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者|武漢志願者司機:醫護人員上車後,從不說“辛苦”

武漢1月23日宣佈“封城”之後,市內交通停運,私家車禁行。為保障市民和醫護人員出行,武漢市緊急徵集了數千臺出租車,多家網約車公司隨後跟進,召集志願者司機,成立“社區保障車隊”。32歲的王烈是一名工程物資採購經理,“土生土長的武漢人”,經朋友介紹,1月25日,大年初一,他加入志願者車隊,成為往返於醫院與社區之間的“擺渡人”。

“現在武漢‘生病’了,身邊很多朋友都奮戰在前線,我也想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2月6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聯繫到王烈時,他正在領取醫療物資,準備運送到相應的社區。王烈稱,自己接受採訪,不是為了出名,只是想告訴大家武漢現在的狀況以及志願者的心態。

這些天,王烈接送了很多工作在防疫一線的醫護人員。通過網絡和媒體報道,他知道醫護人員們面臨著巨大壓力。但坐上車後,醫護人員從不會提及自己的辛苦。“他們為這個城市做出了非常大的努力,我每次接送完他們,都會說上一句,我真的很佩服你們,為你們點贊。”王烈說。

對話:

武漢“生病”了,想做點力所能及的事

澎湃新聞:什麼時候意識到疫情的嚴重性?

王烈:1月23日武漢“封城”前,我就跟在醫院工作的朋友溝通過,他們說前線有醫生、護士被感染了,感染者數量在增加。他們叮囑我一定要做好防護措施,儘量少出門。那時候,我已經意識到疫情的嚴重性了。

澎湃新聞:為什麼決定加入志願者車隊?

王烈:封城後,武漢實施交通管制,對醫護人員的出行造成了很大的困難,他們上下班都非常不方便。當時,我的一個護士朋友跟我說了這個情況。我聽了,心裡想我也是土生土長的武漢人,在這裡呆了30年。現在武漢生病了,身邊很多朋友都奮戰在前線,我也想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朋友介紹下,1月25日,大年初一,我加入了政府授權的一家網約車平臺志願者車隊。

澎湃新聞:車隊承擔哪些任務?

王烈:我們服務的內容主要是接送醫護人員上下班,接送非發熱人員,比如說幫助患有其他疾病的人去醫院看病,或者送居民去附近超市買菜。第一批加入公司車隊的司機有1200多人,被分配到了武漢各個區域的一百多個社區。

我是其中之一,被分到礄口區申新社區,1月26日正式開始工作。我除了服務這個社區的出行外,也會在空閒時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送物資到醫院。我一般早上7點多出門,晚上8點多才回家,其間一直在外面跑。

澎湃新聞:家人的態度如何?

王烈:我老婆還是比較支持的。不過,為了她和孩子的安全,我把他們都送到親戚家去了,自己一人在家自我隔離。我也跟父母說了,最開始他們堅決反對,隨後我給他們做思想工作,告訴他們很多病人求助的故事、前線醫護人員的情況,慢慢地,他們也就接受了,叮囑我一定要在做好自我保護的前提下,儘量去幫助別人。

醫護人員上車後,從不說“辛苦”

澎湃新聞:接送醫護人員過程中,據你的觀察,他們壓力大嗎?

王烈:醫護人員的壓力很大,過年期間他們一直在加班。我在微博上看到過醫護人員崩潰大哭的視頻,第一時間找朋友核實了一下,他們告訴我“是真的”。因為物資匱乏的問題,很多醫院缺少防護服。醫生為了節約物資,都是一整天穿著防護服,又不能上廁所也不能吃東西,常常工作8到10個小時才出來,壓力可想而知。

但是,醫護人員坐上車之後,從來不在車上說自己的辛苦,狀態還是相對輕鬆,只是看著很疲憊。我們在車上也會聊天,聊聊最近的疫情狀況,防護措施,物資情況等等。他們為這個城市做出了非常大的努力,我每次接送完他們,都會說上一句,“我真的很佩服你們,為你們點贊”。

澎湃新聞:接送的醫護人員中,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位?

王烈:我印象比較深的是我接送的第一位醫護人員。我早上7點到她家附近,半個小時後把她送到了武漢第四人民醫院。這是我第一次接人,很好奇當時疫情如何,她跟我講解了疫情的情況,一定要我做好防護工作。送完後,我還跟她說,你家離我家比較近,如果你需求就直接通過微信告訴我,只要我有時間我一定接送。之後,大概接送了四五次,我們兩個也因此成為了朋友。

澎湃新聞:做志願者過程中,接觸到的患者和家屬是什麼狀態?

王烈:大家都非常焦慮。想想如果是自己的至親得了傳染病甚至可能面臨死亡,心情會很糟糕。

作為志願者司機,我也通過送藥,幫助了兩例疑似病人痊癒。當時,我看到了微博的求助信息,求助的博主人在上海,但母親病情比較嚴重,父親身體也不好,急需藥物。於是我就聯繫她,幫她父母送藥。另一位是我姐姐同事家的老人,因為實施交通管制不方便出去買藥。我將藥買好,然後送到他們小區門口,遠遠望著他們拿走,再離開。幸運的是他們現在都退燒了,醫生說再堅持吃幾天藥,如果沒有反覆的情況,就沒什麼問題了。

現在他們經常發微信提醒我“注意保護好自己”。我就蠻開心的,雖然我只跑了一兩次,但他們都記在心裡。我們要勇敢去面對,這件事過去後,生活還是很美好的。

每個社區都處於“應急狀態”

澎湃新聞:就你接觸到的社區來看,目前情況如何?

王烈:可以說,武漢每個社區都處於“應急狀態”,相關部門會給社區分發防護用品。我自己所在的社區以及申新社區都有新冠肺炎患者。隨著疫情蔓延,社區的確面臨很多困難。比如說社區工作人員少,要服務的群眾多,壓力很大。社區工作人員顧不過來。

這種時候,是要相互理解的。雖然很遺憾有人患病,但確實社區工作人員的壓力也很大。不過,政府肯定會做相關的協調,比如,最近大力建設的方艙醫院,就是一個解決措施。

澎湃新聞:社區都做了哪些防護措施?

王烈:比如說每天對整個社區進行兩到三次的消毒;限制人員的進出,測量進出人員的體溫;做好每棟每戶居民體溫測量的工作等。除此之外,還因為交通管制,很多人買不了蔬菜,社區人員會將政府分發的蔬菜分配給每個居民。如果社區發現有疑似患者或者發熱病人,就會跟政府彙報,政府會安排專門的車輛送患者去醫院。

現在社區工作人員的服務更加嚴謹了,居民自我防範意識也越來越高,多會主動配合社區工作,所以社區的工作人員的工作也就方便了些。

澎湃新聞:這些天,開車在武漢街頭,有什麼感受?

王烈:馬路上車輛、行人很少。作為一名市民,我們也都在保護好自己的前提下,儘量去幫助別人。疫情很嚴重,也讓人畏懼,但我相信,武漢會慢慢好起來,我們肯定能戰勝這次新冠肺炎疫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