沒坐過 我大姨可能覺得我媽窮得就剩錢。



Scarlett


金錢最能搖動人的良心,就如風大必定撼動樹梢一樣。特別對於有些家庭視錢如命的子女。我舉兩個真實例子。

我小學老師Y老師,有子三人。平日關係都還可以。某日,兩個老人心血來潮,把一輩子幾個存錢平均分給三個兒子。結果分後,誰也不上門了。

三個兒子兒媳,原來都認為自己待老人不錯,有認為自己孝奉老人,比其他兒子兒媳勝過一籌的。平均分款後,打破了原來這種心理平衡, 故誰也不再來侍奉。老人一時想不開,急火攻心,不到一年死了。

另一個例子暫且不說了。總之,在中國這種金錢氛圍下,什麼都講錢的社會(主要是居民社會福利太差),有幾個不見錢眼開的。許多家庭的兒女,和賊差不多,恨不能把老人那點積蓄都挖去。不過這樣孽子還是少數,他們也是讓生存逼的啊。

或許父母一生所為,在錢上給兒女留下深刻印記,子承父好,代代相襲,也不是沒有的事。不過老人能守住自己日子,也是智慧。如若確實日子太糟糕了,只好聽天由命了。


蓬萊扶搖子


身邊有個朋友差不多也是這種情況,朋友上面3個姐姐1個哥哥,還有一個弟弟沒結婚,孃家拆遷徵地得了差不多50萬,她的爸爸給兩個兒子一人二十幾萬,自己沒留多少錢,然後說拿2萬出來給幾個女兒分,這本沒什麼,但是大兒子在其他城市定居,回來拿完錢就走了,逢年過節生病住院都沒怎麼回來過,都是幾個女兒伺候他,拿米拿菜回來看他,掏錢給他住院。大女兒條件不好,為了送幾個女兒上學掏空了家底,欠了一屁股債, 她爸這個做法傷了幾個女兒的心,覺得做父母太偏心了,現在兒子兒媳不回來不管他,幾個女兒也沒有像以前那麼勤回來了,我朋友的姑姑就經常打電話給她,說她們白眼狼沒有良心不孝順,每次說到孃家的事情,我那朋友就止不住的嘆氣。


gou不理小姐姐


王老太一手好牌,被她打爛了。

首先王老太分配不均勻,給兒子三百萬,給女兒才六十萬,這就讓女兒心裡不平衡。要麼你平均分配,要麼你只給兒子,讓兒子養你的老。

其次最好的分配方式就是王老太不要著急把錢分給子女們,而是握在手裡,每一次兒女來看她的時候就包一個紅包給孩子,這樣孩子們會爭先恐後的來看望她,同時她的身邊也經常有子女過來看一看,享受一下天倫之樂。



自己手裡握著錢心裡也不慌,身體有問題的時候不用擔心醫療費的問題,自己老了也不用擔心養老的問題,自己可以請護工呀,實在不行的話,況且只要手裡有錢,你的兒女一定會來看望你,一定會來管你,一定會來養你的老。

王老太拿到錢之後就著急的把錢分配給了子女,一次性完成了所有的工作,她以後的吃喝拉撒,以後的醫藥費,都要伸手問子女要,做一個伸手族真的不太好。

王老太給了兒子300萬,兒子認為他應該把360萬都給他,因為在我們中國傳統的家庭裡面都是兒子才是繼承家產的人,女兒就是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不應該來分的一分錢的財產。

作為女兒呢,她感覺到應該和兒子平均分配財產,兒女平等。而王老太僅僅給了她60萬,僅僅是兒子的1/5,她的心裡當然是不平衡的啦,雖然是拿到了錢但是心裡不痛快。

所以作為老人拿到錢之後應當考慮一個周全之策,既考慮到自己的養老問題又要考慮到子女問題,這樣子你會開心,老人也會開心。


柏樹的情感天地


如果再沒拆遷之前,老太太兒女對他非常孝順,拆遷之後就不在贍養他了,那很明顯就是分贓不均唄,這話有點難聽。

從老太太方面講,以後養老要指望兒子所以她給了兒子三百萬,但女兒畢竟也是自己身上掉下來的肉,老太太不可能不惦記。

從兒子的方面講,他認為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已然是別人家的人了,自己才是老太太的唯一繼承人,這三百六十萬應該都是自己的,既然分給了女兒六十萬,那養老就應該雙方共同完成。

從女兒方面講,認為老太太過於偏袒兒子,認為自己應該分到更多的錢。既然兒子拿到了絕大部分錢,那養老理所應當是兒子的事。

最後我認為造成這一後果的,就是老太太自己,如果兒女各分三十萬,剩下的三百萬自己保管,相信就不會造成這種局面了。




輝曉輝


這個事王老太是有責任的,在分配拆遷款時,應把兒女叫上,開個家庭會,把分配拆遷款與自己將來養老結合在一起討論,作出一份書面協議文書。

把好事沒有辦好,重男輕女的分法有失公平,不管錢多錢少,公平很重要,自作主張,女兒肯定思想上對你有看法。現在錢分掉了,想挽回已無可能。

兒女有贍養老人的義務,受法律保護,要女兒對你在分配拆遷款這件事上,會沒有想法,已是不可能的了。


悅來茶館老闆


沒有為什麼,老人的錢,她怎麼分配那是她的事,她做的再不合理,再不公道那也是她的事,但有一件事,請記住了她還是生你們養你們的媽,錢不錢的事擱一邊,最起碼的連媽媽都不贍養的人,這樣的人和牲口有什麼區別,不對應該連牲口都不如。不能因為覺得錢分配不合理就不贍養老人,不能因為她分給女兒了你就不贍養了(針對兒子)不能因為她只分給你60萬你就嫌少了就不贍養她(針對女兒)說白了,錢還是要抓在自己手裡穩妥些,養兒防老的說法已經是過去式了,養錢防老才是王道。


喻亮


只能說老太太分錢太早了!自己沒有一碗水端平,給兒子多女兒少。兒子寵慣了認為都360萬都應該給他。只給300萬不夠。女兒認為應該一人一半,結果給了60萬。二人因有心芥蒂,撒手不管!360應該全部掌握在老人自己手裡,用利息僱傭保姆照顧自己。立遺囑。誰對自己好就可以得到百分之六十的部分。對自己不好的放棄繼承權。兩個都不好就自己僱保姆。剩餘錢捐贈國家,看兒女敢不孝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