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來臨後,投資者獲取高收益的“絕招”

今年的春節,有些冷清。

由武漢地區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在1月10日春運前出現,直至1月20日方才公佈。因此,今年的春節不僅缺少了年味,還導致居民們人心惶惶。從8例至超過20000例,只用了短短十幾天時間。國家為了維護社會的穩定,股票的開市時間也隨之延後。

2月3日,股市迎來了開盤日。在開盤後,指數跌幅速度飛快,超過3000股跌停的現象,簡直令人匪夷所思。

看著自己的投資資金從紅色變成綠色,許多投資者就已經坐不住了,紛紛想拋售自己手中的股票和基金,換取心安。

但這個時候,我們就觸犯了投資大忌“追漲殺跌”,在行情不好的時候迅速離場,在行情高漲時進場。最後,只是將自己的投資資金全交了學費。


疫情來臨後,投資者獲取高收益的“絕招”

2月4日,股票指數開始反擊,三大指數開始回升,讓許多投資者後悔不迭。

作為國內長期投資者,筆者建議作為投資人最應該堅持的原則就是長期投資,另外也要避免追漲殺跌。

根據基金業協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末,近15年來,股票型基金平均年化收益率達到14.1%,債券型基金平均年化收益率達6.9%,同期的滬深300指數只有8.19%的收益率,但是看基金投資者們的成績單,我們卻發現基金投資者的實際收益率只有5.72%。

每年相當於7%的收益率不翼而飛。背後的原因就是因為基金客戶並沒有堅持長期投資。投資期限短,只有一年期限的基金客戶佔大多數,另外,許多基金客戶在行情上漲之時,選擇進入;在股市低迷之時,選擇退出。一來一回的申贖操作,讓眾多投資者陷入了“高買低賣”的困局。


疫情來臨後,投資者獲取高收益的“絕招”

鼠年春節首個交易日大跌,雖然疫情對股票市場有一定影響,但是如果以此認為股票市場後期走勢一定是低迷,有失偏駁。因為股市“黑天鵝”事件上演次數並不罕見。因此,在這個時候,我們最好的辦法就是避免恐慌,堅持長期投資。

根據中歐基金提供的Wind數據顯示,從2002年開始,假設一批投資者在任何一天買入滬深 300 指數並持有五年,有 77.23%的人可以獲得正收益,年化回報的中位數在 8.58%,而如果投資者持有期限縮短為1年,那麼將會有51.93%的投資者不會盈利。

將滬深300指數,換成其他指數或者股票,也會得到相同的結論。換句話說,投資者投資時間越長,獲得可觀的投資收益概率越大。

根據JP摩根提供的數據顯示,回首過往疫情爆發後,資本市場跌幅一般小於10%,而在疫情爆發後的1月和3月,多數市場迎來超過20%的正收益。即使2003年的非典疫情,也可以得出相同結論。


疫情來臨後,投資者獲取高收益的“絕招”

記得巴菲特說過:“別人貪婪時我恐懼,別人恐懼我貪婪”。

在這個特殊時期,如果我們放棄了自己的長期投資原則,那麼我們最終將會為自己的“聰明”買單。據悉,根據中歐宏觀研究團隊樂觀預測疫情的衝擊時間就在前三個月,二季度開始負面影響將會消退。作為擁有數年經驗的投資者,如果在這個時候將基金拋售,然後等到二季度將基金買回,手續費大於機會成本的情況下,我們就會加大損失。

因此,為了能夠贏得長期回報收益,我們最好的辦法就是堅持自己的投資原則,不要盲目改變,堅持自己的基本面和技術分析方法,不論是股票市場還是基金市場,都不要“輕舉妄動”,資本市場短期波折,中長期向上態勢並未改變,相信自己,依靠成熟的邏輯分析能力,不做投機者。

數據來源:wind數據、基金業協會、中歐基金研究團隊、JP摩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