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30年聚會:都60多歲啦!不知道我們這輩子還有沒有機會再見面


這套照片拍攝於五六年前,是我爸媽和他們當年北大荒知青聚會的照片。 左邊是我的媽媽,右邊是我的王嬸。 王嬸是北大荒知青,我媽媽是東北農墾職工,坐地戶。 當年,王嬸和王叔是北京青年,來支援北大荒,就在我媽媽爸爸的生產建設兵團的連隊。

左邊是我的爸爸,右邊是我的王叔叔。 爸爸說,當年就交下這麼一個文化高的好朋友。 爸爸以前,經常喝完酒和我嘮叨:當年,北京的你王叔叔不知道多稀罕你哥倆。

這次,王叔叔和王嬸子特意從北京來哈爾濱,是參加他們籌備的知青聚會。 哈爾濱是其中一站。 下一站,去北大荒的連隊,回憶一下他們當年的知青生活。 另一部分沒時間的,回家老老實實的帶孫子。 他們這代人啊!就是相敬如賓,相互體諒,為他人著想。誰也不介意,誰也不挑理。

爸爸提前兩個月就告訴我,定一個飯店,招待一桌子兒,要帶卡拉OK的那種。 他說,他們那幫知青戰友能歌善舞。 他特意交代,飯店不一定要太豪華,有啥吃啥。就一點,要求飯店一定要乾淨,有禮貌。 因為,他們是最好的朋友聚會。

我作為晚輩兒,向老一輩叔叔阿姨們敬酒。 然後,我就知趣的退了出來。 我知道,這個場合,他們不需要我,只需要把門緊緊的關上,別打攪他們。 因為他們的聚餐只有兩小時。雖然,他們18個人為此籌備了3個月。 他們雖然都退休了,也都是家裡的主力,有的要趕忙回家帶孫子。 他們事先約定好的,就倆小時,誰也不多一分鐘。 老一輩人最牛掰的就是,既有面對多年不見戰友的熱情,又有面對還要帶孫子,這一現實的冷靜。


北京知識青年代表,向我父母敬酒。 一是感謝款待。 第二是,老朋友又見面了!感謝我爸媽多年前在農村連隊對他們生活的照料和幫助。 阿姨和我說,當年我們來北大荒鍋碗瓢盆啥都沒有,都是你爸媽和鄉親們張羅的。

爸爸起身說:這個酒我接不住。 咱們之間沒有感謝和感激。 當年我們的友誼,是任何酒水所代替不了的。 你們也教會了我很多很多。

爸爸年輕時愛唱歌,唱我愛毛主席,唱東方紅。 包廂的音響沒有這首歌的伴奏,爸爸索性在叔叔阿姨的拍掌中,清唱了起來。

這次聚會,爸爸心滿意足。 雖然沒敢喝太多酒。 因為我們是招待方,二是怕大家喝太多,大家都收不住。

媳婦在角落的沙發上負責照看。 她完全忘記了自己的職責,深深地被當年的老一輩的知青故事所吸引。 瞪大杏核眼,和我偷偷的說:當年真的有熊瞎子啊!

高潮部分,叔叔阿姨跳起了舞步,唱起了老歌,還原當年的生活場景。 甚至還要為當年跳舞的站位,嗆嗆老半天。 那個年代的人就這樣,認真且執著。

後來,我才發現一個現象:那就是北大荒知青這一代人,普遍都穿戴得很整潔,且思想活躍,熱情,為他人著想。 跳舞前,有阿姨問我,會不會打擾到別人。 我說沒事,這一層就咱們一個包廂。

聚會結束,爸爸要求王叔和王嬸子特意多呆上一天。 我領著他們轉轉哈爾濱。 他們無意瀏覽風景,就是抓著對方的手嘮個不停。

爸爸和我說,好好照,給我們洗出來。 洗完給你王叔叔寄過去。 我們這一聚,這輩子不知道還有沒有機會再聚啦! 王叔叔說,不會,我們還會再聚! 說完,王叔叔就扭過頭,好像偷偷的抹眼淚。 說這話,恐怕他自己都不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