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對中國經濟影響幾何?專家解讀並沒你想的那樣悲觀

【僑報特約記者舒言北京報道】新冠肺炎疫情仍然嚴峻,這將會給中國經濟帶來怎樣的衝擊?中國又該如何應對?《僑報》記者近日採訪了中國國內多位知名經濟學家。他們分析認為,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只是暫時的,中國可以應對疫情給經濟增長造成的負面影響。

疫情對中國經濟的衝擊是短暫的

連日來,疫情對實體經濟、金融市場的潛在衝擊越來越受到關注。中國國務院參事、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主席、“中國經濟50人論壇”成員夏斌告訴記者,短期內中國經濟會受到一些影響,特別是服務行業、交通運輸業、旅遊業、外貿出口等,但負面影響時間不會太長,疫情控制住了就會消退。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投資研究室主任張明分析,由於本次肺炎疫情在中國傳統春節假期集中暴發,因此在短期內,受到肺炎疫情衝擊最大的行業當屬服務業,尤其是交通、旅遊、餐飲、娛樂等行業,這將衝擊第三產業的增速,也將衝擊消費的增速,對中國經濟帶來負面影響。

其次,張明還看到,目前春節假期已經延長,並且各地有繼續延長的可能性,假期長度是過去的春節假期長度的一倍以上,這將會影響製造業、房地產與基建領域的投資增速,也會影響出口行業的增速。

不過,張明認為,外界不要對中國經濟的不利衝擊過度悲觀,中國政府有很強的治理能力,也有充足的政策空間,可以應對疫情對經濟增長的負面影響。

“綜合來看,2020年上半年的GDP增速可能會下降0.2至0.5%,但不會改變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趨勢。”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宏觀部主任賈晉京告訴記者,除了跟日常生活相關的行業,其他行業的不會影響太大。而且民眾宅在家裡,產生的信息消費也或將是新的增長點。針對企業的資金鍊和供應鏈等問題,需要相應的財政和貨幣政策“加碼”,減稅降負,並提供流動性支持。

疫情不會“逆轉”全球化

為了應對疫情給經濟帶來的衝擊,中國官方近日接連推出了一系列舉措。從銀保監會發通知表示對疫情影響較大行業不得盲目抽貸、斷貸、壓貸,到央行等五部門聯合推出30條措施,再到央行累計投放流動性1.7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央行同時還設立了3000億元專項再貸款,並實施優惠貸款利率,旨在增強對關鍵的醫用、生活物資企業的金融支持,這一系列舉措提振了市場信心。

在夏斌看來,中國政府在財政、銀行、稅收、交通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救助中小企業,而且這些政策規定都比較詳細,相信會能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最近有外媒借中國當前的疫情大做文章,炒作“全球化逆轉”,聲稱這次疫情對全球供應鏈的影響嚴重,使許多跨國公司要重新考慮全球產業鏈佈局等等。美國商務部長羅斯甚至表示,中國的疫情有助於美國在中國投資的企業迴歸美國,有助於美國製造業的振興。

對此,賈晉京指出,中國不可能與世界經濟“脫鉤”,短期來看中國製造業會受延期復工而有所影響,外貿企業發貨週期會有所延長,經濟活動中會產生一些週期性延遲,但疫情並不會造成嚴重影響,更不會引發全球供應鏈恐慌。

賈晉京說,中國是全球供應鏈最全的國家之一,調配能力也很強,相信很快就能恢復。他以美國蘋果公司為例表示,90%的蘋果手機都是在中國生產,受疫情影響可能會延遲發貨,但把生產線轉移到別的國家絕不可能,中國市場健全的上下游產業鏈沒有其他國家可以替代。

疫情促使中國經濟加快“補短板”

即使沒有這場疫情,中國經濟也正在面臨下行壓力。夏斌指出,中國經濟增長的基本趨勢沒有變,不過面臨的結構性矛盾也依然存在,如債務風險、經濟轉型、脫貧攻堅等,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他表示,當前,經濟結構調整的任務也沒有變,還是很重,還要進一步加大力度。中國經濟仍然在穩增長、控風險、促改革之間尋求艱難平衡。

不過,“危”中也有“機”。夏斌看到,許多新產業、新機遇正在沿著現有的軌跡發展,互聯網、服務、醫藥健康等產業都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此外,通過這次疫情,大家對各個產業中的短板也都看得更清楚,中國經濟補短板的速度將會加快。

賈晉京則表示,在疫情發生之前,中國民眾的很多消費行為已經轉移到互聯網空間,併產生大量新的支出,比如知識付費、遊戲等,疫情將進一步推動經濟活動向網絡空間轉移。此外,疫情也會推動人工智能產業進一步發展,以物流行業為例,可大量安裝智能化終端設施,如快遞櫃等,普及“無接觸送貨”。(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