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臣只是個小地方,又沒有大國支持,為何讓強大的俄羅斯慘敗呢?

用戶133749265


題主說車臣“沒有大國支持”顯然是錯誤的。兩次車臣戰爭期間美國為首的西方都對車臣叛匪進行了大力支持。雖然蘇聯解體後,葉利欽完全向西方屈膝投降,搖頭擺尾,但在美國看來,只有一個完全衰弱的俄羅斯才是好的俄羅斯,所以俄羅斯越服軟,他們蹂躪俄羅斯越來勁。美國和西方一方面暗中資助車臣非法武裝,另一方面向俄政府施壓破壞其戰爭進度。同時,美國繼續主導低油價政策,使得俄羅斯經濟滑坡,戰爭難以為濟。

(車臣叛匪頭目杜達耶夫)

當然,以上都是外因,雖然足以大大削弱俄羅斯方面的實力,但考慮到俄羅斯和車臣兩者本身的懸殊差距,僅靠外因是不足以讓戰爭結果逆轉的。真正決定性的因素其實是俄羅斯自己犯的錯誤。

蘇聯解體本來就大大削減了原本蘇軍的戰力。由於國家分崩離析造成的動盪,俄軍戰鬥力急劇下降,之前制度僵化、官僚主義嚴重的毛病則沒有任何改善。而葉利欽等人本身就是一個軍事方面不學無術的庸才。這使得俄軍優質裝備獲得的實力大打折扣。

在實力下降的同時,俄軍又沿襲了蘇軍在阿富汗那種狂妄和輕敵。他們認為區區彈丸之地,只要一次行軍就能完全讓車臣屈服。於是上到總指揮官,下到基層官兵,人人都是目空一切,準備很不充分。更別說還有內鬼,俄軍內部不少蛀蟲秘密向車臣叛匪走私軍火,甚至出賣俄軍情報。這種情況仗能打好才見鬼了。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如此,第一次車臣戰爭從正面戰局上還是俄軍佔優,攻佔了車臣首府格羅茲尼等重要城市。只是叛匪主力撤退後,俄軍深陷巷戰、游擊戰和恐怖襲擊的泥潭,最終既無力完全消滅叛軍,又無力拖延戰爭,這才被迫撤退。所以,第一次車臣戰爭的失敗,整體來說不是敗於軍事,而是敗於國內外的政治。


巴山夜雨涮鍋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所謂兵在精而不在多,將在謀而不在勇。

第一,車臣人的兵力並不少。

雖然車臣族人口僅有30多萬,但這個民族很嚇人。

車臣人類似於中國古代北方的遊牧民族,以部落為單位,常年處於對立甚至仇殺。

同時,這幾百年車臣每隔幾年就和沙俄、蘇聯政府作對,幾乎每代人都參加過反政府的戰鬥。

所以,車臣的男人非常尚武,幾乎每個人都是戰士。

近代車臣人以畜牧為主要產業,也就是在山區放羊。然而,車臣人卻有句俗語:不是每個車臣人都會放羊,但所有車臣人都會開槍。

民族極端尚武,男人以會作戰為最基本的素質,整個民族尚武好戰。

所以,在第一次車臣戰爭爆發前,車臣青壯年男性只有三四萬人,卻有2萬5000軍隊,幾乎是全民皆兵了。

而俄軍兵力雖多,但多則有限,比如攻打格羅茲尼的俄軍不過3萬多人!

第二,車臣人的武器不錯。

同時,車臣武裝雖然沒有什麼重武器,卻有還算優秀的輕武器。

當年蘇聯解體,車臣境內開始報復武裝衝突。當時俄軍已經常年發不出軍餉,高層忙著奪權,最終就是俄軍撤退離開車臣。

撤退期間,可以裝備數萬大軍的武器裝備,不是被丟給車臣人,就是乾脆直接賣給車臣人。

因此,車臣人得到了相當不錯的整套輕武器。另外,車臣人還得到一些穆斯林國家支持,得到了從黑市買來的單兵防空導彈、單兵反坦克導彈等先進步兵武器。

蘇聯解體後,蘇軍將領公開盜賣軍火,單單烏克蘭境內就有幾十億美元軍火失蹤。

這些武器都流入軍火黑市,只要出錢就能買到。

總之,當時車臣武裝正規軍,輕武器裝備和俄軍差不多甚至更先進。

比如車臣人有很多從日本購買的先進通訊設備,性能遠遠強於俄軍。實戰中,車臣人發出通訊干擾,俄軍的通訊就中斷了,但車臣人仍然可以高效聯絡。

自然,還有一些諸如車臣軍閥部隊和民兵性質的武裝,武器比較低劣,有些人還是用自制武器,但他們基本都是打游擊的,這些武器也足夠了。

車臣正規軍也主要採用城鎮戰,伏擊戰,而不會傻到同俄軍野戰拼重武器。

這種作戰模式,主要依靠輕武器和輕型火炮,車臣人的武器足夠了。

第三,車臣人採用了正確的戰略戰術。

杜達耶夫、馬斯哈多夫之流,本來就是蘇軍高級軍官。

杜達耶夫是空軍少將,熟知俄軍空軍的所有戰法,只能怎麼對付俄軍的空中掩護。

而馬斯哈多夫則是陸軍上校,對俄軍陸軍一切戰法瞭如指掌,深知俄軍的優點和缺點,知道怎麼對付俄軍。

因車臣人缺乏重武器,所以採用類似於斯大林格勒那種戰法,將俄國人放到格羅茲尼這種城市來打。城鎮戰中,俄軍的重武器和空中優勢發揮不了,大家主要拼輕武器、戰術和作戰意志,這都是俄軍不擅長的。

最終,俄軍在格羅茲尼被車臣人打的頭破血流,狼狽不堪。

比如第一個衝入市中心的俄軍摩托化131旅,基本全軍覆沒。全旅共789人陣亡,75人被俘,餘部全部受傷。所有的軍官被打死或者打傷。26輛坦克損失20輛,120輛裝甲戰鬥車輛損失了102輛。

第四,車臣人是全民戰爭

誇張的是,車臣的男人下到十二三歲少年,上到五六十歲老頭,人人都可以操槍射擊作戰的。就連婦女,也能突然抱住俄軍士兵然後拉響自殺性炸彈。

俄軍士兵曾經回憶:車臣小孩說可以提供給我們情報,用情報同我們換手榴彈去炸魚。我們把手榴彈給了車臣小孩,他立即朝我們投過來,炸傷了我們好幾個人。這裡每個人都是敵人,無論是孩子還是婦女。

可以說,俄軍只要進入車臣,幾乎每一個車臣人都是潛在的敵人。

這種戰爭是很難打的。

這時已經是現代,不是古代。古代的俄國人可以屠城,將所有車臣人殺光,現在就不可能。

所以,俄國人等於是在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中作戰。

退一步,就算俄國人打贏了,征服車臣全境,但贏不了車臣人的心,還是等於0。

只要下面一有機會,車臣人還是會武裝反抗鬧獨立。

第五,俄國人輕敵

俄國人開始根本沒有把車臣放在眼裡。

當時俄軍繼承了蘇軍的絕大部分遺產,常規武力非常強大,僅僅坦克就有3萬多輛。

而車臣武裝總兵力不過2萬多人,還沒有俄軍坦克多。

那麼,俄國人還有什麼好怕的,實力太懸殊了。

況且,俄軍陸軍也有300萬規模,是僅次於美國陸軍最強大的陸軍,豈能怕車臣一群半民兵性質的武裝力量。

所以,俄國將領根本沒有想到車臣人會敢於抵抗,也沒有考慮到會有激戰。

他們認為,只要俄軍數萬大軍進入車臣,後者就會嚇得屁滾尿流,主動屈服。

俄羅斯國防部長帕維爾·格拉喬夫甚至狂言:只要1個空降兵團,24小時就可以佔領格羅茲尼。

結果是俄國人使用了3萬8000大軍,230輛坦克,454輛步兵戰車,388門火炮和迫擊炮,苦戰了2周。最終依靠空軍和重炮的威力,將格羅茲尼幾乎炸平,才獲得勝利。

此次俄軍損失巨大,僅僅新年一次攻勢就有4000多俄軍官兵傷亡,總傷亡一般認為在2萬左右,接近參戰兵力一半。

對比前後,可以看到俄軍高級將領的無能和荒謬。

這樣打仗,不敗才有鬼!


薩沙


歷來戰爭中,發生過不少以少勝多、以弱制強的實例。特別是一些本來看似弱勢的小國,在大國的欺凌下,最終頑強抵抗以堅韌不懈的意志最終打敗對方。而歷史上的車臣小國就曾經讓強悍的俄羅斯慘敗,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車臣全稱是車臣自治共和國,屬於蘇聯解體後俄羅斯麾下的85個聯邦主體之一,其全國總領土面積為1.73萬平方公里,首都設立在格羅尼茲,總居民人數大約在140萬。當年蘇聯一宣佈解體,車臣的人們就趁亂擺脫俄羅斯的管制,從而正式獨立,但是身為戰鬥民族的俄羅斯人絕不會讓其肆意脫離自己,於是戰爭就在所難免。

1994年底,俄羅斯正式調遣軍隊殺到車臣境內,鎮壓各種叛軍,但是車臣的武裝部隊始終堅持對抗來自俄羅斯的暴力鎮壓,這一場戰爭衍變成持久戰,一打就打了兩年,期間車臣武裝人員在各方面都處於弱勢,僅能有的只是本地戰場的一些微弱優勢。後來這些車臣武裝分子為了取得勝利,就開始支持車臣的極端暴力組織,通過訓練武裝人員,使其潛入俄羅斯境內發動猝不及防的恐怖襲擊。1996年12月,車臣武裝人員已經成功在俄羅斯國成功施行了數起人質綁架行為,此事件鬧得俄羅斯人心惶惶,官方迫於壓力,最終答應車臣展開和平談判,並且簽下和平協議,並且答應撤軍。1997年1月份,俄羅斯遵守約定逐漸把軍隊撤出車臣。因此這一次戰爭俄羅斯成為了失敗方。

這一次戰爭的失敗,對好鬥的俄羅斯人來講無疑是一個恥辱,他們雖然從蘇聯解體出來,但是繼承了蘇聯大部分實力,號稱能夠跟世界第一的美國抗衡,但萬萬沒想到會輸給一個小國家車臣,戰後總結原因,俄方認為是自己太過輕視車臣武裝分子了。當初車臣趁著解體敏感時期獨立惹怒俄羅斯,1994年葉利欽執權後,再不想忍不下去,於是就以保護俄羅斯居民生命安全以及維護權利等理由入侵車臣。由於決定得太倉促沒有經過充分準備,並且俄羅斯大部分高級將來都輕視車臣,認為只要俄軍一到,他們就迅速瓦解,甚至連當時任職俄羅斯國防部長的帕維爾·格拉喬夫都自信滿滿的公開宣稱:“十日內就能解決車臣暴動問題,俄軍則只需派出2個空降團,就可以不用見血輕鬆攻下車臣的首都格羅茲尼”可惜這些高層領導都低估了車臣武裝人員的超強抵抗能力。

俄軍一侵入車臣境內,當地的武裝勢力變得更加激進以及不要命,並且有一種誓死保家衛國的執著,於是逼使俄羅斯深陷戰爭泥潭。另外因為地理原因,俄方完全防不住車臣武裝分子入境搞襲擊,多起事故發生後,俄方最終無法掌控局勢經過權衡之後,最終選擇對車臣妥協。

然而這一種憋屈情況,一直延續到1999年,當普京被總統葉利欽提攜為俄羅斯第一副總理兼代總理後,俄羅斯才迎來針對車臣的第二次戰爭。當時普京顯得十分硬朗,堅決調遣十萬俄軍攻擊車臣,並且讓空軍對其進行頻繁的轟炸,一旦遇到反抗的武裝分子立馬就處決,毫不留情面。據說普京為了振奮士氣還自己開著一輛戰鬥機加入戰場,當然以車臣的實力根本奪不到制空權,因此可說明,俄羅斯之前敗給車臣大部隊原因是因為太輕敵。


貓眼觀史


車臣自治共和國現在是俄羅斯85個聯邦主體之一,面積1.73萬平方公里,地處北高加索山區,首府格羅尼茲,人口接近140萬人。1991年蘇聯解體之後,車臣人也趁著亂局宣佈脫離俄羅斯聯邦獨立,但俄羅斯怎麼可能承認車臣人的非法獨立呢?



但俄羅斯由於國內非常混亂,直到1994年12月才開始派兵鎮壓車臣叛亂,由俄羅斯總統伊利欽指揮鎮壓,但是車臣武裝分子一直不肯放下武器,與俄羅斯軍隊展開了激烈的衝突,戰爭前後打了近兩年。在此期間,車臣武裝分子不斷的讓車臣極端勢力在俄羅斯全境發動恐怖襲擊。1996年底,車臣武裝分子在俄羅斯境內製造了多起人質綁架事件,在解決綁架事件之後,俄羅斯與車臣達成和平協議,1997年1月俄羅斯軍隊撤出車臣。第一次車臣戰爭,以俄羅斯軍隊慘敗而告終。



其實第一次車臣戰爭的失敗,並不是俄羅斯軍隊戰鬥力弱,而是俄羅斯總統葉利欽的顧忌太多,因為在蘇聯解體之後,葉利欽非常希望俄羅斯融入西方國家,對西方國家的態度十分敏感,也十分軟弱,特別害怕西方國家的人權之類的批評,導致俄羅斯軍隊束手束腳,多次錯過戰機,無法展開大規模的鎮壓活動。第一次車臣戰爭的失敗,對俄羅斯民族的自信打擊非常大。



但是這種頹勢在普京上臺後得以緩解,1999年普京被葉利欽任命為第一副總理和代總理,全面主持對車臣人的戰爭。然而普京一反常態,對車臣人絲毫不讓步,發動10萬大軍對車臣進行地毯式轟炸,對於頑抗分子絕不妥協,堅決絞殺,對西方國家的態度置若罔聞,直接說不。普京並親自開戰鬥機開往戰場,鼓舞俄羅斯軍隊的士氣,最終取得了決定性勝利,平定了車臣武裝叛亂。也因此普京積攢了足夠的政治資本,為第2年(2000年)當選俄羅斯總統,打好基礎,而普京領導的俄羅斯軍隊對車臣戰爭的勝利,也讓俄羅斯民族自信再次拾回。



所以總結可知,車臣人的確是一個非常兇悍的民族,其反抗力量非常強,即使在沒有其他大國的支持下,依然能夠對抗俄羅斯多年。但是遇到了俄羅斯的鐵腕領導人普京就不好使,最終還是跪了。現在的車臣領導人小卡德羅夫就是普京的迷弟,對普京畢恭畢敬,也看出普京的本事,可真不是蓋的。


大正看世界



車臣共和國是俄羅斯聯邦下轄的一個加盟共和國。位於黑海東北部,西鄰達吉斯坦,南部是格魯吉亞。今天人口共100餘萬。

在第一次車臣戰爭爆發前,車臣人口只有30萬。青年男性只有三四萬人,卻有2萬5000軍隊。此外,婦女老人皆會使用各種輕武器。幾乎是全民皆兵。


第一次車臣戰爭時,俄羅斯傷亡慘重。第一個衝入市中心的摩托化131旅,基本全軍覆沒。全旅共789人陣亡,75人被俘。26輛坦克損失20輛,120輛裝甲戰鬥車輛損失了102輛。

俄羅斯原本在第一次車臣戰爭中要完敗。但卻掌握了車臣總統杜達耶夫的行蹤,炸死了車臣匪首,才取得了慘勝。

俄羅斯為何在第一次車臣戰爭中遭受巨大損失。除了車臣人全民皆兵,曉勇善戰外。最主要的原因是俄羅斯自身:

一、俄羅斯人尚武但不善戰。

俄羅斯在裝備相當的情況下,與敵人交戰。被對方完虐:

1、在清末民初俄羅斯與日本的幾場作戰中,傷亡比是20:1。陣亡20個俄羅斯士兵。才能殺死一個日軍。

在後來的諾門坎戰役中,而俄羅斯的機械化裝備佔據絕對優勢時,才大敗日軍的。若日俄雙方裝備相當,俄軍鐵定慘敗。

2、在蘇聯與芬蘭的戰爭中,蘇聯佔據絕對優勢。被芬蘭軍隊打的滿地找牙。蘇軍士兵每殺一個芬蘭士兵,就要付出幾十人的生命。

3、在二戰時蘇德戰爭的巴巴羅薩戰役中,幾百萬蘇軍陣亡、被俘。蘇軍與德軍的傷亡比是11:1。

二、俄羅斯準備不足,輕敵。行動倉促。

在第二次車臣戰爭中,俄軍做了充足準備,做了周密的部署。終於完虐車臣分裂勢力。


楊朱學派


車臣地理位置重要,車臣以南的外高加索地區就是裡海石油的產地和運輸通道。

倘若西方掌控這一能源通路,一方面會極大的削弱俄國對裡海中亞的能源掌控力,給俄羅斯造成巨大的油氣收入方面的損失。因為俄羅斯油氣出口,一半左右是轉手貿易,也就是收購中亞里海國家的油氣資源,再轉賣給其他有需求的國家。

另一方面,西方勢力還能通過外高加索滲入中亞里海地區。這將會直接擠壓俄羅斯的戰略空間,給俄羅斯造成巨大的潛在安全隱患。

綜上所述,不難看出,只要車臣能擋住俄羅斯,就意味著車臣切斷了俄羅斯與阿塞拜疆的陸上聯繫。只要西方能搞定格魯吉亞與阿塞拜疆,西方就能打通從黑海到裡海至中亞的交通走廊,這不但關乎西方的能源利益,更關乎西方長遠的戰略利益。倘若此事能成功,就意味著西方有了史無前例的掌控歐亞大陸腹地的機會。

因此西方肯定在幕後支持了車臣,而俄羅斯為了整體戰略利益也必須要拿下車臣,無論代價如何高昂也會在所不惜。這也就意味著車臣的結局早已註定,車臣的反擊只是多死點人而已,沒有任何意義。

俄羅斯第一次車臣戰爭傷亡慘重,鎩羽而歸,個人認為主要原因如下:

1,葉利欽政府能力低下,管理混亂。俄軍缺乏訓練,而且組織、指揮極為混亂。

2,俄軍仗著人多勢眾沒將車臣武裝放在眼裡,輕敵冒進。

3,車臣武裝對俄軍有充分的瞭解,也對自身優缺點心知肚明,所以車臣武裝戰法運用得當,調度配合都極為合理。

例如當俄軍來襲時,車臣軍且戰且退。俄軍進攻並未受到太大的阻礙,順利的攻入了車臣首府格羅茲尼。

車臣主力則在俄軍行進的沿途潛伏,並不進攻俄軍,這就造成組織混亂的俄軍,由於前進速度過快,後勤補給供應不上了。

而率先進入車臣首府的俄軍裝甲部隊,由於沒見到車臣軍主力,就開著戰車滿城亂轉,戰車油料很快用盡,其他補給也極為匱乏。如此一來,戰車動不了了,士兵們也罵聲一片,軍心一下子就散了。

而正在此時,車臣首府的“伏兵”出現了。原來車臣對戰爭早有準備,車臣軍訓了了一萬多名半大孩子,而且以女孩居多。車臣軍主要訓練她們使用高精度狙擊步槍和肩扛式反裝甲武器。

俄軍初到時,只看見一些小孩,而且大多數還是小女生,所以也就沒留意。過了幾天也沒事,加上後勤沒跟上,俄軍沒腹牢騷,因而警惕也就更低了。就在此時車臣小孩發動了攻擊,他們藏身隱蔽處,用反裝甲武器擊毀了俄軍戰車,用高精度狙擊步槍擊殺俄軍土兵。據戰後俄羅斯公佈的數據,俄軍被車臣小孩擊殺五萬多人,戰車損失達幾百輛。

俄軍在遭受挫敗後,又缺乏足夠補給,就只好亂糟糟的撤退,不但罵聲一片、士氣低落、組織無序,而且還互相扯皮,一副爹死娘嫁人,各人顧各人的作派。

就在此時潛伏在俄軍行進沿途的車臣軍主力突然殺出,如此一來,俄軍崩潰,死傷無數,大肆潰逃。車臣軍大獲全勝。


鬼影147951010


車臣戰爭是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政府對車臣共和國發起的兩次大規模作戰行動,試圖對車臣共和國的分離勢力進行打壓,這兩次作戰行動的慘烈程度,不亞於人類歷史上任何一次作戰行動。兩次行動中以第一次車臣戰爭最為殘酷,俄羅斯出動三萬多大軍,包圍攻打車臣首府數個月,結果傷亡非常慘重。

在作戰中,俄軍一共有3826人陣亡、17892人受傷、408人失蹤以及數百人被俘虜,參加作戰行動的2200輛坦克、裝甲車輛中,有200多輛被徹底摧毀,大部分都遭到毀傷。第一次車臣戰爭中俄軍傷亡最慘烈的作戰是第131摩步旅的戰鬥。這支率先攻入車臣首府格羅茲尼的部隊幾乎全軍覆沒。

第131摩步旅全旅有1000多名官兵,裝備有146輛坦克和裝甲車輛。包括當時最先進、精銳的T-80主戰坦克和BMP-2步兵戰車。但是由於陷入車臣武裝的城市埋伏,最終整個旅只有1名軍官和10名士兵成功撤離,包括旅長在內的800多人陣亡,剩下的200多人被俘虜或者是失蹤。26輛坦克中有20輛被徹底擊毀,120輛步兵戰車有102輛完全失去戰鬥力。

俄軍在遭到重大創傷後,調整作戰模式,最終依靠重火力和人員優勢,才成功將車臣武裝一步步打壓出去,成功攻佔車臣武裝首府的大本營——車臣總統府。但是,這座耗盡俄軍無數生命才艱難奪取的城市,卻在兩年後又重新被交回給車臣反政府武裝,給俄軍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在1999年爆發的第二次車臣戰爭中,儘管俄軍在開戰三個月內就成功攻佔格羅茲尼,整個攻城作戰中只有數百名俄軍士兵死亡,比起第一次車臣戰爭的傷亡人員,這次作戰無疑輕鬆得多。

但是,第二次車臣戰爭卻開啟一場漫長的小規模襲擊戰爭,俄羅斯經常遭到殘餘車臣武裝的襲擊,特別是在2002年~2004年,由巴薩耶夫領導的車臣武裝份分子開始向俄羅斯境內的平民發動一系列大規模恐怖襲擊,其中包括著名的“莫斯科歌劇院脅持人質事件”和“別斯蘭學校脅持人質事件”,這些人質脅持事件和其餘炸彈襲擊事件,造成大量俄羅斯人民傷亡,對俄羅斯人民留下非常慘痛的記憶,俄羅斯的總體損失是難以想象的。


科羅廖夫


根本原因在於車臣地形不太適合大規模機械化部隊展開,導致俄羅斯陷入了泥濘中無法自拔;而車臣嫻熟的游擊戰更是讓俄羅斯正規部隊望而興嘆


小白兔家的胡蘿蔔362


車臣雖然只是一個丸之地,人口在第一次車臣戰爭中當中也不過三十萬但民風剽悍,屬於那種戰鬥型民族,當年沙皇俄國對其進行了幾十年的高加索戰爭才將其爭服,至於為什麼說俄羅斯在第一次爭敗的那麼慘,除了車臣方面的原因,我認為敗得那麼慘的原因有4條

1車臣當局過於輕敵,當時俄國防長曾誇下海口說僅需用一個營的兵力就能拿下格羅滋尼事實證明,那不可能後面的事實證明車臣強大的戰鬥力,的確相當可怕,讓人忘而生卻步

2車臣第一位總統杜達耶夫是前俄羅斯將軍對俄戰術非常瞭解。戰場上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3俄軍在戰術上過於冒進,在情況未明冒險進入格羅滋尼,導致171摩步旅損失慘重,


4俄軍貪腐成風,在格羅滋尼巷戰中競然有俄軍倒賣軍火的行為,甚至出現一位軍官為了個人利益,而放水,這樣的軍隊如何打好仗


笨箐


第一次車臣戰爭中俄羅斯並不算是慘敗因為俄軍基本上佔領了車臣,但是確實是傷亡慘重因此不得不在國內壓力下撤軍,而俄羅斯之所以在第一次車臣戰爭中失敗原因有三點。

首先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葉利欽等俄羅斯領導人的軟弱無能。車臣本是前蘇聯加盟國俄羅斯境內的一個自治共和國,看到前蘇聯的加盟國紛紛獨立車臣人也心猿意馬做起了獨立建國的美夢,於是參加入侵阿富汗戰爭的蘇聯英雄退役將軍車臣人杜達耶夫趁機武力奪取車臣並宣佈獨立。





而葉利欽等人竟然縱容了杜達耶夫的叛亂還和他談判妥協,並把原蘇聯北高加索軍區的武器大部分都移交給了車臣武裝,就這樣杜達耶夫裡領導的叛軍實力更加強大了,後來車臣人進一步挑釁俄羅斯並迫害境內的俄羅斯人終於激怒了葉利欽,於是俄羅斯大軍壓境佔領了車臣的主要城鎮,可是因為傷亡兩萬餘人又妥協退讓撤出了車臣,對比第二次車臣戰爭中普京的強硬可謂是有天壤之別。

第二點就是俄軍戰術落後戰力低下又過於輕敵而車臣叛軍則戰力強大。第一次車臣戰爭時俄羅斯國內混亂軍心不穩,而對車臣戰爭又盲目樂觀不準備充分就輕敵冒進,各部隊不能協同作戰指揮非常混亂士兵戰鬥素養也很低,這樣一支部隊戰力實在是堪憂。


而車臣叛軍則主要是由一批作戰經驗非常豐富的前蘇聯車臣老兵指揮,又獲得了前蘇聯大批先進的武器,加上本土作戰熟悉地形又有車臣人的支持,因此最終通過游擊戰和恐怖襲擊等手段嚇退了俄軍,而第二次車臣戰爭中俄軍經過戰火洗禮戰力提高又在精明普京領導下最終取得了勝利。

第三點就是傳統上車臣人就一直非常仇恨俄羅斯人因此抵抗非常激烈。信奉伊斯蘭教的車臣人自從被沙俄納入統治後就經常反叛,到了二戰時期斯大林又以叛國罪把他們整族流放,這些都讓車臣人對俄羅斯非常的仇恨。


面對幾乎全民皆兵的車臣人俄軍在第一次車臣戰爭敗下陣來了,本來俄羅斯人已經事實上默認了車臣的獨立,可是車臣人還想得寸進尺佔領達吉斯坦,於是忍無可忍的俄羅斯又發動了第二次車臣戰爭,這次面對暴怒的俄羅斯人人少地小的車臣人也敗下陣來了。

最後雖然普京降伏了車臣並扶植了卡德羅夫父子統治車臣,然而目前車臣伊實際上是一個獨立王國而且伊斯蘭化嚴重,一旦俄羅斯政治強人遠去車臣真的能和平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