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假區海埂街道一位“奶爸”的防疫守護戰

“想我的小棉襖了!寶寶現在剛滿3個月,但我不能照顧女兒,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等完成這次戰‘疫’,再考慮回家看望寶寶了。”這位不稱職的“奶爸”是昆明滇池度假區海埂街道黨工委副書記、紀工委書記,聯繫太河社區、採蓮社區的點長李金祥。

李金祥去年底剛當上奶爸,但他卻不是個稱職的“奶爸”,他是一個有孝心的兒子,2017年為了給身患重病的父母治療,他花光了所有積蓄,最終仍在這一年痛失雙親,妻子和女兒就是他最親的親人。

度假区海埂街道一位“奶爸”的防疫守护战

為了堅守好海埂的防疫陣地,大年三十值完班趕到尋甸岳父岳母家的時候,他本想著過完年回宣威老家看看,可是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1月26日(大年初二)他接到大年初三全員上崗的命令,於是連夜趕回來,堅守在海埂街道的工作崗位上。

初為人父的他對嬰兒的照顧沒什麼經驗,給娃娃儲備的奶粉“口糧”不夠了。在2月2號下午6點後,他終於抽空送奶粉去到尋甸,可是卻連女兒就沒有來得及看一眼,便趕緊返回。

當記者問他初為奶爸是否想念女兒,他說:“每天想念女兒就晚上打視頻電話,小胖妞看到我的笑臉,她正哇哇哭的小臉龐可以秒變笑臉,太好笑了,感覺好神奇。”他說,每每在那時候都是他最幸福開心的時光。

雖然疫情當下,他是個不稱職的“奶爸”,但他認為“奶爸”呵護的是一人,黨員幹部守護的卻是一方,他需要堅守在防疫一線。

度假区海埂街道一位“奶爸”的防疫守护战

為了做好守護工作,他電話“遙控”老同學、老朋友向他無償提供重要的防疫物品口罩。從1月27日街道全員上崗以來,因為口罩緊缺,跑藥店藥店缺貨,問物資公司物資公司斷貨。但是防疫工作不能等,作為紀檢幹部,他能想到的最快捷的辦法就是向平常要好的同學、朋友聯繫,一來關心下老同學老朋友;二來宣傳下“少出門、常通風、勤洗手”,“不信謠、不造謠、不傳謠”;最重要的是請同學朋友平安地待在家,騰挪出口罩來支持“一線戰士”。

他說,當他“厚著臉皮”告訴了同學朋友後,得到了40幾個口罩支援,“下班後,電話聯繫好,他們放在門口,到了拿起來就走”,因為是同學朋友放在家裡面的口罩,拿到的口罩有白色的、藍色的、黑色的,有一次性的,有防霧霾的,真可謂五花八門。口罩到手,因為是私人籌集到的,他本可以自己留著“保命”,可是他偏偏要拿來“拉攏”人心。好不容易到手的口罩,他給了同事、太河社區的幹部職工,轉交給了一個企業項目部值守的人員……最後,他只剩下1個戴著的口罩。他說“相信我們的物資補給很快就能到位了。”

李金祥是一位在紀檢戰線上工作了10年的“老紀檢”。自從來到度假區工作,他一直都在幹督查、檢查和巡察的事務,因為職業需要,才35歲的他在對待紀律檢查等工作時,一張嚴肅臉讓基層黨員幹部不敢嬉皮笑臉、一句句直擊問題核心的話讓基層黨員幹部紅臉出汗,一份份工作紀律通報讓開小差的同志趕忙找回狀態,他是一位不留情面的紀檢幹部。包括在防疫一線,雖然理解、關心基層幹部職工,但是他認為在關鍵時期,黨員幹部就是要站的出來、頂的上去、堅持的下來。對工作細節不夠嚴謹、勸阻居民扎堆聊天效果不夠明顯、防疫動作不夠到位的人和事,他和紀工委的同志在現場一針見血地指出。“只有每一個崗位在狀態,海埂的防疫才有狀態”,雖然讓在場的人“臉上有些掛不住”,但是,“想想真是有道理,是為了我們好”。這便是李金祥的守護方式。

(昆明信息港 記者楊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