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月同天,不隔溫情,國際友人為上海加油

伴隨著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在上海的持續開展,上海市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根據中央的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主動聯絡海內外友好人士和友好組織,及時通報疫情及防控努力,回應他們的疑問、關切和需求,積極解決在滬外國人困難。在這一特殊時期,我們深感跨越國界的關愛,我們不僅得到了外國友人對上海的理解、體恤和慰問,其中更有主動為中國發聲,為上海鼓勁,並盡己所能,為上海對抗疫情作出努力。

截至2月6日,已經有來自新西蘭黑斯廷斯市“魅力中國—黑斯廷斯旅遊年項目”負責人、瑞士中國友協德語區主席、瑞士中國友協法語區主席、奧地利奧中友協主席、副主席、新中友好協會—奧克蘭分會主席、黑山中國友協、塞爾維亞東方之家、美國馬斯卡廷中國友好協會、埃及龍舟協會主席、突尼斯突中友協主席、澳大利亞澳中友協、新西蘭毛利人協會主席、新西蘭新中友協前主席、美華友好協會會長、大阪府日中友好協會、大阪日中協會、上海日本白玉蘭獎聯誼會、韓國光州文化財團、韓中友好協會、斯里蘭卡中國友好協會、新加坡新中友協、印度青年力量協會、泰國文化經濟協會等近30個外國友好組織及友人,愛爾蘭、古巴、烏拉圭、奧地利等4國駐滬總領事,以及橫濱市駐上海經濟代表處、日中經濟協會上海代表處、上海韓國文化園、日本旭川莊等海外及駐滬機構企業近10家單位向上海市友協發來了慰問和關切。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我們看到了世界人民相互間最樸實的情感流露。此時此刻,民相親、心相通,真正築起了國與國交往的基礎和橋樑。

“中國加油”“武漢加油”“上海加油”

在來自海內外朋友的問候和祝福中,最多的是為上海加油的聲音。國外的一些友好人士、機構、學校,還自發組織大家錄製視頻,他們或是手舉兩國國旗,或是手拿“中國加油”、“上海加油”的字樣並齊聲吶喊鼓勁。

其中最令人動容的,是一位耄耋老人,96歲高齡的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先生,他在白玉蘭紀念獎獲得者荒金大琳先生的協助下,向上海市友協發來視頻,親筆書寫:中國加油,武漢加油,上海加油

风月同天,不隔温情,国际友人为上海加油

村山富市

“我們諸事皆好”“我們都待在上海”

駐上海僑民的安全是世界各國最為關注的。市友協陸續收到愛爾蘭、古巴、烏拉圭、奧地利等國駐滬總領館的消息。此刻他們選擇留在上海,並給我們報來平安,就是對上海戰“疫”的最大支持。

愛爾蘭總領事何莉說:“我們領館諸事皆好。上海市政府給予了愛爾蘭在滬僑民巨大支持。”

古巴總領事託雷斯說:“中國政府和人民一定能戰勝疫情,我們對此充滿信心,我們必將勝利!”

奧地利總領事施麗婷說:“我們團結在一起!我和我的同事非常尊重中國對這一流行病的反應。所有外交官都待在上海,我們時刻為您和奧地利人民服務!這一切都會很快平息。”

烏拉圭總領事萊昂那多•奧利韋拉也通過領館人員轉達了對上海市友協的問候。

此外,上海市友協也收到了駐滬友好組織的消息。

风月同天,不隔温情,国际友人为上海加油

黑山友協
风月同天,不隔温情,国际友人为上海加油

印度人協會

We hope that Shanghai, Hubei and all Chinese people can be safe in this epidemic. (我們希望上海、湖北和全中國朋友安然度過此次疫情。)

Be positive and stay safe! (保持樂觀、注意安全!)

大家好!今天是2月5號,我們整個家庭在上海。我們要問候上海、湖北和全中國的朋友,注意安全,身體健康。加油中國!

上海印度人協會連續七年組織在滬印度友人無償獻血,為上海市民送上了珍貴的生命禮物。

风月同天,不隔温情,国际友人为上海加油风月同天,不隔温情,国际友人为上海加油

上海印度人協會連續七年組織在滬印度友人無償獻血

“我感受到了上海市民的堅強忍耐力。上海是一座對外籍人士也滿懷關愛、心地善良的市民們居住生活的城市”

川島知子是橫濱上海事務所所長。橫濱市於1973年與上海市締結為友好城市,於1987年設立了上海代表處。

风月同天,不隔温情,国际友人为上海加油

橫濱上海事務所

她在一封長信中講述了這一特殊時期生活在上海的感受,向世界展示了一個外國人眼中的真實的上海。她說道:

這對我來說,是人生中第一次悶居家中。感覺自己很能忍耐的同時,也感受到了上海市民的堅強忍耐力。

我在日本經歷過東日本大地震。不只是災害本身,隨之而來的生命線的斷絕、物資流通的不穩定、因不安而引起的騷動,也讓受災生活變得更加困難。這次,在上海,開始也有過這種不安的感覺,但是至今,供電供氣供水都很穩定,公共交通與出租車也能正常利用。超市裡商品短缺的時候雖然也有,市民們卻都那麼沉著,也沒出現囤貨採購的現象。快遞服務也能正常使用。手機隨時能收到上海市各部委發佈的有關疫情的重要信息,各區也在發放口罩。我所在的地區有時還能收到日語或英語的信息通知。從房間眺望窗外,雖然白天人流很少,但晚上每家每戶依然燈火明亮,能體會到大家都在極力避免外出活動。

很高興的是,收到了來自在工作中認識的上海朋友們的關心與問候,如‘有沒有不便的地方?有需要的東西可以開車送過去…’等等。在異國的城市裡面臨災害時,大家對我的關懷真是沁人心脾。上海是一座對外籍人士也滿懷關愛、心地善良的市民們居住生活的城市

…… 作為橫濱市,還有綿薄之力的我自己,希望能盡所能幫助上海共度難關。”

“中國此次疫情的高效應對,讓我們印象深刻” “中國完全有能力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在來自海外的問候中,許多友好人士都表達了對中國為遏制疫情采取及時有力措施的稱讚。

斯里蘭卡中國友好協會會長阿南德•古納提拉克說:“中國領導人對保護人民的生命安全表現出極為嚴肅的態度,並下令各級政府將‘人民的健康放在首位’。”

他也表示:“中國對此次疫情的高效應對,讓我們印象深刻,儘管有一些西方媒體試圖弱化中國對這一流行病的反應,試圖引起廣泛恐慌。我們相信,中國共產黨、國家、軍隊和人民將展開空前的鬥爭,戰勝疫情,保護中國和世界人民。”

风月同天,不隔温情,国际友人为上海加油

斯里蘭卡中國友好協會發來的郵件

荷中友協鹿特丹分會會長黃敦品說:“疫情面前,中國採取的舉措及時有力,贏得世界廣泛認可。封閉城市、隔離人員、延長假期、及時準確公佈疫情信息、迅速建造專門醫院……覆蓋全國的防控體系有效減少病毒人際傳播。中國應對疫情措施得當,採取了最專業和最科學的方式,不僅有效保護了中國人民健康,也讓外界對中國充滿信心。中方行動之快、規模之大,世所罕見,有關經驗值得其他國家借鑑。國際社會將關切的目光投向中國疫情,不僅因為中國一直是全球衛生事業的重要參與者和貢獻者,更因為抗擊疫情關乎每個國家。我們相信,依靠人民,科學防治,精準施策,中國完全有能力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我們正在籌款,上海可以放心”

疫情在國內爆發以來,上海市友協得知眾多國際友人提出要求盡己所能,通過各種方式從海內外捐助疫情防控物資。

奧地利—中國友好協會副主席卡明斯基說:“2003年(非典期間),奧地利是唯一一個派遣高級別代表團訪華的西方國家,向中國人民展示了奧地利人民的友誼和同情。不久前,奧中友協在奧地利舉行了大規模的籌款活動,向中國捐贈疫情防控物資。上海可以放心,中國可以放心,奧地利和中國人民在一起,堅定地相信中國會崛起。

新型冠狀病毒也好、某些大國也好,都阻擋不住中國的崛起。我們堅信,中國將向前發展。”

风月同天,不隔温情,国际友人为上海加油

奧地利—中國友好協會副主席卡明斯基

美華友好協會會長馮振發說:“作為海外僑胞我們的心與您們在一起,我們會協同海外民間友好組織和人士、企業和您們一道積極參與救援捐款,為儘早戰勝疫情出一份力。這場疫情只會讓我們的友誼更叫牢固,同時深信中國能高速高效地控制疫情蔓延!”

韓國大邱市駐上海辦事處前代表郭甲烈在上海友協微信公眾號留言,表達了來自韓國大邱的慰問,飽含熱情聲援中方,還傳達了大邱市為武漢捐贈醫療用品的好消息。

這些天來,上海的許多外企也已經行動起來。經市商務委介紹,瑞典阿特拉斯·科普柯(上海)貿易有限公司聯繫上海市友協,希望接洽上海市慈善基金會為抗擊疫情捐贈100萬元人民幣,定向為上海華山醫院添置用於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呼吸機等設備。

三井住友海上火災保險(中國)有限公司在春節前就與日本的集團總部取得聯繫,彙報了中國的疫情狀況,日本總部也第一時間對中國子公司進行了援助,並通過上海市友協與上海市紅十字會取得聯繫,即將捐贈2000瓶免洗抑菌洗手液。

风月同天,不隔温情,国际友人为上海加油

三井住友在春節前就與日本的集團總部取得聯繫

日本通運近年在上海設立東亞總部。此次疫情發生後,公司正從日本總部採購日本市場的5萬隻口罩,以及在中國國內採購2000瓶消毒水,通過上海市友協的協助,聯繫上海市慈善基金會,將口罩和消毒水捐贈上海市,專門用於疫情防控。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西班牙教育部在推特上發文:“人不是病毒,排外主義才是。對新型冠狀病毒或其他任何疾病的造謠,不但危險,還會滋生歧視和種族主義。最好的疫苗,是教育。”

確實,比病毒更快的是謠言,但比謠言更快的是人類的溫情。在全球一體化的今天,沒有哪一個國家在疫情面前可以獨善其身。我們已然在人類命運共同體中,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日本唐招提寺第八十八代長老西山明彥在發給上海市友協祝福視頻中說:“中國的朋友們,祝願你們早日渡過難關,唐招提寺為你們加油!”我們注意到他手臂上搭的是與唐朝時東渡弘法的鑑真大師所穿同樣形制的袈裟,衣襟上繡的是“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

风月同天,不隔温情,国际友人为上海加油

日本唐招提寺第八十八代長老西山明彥

日本社會教育團體碧波會的理事長鶴由香裡在發給上海市友協的慰問中分享了上海人民的老朋友,碧波會已故老會長鶴健市先生的一句話:“當人類遇到災難的時候,秉持共存、共生、共榮的精神互幫互助是非常重要的。”

隔離疫情,不隔溫情。這場戰疫中,我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我們的身後站著全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