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管家齊上陣,成社區戰“疫”主力軍

“馬阿姨,您怎麼沒戴口罩啊?趕緊戴上!疫情防控期間,一刻也不能鬆懈。”2月5日,天上還下著小雪,龍潭街道光明社區小巷管家團副團長賈文越在自己負責的小巷中巡視,遇到下樓買菜沒戴口罩的馬阿姨,趕忙提醒她戴好口罩,做好自我防護。

光明社區是開放式老舊小區,小區內有許多樓院不具備封閉條件,想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可謂是難上加難。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光明社區黨委採取“樓自為戰、院自為戰”的方式,動員小巷管家、樓門院長、黨員和志願者等力量進行自治管理,發揮“鄰里守望”作用,助力社區疫情防控工作。

記者走一線⑦ | 小巷管家齊上陣,成社區戰“疫”主力軍

發現居民回京 立即上報


1月30日晚6時,賈文越吃完晚飯下樓巡視,在巡視中她發現,光明樓18號樓4號住戶家廚房的燈亮著,“4號住著一對夫妻,他們是開包子鋪的,年前兩口子回山東老家探親去了,還沒回來。現在外出的人少,白天不好判斷住戶到底回沒回來,晚上看到家裡燈亮,就能確定人回來了。我這幾天一直留意著,一旦發現他們回京了,我得第一時間上報。”賈文越即刻給管片主任發消息,告知他4號住戶已經回京的消息。

沒過多久,管片主任回覆賈文越表示,經電話聯繫核實,4號住戶於1月30日當天從山東自駕回到北京,並已進行了線上信息登記。管片主任還在信息中對賈文越及時上報返京人員信息,表示感謝。

記者走一線⑦ | 小巷管家齊上陣,成社區戰“疫”主力軍

賈文越不僅是一名小巷管家,她還是光明樓18號樓1單元的樓門長,她說:“我們這個單元一共有15戶居民,每一家是什麼情況我都熟。我今年66歲了,雖然有些事情做起來可能會力不從心,但是協助社區關注返京人員情況,提醒他們及時登記信息,做好自我隔離等這些小事,也算是為疫情防控工作做出自己的一點貢獻吧。”


為社區“量身定製”管理方式


據瞭解,光明社區共有樓房49棟、單元樓門183個、街巷29條,社區出入口多達31個,基本沒有封閉的可能,對於疫情防控工作的開展存在很大難度。

據光明社區黨委書記劉娜介紹,面對困難,社區黨委集思廣益,探索出了“樓自為戰、院自為戰”的疫情防控工作方式,針對不同類型小區,採取不同管理方式。對於有物業管理的小區採取封閉式管理,外來人員及車輛一律不準進入。對於光明樓這樣“四通八達”的老舊樓房小區,通過“樓門守望”志願者招募,動員樓門院長、小巷管家、黨員和志願者等力量,進行常態化監控管理。

記者走一線⑦ | 小巷管家齊上陣,成社區戰“疫”主力軍

據瞭解,前期,社區黨委以網格化管理為基礎,將區機關下沉幹部、街道辦事處幹部和社區工作者分成7個小分隊,有針對性地對居民樓、駐街單位、商務樓宇等處進行地毯式摸排。

記者走一線⑦ | 小巷管家齊上陣,成社區戰“疫”主力軍

劉娜說:“目前,我們已招募到200名志願者,其中包括29名小巷管家團的小巷管家。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志願者們充分發揮‘鄰里守望’作用,利用眼睛和耳朵,通過微信和電話向小分隊及時地傳遞返京人員的消息,再由小分隊開展具體工作。”


小巷管家齊上陣

為疫情防控助力


劉娜說:“居民向居民做工作,往往更加容易。”在光明中街上,日常總能看到聚在一起打牌、下棋“找樂子”的居民。但是在當下的“特殊時期”,這種行為卻十分危險。為了避免聚集現象,社工多次前去勸說,但效果卻並不理想。在社區和志願者們的集思廣益下,決定在各處活動桌上貼上“疫情防控期間聚眾打牌,是拿自己和他人的生命開玩笑”的醒目提示,時刻提醒居民聚集活動的危險性。劉娜說:“自從我們貼了溫馨提示後,到目前為止,以往的聚集現象再沒有發生。”

劉娜介紹,小巷管家們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積極發揮作用,有的小巷管家自主購買了消毒溼巾,擦拭樓道扶手進行消毒;有的小巷管家每天用84消毒液噴灑樓道,減少病菌產生。

記者走一線⑦ | 小巷管家齊上陣,成社區戰“疫”主力軍

為了讓居民全面掌握防控知識,小巷管家們還更新了宣傳欄內容,將“疫情防控 人人有責”的醒目宣傳語和防護方法介紹貼在了宣傳欄裡。不僅如此,小巷管家們還對宣傳欄進行了裝飾,掛上了寫有“福”字的中國結。賈文越說:“現在還沒到正月十五,年還沒過完,我們希望居民在增強防範意識的同時,走在街巷中,也能感受到年味兒,感到心情愉悅。”

如今,居民們總是用“心底無私,無懼無畏,平凡而偉大。”來表達對小巷管家的認可。賈文越不好意思地說:“我們小巷管家只是在保護好自己的前提下,做了我們該做的事。”


圖文 | 王慧雯

部分圖片由龍潭街道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